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滋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6分。)
1. 幽门螺杆菌可以在强酸性环境中生存,其产生的尿素酶和脂酶蛋白等可以破坏胃粘膜。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在人体胃内的尿素酶和脂酶蛋白可以保持活性
B. 尿素酶和脂酶蛋白的合成和分泌离不开高尔基体
C. 幽门螺杆菌的生物膜可为酶提供附着位点
D. 幽门螺杆菌的遗传物质为DNA且含有ATP合成酶基因
2. 胆汁酸属于固醇类物质,可参与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还具有激活脂肪酶原、提高脂肪酶活性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胆汁酸既溶于水也溶于脂溶性有机溶剂
B. 胆汁酸是由碳链构成的单体聚合而成
C. 胆汁酸可以作为信号分子调节代谢活动
D. 胆汁酸含量过多可导致细胞内脂肪积累
3. 在真菌细胞壁、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中存在一种多糖称为几丁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几丁质是细胞中的重要储能物质之一
B. 组成几丁质的单体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C. 蘑菇、虾壳中的几丁质能被人体细胞直接吸收
D. 几丁质的组成元素与糖原、脂肪、腺苷相同
4. 为研究信号序列在蛋白质进入内质网时的作用,生物学家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带有信号序列的蛋白质,将其与内质网混合,一段时间后离心,发现沉淀物中存在放射性;用去垢剂处理沉淀物,再次离心后发现上清液中存在放射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可以用放射性同位素3H标记蛋白质
B. 结果表明只有带有信号序列的蛋白质才能进入到内质网中
C. 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不带信号序列的蛋白质进行实验作为对照
D. 用去垢剂处理破坏了内质网的膜结构
5. 及时、准确的信息交流是细胞完成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保证。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内质网形成的囊泡需通过信息分子的正确识别,从而完成向高尔基体的转运
B. 细胞通过胞吞摄取大分子物质时需通过膜上特定蛋白的识别,从而完成胞吞过程
C. 内分泌细胞释放的信息分子需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发生作用,从而调节生命活动
D. 一种转运蛋白往往只适合转运特定物质,它是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结构基础
6. 过氧化物酶体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内含过氧化氢酶,可分解细胞代谢过程产生的过氧化氢,对细胞起保护作用。下图表示过氧化物酶体形成的途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过氧化物酶体具有双层膜结构,可进行自我分裂
B. 细胞内过氧化物酶体的功能异常可加速细胞衰老
C. 过氧化物酶体生长过程中需要将磷脂运输到过氧化物酶体膜上
D. 过氧化物酶体的生长及分裂都能体现生物膜具有流动性
7. 细胞代谢中某种酶与其底物、产物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酶1有两种底物且能与产物B结合,因此酶1不具有专一性
B. 产物B与酶1变构位点的结合是不可逆的
C. 产物B浓度高低变化可调节酶1活性,有利于维持产物B含量的稳定
D. 增加底物的浓度能解除产物B对酶1活性的影响
8. 下图中甲、乙、丙三条曲线为某滑雪运动员在高强度运动过程中肌肉消耗能量的情况,其中甲表示存量ATP变化、乙和丙表示两种类型的细胞呼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肌肉收缩最初所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细胞中的线粒体
B. 曲线乙表示有氧呼吸,曲线丙表示无氧呼吸
C. 曲线乙表示的呼吸类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最终有[H]的积累
D. 曲线丙表示的呼吸类型的能量转化效率大于曲线乙表示的呼吸类型
9. 生物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自然科学。下表对实验的相关表述,最合理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材料 实验现象(或观测指标)
