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9张PPT)
新知讲解
七年级地理上册
知识点习题
地球和地球仪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_____。
地球平均半径 千米,表面积约 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 千米
2.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地球自转轴是______;地轴与地球表面的北交点
是_______;地轴与地球表面的南交点是________;
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叫_________;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是 ,
是最大纬线圈。
球体
6371
4万
地轴
北极
南极
经线
纬线
赤道
5.1亿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形状
定义:人们仿照地球的______,并且按照一定比例把它缩小制作而成的地球_______。
方法: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______、符号和_____来表示陆地、______、山脉、河湖、国家和_____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3.地球仪
模型
颜色
文字
海洋
城市
地球和地球仪
圆线圈
经纬线形状:
纬线是一个闭合 ,有无数条;
经线是半个 ,也有无数条。
经纬线方向:
纬线指示 方向,所有纬线都互相 ;经线指示 方向,所有经线都在南北
两极点 。
圆线圈
东西
平行
南北
相交
地球和地球仪
4.经纬线和经纬度
赤道
经纬线长度:
纬线由 向南北两极缩短,赤道最____,极点最短为___;每条纬线长度不 ,南北半球同纬度的纬线____;纬度度数越大,纬线长度越____,纬度度数越_____,纬线长度越长;各条经线____经纬度数划分:
纬度由赤道向南、北各分为_____
经度由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分为_____
长
零
相等
等长
短
小
等长
90°
180°
地球和地球仪
增大
经纬度变化:
北纬的纬度数向北逐渐_____,
南纬的纬度数向____逐渐增大;
东经的经度数向东逐渐______;
西经的经度数向____逐渐增大。
南
增大
纬度划分:
低纬度是_____—______;
中纬度是_____—______;
高纬度是_____—______
西
0°
30°
30°
60°
60°
90°
地球和地球仪
赤道
经纬分界线:
南纬和北纬分界线是______,也是____纬线
该线以北是北纬,以南是______
东经和西经分界线是___________,也是____经线
该线以东是东经,以西是____;180°经线以东
是西经;以西是_____
0°
南纬
本初子午线
0°
西经
东经
地球和地球仪
赤道
半球分界线:
南北半球分界线是_____,该线以北是 半球,
以南是____半球;北半球范围:0°—______;
南半球范围:0°—_____
东西半球分界线是_______和_______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东是 半球,以西是西半球;
160°E以东是 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东半球范围:0°—______;0°—________;
0°经线位于______半球
西半球范围:________—180°,________—180°
180°经线位于______半球
北
南
90°N
90°S
20°W
160°E
东
西
20°W
160°E
东
20°W
160°E
西
地球和地球仪
地球的运动
地轴
1.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自转指地球绕着 的旋转运动;
自转方向是 ,从北极上空看 _ 方向,从南极上空看 __ 方向;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______小时,也就是______;
地球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______;
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________。
自转产生的现象有_______更替,
______差异,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自西向东
逆时针
顺时针
24
一天
白昼
黑夜
昼夜
时间
2.地球的公转:
太阳
地球的公转指地球绕着 的旋转运动;公转方向是________;公转周期为________;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它的空间指向保持 ;
公转产生的现象有_______变化,
形成___________,
________长短变化,
正午________变化
自西向东
一年
不变
季节
五带
昼夜
太阳高度
地球的运动
地球公转示意(二分二至日,均指北半球):
春分
节气:A_______,时间是___月____日前后,
太阳直射在______,
昼夜状况是南北半球______,
或者______
南,北半球获得光热_____
3
21
赤道
昼夜平分
昼夜等长
相等
3,4,5月北半球_____,
南半球_____
春季
秋季
地球的运动
夏至
节气:B_____,时间是___月____日前后,
太阳直射在______,
昼夜状况是北半球________,南半球________;
北极圈以北出现_____现象,
南极圈以南出现_____现象
北半球获得光热_____,
南半球获得光热_____。
6,7,8月北半球_____,
