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同步练习
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工程全面通水以来,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读我国南水北调工程部分线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南水北调中线和东线工程把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到华北地区。与中线相比,东线工程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可利用京杭运河输水 B.沿线地势平坦,土质疏松
C.地势由南向北降低 D.距离较近,路线短
2.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的主要目的在于( )
A.利用流域间的落差发电 B.促进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C.缓解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 D.缓解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不均
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利用风能进行发电,是目前可再生能源中最有效的一项能源技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地区风能资源丰富的是( )
A.川渝地区 B.云贵地区
C.青藏地区 D.东南沿海地区
4.风能( )
A.属于矿产资源 B.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C.发电绿色环保 D.可持续稳定发电
读“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5.我国风能资源最丰富的省级行政区组合是( )
A.浙、内蒙古、黑
B.赣、渝、青
C.湘、沪、浙
D.藏、粤、皖
6.下列地形区位于我国风能资源缺乏区的是( )
A.青藏高原 B.准噶尔盆地 C.内蒙古高原 D.四川盆地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7.下列省区,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干线经过的是
A.鄂、皖 B.豫、晋 C.冀、鲁 D.豫、冀
8.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为了缓解我国
A.西北地区缺水的问题
B.黄淮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
C.华北地区严重缺水的问题
D.南部沿海地区洪涝灾害严重的问题
我国海洋资源非常丰富,近年来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取得了十分巨大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严峻的问题。据此完成问题。
9.下列属于我国海洋资源的是( )
①海洋化学资源②海洋生物资源③海底矿产资源④海滨砂矿资源
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下列属于海洋环境问题的是( )
①海洋灾害②海洋石油污染③赤潮④海洋渔业衰竭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1:华北平原是我国小麦、玉米、棉花的集中产区,其耕地面积约占全国的23%,淡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3.8%。
材料2:夏初,长江中下游地区阴雨绵绵,持续一个月之久。至七、八月份,一段时间出现了晴朗干燥的天气,这正是水稻旺盛生长急需水的时期。
11.材料1、2分别反映了( )
A.我国水资源时间空间分布不均 B.我国水资源空间、时间分布不均
C.我国水资源季节、年际变化大 D.我国水资源年际变化大
12.关于南水北调叙述,错误的是( )
A.东线利用京杭运河输水,工程量小
B.东线经过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水质较差
C.南水已成为京、津、冀、豫地区大中型城市的重要主力水源之一
D.中线方案由长江的最大支流湘江上的丹江口水库引水
13.河流基本存在夏汛冬枯的水情,其解决该问题的工程措施是( )
A.兴建水库 B.跨流域调水
C.提高水价 D.实行季节性水价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性工程。读“南水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南水北调三条调水线路中( )
A.西线方案线路短,工程量最小 B.中线工程直接从长江干流调水
C.东线利用运河输水,水质最好 D.东线和中线均调水到华北地区
15.受水地区节水比调水更重要。下列节水措施正确的是( )
①生活用水一水多用 ②工业用水循环使用 ③推广种植耐旱作物 ④农业提倡自流灌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归纳我国地势特点并简述其对河流产生的影响。
(2)读图归纳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特点。
(3)结合已学知识,写出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采取的措施。
参考答案:
1.A 2.C
3.D 4.C
5.A 6.D
7.D 8.C
9.D 10.D
11.B 12.D 13.A
14.D 15.A
16.(1)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势的影响:使大部分河流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与内地的联系;河流流经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
(2)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