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群落的演替》课时同步练(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2.3《群落的演替》课时同步练(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3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2-06 08:23: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3《群落的演替》课时同步练
【夯实基础】
1.下列有关自然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初生演替的速度慢,趋向形成新群落,次生演替的速度快,趋向于恢复原来的群落
B.无论初生演替还是次生演替,都是从结构简单的群落发展为结构复杂的群落
C.生物的迁入、迁出和群落内部种群的相互关系均是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
D.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状态后群落结构不再变化
2.下列哪项不是自然群落演替的一般趋势(  )
A.生物种类增多
B.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
C.有些物种可能灭绝
D.土壤中的有机物越来越少
3.某农田弃耕一段时间后,逐渐出现杂草、灌木及小型动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于灌木丛较高,灌木遮挡草本植物,导致群落对光的利用率减少
B.经过漫长的演替过程,该地必然能形成森林群落
C.群落演替过程中,各影响因素常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适应变化的种群数量增长或维持,不适应变化的种群数量减少甚至被淘汰
D.为加速群落演替,可构建人工林以缩短演替时间,这对提高物种丰富度有积极作用
4.“荒漠中的沙丘→草地→灌木→树林”过程为我国某地的荒漠经多年治理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演替过程为群落的次生演替
B.演替过程中群落的水平结构不变
C.灌木阶段草本植物被灌木完全取代
D.乔木阶段垂直结构比灌木阶段更复杂
5.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演替是群落结构发生变化的现象
B.人类活动能决定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C.裸岩→地衣→苔藓→草本植物→灌木→乔木五个阶段为初生演替的必经过程
D.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才会出现群落的演替
6.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演替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种群被另一个种群取代的过程
B.从裸岩阶段发展成森林阶段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C.火灾过后的草原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D.人类的活动往往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7.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群落演替的结果往往是由环境和群落内的生物共同作用而决定的
B.自然界的群落演替是普遍的,没有规律可循
C.演替过程只要不遭到人类的破坏和各种自然力的干扰,其总的趋势是物种多样性增加
D.人类活动对演替的影响有时超过其他自然因素对演替的影响
8.乱石窑裸地上的群落演替过程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乱石窑裸地与人工砍伐后的阔叶林上发生的演替种类相同
B.相同群落发生的群落演替演变成的群落类型不一定相同
C.杂木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大于阔叶林群落
D.演替的最终平衡状态取决于人类活动
9.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慢
B.该演替为次生演替,且发生在海底火山喷发形成岛屿后
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D.海岛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
10.“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湖”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生态工程。如表是某地退耕还林后的植被变化,请据表分析说法错误的是(  )
演替时间(年) 优势物种 主要物种
5 荻 草本植物:荻、艾蒿、黄背草、苔草等
10 牡荆 灌木:牡荆、杠柳、酸枣等
20 刺槐 乔木:刺槐、黄连木、构树
A.退耕之后的农田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由于保留了原有土壤条件,演替速度快于冰川泥上发生的演替
B.退耕还林、还草、还湖说明群落的演替规律是不可改变的
C.退耕农田先后经历了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阶段,垂直方向上出现了明显的分层现象,提高了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D.“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湖”是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产生的积极影响
11.如图a~f表示10万年前某水体演替的过程示意图,但近5万年以来,该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木丛取代;尤其是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木丛出现了荒漠化。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a~f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该演替过程所需的时间较长
B.在f阶段将树木砍伐,重新演替到f阶段所需的时间较图过程短
C.近50年来,人类的活动改变了演替的方向
D.近50年来,人类的活动改变了演替的速度
12.“退耕还林”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措施之一。下图是科研人员对某地不同退耕年限植物群落的物种数目变化的调查结果,请分析作答:
(1)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     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发生在退耕地上的演替为      ,其演替速度快的原因是 。