南半球_____
6
22
北回归线
昼长夜短
昼短夜长
极昼
多
夏季
冬季
极夜
少
地球的运动
地球公转示意(二分二至日,均指北半球):
秋分
节气:C_______,时间是___月____日前后,
太阳直射在______,
昼夜状况是南北半球______,
或者______
南,北半球获得光热_____
9
23
赤道
昼夜平分
昼夜等长
相等
9,10,11月北半球_____,
南半球_____
秋季
春季
地球的运动
地球公转示意(二分二至日,均指北半球):
冬至
节气:D______,时间是___月____日前后,
太阳直射在______,
昼夜状况是北半球________,南半球________;
北极圈以北出现_____现象,
南极圈以南出现_____现象
北半球获得光热_____,
南半球获得光热_____。
12,1,2月北半球_____,
南半球_____
12
22
南回归线
昼短夜长
昼长夜短
极夜
少
冬季
夏季
极昼
多
地球的运动
地球公转示意(二分二至日,均指北半球):
4.地球的五带:
热
A______带:范围在 回归线之间,
纬度在 与 之间,
有 __ 现象,获得阳光热量最多,
气候__________
南、北
23.5°N
23.5°S
阳光直射
终年炎热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五带:
北温
B______带:范围在 ___ 与北极圈之间,
纬度在23.5°N与 之间,
C______带:范围在 ___ _ 与南极圈之间,
纬度在23.5°S与 之间,
无 ,无 现象,
获得热量居热带和寒带之间,
比较明显
北回归线
66.5°N
南温
南回归线
66.5°S
阳光直射
极昼极夜
四季变化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五带:
北寒
D______带:范围在 _ 与北极之间,
纬度在 __ 与90°N之间,
E______带:范围在 __ 与南极之间,
纬度在 __ 与90°S之间,
无 现象,
有 现象,
获得的太阳热量最少,
气候 __
北极圈
66.5°N
南寒
南极圈
66.5°S
阳光直射
极昼极夜
终年寒冷
地球的运动
地图的阅读
1.地图的语言(三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
2.比例尺:表示_________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图上距离/_________
比例尺大的地图,表示的范围 ___ ,内容 ___
比例尺小的地图表示的范围 _,内容 ___ ;
比例尺
方向
图例
小
详
大
略
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
地图的阅读
南北
3.方向:
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图____________
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箭头指向 方。
经纬网定位法:经线指示 _方向,
纬线指示 方向。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北
东西
地图的阅读
4.图例:对地图上各种_______和注记的说明。
符号
居民点
公路
铁路
高速公路
山峰
火山
洲界
长城
山口
水库
水电站
国界
未定国界
飞机场
沙漠
时令河
时令湖
省、自治区
直辖市界
港口
航海线
瀑布
常年
河湖
地图的阅读
5.选择适用的地图:
去公园游览,寻找景点,选择________图;
外出旅行,确定行程,选择__________图;
了解国际时事,确定事件发生地点,应该
查阅__________________图。
导游
交通
世界的国家和地区
地形图的判读
1.地形图相关概念: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________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________
地图上,海拔相同各点
的连线是_________
地图上,海洋中深度相同
各点连线是________
这种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
地图,称为___________
海拔
相对高度
等高线
等深线
等高线地形图
地形图的判读
2.判断坡度的陡缓:
坡陡地方,等高线_____;坡缓地方;等高线_____
密集
等高线数值越大,地势越___;数值越___,地势越低
稀疏
高
小
地形图的判读
3.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判读
A______: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___;
B______:等高线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______:
C______:两_______之间的部位;
D______: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________凸出;
E______:等高线________;
F______: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________凸出;
山峰
降低
盆地
升高
鞍部
山峰
山脊
低处
陡崖
重叠
山谷
高处
地形图的判读
4.分层设色地形图
颜色
在等高线和等深线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范围,着上不同的_____,可以看到地表的_____形态和海底的_____状况。海洋用____色,平原用____色,高原、山地和丘陵用____色表示。
高低
起伏
蓝
绿
黄
直观的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______的起伏和______的陡缓。
