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聚落——人类的聚居地 同步练习(含答案)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5.3聚落——人类的聚居地 同步练习(含答案)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2-06 10:30: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3聚落——人类的聚居地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属于世界人口稠密地区的是(  )
A.亚洲北部 B.亚洲东部 C.撒哈拉沙漠 D.南极洲
2.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因素是(  )
A.气候寒冷 B.沙漠广布 C.远离河流 D.地形平坦
3.我国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环境的不同,必然会影响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民居最能够直接地体现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下列民居与所在区域组合正确的是(  )
A.①﹣青藏地区 B.②﹣南方地区 C.③﹣北方地区 D.④﹣西北地区
4.下列关于聚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农村、渔村、林场、牧场都属于乡村 B.一般来说,先有城市,再发展成乡村
C.一般来说,先有乡村,后有城市 D.城乡的种种不同是由劳动生产的需要决定的
聚落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其房屋的建筑材料、建筑结构等无不深深打上自然环境的烙印。茅草屋是非洲典型的民居,一般就地取材用树枝、木棍构架,房顶铺茅草。土家族大都居住在山坡陡岭,土家人在住宅两端立四根木柱,沿着山坡的走向搭成木架,把楼搭建成半截吊、半边吊、双手推车两翼吊等多种形式,在张家界和湘西目前依旧保留着许多吊脚楼,是土家地区建筑上的具有重要特色的建筑之一。完成5-6题。
5.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茅草屋聚落主要居住的是()
A.黑种人 B.白种人 C.黄种人 D.混血种人
6.土家吊脚楼的修建主要受下列哪种因素的影响()
A.气候 B.地形 C.河流 D.经济水平
7.对于世界文化遗产的态度,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全部封闭,禁止参观 B.适应现代生活彻底改造
C.修葺、保护与传承结合 D.放任不管理,遵循自然规律
读传统民居图,回答8-9题。
8.周边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景观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9.适应湿热环境的民居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0.下列地理条件,不利于聚落形成的是( )
A.地形平坦 B.水源充足 C.交通便利 D.资源贫乏
11.绍兴是我国历史文化名镇,保护有历史价值和文化特色的传统聚落,其重要意义是()
A.加快当地旅游业发展 B.使人类璀璨文化永久留存
C.衬托现代聚落的美感 D.古建筑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12.下列有关乡村和城市聚落景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城市自然景观改变小,建筑密而高
B.乡村道路纵横交错,网线密集
C.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医院多
D.乡村人们工作节奏快
13.关于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湿热地区,房屋墙体较厚,窗户小 B.河流交汇处,易形成聚落
C.沙漠地区,聚落密集,呈面状分布 D.山区聚落密集,数量众多
二、判断题
14.聚落从不同角度记录了当时的历史、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是我们了解当时人们生活情况的一部活的“百科全书”。( )
15.北非传统民居墙厚窗小的主要原因是建筑设计师的喜好( )
A.正确 B.错误
16.某聚落高楼林立,有许多企业、商店、学校、医院……道路纵横,车辆很多,该类聚落叫村庄。( )
17.聚落可以分为城市和乡村两种形式 (判断对错)
18.浙江绍兴有很多斜顶的房屋,这是因为当地降水丰富,斜顶房屋便于排水( )
三、填空题
19.人民在建房时,总是尽量就地取材,以降低造价。例如,黄土高原的人们利用黄土建造 ;傣族、壮族等少数民族利用竹木建造 。
20.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聚落,是人类文化的杰作,如山西的 、云南的 。
21.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一般分为 聚落和 聚落。
22.将适应不同环境的民居的字母代号填入表中。
环 境 民居类型
(1)低洼湿热,蚊子多,毒蛇较多
(2)草原广阔,畜牧业为主
(3)降水集中,地下水位较低,黄土直立性强
(4)冬季寒冷,春季多风沙,平原地区
A.竹楼 B.窑洞 C.蒙古包 D.四合院
23.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 和乡村。
四、解答题
24.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聚落可分为城市和 两大类,按照这种划分,图中A、 B、C三处聚落属于 聚落,三处聚落的选址从交通因素分析,共同点是 。
(2)ABC三地最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 ,理由是 。
(3)聚落附近森林资源丰富,如果在C处建立造纸厂是否合理?为什么?
25.读图,回答问题。
(1)此图反映了由________形成________的过程。
(2)观察和分析此图,可以看出该聚落的人口总数不断________,占地规模不断________;聚落的建筑群不断________;聚落的交通将会越来越________。
(3)聚落的常见形式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城市的形成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十分突出。下列地区容易形成城市的是(  )(多选)
A.河流附近 B.山顶地带 C.公路、铁路附近
D.高山高原 E.热带雨林 F.南极大陆 
G.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
2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地人口 (填“稠密”或“稀疏”),原因是 。
⑤地人口 (填“稠密”或“稀疏”),原因是 。
(2)④地的传统民居为下图中的____。
A. B.
C. D.
(3)①地区居民多信奉一种宗教,该宗教建筑是下图中的____(填字母)。
A. B. C.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D
3.B
4.B
5.A 6.B
7.C
8.C 9.D
10.D
11.B
12.C
13.B
14.正确
15.B
16.错误
17.正确
18.正确
19. 窑洞 竹楼
20. 平遥古城 丽江古城
21. 乡村 城市
22. A C B D
23.城市
24.(1) 乡村 乡村 交通便利
(2) B 地处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
(3)不合理;会污染河流下游水源
25.(1)乡村 城市 (2)增加 扩大 增多
拥堵 (3)乡村 城市 (4)ACG
26.(1) 稠密 这些地区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所以人口稠密 稀疏 地处高纬度,气候终年寒冷
(2)D
(3)B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