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名著阅读专题课件★★《朝花夕拾》
专题一:鲁迅的童年
探究提示:《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都对鲁迅的童年生活有所叙述或提及,不妨把这些内容联系起来考察,可以更全面地认识鲁迅的成长经历,有助于破除我们对鲁迅先生的隔膜感。
1.鲁迅童年的“乐” ①搜集绘图的书。特别喜爱长妈妈买来的《山海经》。(《阿长与〈山海经〉》)
②看迎神赛会。(《五猖会》)
③玩耍。在百草园里玩耍,按斑蝥,拔何首乌,冬天拍雪人和捉麻雀;在三味书屋时,跑到屋后的园里折腊梅花、寻蝉蜕。(《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④描绣像。趁先生读书入神,孩子们玩纸糊的盔甲游戏,鲁迅负责描绣像绘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鲁迅童年的“忧” ①失去隐鼠。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鲁迅十分愤怒且悲哀。(《狗·猫·鼠》)
②看迎神赛会前父亲要求背诵《鉴略》。(《五猖会》)
③在三味书屋读书学习的枯燥、乏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④父亲得病去世。鲁迅为父亲延医治病、苦寻药引,最后因在父亲死前叫喊而愧疚。(《父亲的病》)
【核心知识点】
专题二:鲁迅笔下的那些人物
探究提示:在书中,鲁迅记录了自己生命中出现的一些人物,有一些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如长妈妈、寿镜吾老先生、范爱农等。任选一个人物,梳理各篇中描述他的语句,分析其性格特点,学习、借鉴鲁迅撰写人物的方法。
【核心知识点】
人物 性格特点 外貌描写
藤野先生 为人正直,诲人不倦,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 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
长妈妈 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富有爱心,真诚,热心帮助孩子 她生得黄胖而矮;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
范爱农 为人孤傲、倔强、正直,不满黑暗现实,追求革命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衍太太 心术不正、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 无
父亲 刻板、严格、权威 无
寿镜吾 方正、质朴、博学,既严格又和蔼 他是一位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撰写人物的方法
①擅长攫取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小见大。
如在《无常》中,写无常也有老婆和孩子,既写出了无常富有人情味的特点,又讽刺了生活中虚伪的知识分子;在《阿长与〈山海经〉》中,写长妈妈教鲁迅吃福橘、讲“吉利”话和等待“恭喜”等,表现长妈妈渴望幸福、期待祝福的善良、淳朴。
②叙述、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糅合为一体。
如对藤野先生简朴外表的勾勒;对百草园的精细描述,对捕鸟游戏的复述,绘声绘色绘形,喜爱眷念之情溢于言表。
撰写人物的方法
③对比、反讽和欲扬先抑的巧妙运用。
对比手法:如《五猖会》“我”前后心境的对比;《无常》中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的对比;《狗·猫·鼠》中对小隐鼠的爱和对猫的强烈憎恨的对比。
反讽手法:如在《藤野先生》中用“标致”“精通时事”来讽刺清国留学生的丑态和无聊;《琐记》中写衍太太“和蔼地笑着”、孩子们“总还喜欢到她那里去”,反讽衍太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父亲的病》用“昆虫也要贞洁”“打破的鼓皮”反讽陈莲河故弄玄虚、草菅人命的本质。
欲扬先抑:如最初描绘长妈妈时写出“我”对她的不喜欢,然后写她为“我”买来《山海经》;刻画藤野先生时,从他自我介绍被笑、“穿衣服模胡”写起,到后面写他关心“我”的一系列事件;写范爱农时,鲁迅先写在日本认识时觉得他可恶,再写在国内重逢对范爱农的改观。
④通过对典型细节的描写来表现人物个性。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寿镜吾老先生读书神态、动作的描写。
专题三:鲁迅的儿童教育观念
探究提示:书中有几篇作品涉及儿童教育问题,试将这些相关的内容放在一起来研读,思考鲁迅对儿童教育有些什么体验和看法,并联系实际,看看鲁迅的哪些观点在今天仍有借鉴价值。
【核心知识点】
1.批判传统封建教育 ①批判家长专制的教育方法。
如《五猖会》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与儿童的隔膜,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影响下的家长专制教育;《二十四孝图》批判封建家长不懂小孩的阅读心理,一味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
②批判封建不良书籍对儿童的影响。
如《二十四孝图》批判了不良书籍所宣扬的虚伪孝道对儿童心灵的破坏,并表达了对中国儿童阅读图文并茂的精美图书的希望和支持,让儿童充满想象力,提高阅读兴趣。