5.地形剖面图
地势
坡度
地形图的判读
6.陆地表面的地形类型
高原
_______: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
_______:海拔在500米以上,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
_______: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较山地小
_______:海拔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
_______:四周高,中间低
山地
丘陵
平原
盆地
大洲和大洋
71%
1.地球海陆面积比例:地球表面 是海洋,
是陆地。也就是____分海洋,____分陆地。
2.地球海陆分布特点:世界海陆分布很_________。陆地主要集中在 ,但是北极周围是 ;
海洋大多在 ,但是南极周围是 。
东西半球划分:陆地集中在 ,海洋多在____
无论在哪个半球,都是 面积大于 面积。
29%
七
三
不均匀
北半球
海洋
南半球
陆地
东半球
西半球
海洋
陆地
半岛
3.基本概念
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是 ;
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是 ;
两海洋间狭窄水道是 ;
世界面积最大大陆是 ______ ;
最小的大陆是 ____________ ;
世界面积最大的岛屿是 ____ ;
大洲
海峡
亚欧大陆
澳大利亚大陆
格陵兰岛
大洲和大洋
亚
4.大洲半球分布
主要在东半球的大洲: 洲、 洲、 洲、 洲;
全部在西半球的大洲: 洲、 洲;
全部在北半球的大洲: 洲、 洲;
全部在南半球的大洲: 洲;
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的大洲: 洲;
跨纬度最多的大洲: 洲;
跨东西南北半球的大洲: 洲、 洲。
非
欧
大洋
北美
南美
欧
北美
南极
南极
亚
亚
大洋
大洲和大洋
5.大洲分界线
乌拉尔
亚洲与欧洲界线:⑦______山脉、⑧______河、里海、⑨_________山脉、黑海、⑩_______海峡
亚洲与非洲界线⑥ ____ 运河
亚洲与北美洲分界
线11 __ 海峡
北美洲与南美洲分
界线⑤ ___ 运河
乌拉尔
大高加索
土耳其
苏伊士
白令
巴拿马
欧洲与非洲分界线12__________海峡
南美洲与南极洲分界线13___________海峡
直布罗陀
德雷克
大洲和大洋
西
6.大洋半球分布
太平洋大部分在 半球
北冰洋全部在 半球
全部在东半球的大洋是 洋
“S”形是______洋
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______
北
印度
大西
北冰洋
大洲和大洋
亚
大洲:A____洲、B_____、C_____洲、D_______、E_____洲、F________、G_____洲
大洋:
① _ _ 洋
②_______
③ __ 洋
④_______
欧洲
非
北美洲
南美
大洋洲
南极
太平
大西洋
印度
北冰洋
大洲和大洋
7.大洲大洋分布(东西半球)
8.大洲大洋分布(南北半球)
北美
大洲:A_____洲、B_____洲、C_____洲、D_____洲、
E_____洲、F_____洲、G______洲、H______洲。
大洋:① 洋、
② 洋、③ 洋④ 洋、⑤ 洋⑥ 洋、⑦ 洋
欧
非
亚
南美
非
南极
大洋
大西
太平
北冰
印度
大西
太平
印度
大洲和大洋
亚
大洲:A_____洲、B______、C______洲、D_____洲、
E_____洲、F_____、G______洲
大洋:
① __ 洋
② _ 洋
③ 洋
④ _____
非洲
北美
南美
南极
欧洲
大洋
太平
大西
印度
北冰洋
大洲和大洋
9.大洲大洋分布
大洲和大洋
非
赤道穿过: 洲、 洲、 洲、______
北回归线穿过: 洲、 洲、 洲、______
南回归线穿过: 洲、 洲、 洲
北极圈穿过: 洲、
洲、 洲
南极圈穿过: 洲
亚
大洋
南美洲
非
亚
大洋
北美洲
非
大洋
南美
欧
亚
北美
南极
10.重要纬线穿过的大洲
海陆的变迁
1.海陆的变迁:自然原因有 __ 的变动、
________的升降;人为原因是________
2.大陆漂移学说:大约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一块 ,它的周围是一片______。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形成今天___大洲、___大洋。
地壳
人类活动
海平面
大陆
汪洋
七
四
板块
3.板块构造学说:由岩石组成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____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分为____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_____着。一般来说,板块 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 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_____、______,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4.板块运动方式:在板块交界处,两大板块发生 _,常常形成_______或海洋,处于____边界(生长/消亡)。两个板块发生_______,在陆地常常形成山脉,处于____边界(生长/消亡)。
六
运动
内部
交界
火山
地震
张裂
裂谷
生长
碰撞
消亡
海陆的变迁
5.六大板块名称:
A是______板块,B是________板块,C是______板块
D是______板块,E是________板块,F是______板块
6.两大火山地震带名称:
B板块与E、A、D板块之间
的火山地震带是_________.
