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开国大典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7 开国大典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06 17:45: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6张PPT)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二级三级四级五级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件开国大典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二级三级四级五级目 录01学习背景02新课导入03课堂检测04拓展延伸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二级三级四级五级第壹部分学习背景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盏、帜”等14个生字;理解“宣告、大江南北、排山倒海”等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主席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重点)
4.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难点)
学习目标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二级三级四级五级第贰部分课文解读写作背景


1949年10月1日,这是一个永远为中国人民所纪念的日子。这一天,三十万人聚集在天安门广场上参加开国大典。从这一天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翻身解放,当家做了主人,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所以,每年的10月1日被定为我国的国庆节。
资料链接


义勇军进行曲: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歌曲,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诞生以来,对激励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正式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
2015年《义勇军进行曲》入选由中宣部组织评选的“我最喜爱的十大抗战歌曲”。
写字表
















词语表


政府
外宾
汇集
爆发
雄伟
排山倒海
预定
宣告
就位
旗帜
完毕
检阅
制服
一致
距离
坦克
高潮
肃静
语调
次序
同音字


lán
yuè
zhì




栏杆



阅兵



制服



距离



蓝天



超越



智慧



抗拒



拦住



愉悦



政治



火炬



篮球



踊跃



志气



根据

dī:提防
tí:提高 提前
巧记:乘务员提(tí)醒我们要保管好自己的贵重物品,提( dī )防小偷。
多音字



① 向上抬;向上托。例:举重、举手
② 兴起,发起。例:举义、举办
多义字


③ 提出。例:举证、举例
④ 全。例:举国、举世
⑤ 推选,推荐。例:推举、举荐
开,创建。典,典礼。庆祝建国的重大典礼。
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大典在北京举行。
(kai guo da dian)
开国大典
郑重举行的仪式。
例:明年6月,我们将参加学校为我们举行的毕业典礼。
(dian li)
典礼
词语释义


双方或几方共同商量以便取得一致意见。
例:所有问题我们都可以通过协商解决。
(xie shang)
协商
形容旗帜等随风飘动的样子。
例:天安门广场上,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
(ying feng zhao zhan)
迎风招展
往上托,举。
例:每根麦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
(qing)

守卫城市的军队。
(cheng fang bu dui)
城防部队
形容力量强,声势大。
例:大海涨潮时拥有排山倒海的力量。
(pai shan dao hai)
排山倒海
到自己应到的位置上。
例:活动将要开始,所有工作人员迅速就位。
(jiu wei)
就位
恭敬、庄严地立着。
例:升旗台前,肃立着我们的警卫战士。
(su li)
肃立
恭敬地看。
例: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了人民英雄纪念碑。
(zhan yang)
瞻仰
近义词


宣告
宣布



都有“把事情告诉别人,让别人知道”的意思 。
“宣告” 多用于重大事件,带有庄重严肃的色彩。
新中国的成立向世界宣告着中国人民从此昂首挺胸地站起来了!。

“宣布”指公开正式地告诉大家,适用范围较广。
升旗仪式上,校长郑重宣布:“第四届校园读书节开幕!”
辨析

宣告
宣布

欢跃
欢腾

挺立
直立

汇集
聚集

排山倒海
翻江倒海

大江南北
五湖四海
反义词



挺立
弯曲

汇集
分散

庄严
轻浮

肃静
喧哗
词语搭配


举办(展览)
举荐(代表)
举例(说明)
举行(典礼)
高潮
① 在潮的一个涨落周期内,水面上升的最高潮位。
例:现在,正是钱塘江的高潮,道道潮水呼啸着涌来,如万马奔腾。
② 高潮比喻事物高度发展的阶段。
例:经济建设的高潮过后,不可避免地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
多义词


