《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导学案
【学习目标】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经过;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重要意义。
1、世界贸易组织的由来发展
实质:各国之间从事 活动的世界性统一市场;
前身:1948年1月1日, ;
建立:1995年1月1日, ;
原则:关于关税和贸易准则的、多边国际协定
2、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过程
(1)中国是创始国之一
(2)1981年,
(3)1986年, (4)2001年11月,
3、中国加入WTO的利和弊
世贸组织是当今最大的国际经济组织,它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一起,并称为世界经济的“三大支柱”。
(1)加入WTO有以下有利因素:
A. 加入WTO后,我国将享受成员国拥有的最惠国待遇。这不仅能享受其他国家和地区开放市场的好处,使主要贸易大国对我国的歧视性做法逐步取消,而且会使我国产品拥有比过去更为有利的竞争条件,从而可以促进我国出口贸易特别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产业出口的发展。
B. 通过WTO其他成员方对我国开放市场,可以将我国一些长线产品和产业转移出去;通过我国对其他成员方开放市场,可以利用外国资金、技术改造我国传统产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提升我国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C.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它的基本要求是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加入世贸组织,将会推动我国改革的进程。同时,将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还将推动外贸、银行、保险、证券、商业等方面深化体制改革,以适应这些领域逐步开放的需要。
D. 我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员,加入WTO,参与多边贸易规则的制定,可以充分表达和反映我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意见和要求,进一步发挥我国在国际经济事务中的作用,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同时,我国还可以利用多边争端解决机制,减少与其他国家发生正面摩擦和冲突,有效维护我国的正当权益。
E. 加入WTO,我国与其他成员方均须严格按照国际规则办事,相互开放市场。这将有利于我国全面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合作,充分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同时,加入WTO还有利于我国与跨国公司进行广泛合作,引进跨国公司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利用跨国公司的销售渠道和网络,扩大出口。加入WTO也有利于建立我国自己的跨国公司,走出国门,到其他国家设厂办企业,提高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2)加入WTO给我们带来很大的的压力和挑战:
首先,进一步开放市场会使国内一些产品、企业和产业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
第二,我国的对外经贸管理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WTO规则的制约。
第三,多边争端解决的裁决也可能出现对我不利的结果。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导学案
【学习目标】了解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腾飞的情况;认识因经济腾飞而引起的生活巨变,以及人们生活观念、生活方式的变革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一、从数据看沧桑巨变
1.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近30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新中国的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
2.表现:⑴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的经济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仅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也不及一些发展中国家。(2)_____________________年,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位,已经超过法国和英国。
3.影响:⑴国民经济的增长大大缩小了中国与当今世界________________国家的差距;
⑵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开始向________________迈进。
4.目标:⑴2002年,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共产党“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________________的奋斗目标,力争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⑵2007年,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提出,增强发展协调性,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________________。
二、城市化进程加快
1.含义:是指人口、用地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济、文化、生活模式由农村型转向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是衡量一个国家________________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2.进程:⑴改革开放前,城市化进程_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____;⑵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____________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⑶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化进入________________阶段。
3.特点:⑴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的倾向,形成城市群的雏形。城市群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提供依托;⑵实施积极的城市化战略,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________________城市道路,逐步形成合理的城市体系。
三、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
1.原因:⑴ _____________时代的到来;⑵_____________大力支持;⑶计算机_______________的进步。
2.出现: ________年全面开展互联网业务
3.表现:互联网在中国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广告、航空、农业、艺术、化工、通信、咨询、娱乐、财贸、旅游等100多类,覆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构成了________________的一个缩影。
4.影响⑴打破了常规的时间、 ( http: / / www.21cnjy.com )空间界限,使信息、知识更迅速、便利地传递和________________;⑵改变着中国人的生产、生活、学习、娱乐方式;⑶改变了人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认识世界的方法。
四、时尚中国
1.背景:改革开放30年来,人们的________________加快,竞争意识、市场意识、效率意识成为很多中国人行动的指南。
2.表现
⑴中国人的________________发生了很大变化。
⑵人们________________改善,引发的“装修热”。
⑶社会的________________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体制改革》导学案【学习目标】掌握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经济建设方针和意义;了解中国的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认识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重要性。
一、改革的序幕——十一届三中全会
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决策是什么?有何深远意义?
