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24.京剧趣谈
京剧趣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京剧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是我国戏曲艺术宝库中的瑰宝。这节课,就来阅读三篇介绍京剧艺术形式的文章,了解国粹京剧艺术,争做京剧文化的推广人。
情景导入
壹
体会京戏的虚实动静和看戏人想象留白的艺术。
学习目标
贰
增加对中国戏曲的了解,弘扬和继承传统文化。
叁
联系生活,学会使用与戏曲相关的词语。
作者简介
徐城北,1942年生于重庆,长于北京,肄业于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曾在中国京剧院担任编剧,后转入学术研究,曾任该院研究部主任。
主要成果:多年专注于对京剧艺术及其背景进行学术研究。著有《梅兰芳与20世纪》、《京剧与中国文化》等各类著作共40余册。
资料助读
京剧:
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京剧走遍世界各地,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拓展知识
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唱、练、做、打,也是京剧表演
思想基本功。
舞台上的角色划分为:
生(老生、小生)
旦(青衣、老旦、花旦、刀马旦)
净(花脸、黑头)
丑(文丑、武丑、小丑、老丑)
自读要求
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圈画生字,读通句子,难读的长句子多读几遍。
2.给课文标明自然段序号。
3.你从课文中了解到了京剧的哪些知识?
生字识记
尴
尬
奴
仆
戛
多音巧记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巨大的马匹被整个省略,但骑马人那种特定和优美的姿态却鲜明地显现出来。
.
加点的字是多音字!
鲜
传统元旦
尴
驰骋
尴尬
仆人
锣鼓
外宾
突显
词语理解
矫健:
约定俗成:
戛然而止:
风雨不透:
强壮有力;英勇威武。
指事物的名称或社会习惯往往是由人民群众经过长期社会实践而确定或形成的。
戛:象声词。形容声音突然终止。
形容一种朦胧的,看不清东西的感觉。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这篇课文从道具和动作两个方面描述了我国京剧独有的几个艺术特色。
内容概括
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马鞭》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马鞭》介绍了京剧中“马鞭”这一艺术表现形式的产生、作用,以及它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介绍了京剧中的虚拟道具的妙处。
交流思考
课文介绍了京剧的哪几个方面的特色?
课文介绍了中国京剧在两个方面独有的艺术特色,一是道具:有实在道具如马鞭,还有一些虚拟道具;二是动作:亮相。
交流讨论
京剧表演中的“马鞭”是如何产生的呢?
“京剧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终于战胜了这种尴尬——用一根小小的马鞭就彻底解决了,而且解决得无比漂亮。”
交流讨论
你从“彻底”和“无比漂亮”中读出了什么?
“马鞭”的出现不仅完全解决骑马没办法在舞台上表现的尴尬,而且极具艺术的美感,这种表演方式十分符合中国的美学。
交流讨论
“马鞭”这种表现形式有什么作用?又具有怎样的魅力呢?
作用:巨大的马匹被整个省略,但骑马人那种特定和优美的姿态却鲜明地显现出来。
魅力: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马鞭本身具备一种装饰的美,而且不同人物在使用马鞭时,也各自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方法。
交流讨论
. 马鞭是实在的道具,是可感觉可使用的。京剧还有一些虚拟的道具,但一样可感觉可使用。这两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从马鞭过渡到虚拟道具。
交流讨论
作者举了什么例子?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以《拾玉镯》为例,介绍了虚拟道具的可感觉可使用的特点以及“无”远胜于“有”的妙处。
交流讨论
研读第3自然段,从这个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哪些地方让你觉得很有意思?
从这个自然段中我们知道了虚拟道具的妙处以及真道具表现夸张的特点。
我觉得有意思的是京剧表演中只见酒杯不见碗筷、饭菜的表现形式,虚拟道具真是太有趣了。
我觉得真道具的夸张表现形式很有意思,尤其是“舔筷子”的细节太有意思了。
交流讨论
除了“马鞭”,文中还写了什么道具?
酒壶酒杯
在这一自然段中,哪句话在本自然段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呢?
京剧一般是不把饭碗搬上舞台的,一旦真用,那就得“狠狠做戏”。
研读品析
比如《金玉奴》中有一个细节,小生演员用饭碗喝完豆汁,又用嘴去舔筷子,如果没有这一“舔”,那饭碗也就完全不必拿上舞台。
这里的“舔”说明了什么?