③ 小说、戏剧、电影情节中矛盾发展的顶点。
例:一首曲有它的最美妙的地方,一出戏有它的高潮,一幅画有它的最精彩之处。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二级三级四级五级第叁部分课堂检测
7 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参加开国大典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工人、农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总数达三十万人。观礼台上还有外宾。
会场在天安门广场。广场呈丁字形。丁字形一横的北面是一道河,河上并排架着五座白石桥;再北面是城墙,城墙中央高高耸起天安门的城楼。丁字形的一竖向南直伸到中华门。在一横一竖的交点的南面,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
1
2
段解
写举行典礼的时间、地点,参加典礼的人员及人数。
开头交代了事情的起因,参与人员和参与的人数。
段解
写天安门广场的布置。
按照方位介绍会场的设置和布局。
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3
4
段解
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主要写了群众队伍入场的热闹场面。
第一部分
(第1-4自然段)写开国大典之前开安门入场的热闹场面。
简单介绍了主席台的位置和布置情况。
“直奔”用词准确,反映出人们参加开国大典时的急切、兴奋的心情。
这句话是第一部分的总结句,作者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描述了天安门广场人如海、旗如潮的热闹场面,也反映了参加典礼的人们激动、兴奋的心情。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就位。乐队奏起了《义勇军进行曲》。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5
6
7
段解
写毛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段解
写全中国人民听到宣告后欢快的心情。
“排山倒海”“一齐投向”具体表达了人们对领袖的无限热爱与拥护,也表达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无限热爱。
“一齐”写出了全场参与人员此时抑制不住的兴奋。
接着,升国旗。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五十四门大炮齐发,一共二十八响。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8
9
10
段解
写升国旗的情景。
段解
写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这里“五星红旗”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它升起来了,说明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了主人,从此过上了幸福自由的生活。
运用数字对典礼的盛况进行了细节描写,“五十四门大炮”代表我国五十四个民族(我国现有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四个是当时的统计数字),“二十八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奋斗了二十八年。
听到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全场热烈欢呼,是因为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他是人们心目中最爱的领袖。
毛主席宣读公告完毕,阅兵式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朱德总司令任检阅司令员,聂荣臻将军任阅兵总指挥朱总司令和聂将军同乘汽车,先检阅部队,然后朱总司令回到主席台,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的命令。受检阅的部队就由聂将军率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由东往西,缓缓进场。
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榴弹炮等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六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毛主席
11
12
把“战士们”比作“钢铁巨人”,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战士们的精神风貌,写出了人民军队的威武雄壮
首先向空中招手。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阅兵式完毕,已经是傍晚的时候。天安门广场上的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群众游行就在这时候开始。游行队伍分东西两个方向出发,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他
13
14
段解
写阅兵式的热烈场面。
段解
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的喜悦与兴奋的心情。
这句话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群众在观看阅兵式时,看到自己国家的飞机飞上蓝天时激动、喜悦的心情。
这是写人民群众看到人民解放军部队接受检阅时的举动,因为我们的军队是如此威风凛凛、纪律严明、坚强壮大,代表着人民的国家有了钢铁长城,人民的幸福有了可靠保障。这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无比信赖和无比热爱,以及对新中国的成立感到无比激动的思想感情。
环境描写,村托了人们仍旧沉浸在开国大典的喜悦氛围之中,从侧面表现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人的无比喜悦的心情。
们一队一队按照次序走,走到正对天安门的白石桥前,就举起灯笼火把,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15
段解
写天安门广场灯火辉煌的景象和群众队伍游行的情况。
第二部分
(第5-14自然段)写开国大典的盛况。
第三部分
(第15自然段)写开国大典结束后,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这里写毛主席面对人民群众高呼“毛主席万岁”的回应。一方面说明毛主席对人民的热爱;另一方面,这些动作和口号直接表现了毛主席的伟大形象。
“光明”不仅是指北京城灯火通明,更是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全中国永远推翻了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这是人民群众心里向往的光明。
结构图示


升旗鸣炮
宣读公告
阅兵仪式
群众游行
庄严宣告
大典中
隆重庄严
声势浩大
大典前——盛况空前
大典后——光明充满北京城
《开国大典》
本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感悟:自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无数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才终于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作为新时代的中国少年,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并努力学好本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
主题思想