A板块与C、E板块之间的火
山地震带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亚欧
太平洋
非洲
美洲
印度洋
南极洲
环太平地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海陆的变迁
7.板块构造学说运用:
非洲
红海位于_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_板块张裂地区,不断扩张,最终会形成新的海洋。
地中海位于_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__板块碰撞挤压地带,不断缩小,最终将消失。
喜马拉雅山脉位于__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____板块碰撞挤压地带,形成山脉。
印度洋
亚欧
非洲
亚欧
印度洋
海陆的变迁
多变的天气
短时间
1.天气:是一个地区_______里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 的,通常用 、风雨、 等来描述。
2.气候:是一个地区 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一定特征,一般变化 。
3.天气预报:说明一日或几日内 、风、 和
等的情况。
阴晴
冷热
多年
不大
阴晴
气温
降水
多变的天气
来向
4.风向:指风的 ,有“____、西、南、北以及东南、西南、西北和____”一共____个基本方向,
风向为北,说明风来自____方;风力是风 的级别,共分18级,级数越大,风力 。
5.卫星云图:绿色表示 ,蓝色表示 ,白色表示 。不同地方,云层厚度是不同的。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 。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 区。
东
东北
八
北
强弱
越强
陆地
海洋
云区
越厚
阴雨
多变的天气
6.常用的天气符号
晴
多云
阴
小雨
中雨
大雨
暴雨
冰雹
雨夹雪
小雪
中雪
大雪
雷阵雨
雾
霜冻
沙尘暴
台风
雾霾
__________
__________
多变的天气
污染物
7.空气质量: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_______的数量有关,用_______________来表示。
清新的空气,空气质量指数____,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浊的空气,空气质量指数____,对人体健康有害。
空气质量指数0—50,空气质量级别为_____级,
空气质量状况为______
空气质量指数51—100,空气质量级别为_____级,
空气质量状况为______
空气质量指数101—150,空气质量级别为_____级,
空气质量状况为______污染
空气质量指数151—200,空气质量级别为_____级,
空气质量状况为______污染
空气质量指数
小
大
一
优
二
良
三
轻度
四
中度
多变的天气
五
8.影响城市空气质量高低因素
一方面受______因素的影响,例如气压的高低,风力的大小;另一方面受______活动的影响,例如工业污染、汽车尾气、燃烧秸秆,家庭燃煤等。
空气质量指数201—300,空气质量级别为_____级,
空气质量状况为______污染
空气质量指数>300,空气质量级别为_____级,
空气质量状况为______污染
重度
六
严重
自然
人类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午后2时
1.气温日变化: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 ,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 _____ 。
2.气温年变化: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 ___ 。一年中,北半球气温,通常大陆上 月最高, 月最低;海洋上 月最高, _月最低;南半球气温,大陆上 月最高,
月最低,海洋上 月最高, 月最低。
日出前后
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
7
1
8
2
1
7
2
8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相同
3.等温线:在地图上,把气温_____的各点连接成线。在等温线图中,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气温 _ ,任何相邻两条等温线之间_____的相同。
4.等温线图判读:等温线 的地区,气温差异大;等温线稀疏的地区,气温差异____。等温线呈封闭形状时,如果中心气温低,表示_____中心;如果中心气温高,表示 中心。等温线大致沿 方向延伸,说明_____方向存在气温差异。
相等
温差
密集
小
低温
高温
东西
南北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低纬
5.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1)纬度因素:____地区气温高,高纬地区气温 。气温大致由低纬向 递减。(由____向两极递减)。
北半球等温线数值
由____向____递减,
南半球等温线数值
由____向____递减。
低
高纬
赤道
南
北
北
南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陆地
5.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2)海陆因素:同纬度地带,夏季____气温高,海洋气温____;冬季陆地气温____,_____气温高。
(3)地形因素:在山地和丘陵,
气温随海拔升高而______,
