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名著综合专题《红星照耀中国》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名著综合专题《红星照耀中国》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06 15:36: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红星照耀中国》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名著综合专题课件★★
专题一:领袖人物和红军将领的革命之路
探究提示:1.外貌形象与言谈举止 2.出身与家庭 3.童年的经历 4.受教育情况 5.参加革命的起因 6.参加革命后的经历
1.领略众多领袖人物形象风采 《红星照耀中国》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真实可感的领袖人物和红军将领,这些传奇式领袖人物令读者过目难忘。在梳理这些领袖人物的形象时,一是要找出有关人物正面描写的细节,比如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二是要关注作者或他人对其进行的评价性语言(侧面描写)。
众多领袖人物和红军将领形象风采:①运筹帷幄的毛泽东:果决有魄力,是一位天才军事家和政治家。 ②用兵如神的朱德:指挥全军打过几百次小仗,几十次大仗,经历过敌人五次“围剿”。 ③儒雅睿智的周恩来:第一次见面用英语跟斯诺打招呼;揽着红小鬼胳膊在乡间散步。 ④嫉恶如仇的贺龙:同情穷人,国民党军阀屠杀农民激起他的愤怒。⑤与士兵同甘共苦的彭德怀:把马让给其他同志骑,给小号手披上棉衣。
【核心知识点】
2.梳理领袖人物成长经历与革命历程 梳理、了解领袖人物的出身与家庭、童年经历、受教育情况等成长经历,以及参加革命的起因、经历等革命历程,一方面帮助我们更深入理解和分析领袖人物的形象,另一方面帮助我们探究领袖人物走上革命之路的原因。
毛泽东:(1)相关经历:①看到饥荒“造反”的百姓被迫害;②阅读列强瓜分中国的小册子;③长沙求学阶段参加了半年的革命军。(2)参加革命的原因:①同情百姓疾苦,不满社会黑暗;②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③接受了进步教育,受到进步书籍、人物的影响。
贺龙:(1)相关经历:①任“八一”南昌起义的总指挥;②贺龙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了苏区。(2)参加革命的原因:①备受黑暗社会的压迫,为寻求生活的自由;②为了推翻黑暗的社会,投身于革命。
彭德怀:(1)相关经历:①童年时母亲去世,不受祖母、父亲疼爱,九岁离家闯荡社会;②带领农民攻打饥荒时不肯平价卖米给农民的地主,之后只得逃命,后去参军。(2)参加革命的原因:①饱尝生活的艰辛;②有强烈的反抗意识。
专题二:关于长征
探究提示:1.长征的起因 2.长征的路线 3.长征中面临的困难 4.长征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5.长征的历史价值
【核心知识点】
1.复述长征故事 起因:①苏区地盘太小;②敌人的经济封锁和王明的“左”倾经济政策,使红军缺乏在根据地继续斗争的物质条件;③苏区人口锐减,红军兵力得不到补充;④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路线:瑞金—突破敌人的四道防线—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激战腊子口—陕北吴起会师—甘肃会宁会师—宁夏西吉县将台堡会师
困难:①敌军的围攻;②我党我军内部的错误和矛盾;③征途中恶劣的自然条件;④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情。
重大意义的事件: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
2.探究长征的历史价值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革命的壮丽史诗,是人类近现代战争史上凡人谱写出的英雄史诗。我们可以从长征胜利的原因、长征的意义等方面去探究长征的历史价值。
长征胜利的原因:①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②苏维埃人民的基本干部伟大的才能、勇气、决心以及几乎是超人的吃苦耐劳和革命热情。
长征的意义: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本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3.感悟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的内涵:红军在长征途中表现出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不怕牺牲、争取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这些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克服困难、忠诚爱国。
专题三:信仰与精神
探究提示:1.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 2.长征精神的内涵 3.当代青少年如何传承长征精神
1.结合具体人物,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和精神 在血雨腥风的革命年代,因为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中国共产党人在血与火的战场上舍生忘死、前赴后继。想了解共产党人的信仰和精神的内涵,要从众多共产党人的经历中找出共性特点,从而归纳出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结合具体某一共产党人和他的相关事迹进行分析,能帮助我们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和精神。比如“共产党的信仰”与 “毛泽东的信仰”,①“共产党的信仰”:《中国共产党章程》的总纲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②“毛泽东的信仰”:毛泽东青少年时便已经憧憬民主主义,他崇尚自由,反对专制。阅读使毛泽东坚定了革命的信念。除了阅读,遇到的人和事也促使毛泽东在中国的革命事业上越走越远,让他认识到只有“农村包围城市”才是中国革命要选择的道路。
【核心知识点】
