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群落的结构》课时同步练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1《群落的结构》课时同步练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9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2-06 08:22: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群落的结构》课时同步练
【夯实基础】
1.下列有关群落和优势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外貌不会随时间发生变化
B.区别群落最重要的特征是物种丰富度
C.群落中的优势种会一直占据优势地位
D.草原群落中羊草占据显著优势,过度放牧会影响羊草的优势地位,不利于维持草原群落稳定
2.判断一个群落中的优势种的最重要的指标是(  )
A.在群落中作用最大的物种
B.在群落中个体数量最多的物种
C.个体体积最大的物种
D.繁殖和传播能力最强的物种
3.下列有关群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同一座山的山顶生草甸、山腰长松林、山脚种作物,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群落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C.不同种类的淡水鱼占据不同水层而出现分层现象,这与各种淡水鱼的食性有关
D.不同地段的种群在水平方向上呈镶嵌分布,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4.下列研究对象不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是(  )
A.洪水导致农田中部分黑线姬鼠外迁
B.杜鹃在森林上层栖息和捕食
C.线虫寄生在小麦叶片中
D.稻田中水稻种群在数量上占优势
5.下列组合中,属于群落的一组是(  )
①一块稻田中所有三化螟幼虫、蛹和成虫 
②某湖中的所有鱼 
③某公园的全部生物及无机环境 
④某绿洲中的全部生物
A.① B.② C.③ D.④
6.下列属于原始合作关系实例的是(  )
A.小丑鱼与海葵有着密不可分的共生关系,因此又称海葵鱼,带毒刺的海葵保护小丑鱼,海葵则吃小丑鱼消化后的残渣
B.蟹背上的腔肠动物对蟹能起伪装保护作用,而腔肠动物又利用蟹作运输工具,从而可在更大范围内获得食物
C.白蚁以木材为食,但是它本身不能消化纤维素,必须要依靠肠内鞭毛虫分泌的消化纤维素的酶,才能将纤维素分解,分解后的产物供双方利用
D.织巢鸟将鸟巢安在胡蜂巢上方,以防止猛禽攻击雏鸟,织巢鸟与胡蜂相安无事
7.生态位能够体现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研究某种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B.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也需要研究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C.生态位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D.不同物种的生态位不可能出现重叠现象
8.下列对生物的种间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蜜蜂向同伴传递蜜源信息属于互利共生关系
B.噬菌体和大肠杆菌属于寄生关系
C.蛔虫和人属于种间竞争关系
D.羊吃草不属于捕食关系
9.下列有关群落结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植被的分层结构适于预测鸟类的多样性
B.水生群落的层次性是由光的穿透性决定的
C.陆地上决定植物地上分层和地下分层的环境因素有多种
D.温带森林的外貌在春、夏、秋、冬有很大不同
10.下列关于物种丰富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群落中生物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B.从赤道到北极,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逐渐减小
C.不同群落中物种丰富度不同
D.群落中的物种丰富度不是固定不变的
11.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某一地区人工绿地、林地、农田3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地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  )
样地 类群数 个体数
第1层 第2层 第3层 第1层 第2层 第3层
人工广场绿地 14 8 3 182 74 22
某植物园 13 7 4 190 92 18
农用地 13 8 4 92 113 21
注:第一层距地表0~5 cm;第二层距地表5~10 cm;第三层距地表10~15 cm。
A.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数
B.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
C.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没有影响
D.各土层中土壤动物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均为“J”形
12.下列关于群落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竹林中凤尾竹高低错落有致,体现了群落的分层现象
B.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互利共生
C.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均具有垂直分层现象,以提高光的利用率
D.水平结构上种群的分布与土壤湿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有关
13.下图是生态位关系图,乙的生态位空间有较大比例被共占的一组是(  )
14.某池塘中甲、乙两种具有捕食关系的鱼类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为捕食者,乙为被捕食者
B.甲乙之间的捕食关系仅对捕食者有利
C.两种鱼之间只有捕食关系,没有竞争关系
D.甲乙两种群相互影响,使种群数量呈现波动现象
15.早在宋代,我国就掌握了四大家鱼的混养技术。如图表示某池塘中四大家鱼及其食物的分布,据图分析,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与同一片草原上的牛羊之间的竞争相比,鲢鱼和鳙鱼的竞争更激烈
B.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鲢鱼数量在短时间内会减少
C.混合放养时四大家鱼“和平共存”,说明它们之间是互利共生关系
D.四大家鱼混养技术能够提高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16.请据图回答有关土壤中小动物类群及其丰富度的调查的问题:
(1)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用的方法是     。
(2)图中A为诱虫器,装置的花盆壁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        。利用A装置采集主要是利用土壤小动物        的习性(至少答出两点)。图中B为吸虫器:主要收集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装置中纱布的作用是        。无论诱虫器还是吸虫器,采集的小动物都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    
溶液中,以固定杀死小动物并保存。
17.如图所示为下面4组生物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请据图回答问题。
A.根瘤菌与豆科植物
B.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
C.狐与兔
D.细菌与噬菌体
(1)A~D 4组生物所对应的曲线是A  ,B  ,C  ,D  。
(2)图②现象是由于                。