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
下降______。
低
低
海洋
降低
0.6℃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雨
1.降水:指从大气中降落的____、____、______等。
____是降水的主要形式。降雨划分为___雨、___雨、___雨、___雨等不同等级。
2.降水的季节变化:一个地区,通常用各月 _表示一个地区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有的地区,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比较 ;有的地区,降水量的季节 很大。
3.降水的分布:用____________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 。
雪
冰雹
降雨
小
中
大
暴
降水量柱状图
均匀
差异
等降水量线图
相等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赤道
4.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1) 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_____;
(2)南、北回归线两侧,____________降水少,
大陆东岸降水______;
(3)中纬度_____地区降水多,
内陆地区降水_____;
(4)山地迎风坡降水_____,
_________降水少。
世界降水最丰富地区,雨极G ;
世界降水最贫乏地区,干极H 。
少
多
大陆西岸
沿海
少
背风坡
多
乞拉朋齐
阿塔卡马沙漠
亚热带季风和湿润
地中海
温带海洋性
世界的气候
1.气候:包括_______和_________两大要素。
气温
降水
2.气候分布:热带气候大致分布在___________之间,寒带气候大致分布在_________内,亚热带和温带气候大致分布在________与北极圈、南回归线和_____之间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东岸是 __ ____ 气候和
气候,内部是 气候,
西岸是 气候和 气候。
南、北回归线
南、北极圈
北回归线
南极圈
温带季风
温带大陆性
寒带:① 气候;
温带:② _ 气候;③ 气候;
④ 气候;⑤ 气候;
⑥ ______ ___ 气候
热带:⑦ 气候
⑧ 气候
⑨ _ 气候
⑩ 气候
(11) 气候
寒带
温带海洋性
地中海
温带大陆性
温带季风
亚热带季风和湿润
热带季风
热带沙漠
热带草原
热带雨林
世界的气候
高原山地
3.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及特点
世界的气候
A 气候;特点 ;
B 气候;特点 ;
C 气候;特点 ;
D 气候;特点 ;
E 气候;特点 ;
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
热带季风
热带沙漠
亚热带季风
全年高温多雨
全年高温,降水一年分干湿两季
全年高温,降水一年分旱雨两季
全年高温少雨(终年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世界的气候
F 气候;特点 ;
G 气候;特点 ;
H 气候;特点 ;
I 气候;特点 ;
J 气候;特点 ;
地中海
温带海洋性
温带季风
温带大陆性
寒带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全年温和湿润
冬冷夏热,降水较少,集中夏季
全年严寒,降水稀少
4.影响气候分布的主要因素:
, , ,
纬度位置:纬度 ,接受的太阳光热多,气温就____;纬度高,接受太阳光热 ,气温就____。
海陆位置:距海近,降水 ,气温变化幅度___;
距海 ,降水少,气温变化幅度____。
地形因素:地势 ,气温低;地势 ,气温高;
山地 _ _ 多雨, _ __ 少雨。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地形因素
低
高
少
多
远
高
低
迎风坡
背风坡
世界的气候
小
大
低
5.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原因:燃烧煤、石油等,大量排放 ;
砍伐 ,减少了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使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后果:气温上升,会使极地地区冰雪融化,
引起全球 上升;如果海平面不断上升,
地区可能被淹没。
二氧化碳
森林
海平面
沿海低地
世界的气候
人口与人种
80亿
1.全球人口总数: ,2022年11月15日。
2.世界人口增长:人口增长速度用_____________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越高,人口增长速度越 。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人口出生率和人口 ____ 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______________—人口死亡率。
3.世界人口增长状况:人口增长率较高是____洲、
非洲和_______洲地区,最高的是 洲地区;
人口增长率较低是欧洲、_____等地区,
最低的是 洲。
人口自然增长率
快
死亡率
人口出生率
亚
拉丁美
非
北美
欧
人口密度
人口与人种
4.世界人口分布:人口疏密程度用__________表示。
(1)人口稠密地区:主要在A __ 部和B ___ 部、
C __部以及D _ __部的沿海和______地区;
(2)人口稀疏地区:指极端干旱的E 地区;气候过于湿热的F _ 地区;终年严寒的H 地区;地势高峻的 、山区。
亚洲东
亚洲南
欧洲西