(3)该群落在演替的过程中,决定植物优势种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而决定动物优势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4)如果第2年在该地区人为种植一些灌木和乔木,并加以保护,则草本植物的丰富度达到最大的时间将      (填“不发生变化”“提前”或“推后”)。与自然演替相比,退耕还林与禁牧使得该山区群落的演替速度     (填“变快”或“变慢”),这说明人类活动     。
13.根据群落演替的理论,在光裸的岩地上经过一定的时间,最终可能会演替出森林。请据此回答问题:
(1)光裸的岩地上最终演替出森林,其过程大致是裸岩阶段→    
→苔藓阶段→    →    →乔木阶段。
(2)地衣首先在裸岩上定居,同时,地衣分泌的       腐蚀了坚硬的岩石表面,加速岩石风化形成    的过程。于是,土壤颗粒和有机物逐渐增多。
(3)各种昆虫及其他小动物开始进入生物群落的阶段是     。
(4)地衣阶段与苔藓阶段相比,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较多的是        ,微生物种类较多的是        。
(5)在以下演替的各阶段中,所需时间最长的是    ,所需时间最短的是    。
A.地衣阶段到苔藓阶段
B.草本植物阶段到灌木阶段
C.灌木阶段到乔木阶段
【能力提升】
1.下列有关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类可以对群落演替起促进、抑制、改造和建设作用
B.生物本身不断进行繁殖、迁徙会影响群落的演替
C.种间关系会影响群落演替,种内关系则不会影响群落演替
D.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存在于群落内部,环境变化也是影响演替的重要条件
2.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建立人工群落对群落的演替会产生不利影响
B.自然群落的演替导致种间关系越来越简单
C.砍伐森林可以在短期内改变森林群落中的物种组成和丰富度,进而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
D.人类活动可以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
3.在由裸岩向森林的初生演替过程中,地衣和苔藓植物群落延续的时间最长,草本植物群落演替速度最快,乔木群落演替的速度又逐渐减慢。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衣和苔藓植物群落演替速度最慢是因为土壤的形成和积累需要漫长的时间
B.在草本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多年生植物逐渐取代了一年生或二年生植物
C.乔木群落演替速度较慢是因为乔木生长周期较长
D.不同地区的群落演替达到稳定的群落时均是森林群落
4.群落的演替可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以P代表群落的总生产量,以R代表群落的总呼吸量,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P/R可以作为表示群落演替方向的一个优良指标
B.群落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不会影响该群落演替的原有方向和速度
C.火灾后的森林依次出现杂草、灌木林、乔木林,先发生初生演替,后发生次生演替
D.当P/R接近或等于1时,说明群落中的有机物收支平衡,群落演替不再进行
5.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经数十年的演替最终发展为森林,其中物种甲、乙、丙的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种甲、乙、丙最先定居的物种可能是甲
B.植物群落在垂直结构上的分布自下而上依次为甲、乙、丙
C.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
D.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
6.(不定项)如图表示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情况,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群落的演替顺序就是生物进化的顺序
B.b阶段存在群落的水平结构,不存在垂直结构
C.从演替的过程可以看出,群落的演替就是指植物的演替
D.b阶段为c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
7.当土地停止耕种时,演替便开始了,最早入侵耕地的植物称为先锋植物,先锋植物的出现是演替开始的标志。随着演替的发展,弃耕地周围环境中的物种逐渐向弃耕地中扩散。在自然状态下,演替会使植被得以恢复,最终发展为稳定的群落。生态学家在研究某弃耕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对不同时期群落的丰富度指数进行了统计。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弃耕土地上进行的演替属于   演替。土地经数年精耕细作后,以往植被的痕迹往往被清除,同时创造出一种新的生态环境,这种环境不仅适于作物,还适于不受耕作抑制的杂草生长,所以最早入侵弃耕土地的先锋植物是          。
(2)随着演替的发展,物种数量增多,群落内不同植物种群之间的    
关系明显加剧,依据曲线图,请描述物种丰富度在50 a内的变化: 。
(3)经调查研究发现,群落中有一部分植物能在自然条件下无性繁殖,属于克隆植物。在群落演替的中后期,这些克隆植物占据优势地位,与大部分非克隆植物相比,克隆植物能通过分株之间的连接物实现资源共享,有效地提高了克隆植物的环境适应能力,这种现象叫生理整合。请据此推测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曲线下降的原因: 。
参考答案:
【夯实基础】
1-5DDCDA
6-11ABBDBC
12.
(1)物种组成 
(2)次生演替 保留了原有土壤条件,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 
(3)光照 食物条件 
(4)提前 变快 可以改变演替的速度
13.
(1)地衣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灌木阶段 
(2)有机酸 土壤 
(3)草本植物阶段 
(4)苔藓阶段 苔藓阶段 
(5)A B
【能力提升】
1-5CCDAD
6.ABC
7.
(1)次生 不受耕作抑制的杂草(或一年生杂草) 
(2)竞争 在演替的前20 a内物种丰富度逐渐升高并达到最大,20~30 a间物种丰富度下降,30 a后物种丰富度达到稳定状态 
(3)因为克隆植物有生理整合的特征,克隆植物与非克隆植物相比有很大竞争优势,阻碍了其他非克隆植物的发展,使得该地区物种丰富度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