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8.1用数对确定位置(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单元8.1用数对确定位置(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12-06 10:21: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 题 8.1用数对确定位置 课 型 新授
班 级 四(4) 四(5) 学 科 数学 单 元 第八单元 课 时 1
主备教师 二备教师 日 期 总课时数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教材第98页例1和练一练,第99页例2和练一练。
学情分析 确定位置的方法学生并不陌生,生活中通常用方向或固定的参照物描述物体的位置,经常用第几排第几个确定座位,但用数对确定位置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列、行的含义是数学规定,学生理解起来难度不大,难点是由具体的座位图抽象成平面图的过程,提高学生抽象思维的品质,建立行、列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纵轴与横轴的联系,为初中学习坐标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 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抽象成列、行表示的平面图的过程,建立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理解(4,y)等表示的数对的位置特点,感受数学符号的简洁性,发展符号意识。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现实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 第几行的规则。 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由具体到抽象,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初步印象。
教学准备 课件、学历案
教 学 过 程 二 备
一、情景导入,引发需要 师:孩子们,科学课上老师介绍过蚕,它的一生经历从蚕卵、蚕虫、蚕蛹、飞蛾,恢弘而又短暂。今天我们把它请到了我们课堂中,一起来研究今天的学习内容。(板书:位置) 师:观察刚刚蚕虫的结茧位置,你想如果确定它的位置? 生:刚刚蚕虫向右移动4格,可以用数字4来表示他的位置。 师:把刚刚蚕虫走过的路线画成一条带数线段,哪儿表示起点? 生:0是起点。 师:在平面图上确定位置都要从0出发。 师:人各有志,蚕虫也有它的想法,此时你想如何确定它的位置?(引发思考交流,明确需要再增加一条竖着的轴) 师:同学们的想法很多,但是都指向了一个地方,就是增加一条竖着带刻度的线,请看大屏幕。此时,这个蚕茧的位置和那两条线有关? 生:(黑板比划)这两条线的交点,也就是蚕茧现在的位置。 二、出示规则,确定位置 1.用数学的方法表示位置 师:在数学中对于这样的位置表示确实有一般性的规定。 (出示:1.确定平面上的位置时,我们通常把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2.确定第几列要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要从前往后数。先说第几列,后说第几行。) 师:同学们关注到哪两个关键词? 预设:列和行。(板书:列 行) 师:把这样的一竖排叫作——列,一横排叫做——行。数列的时候从哪往哪数? 预设:从左往右数。 师:数行的时候从哪往哪数? 预设:从前往后数。 师:除此之外,确定位置还有什么规定?(板书:确定) 预设:先说第几列,再说第几行。 师:按照规则,蚕茧的位置应该怎样表示呢?请同学们记录在学习单上,指名回答。 预设:第4列第3行。 师:有了统一的规则,蚕茧的位置就确定了,第4列第3行。(板书:第4列第3行) 2.用数对表示位置 (1)探究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师:请听播报,快速记录蚕茧的位置! 师:孩子们都记录下来了吗?为什么没有记录下来? 生:太快啦,有文字和数字混合效率有点低。 师:数学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它的简洁性,第4列第3行可以怎样简写呢?(展示学生的几种写法:4列3行;4,3;……) 师:我们看这几种写法,不论怎么写,都要用了哪两个数? 生:4和3。 师:我们看数学家是怎么写的。因为4和3是两个有关联的数,我们用( )把这两个数括起来,用逗号把这两个数隔开,这样的两个数也就是一对数,我们就把它们称为数对。 师:这个数对(4,3)我们可以读作“数对四三”,还可以直接读“四三”。