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种群的数量特征》课时同步练
【夯实基础】
1.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
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的面积
2.为调查黄鹂的种群密度,用捕鸟网捕获50只鸟,其中黄鹂10只,做标记后均放回自然界,第二年又捕获了50只鸟,其中有标记的黄鹂4只,没有标记的黄鹂8只,则此地区黄鹂的种群个体数大约为( )
A.15 B.30 C.45 D.75
3.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调查趋光性农业害虫,可用定位设置灯光诱捕,定时计数法
B.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和某种蛇的种群密度时,通常采用样方法
C.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不能以地上部分的数量作为种群密度
D.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而与年龄和性别无关
4.下列关于种群和种群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是一个种群
B.一块棉田中所有同种的跳蝻、蝗虫是一个种群
C.可以用某地区灰仓鼠每年新增的个体数表示其种群密度
D.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即杂草种群的种群密度
5.下列有关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一般是固定不变的
B.决定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C.某种群中具有生殖能力的雌性个体远远多于雄性个体时,该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大
D.可根据当前种群的性别比例情况,预测未来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
6.在农业生产中可以利用生物防治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如在南方茶园中,利用一种人工合成的化学诱饵,散发出类似雌性昆虫性外激素的气体,引诱雄虫前来从而掉在诱饵下的水盆中。下列与之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这种方法的直接影响是改变了昆虫的性别比例
B.这种方法可使害虫种群密度明显降低,其密度降低的直接原因是降低了种群的出生率
C.这种方法通过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和年龄结构,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
D.若该种群是具有趋光性的昆虫,可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的方法来调查其种群密度
7.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某森林每平方千米范围内猞猁的数量是其种群密度
B.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报、渔业上捕捞强度的确定等都需要对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研究
C.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都不能得到某种群密度的准确值
D.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标记重捕法,如田鼠、蚯蚓等种群密度的调查
8.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种群出生率会升高
B.若某动物婚配制为一雌一雄,则性别比例越接近1∶1,出生率越高
C.研究北京春节期间的人口数量变化,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D.某农林学家预测来年某害虫密度将增加,他提出该预测的主要依据是年龄结构
9.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图示①②③三种类型,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结构为图①表述类型
B.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网眼大小以保护幼鱼,捕捞后,该水域鱼种群的年龄结构可能为图③表述类型
C.调查显示近年我国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人口缓慢增长,说明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为图③表述类型
D.比较图示三种年龄结构的类型,具有图①所示年龄结构的种群出生率最低
10.如图为某同学构建的种群数量特征之间关系的模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分别指的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B.春节前后,杭州市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③和④
C.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⑥
D.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昆虫的雄虫主要是通过控制⑤来影响种群数量的
11.如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甲为出生率,乙为死亡率
B.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C.丁为年龄结构,包括老年、成年和幼年三个年龄期
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随着出生率的增大而增大
12.科学家对某相对封闭岛屿上社鼠种群数量和一年中不同季节的性比(性别比例)进行统计,结果如图(曲线表示种群数量),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决定该岛屿社鼠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B.该岛屿春季和春夏之交更有利于社鼠种群的繁殖
C.当社鼠种群数量处于高峰期时雌性明显多于雄性
D.社鼠种群密度较低时,较高性比有利于种群密度的恢复
13.图1为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图,图2为某林场松鼠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曲线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图1
图2
(1)图1中a表示 ,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填“a”“b”或“c”)。
(2)调查显示,图2中d、e对应的点分别表示该林场松鼠2019年、2022年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则这两年该松鼠的年龄结构分别为 、 。
(3)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具体的方法有
(写两种)。在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时,若经捕获后的动物更难被捕获,则调查的结果要比实际数 。
14.如图表示种群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请回答:
(1)[A] 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指种群在 中的个体数。
(2)种群密度取决于[ ] 、[ ] 、迁入率和[ ] 。
(3)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可以使用 法,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 。
(4)可用[ ] 来预测一个种群的数量变化,如 型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少。
(5)用人工合成的信息素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可以破坏害虫种群的 ,从而使一些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降低种群密度。
15.请根据调查某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用样方法调查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 ,不能掺入主观因素。调查地块的长与宽相差不大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是 。
(2)调查不同的植物类型时,样方面积应该不同,如调查乔木种群密度时,样方面积要比调查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的样方面积 。
(3)某同学采用样方法对某种植物进行计数,如图是其中一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注: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对该样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是 。
(4)若某长方形地块长、宽分别为100 m、50 m,如果要等距抽取10个样方,则抽样时相邻样方的中心距离为 。若调查中小样方为1 m×1 m,对某种植物种群调查的结果为12株、18株、16株、16株、15株、13株、15株、11株、13株、11株,则所调查种群的密度为 。
【能力提升】
1.某研究小组对一个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进行调查,获得该湖泊中某鱼种群的年龄结构数据并整理如表所示。研究表明,该种鱼在2+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7+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个体数 92 186 58 55 57 52 59 78 85 116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A.未来一段时间内,该鱼种群在湖泊中的数量基本不变
B.大量捕捞年龄大于等于7的个体,也会导致该种群出生率明显变化
C.仅根据题干所给数据,无法得出该湖泊中此种鱼类的种群密度
D.利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时,若标记物使老年个体更易死亡,则计算所得老年个体数偏少
2.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 hm2。统计所捕获的田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捕获数(只) 标记数(只) 雌性个体数(只) 雄性个体数(只)
初捕 50 50 28 22
重捕 50 10 32 18
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你认为正确的是( )
A.该地区田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2
B.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
C.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
D.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3∶2
3.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如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结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
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季节更替而变化
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种群密度
4.(不定项)如图是世界人口数量从公元纪年开始到2000年的变化曲线。下列能表示在ab段世界人口的年龄结构特点的是( )
5.(不定项)下列有关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
A.可以用逐个计数法调查某中学校园中樟树的种群密度
B.利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某种蛾类的种群密度时,可以得到精确值
C.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池塘中草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草鱼身上的标记物脱落,所得数据会偏大
D.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车前草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所得数据会偏大
6.请回答下列与种群密度和种群其他数量特征有关的问题:
(1)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都能间接影响种群密度,但原理有所差异,请具体分析。
(2)我国颁布法律,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非医学需要的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请简要说明这一规定的意义。
(3)老龄化社会意味着人口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吗 年龄结构为衰退型的种群,其种群密度一定会减小吗 为什么
(4)人类在森林里采伐林木、建设铁路等,使该地区东北豹几近消失,随后全面禁猎、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的实施又使该地区东北豹的种群密度增加。请从种群数量特征的角度对此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夯实基础】
1-5BBBBB
6-12CDADBDC
13.
(1)性别比例 b
(2)增长型 稳定型
(3)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 大
14.
(1)种群密度 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
(2)B 出生率 C 死亡率 D 迁出率
(3)样方 随机取样
(4)E 年龄结构 衰退
(5)性别比例
15.
(1)随机取样 五点取样法
(2)大
(3)8
(4)10 m 14株/ m2
【能力提升】
1-3DAD
4.AD
5.AC
6.
(1)年龄结构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2)防止性别比例被破坏,若性别比例被破坏,人口出生率将受到影响,进而影响人口结构。
(3)老龄化社会不意味着人口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年龄结构为衰退型的种群,种群密度不一定减小,出生率和死亡率还与气候、食物等有关,且种群密度还直接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
(4)人类活动破坏环境,使东北豹的迁出率、死亡率增加,种群密度减小;后期保护措施的实施使环境改善,东北豹迁入率增加、死亡率减少,种群密度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