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第1节 《电压》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第1节 《电压》说课稿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12-05 21:53: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电压》说课稿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第一节《电压》,结合我校“五一一五”有效课堂模式,我将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1、 教材分析
1、 地位和作用
电压是在学习电流之后的又一个重要的电学基本物理量,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对电压的学习不仅巩固了前面所学习的电流知识,也为下一章学习《欧姆定律》和进一步学习电功率打好基础,在知识结构的衔接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电压表是常用的测量仪器,利用电压表设计简单电路测量干电池电压和小灯泡两端电压,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同时也为下一节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压做好铺垫。不论从课标要求,还是学生的自身发展上看,本节内容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 教学目标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同时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教材,本着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电压的学习,对学生渗透安全教育
通过阅读使用说明书,培养学生生活中养成使用电器前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的良好习惯
通过使用电压表测干电池电压和小灯泡两端电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针对以上情感目标,我制定如下知识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要在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
知道电压的单位及单位换算,记住干电池及家庭电路电压值 ;
知道电压表的用途与符号,知道使用电压表的使用规则,能识别和选择电压表量程,会正确读数。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自主学习电压单位及换算,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测量干电池电压及小灯泡两端电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
3、 教学重、难点
电压表的使用和读数是学习电学的基本功,会正确使用电压表也是下一节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的前提,故正确使用电压表及能准确读数是本节课的重点
电压这一名词学生通过生活体验俨然也不陌生,但究竟什么是电压确很难让学生理解,因此电压概念的形成是本节内容的难点。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理念
充分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教学理念
“电压、电压单位”这部分内容与日常生活的很多实例联系密切,学生已经有所体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与电压有关的物理现象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科学探究,注意教学的多样化
对电压概念的形成是个难点,让学生自己连接电路,通过小灯泡的亮暗来感知电压、电流和电源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同时,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通过阅读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通过阅读说明书,学会使用仪器的方法是养成科学素养的一项很重要内容。说明书中的一些术语对学生来说可能比较陌生,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从各种信息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因此,要引导好学生阅读“直流电压表使用说明书”,通过交流使学生知道如何正确连接电压表、正确读数与使用。然后通过实验练习正确使用电压表、正确读数。
2、教学方法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如下教法:实验探究法、引导发现法、阅读指导法、讲解法、边学习边实践法、小组交流讨论法
三、学法指导
1、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及较强的观察能力。 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度的时期 ,已掌握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但自我总结和展示的能力还需有所提升。通过八年级的学习,学生已学会连接串、并联电路,具备一定的电学基础知识,掌握了正确使用电流表及正确读数的技能,有一定的科学探究的素养。
2、学习方法
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人本主义的教育观,实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针对本节的内容,学生主要以实验探究法,讨论归纳法,自主阅读等方法进行学习。
四、教学过程
(一)高声朗读,明确目标;
(二)视频导入,创境激趣;
(三)师生互动,认识电压 ;
(四)尝试探究,测量电压;
(五)实践创新,升华电压 ;
(六)归纳小结,能力提升
第一环节:高声朗读,明确目标
用多媒体将本节课需要达成目标展示出来,要求学生大声朗读。
设计意图:俗话说,没有目标就像大海上航行的船只没有方向。我想,在教学上也是如此,只有先将要达成的目标展示给学生,他才不会想无头的苍蝇到处乱串,准确的知道自己将要做什么,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第二环节:视频导入,创境激趣
设计活动:
1、学生观察:《举起手来》视频片段。
2、教师提问:视频中是一种什么现象?(放电现象)是云层和大地之间产生了很高的电压,顺势引入课题。
设计意图:
从学生所熟悉的现象入手,即能很好地激发学习兴趣,自然地过渡到课题,又能体现出物理学是从生活走向物理这一理念。
第三环节:师生互动,认识电压
设计活动:
1、 教师演示:将电源、开关、小灯泡组成电路,闭合开关,灯亮,再把电源拿掉以后,灯熄。
分析原因:灯之所以发光,是有电流流经小灯泡,拿掉电源后,电路中没有了提供电流的装置,也就是说电路两端没有电压,所以小灯泡不发光。
得出结论:要在一段电路中有电流,电路两端就要有电压,电池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设计意图:
电压的准确概念,对于初中的学生,利用现有的知识水平无法理解,所以在初中阶段没有过高的要求。我从现象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形成电压的概念,这样从实验入手,学生即能观察到物理现象 ,体会出电压、电流的关系,从而来理解电压,又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知道纷繁的科学现象与电压的关系,感到对于电压的认识有趣且有用。
2、自学电压的单位及换算:阅读课本P55到P56,完成导学案中电压的概念,电压的单位及换算,常见电压值部分内容
3、展示汇报:老师考核学生单位换算情况,补充蓄电池的电压。介绍常见电压值,同时解释导课中的现象,适时地进行安全教育。
设计意图:
学生在上学期已接触过电流这一物理量,对于所有的物理量基本都要从定义、单位及其换算,常见值等方面来描述。所以这部分内容我采取了一般规律法来教学,让学生用学习电流这一物理量的方法来学习电压,并用在自学电压的同时,学生也能很自觉的与电流相对比,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四环节:尝试探究,测量电压
设计活动:
1、引问:“一节新的干电池的电压为多少?想知道手头这节干电池电压怎么办呢?”(由上边已经知道的干电池的电压引出电压表)
2、类比电流表的使用自学电压表的构造:学生以组为单位,结合电流表的构造,观察电压表的构造,分析出电压表的3个接线柱,两个量程,及其每个量程的分度值。
设计意图:
学生已掌握了电流表的构造,电压表与之相似,学生可以利用类比的方法,举一反三,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小组合作,互助互学意识。
3、尝试使用:学生自主阅读电压表使用说明书,获取有用信息,归纳总结电压表的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完成学案中的电压表使用规则。
4、练习电压表的使用:利用器材,测量桌面上干电池电压以及小灯泡两端电压,巩固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设计意图:
 电压表的使用这部分教学,是我的创新之处,也是本节课的亮点。让学生阅读说明书,总结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使用电器时养成先读使用说明书的良好习惯。通过测量电压,让学生经历探究实验的过程,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实验过程中,学会了对比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等等;而教师则起到了帮助、引导的作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新课标的理念。
第五环节:实践创新,升华电压
设计活动:
1、自制电池:在烧杯中加入盐水,将铜片和锌片放入盐水,这就是一个电池。试着用电压表测量这个电池的电压,这个电池的电压是多少?哪个金属片是电池的正极?
设计意图:
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体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引导学生善于发现,更要善于打破常规,勇于尝试和探索。
第六环节:归纳小结,能力提升
设计活动:
学生分小组上台展示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及如果错误使用会出现的现象,组员可进行补充。
设计意图:
小组展示让学生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良性竞争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还课堂于学生。
七、板书设计
1、要在一段导体中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其中电源的作用就是提供电压
产生电流的两个因素是: 有电源
电路必须闭合
(1)符号:U
(2)单位:伏特,符号V,
还有千伏(kV)、毫伏(mV)
1kV=1000V 1V=1000mV
2、电压的测量:用电压表,符号
(1)电压表的结构:接线柱、量程、示数、分度值
(2) 电压表的使用:
a.电压表必须和用电器并联(相当于一断开的开关)
b.电流必须从红(正)接线柱流进,黑(负)接线柱流出。
c.选择合适的量程(如不知道量程,应该选较大的量程,并进行试
触。)
(3)读数: 确定量程,进行读数
确定分度值……
读数,写上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