A 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蛋白酶等 与双缩脲试剂是否产生紫色反应
B 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 藓类小叶或菠菜叶稍带叶肉的上表皮 叶绿体的形态、分布和运动
C 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 某校患青少年型糖尿病学生和正常学生 该校患青少年型糖尿病学生数/该校学生总数
D 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新鲜红杜鹃花的花瓣 中央液泡大小、原生质层的位置、细胞大小
A. A B. B C. C D. D
10. 肌苷酸又名次黄嘌呤核苷酸,简称IMP,在酶的作用下,IMP会分解产生次黄嘌呤,研究证实IMP具有鲜味特性而次黄嘌呤无鲜味,如何解决人类在汲取丰富营养物质的同时,又能实现增强口感和食欲的问题,一直是畜牧业、渔业生产肩负的历史重任。鱼宰杀后鱼肉中的ATP分步(ATP→ADP→AMP→IMP)|降解成IMP,IMP在酸性磷酸酶(ACP)作用下降解为次黄嘌呤。研究者在探究鱼肉鲜味下降原因的某些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三种鱼宰杀后的肉放置在室温(25℃)条件下,鲜味均不会下降
B. 在pH═6.0、温度为40℃条件下放置,鮰鱼比草鱼、鳝鱼更有利于保持鲜味
C. 若要鱼味道好,还需探究鱼宰杀后生成IMP最多时的时间及外部环境条件等
D. 由图可知,要使鳝鱼肉保持鲜味,放置时对温度和pH的要求更高
11. 下图甲为某二倍体动物的细胞分裂图像,图乙为图甲所示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相关物质或结构数量变化的部分曲线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甲细胞发生的变异是基因突变,细胞中含有两个四分体
B. 图乙I和Ⅱ时期中,细胞内都存在A基因
C. 图乙中曲线变化可表示某时期染色单体数的变化
D. 若图乙表示染色体组的数目变化,则a值为2
12. 某二倍体植物的性别是由3个等位基因aD、a+、ad决定的,其中aD对a+、ad为显性,a+对ad为显性。aD基因决定雄性,a+基因决定雌雄同株,ad基因决定雌性。若没有基因突变发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自然条件下,该植物的基因型最多有6种
B. 通过杂交的方法能获得纯合二倍体雄性植株
C. 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可直接获得纯合二倍体雄性植株
D. 若子代中1/4是雌株,则母本一定是雌雄同株
13. 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子代噬菌体可组入细菌DNA片段,在进一步侵染其他细菌时将供体菌的遗传物质整合到受体菌的DNA中,这种现象称为噬菌体转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噬菌体可利用细菌的DNA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DNA
B. 通过噬菌体转导可实现任意细菌之间的基因重组
C. 用32P标记噬菌体DNA可证明噬菌体转导的存在
D. 噬菌体侵染导致供体菌裂解才能成功实现噬菌体转导
14. 生物体内存在着一些环状核酸分子,如细菌拟核中的双链环状DNA和真核细胞中的单链环状RNA,其中环状RNA在细胞核内产生,在细胞质中起调控作用却不编码蛋白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环状RNA不编码蛋白质,可能是因为缺乏起始密码子
B. 环状DNA和环状RNA中的嘌呤碱基数与嘧啶碱基数均相等
C. 细菌拟核中的环状DNA转录出的RNA也呈环状
D. 环状DNA和环状RNA中的每个磷酸均与两个核糖相连
15 自然界中,同源染色体上不同对基因间的重组情况在雌雄个体间的表现可能不同。家蚕中,血液黄色(Y)对白色(y)为显性,幼蚕皮斑普通斑(P)对素白斑(p)为显性。让纯合普通斑黄血蚕与素白斑白血蚕杂交得F1,并进行以下杂交实验:
杂交1:F1(♀)×素白斑白血(♂)→F2 普通斑黄血:素白斑白血=1:1;
杂交2:F1(♂)×素白斑白血(♀)→F2 普通斑黄血:普通斑白血:素白斑黄血:素白斑白血=3:1:1:3。
以上的杂交子代中每种表现型的雌雄数量相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杂交1与杂交2实质上互为正反交实验,而它们不都是测交实验
B. 因为杂交1与杂交2结果不同,所以Y/y和P/p两对基因中至少有一对位于性染色体上
C. 杂交1说明Y/y和P/p两对基因没有重组,而杂交2说明Y/y和P/p符合自由组合关系
D. 若选取F1(♀)×F1(♂)进行杂交,可预测子代中普通斑黄血所占的比例为11/16