2、思考:在党的历史上先后发生了那几次工作中心的转移,说明了什么?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三次工作中心的转移
会议名称 内容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说明:1、制定政策,要从本国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中国共产党能够根据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自己的政策,是一个成熟的政权。
【探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怎样的发展的历程?说明了什么?
包产到户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什么能在农村迅速推广?
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完善。
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导学案
重点:过渡时期及总路线的特点及实质;三大改造的特点;建设中的经验教训
难点:20世纪50年代——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知识链接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史 (1949年10月—现在)1.1949年10月----1956年底 1949年10月----1952年底 (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
1953年-----1956年底 (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2.1956年-----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曲折发展时期
3.1966年------1976年:(“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时期)
4.1978年------- 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生产力领域的革命
1、背景:①建国初,大力 和发展 成为新中国的当务之急。
② 底,国民经济基本好转,工业化提上日程。
2、方针:1953年,中共中央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出了 的主张。
3、实施:“一五计划”(1953年-1957年)
“一五”计划的特点:优先 及交通运输业;重点发展区域在 。
4、成就:1957年底①初步建立了 ②形成 ③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全面展开。
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生产关系领域的变革(由私到公)
1、三大改造的目的:为了 ,早日建成
2、性质及实质:社会主义性质;实质:变革生产关系(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范围及措施:
农业:①1953年初级农业合作社。②1955年高级农业合作社。
手工业:①1951年,开始试办手工业生产合作社;②1953年,决定推进 运动。
资本主义工商业:①国家采取 、 、 的策略,运用 、 和 等形式,将其纳入 轨道;②1953年底,实行 的公私合营。③1956年,实行 公私合营。
4、意义: 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① 在中国基本确立。②为
开辟了道路。
三、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56—76)
1、成功的探索——中国共产党“八大”(1956年)
①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背景
②由 和 的矛 ( http: / / www.21cnjy.com )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 同 的矛盾。——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③ ,把我国从 变为工业国。——解决矛盾的关键
2、 “左”倾错误的教训——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958年)
三面红旗:“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大跃进”:以 为中心;人民公社化运动:以“ ”为特点(“一大二公”是指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
“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 、 、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迅速发展, 严重失调, 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群众的 受到
3、调整阶段:八字方针
1960年冬, 、巩固、充实、提高(核心在调),到1962年底, 改善
4、10年全面建设的成就
5、十年动乱时期(1966—1976)
【课后练习】
1.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其主要内容不包括( )
①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②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③优先发展重工业 ④处理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2003年8月,温家宝 ( http: / / www.21cnjy.com )总理在长春召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决策会议,正式把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列为国家发展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于( )
A.新中国建立时期
B.解放前
C.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
3.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这首民歌反映了哪一时期的什么现象?( )
A.“一五”计划期间
B.“大跃进”时期
C.“文革”时期
D.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
4.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中共中央提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即希望以较快的速度、较高的质量、较少的成本来取得较多的成果。但实际执行中往往只注意了其中的( )
①“多”②“快”③“好”④“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 “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其中“不折腾”是吸取了建国以来哪些历史事件的教训( )
①农业合作化运动 ②大跃进运动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文化大革命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④
6.请判断出现下表中局面的原因是( )
1962年农业生产状况表
农业产值 粮 棉花
原计划(百分数) 比上年增长8.5% 3216亿斤 2200万担
实际达到(百分数) 比上年增长11.6% 3400亿斤 2400万担
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
D.十年“文革”
7.对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A.一五计划的实施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B.1956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
C.1956—1966年我国经济建设虽然走了不少弯路,但仍取得巨大成就
D.中共八大的错误方针直接导致了后来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的“大跃进”运动
8.国际关系有时会影响国家间的经济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化交流,包括服饰的流行。“布拉吉”本是前苏联地区妇女们春夏季的日常服装(如图6)。有段时间曾在我国广为流传。这个时期最可能是( )
A.20世纪20年代初,因为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B.20世纪40年代初,因为俄国援助中国抗日战争
C.20世纪50年代,因为中国全面采取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模式
D.20世纪90年代,因为冷战结束后中俄友好关系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