北美洲东
平原
沙漠
雨林
高纬度
高原
就业
5.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会产生 _ 困难、
_ 贫困、 _ 差、 _ 增大等社会问题;
人口增长过慢会带来 短缺、 不足、 的负担加重等。
6.解决人口问题措施:人口增长要与 、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 相协调。
增长过快的国家,实行 政策;增长过慢的国家,采取 政策。
饥饿
居住条件
交通压力
劳动力
国防兵员
社会抚养老年人
社会
资源
生育控制
鼓励生育
人口与人种
白种
7.世界三大人种:根据体质方面的特征,人类可以分为_____人、_____人和_____人三个主要人种。
① 种人:肤色___、头发波状、鼻梁高、嘴唇薄、体毛较多,分布在 洲、 洲西部、 洲北部,_____洲中部,____洲东南部、____洲东南部
黄种
黑种
白
欧
亚
非
北美
南美
大洋
人口与人种
浅
黄
② 种人:皮肤呈 色、头发黑直、面部扁平、体毛中等,分布在_____东部、_______北部、________西北;
③ 种人:肤色 、头发卷曲、嘴唇厚、体毛很少,分布在 中部和____部、_______西北
淡黄
亚洲
北美洲
南美洲
黑
黝黑
非洲
南
大洋洲
8.世界人种分布特点:既有大范围的_______分布,又有_______的零星分布。
集中
小范围
人口与人种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1.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
语、 语、 _ 语、
_ 语、 _ 语、 语。
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是 _ 语;
使用范围最广是 _ 语。
汉
英
法
俄
西班牙
阿拉伯
汉
英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中国
2.世界的语言:
①汉语分布在 、亚洲东南;
②英语分布在 的西部、____洲、 的南部;
③俄语分布在_______、亚洲中西部;
④法语分布在_____,______中西部;
⑤西班牙语分布在_______、
_________许多国家;
⑥阿拉伯语分布在____西部,
______北部。
欧洲
北美
亚洲
俄罗斯
非洲
拉丁美洲
亚洲
非洲
法国
西班牙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基督
3.世界三大宗教:包括 教、 _ 教、 教。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 的宗教,形成于
的西部,主要集中分布在 __ 、_____和
洲,宗教建筑是 ;
伊斯兰教产生于 半岛,主要分布在亚洲的
部和东南部、非洲的____部和东部,宗教建筑是 ___ ,在中国称为 _ 或清真教,
伊斯兰教徒称为 ;
佛教是世界第_____大宗教,创始于 ,主要分布在亚洲的______和东南部,宗教建筑 。
伊斯兰
佛
最多
亚洲
欧洲
美洲
大洋
教堂
阿拉伯
西
北
清真寺
回教
穆斯林
三
古印度
东部
佛塔
人类聚居地-聚落
乡村
1.聚落:分为 和 。由于劳动_________的差异,乡村和城市呈现不同景观。
2.聚落形成与发展有利条件: 充足; _ 肥沃;
_________丰富; 便利; 平坦; 适宜等。
3.聚落的分布:在一些河流中下游 地区或河口, 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 ;
在高山、 地区,则少有或没有聚落。
4.聚落分布形态:有的聚落在平原地区聚集成 __ 状;有的聚落沿着河流、山麓、谷地等呈_____状
城市
生产方式
水源
土壤
自然资源
交通
地形
气候
平原
密集
荒漠
团块
条带
人类聚居地-聚落
塞纳河
5.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传统聚落:
法国巴黎 __沿岸,意大利的 ____ 城,
山西省的 __古城,我国云南省的 古城,
安徽省的_______古村落, 历史城区等。
威尼斯
平遥
丽江
皖南
澳门
发展与合作
发达
1.世界上的国家:根据发展水平的差异,大体分为________国家和________国家。
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分布:
发达国家最为集中的地区分布是 的西部。发达国家还有北美洲的 、 加拿大,亚洲的
、韩国,大洋洲的 、新西兰。
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 _ 、南美洲、 _ 。______是最大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
欧洲
美国
日本
澳大利亚
非洲
亚洲
中国
发展与合作
北半球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大多数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______的北部,所以用“ ”字表示;
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 _ 及 __ _,
所以用“ ”字表示。
4.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合作: 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称为 。有的发展中国家跻身世界前列,如印度的______,中国的_____、核工业等
5.全球性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北
南部
南半球
南
发达
南北对话
南南合作
软件产业
航天业
人口
资源
环境
发展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