16. 某科研团队开发出了无细胞蛋白质合成体系,发现其中存在一些小RNA,为研究其功能进行了实验。实验一:将大量的14C亮氨酸加入到一种无细胞体系中,一段时间后分离出小RNA并进行检测,结果如图甲所示;实验二:将14C亮氨酸—小RNA复合物与附着有核糖体的内质网提取物混合,在不同时间检测分离出的新合成的蛋白质和小RNA的放射性,结果如图乙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验一中使用的无细胞体系中应含有核糖体和mRNA
B. 两个实验中均存在亮氨酸与小RNA结合和分离的过程
C. 与亮氨酸结合的小RNA中含有亮氨酸的密码子
D. 根据实验结果推测,无细胞蛋白质合成体系的小RNA应为tRNA
17. 育种专家利用普通小麦(6n=42,AABBDD)与其近缘属簇毛麦(2n═24,VV)进行相关的育种实验,(注:每个字母代表一个染色体组)如下图所示,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 品系1、2和3在培育过程中都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B. 品系1和品系3均为单倍体,因而均不可育
C. 技术Ⅰ可为低温处理,品系2形成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丢失
D. 技术Ⅱ表示花药离体培养,其过程需添加生长素等物质
18. 某植物叶片含有对昆虫有毒的香豆素,经紫外线照射后香豆素含量增加,毒性显著增强。乌凤蝶可以将香豆素降解,消除其毒性。织叶蛾能将叶片卷起,取食内部叶片,不会受到毒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乌凤蝶形成对香豆素的降解能力是基因定向突变的结果
B. 织叶蛾对该种植物叶片的取食策略,是香豆素对其定向选择的结果
C. 植物的香豆素防御体系和昆虫的避免被毒杀策略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D. 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可以通过捕食、竞争等实现
二、非选择题(共四大题,合计64分)
19. 水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限制因素,长期缺水能引起细胞中过氧化物增多,对细胞造成损伤。研究员对马铃薯进行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20天后,对其鲜重、净光合速率、叶绿素浓度(SPAD值)、气孔导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进行检测,以期为马铃薯耐旱品种的选育和耐旱性分子机理提供理论依据。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处理 鲜重(g·株-1) 净光合速率(μmol·m-2·s-1) 叶绿素浓度(SPAD值) 气孔导度(mol·m-2·s-1) SOD活性(U·g-1)
CK(正常) 579.8 19.8 44.5 0.46 460
T1(中度干旱) 420.2 16.2 48.1 0.41 745
T2(重度干旱) 361.4 11.5 58.5 0.21 770
注:叶绿素浓度表示单位面积叶绿素的含量;气孔导度表示气孔开放程度;SOD能分解过氧化物。
(1)净光合速率可以用测得的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的______________(写出2种即可)表示。在马铃薯光合作用过程中,水在光下分解为______________的同时并产生电子,电子用于______________的形成。
(2)由表可知,干旱胁迫使马铃薯SPAD值______________,而净光合速率下降,这种现象称为“非功能性”的持绿。从光合作用过程的角度分析,干旱胁迫导致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马铃薯属于一种耐旱植物,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马铃薯耐旱的分子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
20.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果蝇表现为雌性。有一种特殊的XXY雌果蝇,其两条X染色体在配子形成过程中不分离,记为“ x”。科学家利用它创造了“并连X染色体”法来检测X染色体未知的基因突变(图1)。已知不含X染色体或含3条X染色体或含YY染色体的果蝇都不能存活。图2为果蝇正常性染色体组成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含并连X染色体果蝇的变异类型是________。
(2). 甲果蝇产生的配子类型有________。F1雄果蝇的Y染色体来自_______(填“父本”或“母本”),且F1的________(填“雌”或“雄”)果蝇中保存了突变基因。
(3). 多只正常纯合果蝇经诱变处理,其X染色体发生了一次基因突变后,分别与含并连X染色体的果蝇杂交产生F1。
①若F1中只有雌果蝇,原因可能是________;
②若F1中出现朱红眼的突变性状,该突变性状不可能是________(填“Ⅰ区显性”“Ⅰ区隐性”“Ⅱ区显性”或“Ⅱ区隐性”)突变。