2.提倡正确的儿童教育观 ①保护儿童的好奇心,激发儿童的求知欲。
鲁迅在三味书屋询问对“怪哉虫”的疑惑却得不到解答,教书先生不解答与课本无关的问题。这值得反思,老师应该对孩子的提问予以肯定和表扬,保护和激发孩子的求知精神。
②培养儿童良好的习惯,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观念。
鲁迅在《琐记》中提到衍太太怂恿孩子干坏事、看不健康的书,还散播流言,鲁迅对此深恶痛绝。这启示我们,教育儿童时应重视纠正孩子的过错,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并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让孩子分辨是非曲直、善恶美丑。
③提倡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
鲁迅描写了他在百草园里妙趣横生的童年生活,表现出游戏带给他的无限快乐。他赞同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对儿童成长有重要作用。告诉我们应该尊重、保护儿童爱玩的天性,让孩子活泼、健康、快乐地成长。
(更多名著知识勾连见《备考锦囊》)
主题勾连:批判社会现实
勾连篇目 勾连内容
《朝花夕拾》 “理性的批判”: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摧残,黑暗现实等,揭露了当时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
《西游记》 批判了明朝后期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封建社会官官相护、徇情枉法、贪赃行贿等黑暗腐败的现实。
《骆驼祥子》 批判了当时剥削和压迫底层劳动者的黑暗社会。
《海底两万里》 批判了沙皇的独裁统治。
《水浒传》 批判了北宋末年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揭露了当时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残酷现实。
《儒林外史》 批判了封建科举制度的不合理及对士人精神的毒害,追求功名富贵的社会现实。
《简·爱》 批判了当时英国资本主义社会以金钱为基础的婚姻和爱情观。
(一)主题朗诵
班级组织举行名著片段朗诵会,将按不同主题分组朗诵名著。各小组同学正积极参与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题目。
1.同学们先回顾了初中读过的名著。《朝花夕拾》中记叙鲁迅为寻
“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的是( )
A.《五猖会》 B.《琐记》
C.《父亲的病》 D.《无常》
(更多名著新考法见《考前抢分特训》)
B
【解析】根据《琐记》原文“但是,那里去呢 S城人的脸早经看熟,如此而已,连心肝也似乎有些了然。总得寻别一类人们去,去寻为S城人所诟病的人们,无论其为畜生或魔鬼”,可知记叙鲁迅为寻“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的是《琐记》;故选B。
2.【名著综合】在名著朗诵分享会上,你准备从“成长”“理想”“温情”中任选一个主题,并在《朝花夕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简·爱》三部名著中选择一个片段进行朗诵。请结合所选名著片段的具体内容,说说该片段可以归入选择主题的理由。
示例一:我选“温情”这一主题,我想朗诵《朝花夕拾》中《阿长与〈山海经〉》中的片段。文章写了鲁迅与长妈妈相处时的回忆,当长妈妈给小鲁迅找来他心心念念的《山海经》时,小鲁迅惊喜不已,整个文段表达了鲁迅对长妈妈深深的敬意和怀念,充满温情。
(二)战斗精神
1.小文在读《朝花夕拾》时,用思维导图梳理了部分内容。请你调动阅读积累,在图中①②③处填写相应内容。
长妈妈寻购并赠送“我”渴望已久的《山海经》
父亲的病
藤野先生
2.【名著综合】在比较《朝花夕拾》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小粤用“战斗性”总结了两本名著的相同之处。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这两本名著“战斗性”的体现。
《朝花夕拾》以“我”为线索,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看到封建社会、封建教育制度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摧残,它的“战斗性”体现在作者强烈的反封建的战斗精神。如鲁迅在《二十四孝图》中通过“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孝道故事,无情地批判封建孝道的愚昧和残忍,揭露其虚伪性和欺骗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战斗性”体现为坚强不屈、奋斗不止的意志。如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从不懂事的少年成长为忠于革命的布尔什维克战士,他经过四次死里逃生,即使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仍通过文学创作重新参加战斗,拿起新的武器,开始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