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下生物第9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第2节血液循环教案(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七下生物第9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第2节血液循环教案(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5-04-28 21:01:45

文档简介

第2节 血液流动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及相关素材,能够说明不同类型血管的功能,及其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及相关素材,参与实验探究活动,能够说明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说出心脏的位置、心输出量的概念。
【教学重点】
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教学难点】
解剖观察哺乳动物心脏观察其心脏结构。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哺乳动物的新鲜心脏、水藻、显微镜、培养皿 ( http: / / www.21cnjy.com )、棉花或纱布、盛有清水的烧杯、绷带、酒精、消毒纱布、创可贴、绷带、三角巾、滴管、载玻片、投影仪;制作PPT课件、视频、图片。
2.学生准备:
课前预习,准备带秒表的手表。
【教学内容】
教学进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导入 大家都参加过体检吧?有请一位同学模仿医生为我们同学抽血,并观察实验前后臂上的青筋有什么变化? 提问:1.手臂上的青筋是静脉血管,人体的血管有哪几种?2.各种血管又有什么特点和作用?3.为什么用绷带扎紧前臂绷带以下部位的静脉膨胀呢? 一位学生模仿医生给另一位较瘦的同学做抽血的准备工作,并回答问题。
2.血管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35-P37血管内容,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媒体展示三种血管模式图,使学生了解三种血管特点。开展用显微镜观察血管的实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讨论总结不同的血管结构特点怎样与其各自的功能相适应。日常生活中常因为一些意外事故,引起血管出血,如何急救呢?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36,播放急救止血包扎视频,引导学生模拟练习。提问:1.视频中的急救方法是否合理?2.你知道哪些急救方法吗? 自主阅读课本,观看视频及课件,了解血管的分类及特点,小组为单位思考讨论总结血管的结构功能特点。观看急救视频,阅读课本,对急救方法进行学习模拟,分享自己所知道的急救措施。
3.心脏 人只要活着,心脏就在不断地跳动。将你的右手 ( http: / / www.21cnjy.com )按住胸部的左侧,感觉一下心脏的搏动。一般来说心脏一旦停止工作就意味着死亡。那么心脏的结构究竟是怎样的,它又是怎样工作的呢?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38-P39心脏的结构功能相关内容,请学生参与观察哺乳动物心脏探究活动,视频及课件展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提问:1.心脏的外形是什么样的?大小如何?2.如何辨心脏的左右、前后、上下?找出和心脏相连的血管分别从各血管灌水,注意有什么现象发生?3.判断哪些是静脉,哪些是动脉?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39-P ( http: / / www.21cnjy.com )40内容,开展水蚤心脏搏动探究活动,观察水蚤心率搏动特点,提问心率、心输出量及心动周期等概念。播放相关视频及课件,增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提问:1.水蚤心脏搏动有什么特点?人的心脏搏动是否也有这样的特点?2.你能描述心脏工作的具体过程吗? 认识到心脏工作对人体的重要性。自主阅读课本,观察哺乳动物心脏,了解心脏结构和功能,回答老师问题。自主阅读课本,参与水蚤心脏搏动探究活动,了解心脏搏动相关概念。
4.小结 1.血管分为: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2.心脏结构包括: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有心室。 学生和老师一起复习,查漏补缺。
【板书设计】
第2节 血液流动
一、血管
1.血管: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
2.日常血管出血急救措施
二、心脏
1.心脏的结构 心房 左心房
右心房 相通
心室 左心室 相通
右心室
2.血液流动方向:静脉 心房 心室 动脉
3.心脏是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
4.心率、心输出量、心动周期。第2节 血液循环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及相关素 ( http: / / www.21cnjy.com )材,进行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探究活动,能够分析血液循环的途径,说明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关系,概述血液循环的组成和路线。
2.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及相关素材,能够了解人的正常血液和脉搏,认识高血压和低血压对人体产生的影响,以及影响脉搏的因素。