这一“舔”就是“狠狠做戏”,如果没有这一“舔”,饭碗拿上来就是多此一举。
交流讨论
阅读“亮相”,课文写了哪几种亮相?
静态的亮相和动态的亮相。
人物的动作也戛然而止——双方脸对着脸,眼睛对着眼睛,兵器对着兵器,一切都像被某种定身术给制服了!
这是什么亮相?
静态亮相
交流讨论
在激烈的打斗中突然静下来,为什么说这是京剧的高妙之处呢?
凸显人物的英雄气概。
自由读课文4—6自然段,边读边想:“刀(枪)下场”这一动态亮相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妙处?
特点:双方正在交战,一方被打败,跑下去了。可胜利一方不紧追,反而留在原地,抡圆了胳膊把手中的兵器(刀或枪)耍了个风雨不透。
妙处:融合杂技成分的亮相表演,就是为了凸显人物的英雄气概。
研读品析
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马鞭本身具备一种装饰的美,而且不同人物在使用马鞭时,也各自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方法。
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把演员运用马鞭的表演自由形象地写了出来。
仿写练笔
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把演员运用马鞭的表演自由形象地写了出来,你也来仿写一个这样的句子。
演员亮相的动作各异,表现的情绪也就不同:打袖动作,表现怒斥或不悦;反搭臂袖表现观望的;站抱肩袖表现不悦、畏寒的情绪;绕袖反应激愤、喜悦的情绪……
交流思考
读“亮相”部分,思考: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1)静态亮相,这是京剧艺术的高妙之处。
(2)动态亮相,突显人物英雄气概。
研读品析
京剧还有一种奇特之处:双方正在对打,激烈到简直是风雨不透,台下看的人非常紧张,一个个大气儿不敢出,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唯恐在一眨眼间,谁就把对方给“杀”了。
在写台下观众的时候运用了什么描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是神态描写,这里描写观众的紧张神态,是对舞台上演员表演的激烈打斗场面的烘托,衬托出表演的精彩,引人入胜,为下文的“静”做铺垫。
研读品析
问得有理,但这恰恰是京剧艺术的高妙之处。俗话说“一动不如一静”,古诗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讲的就是这种情况。静,越发能显示武艺的高强,越发能显示必胜的信心。
“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诗句的引用,有什么好处?
说明这时候没有声音比有声音更有表现力,人们的情绪已经与京剧表演中传达的情感相融相通,突出了京剧艺术的高妙之处。
方法点拨
借助文字描写展开想象,感受艺术之美
我们可以借助描写京剧艺术特点的文字,尽情想象京剧表演时的情景,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如《马鞭》中,骑马人那种特定和优美的姿态、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等,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具体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这样更有利于我们感受京剧的艺术美。
研读品析
你认为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京剧的魅力?请找出来。
(1) 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也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
说明马鞭在京剧中的作用。
交流讨论
(2)俗话说“一动不如一静”,古诗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讲的就是这种情况。静,越发能显示武艺的高强,越发能显示必胜的信心。
说明了京剧中“静”的重要性。
写作特色
(1)语言通俗幽默,亲切自然。
(2)舞台场景描写生动传神。
(3)举例子的方法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拓展词汇
联系生活,学会使用与戏曲相关的词语
亮相 行当 身段 压轴 捧场 行头 跑龙套 唱白脸 花架子 对台戏 打圆场
粉墨登场 字正腔圆 曲终人散 有板有眼 科班出身
学以致用
联系生活实际,活用戏曲词语
举例:浩浩知道丁丁在这件事上故意跟自己唱对台戏,只好请老师出面打圆场,这才化解了矛盾。
课堂总结
课文分《马鞭》和《亮相》两部分内容,具体介绍了中国的国剧——京剧中关于道具和亮相的艺术表演特色,表现了作者对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热爱之情。
板书设计
京剧趣谈
实在道具——马鞭 饭碗
马鞭
虚拟道具——纳鞋底 酒壶 酒杯
静态亮相——武艺高强
亮相
动态亮相——英雄气概
谢谢观看
京剧趣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