21. 乳腺癌的生长和转移受雌激素调节,持续的雌激素刺激会增加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雌激素受体有多种类型,研究表明其中一种受体ERβ具有促进癌细胞凋亡、抑制增殖的作用。为了阐明ERβ抑制癌细胞增殖迁移的机制,研究者进行了系列实验。
(1)雌激素能以____的方式进入细胞,调控靶基因的转录。雌激素水平升高时,可以抑制____激素的分泌,进行反馈调节。
(2)CLDN6是一种细胞间粘附蛋白,推测其在癌细胞中表达量____(上升/下降)。
(3)为探究ERβ能否直接调控CLDN6的表达,研究者将CLDN6基因与萤火虫荧光素酶基因连接,构建重组DNA分子,和另一个含有ERβ基因的重组DNA分子一起导入正常细胞,一段时间后加入DMSO(溶剂)、DPN(ERβ激活剂)和荧光素,结果实验组出现明显荧光信号,表明____。
(4)为了探究CLDN6是否参与ERβ对癌细胞自噬的诱导,研究者用能抑制CLDN6表达的miRNA处理培养的癌细胞,结果如下。
实验处理 每个细胞中自噬体的数量 癌细胞的转移数量
DMSO(溶剂) 4 195
DPN(ERβ激活剂) 18 130
DPN+miRNA 6 177
综上研究,请推测ERβ发挥抑癌作用的机制是____。
(5)依据该研究,请提供乳腺癌的治疗的思路:____。
22. 小鼠的毛色受一对等位基因A 和a控制,A 为显性,表现为黄色体毛,a为隐性,表现为黑色体毛。某研究小组利用纯合的黄毛品系小鼠(甲品系)和黑毛品系小鼠(乙品系),进行了一系列基因与性状之间关系的研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下图1为基因A”的结构及部分碱基序列示意图,已知翻译过程必须从起始密码子AUG开始,由此可判断该基因转录时以________(填“1链”“2链”或“1链或2链”)为模板,区段Ⅰ应存在________的识别和结合位点。
(2)研究小组分别取一只甲品系小鼠和乙品系小鼠,提取不同细胞的相关DNA和mRNA进行电泳,结果如下图2、3所示:
①由图2可知甲品系小鼠与乙品系小鼠毛色不同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②由图2和图3可知,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都含有毛色基因,但________不同。
(3)研究小组将甲品系小鼠与乙品系小鼠杂交,F1个体毛色表现为介于黄色和黑色之间的一系列过渡类型。提取不同毛色个体毛囊细胞中的相关DNA和mRNA进行电泳,结果如下图4、5所示:
由图4、5可知,F1中毛色不同的个体其基因型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且在________(填“所有”或“部分”)个体的毛囊细胞内毛色基因正常表达。由此推测F1个体毛色不同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该推测可以通过检测图5中________来验证。
参考答案:1--5:BCBBC 6--10: ACDDC 11--15: DDDAD 16--18: DBA
19.(14分,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
(1) ①. CO2的吸收量、O2的释放量或有机物的积累量 ②. 氧和H+ ③. NADPH(还原性辅酶Ⅱ)
(2) ①. 增加 ②. 干旱胁迫时,植物为了减少水分的蒸腾作用散失,气孔导度降低,CO2供应量减少,暗反应有机物的合成速率降低 (3分)
(3)干旱胁迫下,马铃薯SOD活性增强,可分解细胞中因缺水而产生的过氧化物,减轻对细胞的损伤。(3分)
20.(14分,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
(1). 染色体变异
(2). ①. XX和Y ②. 母本 ③. 雄
(3). ①. 诱导产生了X染色体致死突变(3分) ②. Ⅱ区隐性(3分)
21.(18分,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
(1) ①. 自由扩散 ②.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性腺(3分)
(2). 下降
(3). ERβ能直接调控CLDN6的表达 (3分)
(4). ERβ发挥抑癌作用的机制是ERβ激活后,由细胞质转移到细胞核与CLDN6的启动子结合,通过促进CLDN6表达促进乳腺癌细胞自噬,从而抑制癌细胞转移、促进癌细胞凋亡 (4分)
(5). 在治疗乳腺癌时,可以研发其它ERβ的特异性高效激动剂,或者通过药物促进CLDN6的表达、促进癌细胞自噬等(4分)
22.(18分,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
(1) ①. 2链 ②. RNA聚合酶
(2) ①. 毛色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②. 表达情况
(3) ①. 相同 ②. 所有 ③. 不同个体的毛囊细胞内毛色基因的表达水平不同(3分)
④. 放射性强度(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