(板书:(4,3) 读作:数对四三)请同学们齐读一遍。 出示:数对(3,4) 师:请同学们读出这个数对。观察数对(4,3)和(3,4),这两个数对一样吗? 预设:不一样,“四三”是第4列第3行,“三四”是第3列第4行。 师:这两个数交换位置,表示的点的位置还一样吗? 预设:不一样。 师:那还有其他的点能用数对(4,3)表示的吗? 预设:没有。 师:那也就是说一个数对和平面上一个点是怎样的关系?你能把“一个数对( )平面上一个点”这句话填写完成吗?(板贴:一个数对( )平面上一个点) 预设:一个数对对应平面上一个点。(板书:对应) 师:所以我们可以用数对确定平面上点的位置。(板书:用数对) 3.知识拓展 师:(出示图片)有几只蚕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他们想把茧结在这些地方,发挥你的推理意识,如何确定他们的位置? 生:很明显,原来的自然数已经无法确定这些位置,我知道可以用负数来确定。 师:你的数学知识真广呀,老师补充你所说的,孩子们看看现在你能用今天学习的方法来确定位置了嘛? 生:(-2,4) 师:(出示方格图)有几只蚕蛹就要破茧而出,成为飞蛾,快运用你的数学思维确定空中的飞蛾的位置? 师:回顾课堂伊始,在直线上无法表示出另外几只蚕茧而后我们添加了一条纵轴,类似的我们还可以添加一条轴来帮助确定。 生:我明白了,在空中的飞蛾属于三维空间,需要三个量来确定位置。 三、了解文化,寻根溯源 介绍笛卡尔。 师:听完这个故事,你觉得笛卡尔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师:大家说的真好,他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我们数学学习就是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然后用数学思维思考最后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就像用数对确定位置的这一过程。 四、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师:今年的南京旅游着实又火了一把,老师选取了一些热门景点,呈现在平面图当中。 (1)用数对表示各景点的位置(快速核对即可); 莫愁湖( , )雨花台( , )夫子庙( , )明故宫( , ) 总统府位于(▲,6),请你找到它;瞻园位于(4,●),请你找到它。 师:孩子,说说你找的总统府和瞻园在什么位置 生:这两个地方一个缺少列、一个缺少行,无法确定准确位置。 师:也就是说,要想确定位置必须知道列和行两个信息,缺一不可。那老师想问,总统府和瞻园你们能确定的是什么? 生:总统府可以确定在第6行,瞻园可以确定在第4列。 师:还想要提示嘛,请看提示(出示提示:一个和夫子庙同列,一个和夫子庙同列。) 师:现在确定位置了吗?在图上标一标再和同桌交流你的想法。 生:夫子庙在第6列第3行,说明和它同列的就在第6列,和它同行的就在第3行,所以总统府在(6,6),瞻园在(4,3)。 师:你的思维严谨,逻辑缜密,请同学们把掌声送给他。回顾刚刚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得出列和行共同确定位置。 2.师:老师还不清楚班级同学的姓名,只好用男生、女生来代替,可不可以利用今天所学,精准地请同学回答问题? 生:可以用数对来确定我们的位置。 师:非常好,那我们来想想,老师左手边这一竖排就是(第一列,依次往后数),这一横排就是(第一行依次往后数),现在孩子们你确定了自己位置了吗?同桌交流一下。 师:老师来用数对报几个位置,如果听到是你,你就起立好吗,看看你的反应速度怎么样? 师:(2,5),(5,3),(5,2),(5,1),(4,y) 预设:听到(4,y)学生一开始不知所措,然后相互提醒第4列的同学站起来。 师:为什么第4列的同学全部站起来了? 预设:这个数对只确定了列,行数不确定,所以第4列的同学全部站起来。 师:谁能像老师一样说一个数对让一整列或一整行的同学都站起来吗 预设:(x,3)…… 师:我还可以用一个数对让多个同学起立,这些同学既不是一整行,也不是一整列,你信吗? 师:请位置是(a,a)的同学起立。 师:这个数对有什么特点?(行数和列数相同) 师:数学简洁吗?神奇吗? 五、回顾总结,引向深处。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生:1.用有顺序的两个数表示出一个确定的位置就是数对; 2.用数对表示位置时,先列后行,写数对时用括号括起来,并用逗号隔开; 3.一个数对对应平面上一个点。 师:到目前位置,在小学阶段我们经历从一维线段一个数确定位置到二维平面一个数对确定位置,在今后随着应用场景的变化:例如大海上航行的船只,即将飞入太空的神舟16号载人航天飞船等,他们的位置确定又会用到其他的数学要素在里面。愿我的孩子们,就像春蚕一样慢慢积累自己,慢慢知识武装自己,今后也能“上能九天揽月,下能五洋捉鳖”。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