(3)图④与②所示关系结果不同是因为            。
(4)若4种种间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是        。
【能力提升】
1.群落中的不同种群间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关系,这些种间关系可用不同的曲线表示出来。请判断下列有关三种曲线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鹰与鼠的种间关系可用图①表示,其中曲线a表示鹰种群的数量变化
B.T2噬菌体与细菌的种间关系可用图①表示,二者分开对一方有利
C.大豆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可用图②表示,二者分开对彼此有利
D.生活在同一容器中的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的关系可用图③表示,曲线a代表占优势者
2.榕树、榕小蜂是迄今已知的最紧密严格的专性传粉系统,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两者在形态结构上已出现了许多适应性特化。榕树的雌花释放出一种特殊的花香吸引榕小蜂前来为其传粉,同时也提供部分花柱较短的雌花子房让榕小蜂产卵繁殖后代。关于榕树和榕小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二者之间是寄生关系
B.二者之间依靠某种信息建立联系
C.二者之间协同进化,获得生存优势
D.专性传粉可提高传粉的效率和成功率
3.森林群落中老龄树木死亡造成林冠层出现空隙,称为林窗。研究者调查了某森林中林窗与林下的土壤动物群落,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据此可以推断出(  )
A.在各层次中林窗的土壤动物丰富度均高于林下
B.林窗和林下土壤动物种类均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C.光照只影响土壤动物群落的水平结构
D.林窗和林下不同层次的土壤动物种群密度相同
4.科研人员对江苏某地沿海滩涂米草群落和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土壤)动物丰富度进行了对比研究。在相同取样条件下,利用一种常用底泥采样器(50 cm×50 cm×30 cm)采得各动物类群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如表。下列有关本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
招潮蟹类 厚蟹类 沙蚕类 泥螺类 蛤类
物种数 个体总数 物种数 个体总数 物种数 个体总数 物种数 个体总数 物种数 个体总数
裸露泥滩 5 18 1 14 2 12 1 10 2 14
米草群落 3 12 2 9 0 0 1 10 0 0
A.米草群落的大型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高于裸露泥滩
B.米草群落的大型底栖动物种群密度高于裸露泥滩
C.改用另一规格的常用底泥采样器会影响对比研究的结论
D.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
5.下表是同一座山不同海拔处植被类型和蝶类种数的研究结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垂直带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海拔(m) <1 000 1 000~2 000 2 000~2 500 2 500~3 000 3 000~3 500 >3 500
植被类型 热带季雨林 常绿阔叶林 常绿落叶混交林 针阔混交林 针叶林 高寒灌丛草甸
蝶类种数 349 452 201 136 125 100
A.不同海拔的植被类型差异只与地形有关
B.一般来说,随着海拔的升高物种的丰富度会降低
C.蝶类在不同海拔的种类数与植被类型有关
D.蝶类在不同海拔的种类数与各海拔地带的气候特征有关
6.(不定项)下图为北美某湿地草原泽鸟种群数量与田鼠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喷洒DDT(一种农药)。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可能是捕食
B.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可能是互利共生
C.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可能是寄生
D.DDT的喷洒对草原泽鸟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大于对田鼠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7.某野外调查小组在我国东部地区对东部群落进行深入调查,获得下面有关信息资料,请分析回答:
(1)调查获得了树林中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图(如图1),图上显示调查该地区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叫作   。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        。
(2)东部群落在空间结构上具有      结构。群落空间结构形成的意义是               。
(3)图3是调查小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分析该种群在30年中种群数量最少开始于第   年,第15~20年间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是    ,第20~30年间种群的增长率为    。
8.生态系统中物种间的相互作用有时并不是直接的。一个物种会通过与第三个物种的作用而影响第二个物种,这种效应称为间接效应。沙漠中的啮齿动物和蚂蚁都以植物种子为食,下图表示在某一实验区域内进行的啮齿动物的数量变化对蚂蚁相对数量变化影响的相关研究的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该实验区域中蚂蚁相对数量的变化趋势为          。从种间关系考虑,在第1年中,蚂蚁相对数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2)生态学家对蚂蚁相对数量减少的原因做了进一步探究。研究发现,啮齿动物喜欢取食大粒种子,蚂蚁则偏爱小粒种子;而大粒种子植物与小粒种子植物相比更具有生存优势。据此,尝试用间接效应的观点解释蚂蚁相对数量下降的原因:  。
(3)以上材料体现的种间关系有    和    。
9.如图A、B、C分别代表的是在-200 m~3 800 m的海拔内,高山A、森林B、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1)海洋C中藻类出现明显分层现象,这属于群落的    结构,主要影响因素是    。
(2)森林B中的植被分布    (填“有”或“无”)水平结构。森林B中的动物    (填“有”或“无”)分层现象,其影响因素是            。
(3)高山A处不同海拔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各垂直带之间有明显的界限,主要是由于   环境因素的影响,这    (填“属于”或“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参考答案:
【夯实基础】
1-5DAAAD
6-10BDBBA
11-15BDDDD
16.
(1)取样器取样法 
(2)便于空气流通 避光、避高温、趋湿 避免小动物被吸走,将其收集在试管中 70%的酒精
17.
(1)③ ② ① ④ 
(2)竞争食物,使大草履虫因缺少食物而死亡 
(3)寄生一般不会使宿主全部死亡 
(4)②和④
【能力提升】
1-5DAADA
6.BC
7.
(1)S0 物种丰富度 (群落的)物种组成 
(2)水平结构和垂直 提高群落对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 
(3)20 衰退型 0
8.
(1)先增加后减少,最后稳定在一定范围内 啮齿动物减少,竞争压力减小 
(2)啮齿动物的减少,导致大粒种子植物的增加,它们在与小粒种子植物竞争中占优势,使得供蚂蚁食用的小粒种子植物减少,蚂蚁食物减少 
(3)捕食 种间竞争
9.
(1)垂直 光照(光质) 
(2)有 有 食物条件和栖息环境不同(或植物的分层分布引起食物条件和栖息环境不同) 
(3)温度 不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