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23 月 光 曲
统编版 六年级上
贝多芬曾经这样说:“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这点该是多么幸福。”本课写的就是贝多芬与一对穷人兄妹之间的传奇故事,再现了他创作《月光曲》的经过。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走进那个难忘的夜晚,去听听那动人的乐曲……
背景资料
贝多芬(1770—1827) 德国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28岁时,他的听力开始减弱,50岁时双耳失聪,仍坚持创作。他一生创作了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对欧洲音乐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因此他被尊称为“乐圣”。
《月光曲》的由来:《月光曲》在本课指的是贝多芬的《第十四号钢琴奏鸣曲》。德国诗人路德维希·雷尔施塔勃用“瑞士卢塞恩湖上的明媚月光”来形容这首奏鸣曲的第一乐章,于是有了《月光曲》这个名字。
背景资料
生字乐园
谱
pǔ
莱
lái
茵
yīn
盲
máng
纯
chún
键
jiàn
缕
lǚ
陶
táo
快速阅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可分为几部分?讲了什么内容?
1
2
3
4
5
6
7
8
9
10
第一部分(1)
第二部分(2~7)
第三部分(8~9)
第四部分(10)
01
第一部分(1段):简单介绍了贝多芬,并点明他创作《月光曲》的故事是一个传说。
02
第二部分(2~7段):讲了贝多芬走进茅屋,为穷鞋匠兄妹俩演奏。
03
第三部分(8、9段):描写了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情景。
04
第四部分(10段):讲了贝多芬奔回客店,记录曲子。
研读第二部分内容,文中写了几次对话?你体会到什么?
这是皮鞋匠兄妹俩的对话:失明的妹妹为了弹好曲子流露出想听贝多芬弹奏的愿望。哥哥因为“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家里“又太穷”,无法使妹妹达成所愿而不安,妹妹反过来安慰哥哥“别难过”。对话写出了兄妹俩的情深,表现了盲姑娘既热爱音乐又善解人意的品格。
这是皮鞋匠与贝多芬的对话:贝多芬听到兄妹俩的对话,被他们对音乐的热爱以及他们的手足之情所打动,于是主动为他们演奏音乐。
这是姑娘与贝多芬的对话:盲姑娘既热爱音乐又懂音乐,贝多芬被打动了。盲姑娘爱音乐、懂音乐,贝多芬遇到知音,不由得产生了创作激情,想再给盲姑娘弹一首曲子。
细读第9自然段,感受作者是怎样描绘《月光曲》的优美意境的?
第一幅画面:此刻音乐清幽、舒缓。
第二幅画面:随着景象的变化,音乐气势逐渐增强,曲调出现转折。
第三幅画面:音乐高昂激越,节奏越来越快。
【句解:这句话的意思是兄妹俩很爱音乐,被美妙的琴声所吸引,表面上是写兄妹俩,实际上也衬托出贝多芬高超的演奏技巧。】
"飞奔"说明贝多芬的心被创作的灵感包围着,他急切地需要把曲子记录下来
结构梳理
本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说故事,表现了音乐家贝多芬的善良品格——对穷苦人的同情和热爱,以及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才华,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
主体概括
《月光曲》给你带来哪些美的享受
课后思考: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