2.结合具体故事,理解红军精神的内涵 红军在革命途中表现出了忠诚爱国、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要想理解红军精神的内涵,需要我们阅读经典情节,结合具体的故事去感悟。《红星照耀中国》擅长场景刻画,可重点关注书中描述的那些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比如,强渡大渡河体现了中国红军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主义精神,乐观主义精神,以及不怕生死、勇敢斗争的忘我精神;爬雪山体现了红军战士以藐视一切困难的革命精神,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历尽艰辛,表现出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及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
3.传承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是革命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弘扬集体主义精神,脚踏实地,为实现革命理想、争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而努力。
情节勾连:开卷有益
勾连篇目 勾连内容
《红星照耀中国》 彭德怀:①阅读《资治通鉴》促使彭德怀思考斗争的真正意义;②阅读《共产党宣言》《资本论》促使彭德怀带着改造社会的信念参加了红军。
毛泽东:①阅读《盛世危言》激发了毛泽东继续学业的愿望;②阅读《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史》让毛泽东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朝花夕拾》 鲁迅:①阅读《山海经》激发了鲁迅的好奇和想象;②阅读《天演论》使鲁迅接触到了新思想,受到民主思想的影响。
勾连篇目 勾连内容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牛虻》在保尔饱受病痛折磨时给予他坚持下去的力量。同时,保尔在部队营地读《牛虻》这本小说时,点燃了战士们的革命热情。
《经典常谈》 朱自清:认为①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②经典读本虽然不能教一般人直接亲近经典,却能启发他们的兴趣,引他们到经典的大路上去。希望读者能把《经典常谈》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
(一)红色经典
1.学校举行“读红色经典”读书活动,请根据《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经验,完成以下人物对应情节的连线。
①毛泽东 A.骑马失事碰掉两颗门牙
②徐海东 B.击落敌机后用降落伞做了一件背心
③周恩来 C.打开一本书,把飞蛾羽翼夹了进去
④彭德怀 D.初见斯诺时用英语接待了他
2.【名著综合】红色经典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热血青年。从下面书目中任选一部,谈谈读完此书,你认为书中人物身上的哪些优秀品质应当成为我们当代青少年永恒的人生航标。(不少于100字)
备选书目:《红星照耀中国》《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示例一:《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红军将士不畏艰险,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冒着严寒、忍着饥饿,爬雪山、过草地,展示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事业而牺牲奉献、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崇高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些可以作为我们当代青少年永恒的人生航标。
示例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经历四次死里逃生,饱受磨难和伤痛,最后在全身瘫痪、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以笔为武器创作了《暴风雨所诞生的》。他具有钢铁般的革命意志,不畏艰难困苦一往无前的革命气概,为共产主义理想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以及爱憎分明、身残志坚、甘于奉献的崇高品质。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当代青少年永恒的人生航标。
(二)生活希望
为迎接读书节、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学校开展“阅读·悦读”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题目。
1.请根据线索,辨别《红星照耀中国》里的人物。
线索:A.他曾是长沙一所师范学校的校长,是极受敬重的教授;B.他加入共产党时已经五十岁;C.他与瞿秋白等人共同研究了汉语拉丁化拼音;D.他为苏区和教育事业做出卓越的贡献。
①“他”是   (填人名)
线索:A.他是个大个子,像一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B.他口才很好,说起话来能“叫死人活过来打仗”;C.他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D.他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了苏区。
②“他”是   (填人名)
 贺龙 
 徐特立 
2.【名著综合】有人说:“生活之所以前进,是因为有希望在,没了希望,绝望就会把生命毁掉。”请结合下面任意一部名著的情节,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A.《骆驼祥子》  B.《红星照耀中国》  C.《朝花夕拾》
示例一:希望能让人勇敢地活下去,即使面对恶劣环境的挑战,也勇往直前,绝不退缩。《红星照耀中国》中,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长征。过草地的过程中,红军要面对陷入沼泽泥潭失去生命的危险,要忍饥挨饿,吃青稞面、野草根,甚至用树皮、皮带充饥。在这种艰难的条件下,红军战士能够克服困难、勇敢前进,正是因为战士们心中有革命的信念,对革命充满希望。 
示例二:希望能让人勇敢地活下去,没了希望,人也就毁灭了。《骆驼祥子》中祥子从农村来到城市,想通过劳动改变自己的命运,拥有一辆自己的洋车,这是祥子的希望。烈日下拉车,暴雨中拉车,祥子一直用他的勤劳和坚韧在等待新生活的开启。然而“三起三落”的经历、小福子的去世,让祥子希望落空,他开始自暴自弃,成为一具行尸走肉,他的人生从此失去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