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课时同步练
【夯实基础】
1.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改造后的黄河河道岸边有旅游观光的功能,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B.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人类逐渐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一般略大于它的间接价值
D.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指的是生物在生态系统中起到的潜在调节作用
2.月季花是我国原产品种,且是北京市市花,已有千年的栽培历史,被誉为“花中皇后”,经过一百多年,人们培育出了两万多个月季园艺品种,这体现了( )
A.遗传多样性 B.物种多样性
C.生态系统多样性 D.群落多样性
3.下列不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是( )
A.基因多样性 B.细胞多样性
C.物种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
4.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丧失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时人类活动可能成为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重要原因
B.环境污染也会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
C.农业和林业品种的单一化会导致遗传多样性丧失,以及与之相应的协同进化的物种消失
D.如果没有人类活动的影响,物种就不会有灭绝现象发生
5.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保护区的功能是接纳各地捕来的野生动物并加以保护
B.鼓励人们进入保护区,给鸟类建巢、喂食
C.我国规定禁渔区和休渔期,开展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等措施未能体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成效
D.通过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资源以及废物的重复利用等手段可以实现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6.下列关于外来物种入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外来物种入侵有利于提高当地物种的多样性
B.淡水湖泊中出现的水华现象是由外来物种入侵引起的
C.外来物种入侵不会破坏群落的结构
D.入侵植物进入适合其生长的地区可能影响当地物种的生存
7.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影响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威胁野生物种生存的人类活动,主要是对野生物种生存环境的破坏和掠夺式利用
B.人类活动对野生物种生存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使得某些物种的栖息地丧失和碎片化
C.掠夺式利用包括过度采伐、滥捕乱猎
D.人类活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物多样性,但是为了人类的发展也是值得的
8.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
A.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
B.建立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
C.建立自然保护区
D.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
9.下列关于基因、物种、生态系统对人类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的基因数量很多,一个基因对一个生物来说起不到关键作用
B.我国地域广阔,物种繁多,一个物种的灭绝不会影响到国家的发展
C.一个生态系统可能会改变一个区域的生态面貌
D.一个物种的灭绝不会影响其他物种
10.下列有关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对原有物种进行保护
B.对一些濒危物种可以采取易地保护
C.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要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D.保护生物多样性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野生生物资源
11.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潮间带土壤盐渍化严重,植物物种多样性非常低,潮上带土壤盐渍化相对较轻,芦苇是该区域的优势种(主要通过无性方式繁殖),但其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黄河三角洲潮上带物种丰富度应当采用 法,芦苇不但为昆虫、水鸟等动物提供栖息生境和食物来源,而且也是重要的造纸原料,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2)如今的黄河三角洲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优越的气候条件,成为大量游客休闲观光的“打卡”之地,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和 价值。
(3)有同学认为新发现的物种具有潜在价值,人们所熟知的生物不具备潜在价值,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 说出你的理由。
(4)总之,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系统 具有重要意义,奠定了人类文明形成的 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能力提升】
1.全球变暖导致很多地区水稻产量下降,极端干旱地区甚至颗粒无收。研究人员在干旱地区种植的水稻中发现了一种能让根系在生长中深入土壤的基因,并使用这种基因培育出了新型耐旱深根稻。新品种的产量在轻度干旱环境中与湿润环境中几乎没有差异,在极度干旱状态下产量也只下降了30%,耐旱能力显著提高。这一实例充分体现了( )
A.基因突变的定向性
B.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深根”基因的存在能体现物种多样性
D.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抗旱性状
2.长江的鱼类资源正处于全面衰退的边缘,长江白鲟没能活到2020年,白鳍豚已被宣告功能性灭绝,江豚种群数量已少于大熊猫,鱼类的天然捕捞量正逐年递减,对上述状况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体现了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属于全球性环境问题
B.保护珍稀濒危动物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举措
C.过度、非法捕捞和水体污染是导致长江鱼类资源下降的主要原因
D.限制生物入侵和减轻温室效应等举措是应对上述危机的重要对策
3.下列有关雾霾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物种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协同进化形成生物多样性
B.雾霾天气影响环境温度、光照时间、pH等条件,从而破坏物种的生育与繁殖环境,导致种群数量减少甚至物种灭绝
C.长时间、大面积、高污染的雾霾天气,易导致生态系统失去多样性
D.有些植物能吸收空气中的雾霾物质而减弱雾霾的影响,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4.下列关于江苏省境内发生的几个生态事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互花米草原产于美洲,引入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可能会破坏滩涂生物多样性
B.克氏原鳌虾(小龙虾)原产于美洲,引入南京地区后迅速扩散,虽然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但也会影响生物多样性
C.麋鹿原产于我国,但后来在国内绝迹,从欧洲引入并在大丰境内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
D.丹顶鹤在我国东北等地繁殖,迁徙到江苏沿海滩涂越冬,在盐城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
5.(不定项)泰城新区建设中建了比较多的湿地,关于湿地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新建湿地存在群落演替,演替过程中生物多样性一般会逐渐增多
B.建立湿地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C.湿地能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6.据材料回答问题:
(1)澳大利亚大火导致数亿只动物丧生。考拉是澳大利亚独有的动物,火灾中考拉的大量死亡会降低生物多样性中的 多样性。生物多样性降低会带来严重的生态灾难,这从侧面反映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2)珊瑚礁生态系统是热带海洋最突出的生态系统,被称为“热带海洋沙漠中的绿洲”,该生态系统中的珊瑚骨骼在医学上可用于骨骼移植,很多海藻可用于提取琼脂和胶等工业原料,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我们能否大肆开发利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用于工业生产 试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的角度说明理由。
(3)湿地中不能盲目引入外来物种,试从生物多样性角度解释其原因是 。
7.阅读下列三个事例:
事例一 我国某海岛的天然林覆盖率在1956年为25.7%,1964年为18.7%,1981年仅为8.53%,并且遮蔽地面程度大大降低,从而导致坡垒等珍稀树种濒临灭绝,有的珍贵药用植物已经绝迹。
事例二 我国西北某县野生甘草的面积在1967年为4亿多平方米,30年后已有一半被挖尽,野骆驼等野生动物也濒临灭绝。
事例三 一种原产于日本的林业害虫,在20世纪80年代侵入我国华南沿海地区,并且由于缺少天敌而迅速蔓延开来,据1990年统计,这种害虫使该地区13亿多平方米的马尾松林受到危害。
依据上述事例,回答下列问题:
(1)事例一说明造成这些野生生物濒危或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2)事例二说明造成这些野生生物资源明显减少甚至绝迹的主要原因是对野生生物资源 及 开发利用。
(3)事例三说明由于 入侵或引种到 的地区,这些地区原有物种会受到威胁。
参考答案:
【夯实基础】
1-3BABDD
6-10DDCCD
11.
(1)样方 直接
(2)直接 间接
(3)不对。潜在价值是目前人们尚不太清楚的价值,人们所熟知的物种也可能具有潜在价值。
(4)稳定性 物质
【能力提升】
1-4BDDC
5.AD
7.
(1)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2)滥捕乱猎和滥采乱伐 掠夺式
(3)外来物种 缺少天敌
6.
(1)遗传 间接
(2)直接 不能,原因是会破坏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而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其直接价值
(3)盲目引入外来物种,有可能导致其他物种灭绝,使生物多样性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