课文是怎样展现毛主席的领袖风采的?
探究:本文呈现了一个个场面,虽然其中对毛主席的正面描写并不多,但都很典型,如:“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强有力的语调”“新中国的声音”让我们感受到毛主席的领袖风采和新中国的强大。再通过描写人民群众的表现,如“一阵热烈的欢呼”,从侧面体现出人民群众对毛主席的热爱和拥戴。他的伟大形象深入人心。
疑难探究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
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和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的。
先讲大典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抓住开国大典这一重要内容按顺序写了三件事:首先是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旗鸣炮,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全文条理清楚,中心突出,真实而全面地描写了开国大典的空前盛况。
写作特点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二级三级四级五级第肆部分延伸拓展
答案:本文是按时间顺序和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记叙的。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的典礼。下午三点整,典礼开始。首先奏国歌,接着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然后升国旗;升旗之后,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接着是阅兵式,最后是群众游行。直到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
默读课文,体会新中国成立时人们自豪、激动的心情。想想从群众入场到游行结束,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连起来简要说说开国大典的过程。
习题导航


答案:本课描写阅兵式的部分是一种典型的场面描写。描写从阅兵的中心—部队开始。先根据排列顺序用概括性语言进行描写,接着,抓住重点,详细描写了战车师、骑兵师和空军。描写以阅兵的观众的表现结束。先写主席,再写群众。这样描写,有点有面,有详有略,有主有次,全面地反映出整个阅兵的情况。
读读写阅兵式的部分,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个场面的。
习题导航


点拨:寻找的关键是抓住“热烈”“庄严”这两个中心词。一是描写开国大典过程中,气氛热烈的句子,二是让我们感受到开国大典的严肃、隆重的句子。这样的句子在课文中是比较多的,寻找的时候,可以结合课上的学习,用浏览的方式迅速抓取。
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字里行间传达出的热烈、庄严的气氛。再从课文中找出这样的句子,在旁边作批注,和同学交流。
习题导航


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答案:示例一: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批注:“排山倒海”“一齐投向”具体表达了人们对领袖的无限热爱与拥护,也表达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无限热爱。
示例二: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批注:“一齐”写出了全场参与人员此时抑制不住的兴奋。
知识积累


世界各国国庆日
>
美国:7月4日 法国:7月14日
俄罗斯:6月12日 韩国:8月15日
泰国:12月5日 西班牙:10月12日
知识积累


描写人多热闹的成语
>
人山人海
人头攒动
车水马龙
熙熙攘攘
摩肩接踵
门庭若市
知识积累


毛泽东诗词
>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美文感悟


我们最伟大的节日(节选)
何其芳
(二)
多少年代,多少中国人民
在长长的黑暗的夜晚一样的苦难里
梦想着你,
在涂满了血的荆棘的道路上
寻找着你,
在监狱中或者在战场上
为你献出他们的生命的时候
呼喊着你,
多少年代,多少内外的敌人
用最恶毒的女巫的话语
诅咒着你,
用最顽强的岩石一样的力量
压制着你,
在你开始成形的时候
又用各种各样的阴谋诡计
来企图虐杀你。
你新的中国,人民的中国呵,
你终于在旧中国的母体内
生长,壮大,成熟,
你这个东方的巨人终于诞生了。
(五)
毛泽东向世界宣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
毛泽东向世界宣布:
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我们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
欢呼呵!歌唱呵!跳舞呵!
到街上来,到广场上来,
到新中国的阳光下来,
庆祝我们这个最伟大的节日!
(七)
让我们更英勇地开始我们的新的长征!
我们已经走完了如此艰辛的第一步,
还有什么能够拦阻
毛泽东率领的队伍的浩浩荡荡的前进?
答:节选的首尾两个片段课文中没写,第一个片段让我们感受到新中国的成立历经了无比的艰辛,第三个片段让我们感受到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和把祖国建设好的坚强信心。
读着这充满激情的语言,诗人对新中国的热爱之情仿佛触手可及。诗句中,叙述着新中国的来之不易;诗句中,倾诉着人民的激动与自豪;诗句中,更有着建设好伟大祖国的坚强信心。
阅读小语
1.节选的这三个片段中,哪些内容是课文中没写的?从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自悟空间
2.和课文一样,这首诗歌充满了对新中国的热爱之情。你从哪些诗句中感受到这样的情感?请画出至少两个句子,在旁边写上批注。
示例:“多少年代……来企图虐杀你。”这几行诗充分说明了敌人对新中国的仇恨,用反衬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新中国创立者的敬意和对新中国的热爱之情。
再如:“让我们更英勇地……前进?”用反问的手法表达了不怕困难,誓把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的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