【教学重点】
1.血液循环的路线和循环的意义。
2.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概念。
【教学难点】
血液循环的路线及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关系。
【教材分析】
肺循环、体循环的途径这部分知识是本节课教学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重点。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的血液,血管、心脏等知识的深化,又是后面学习消化、呼吸、排泄等章节的前提和关键。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制作PPT课件、视频、图片。
2.学生准备:
课前预习
【教学内容】
教学进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导入 复习提问:心脏的中血液流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方向,及和每个腔连通的血管分别是什么?人体内的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系统内不停的循环流动,运输着各种物质,人体内物质运输的路线是怎样的呢?人生病治疗时需要打针,注射的部位多在臀部,那么,注射进去的药物是怎样到达病灶处的呢?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探究一下血液循环的内容。 回顾心脏每个腔与血管相连的知识。思考老师所提人体物质循环运输路线相关问题,开始本节课的学习。
2.血液循环 我们了解了血管和心脏的特 ( http: / / www.21cnjy.com )点,那么血液是如何在血管中流动的呢?指导学生根据P41探究活动的要求,开展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根据观察说出小鱼尾鳍血液流动特点,从而引出血液循环的概念。提问:1.如何根据血液流动方向、血流速度和血管特点,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2.红细胞是如何在毛细血管中运行的?为了便于我们研究,我们把血液循环划分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两个阶段分别叫做体循环和肺循环。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42-P43相关内容,动画展示血液循环全过程,请学生仔细观察图9-16血液循环途径示意图,展开对动物动静脉血变化的观察活动,了解血液循环的总体过程。提问:1.你能看图总结出血液循环的途径吗?2.血液循环的路线有几条?两条循环路径分别是什么? 3.肺循环和体循环是各自独立的,还是互相联系的?4.在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过程中,动脉血和静脉血是在什么部位进行转变的?5.“动脉中流的是动脉血,静脉中流的是静脉血”这种说法对吗?总结:动脉血是指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静脉血是指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血。血液循环系统不但把养料和氧气运输到全身的各个组织细胞,而且运输了新陈代谢所产生的废物,因此对保证人体中种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起着重要作用。 小组为单位参与小鱼尾鳍血液流动的探究活动,根据观察小鱼尾鳍,了解血液流动的特点,回答老师问题。自主阅读课本,观看视频及课件,参与观察探究活动,了解血液循环的分类和特征,思考老师所提问题。对血液循环做出总结。
3.血压和脉搏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43-P44血压和脉 ( http: / / www.21cnjy.com )搏的内容,动画演示用血压测量仪测量血压的过程,播放相关视频及课件,并指导学生小组设计并完成探究运动与脉搏关系的活动,使学生对血压和脉搏有初步的认识。提问:1.人安静时的正常血压值是多少,血压多低或过高会带来什么影响?2.不同类型的运动对心率的影响是否有差异?3.同样的运动对男女同学心率的影响以及恢复正常的快慢是否有差异? 自主阅读课本,观看视频及课件,了解血压正常对正常生理活动的意义,小组参与探究活动,了解脉搏与运动的关系,回答老师问题。
4.小结 1.动脉血是指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静脉血是指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血。2.血液循环两路线:体循环、肺循环。3.成人在安静状态下,收缩压高于1 ( http: / / www.21cnjy.com )40mmHg,舒张压高于90mmHg时即可确诊为高血压。收缩压低于100mmHg,舒张压低于60mmHg就是低血压。4.正常人每分钟脉搏的次数和心率相同,正常成人为60到100次/分,常为每分钟70-80次,平均约72次/分。5.脉搏的频率受年龄和性别的影响,运动和情绪也影响脉搏快慢,许多疾病可使脉搏发生变化。 学生和老师一起复习,查漏补缺。
【板书设计】
第2节 血液循环
第二课时
一、血液循环
1.血液循环的两个阶段:肺循环和体循环
2.静脉血和动脉血:动脉血是指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静脉血是指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血。
二、血压和脉搏
1.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
低血压:收缩压≤100mmHg、舒张压≤60mmHg
2.正常成人脉搏为60到100次/分,常为每分钟70-80次,平均约72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