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模拟练习卷
一、看拼音,写词语。
yī wēi qīng fù yán jùn pái huái jì tuō
( ) ( ) ( ) ( ) ( )
fáng yù wěn hé tōng xiāo cán bào kǒng bù
( ) ( ) ( ) ( ) ( )
选择题。
1.下面加点字的拼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绊倒bàn 燃放lán 肮脏zāng
B.正月zhēng 清脆cuì 店铺pù
C.眨眼zhá 竹笮gān 惆怅chàng
D.僻静pì 搅拌jiǎo 氛围fèn
2.下列句子标点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 )
A.从《读书》到《读屏》,阅读习惯的改变,换个角度看也是阅读方式的丰富。
B.读书,明智、力行,才能读出如磐的理想信念,不畏浮云遮望眼;读出昂扬的苦干精神,古来贤俊多坎坷:读出创新的品格,勇立潮头敢为先。
C.开卷有益,读书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启辿智慧……每一条意义都耳熟能详,所以我们要将阅读进行到底。
D.“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老师语重心长地说:“阅读积累很重要,大家要多读书啊!”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
A.《北京的春节》详写了最能表现北京习俗的那几天,《腊八粥》详写了喝粥部分。作者这样安排详略,是为了更好地突出中心。
B.《盼》一文紧扣“盼”,通过直接写心里话和对身边事物的感受,表达了渴望穿上新雨衣的情感。
C.“今夜月明人望尽,不知秋思落谁家”和“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诗句中都有“月”,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的思念之情。
D.《穷人》写了渔家小屋的温暖舒适,还描写了屋外的海风呼啸,这些环境描写写出了桑娜对丈夫的关心和担忧。
4.习近平爷爷说:“要真正把读书学习当作一种生活态度。”请你向同学们发出读书倡议,下面哪一种说法不够有说服力?( )
A.“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说的就是十年寒窗苦读,为了一举成名天下知。
B.“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热爱学习、勤奋读书是我们民族精神动力不竭的源泉。
C.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好好读书。
D.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三、用“严”字组成恰当的词语,填入下面的句子中。(不能重复)
A.对于这种污染环境的行为,相关部门应该给予( )的处罚。
B.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 )考验,他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
C.这里的湖水污染( ),里面的鱼少得可怜。
D.他庄重而( )地说:“尊重和爱护国旗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义务。”
四、把下列的词语补充完整。
诚( )诚( ) ( )箱( )柜
( )思( )想 全( )贯( )
( )泪( )眶 ( )头( )气
五、按要求写句子。
1.把句子换一种说法、使表达的感情更强烈。
没有什么节目比得上这种顽强而鲜明的高歌曼舞了。
2.恰当运用冒号、引号,把句子改为直述句。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六、名句默写。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为人民服务》
2. ,事非经过不知难。
3.漫步蓉城,我们与杜甫一起聆听春雨润物,体验“ , ”的惊喜之情。黄鹤楼下,我们与李白一道目送孟浩然远去,只剩下“ , ”的惆怅之情。渭城客舍,我们与王维一同举起离别的酒杯,干不尽“ , ”的不舍之情。端详立根乱石丛中的翠竹,我们与郑板桥一样心生豪情,表达对竹子“ , ”的敬佩之情。
七、阅读《十六年前的回忆》片段,回答问题。
①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②“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③“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④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⑤“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女孩子。”
⑥“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
⑦“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
⑧“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⑨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是的,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1.给这个节选加上一个小标题:
2.画“ ”的句子可以删除吗?为什么?
3.选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声音的延长 B.表示意思转折 C.表示解释说明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机智——( ) 怒气冲冲——( )
5.在法庭上,父亲的神情为什么是“非常安定,非常沉着”的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这时他心里也许在想:
。
“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中“伟大的力量”是指:
。
8.“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你从这句话中的“又望了望我们”体会到什么?
八、课外阅读。
说勤
①中国有句俗话,叫作“一勤天下无难事。”唐代文学家韩愈说:“业精于勤。”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奋好学。
②勤,对好学上进的人来说,是一种美德。我们所说的“勤”,就是要珍惜时间,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探索,勤于实践。古今凡有建树者,无不成功于勤。
③勤出成果。马克思写《资本论》,辛勤劳动40年,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籍,其中作过笔记的就有1500种以上。司马迁著《史记》,从20岁起就开始周游,足迹遍及黄河、长江流域,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为《史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歌德花了58年时间,搜集了大量材料,写出了对世界文学界和思想界产生很大影响的诗剧《浮士德》。我国当代数学家陈景润,在攀登数学高峰的道路上,翻阅了国内外的上千本有关资料,通宵达旦地看书学习,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上海一个女青年坚持自学,十年如一日,终于考上了高能物理研究生。可见,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分不开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④勤出智慧。传说古希腊有一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因小时口吃,登台演讲时,声音含混,发音不准,常常被雄辩的对手所压倒。可是他气不馁,心不灰,为克服这个弱点,战胜雄辩的对手,便每天口含石子,面对大海朗诵,不管春夏秋冬,坚持五十年如一日,连爬山、跑步也坚持练习演说,终于成为全希腊一个最有名气的演说家。宋代学者朱熹讲过一个故事:福州有一个叫陈正之的人,反应相当迟钝,读书每次只能读50个字,一篇小文章也要读一二百遍才能熟。但他不懒不怠,勤学苦练,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遍四遍,天长日久,知识与日俱增,后来读书很多,成了博学之士。这表明,即使天资比较差,反应比较迟钝,只要勤,同样也是可以变拙为巧的。
⑤实践证明,勤奋是点燃智慧的火把。高尔基说:“天才出于勤奋。”只要勤,就一定能在艰苦的劳动中赢得事业上的巨大成就。我想每一个渴望得到真知的人,是一定能够体会到“勤”的深刻含义的。
1.在作者眼里,勤就是 。
2.用“____”画出文中的主要观点。
3.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至少写出3个事例)
4.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一勤天下无难事”的理解。
九、习作。
请在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习作。
话题一:在小学生活中,面对困难你选择了“信念”吗?面对失败、痛苦,你选择了“坚强”吗?面对诱惑,你选择了“拒绝”吗?请以“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话题二:童年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一次探寻知识奥秘的实践活动,一场充满仪式感的典礼,一次心仪已久的出游等,凡是记忆深刻的动人场景,都让人难以忘记。本次习作就用你的笔记录其中的一个场景吧!
要求:1.根据自己所选的内容自拟题目,将题目写到作文的方格里。2.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有条理,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3.书写工整,不写错别字,正确运用标点符号。4.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