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强国复兴有我,奋斗点亮青春(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强国复兴有我,奋斗点亮青春(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06 13:0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作文主题训练--------强国复兴有我,奋斗点亮青春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3年的《开学第一课》邀请“八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二十大代表、航天员、科学家、文化学者等,与全国中小学生共上一堂课。他们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奋斗足迹传播知识、传授美德,力求让广大青少年立体感受广阔的社会现实和伟大的时代进程,传递出清晰的价值导向:“强国复兴有我。”
“少年强则国强”,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要坚持敢于担当、主动作为,以坚持不懈地奋斗来回应国家的期待,承担起国家富强的重大责任和民族振兴的光荣使命,真正成长为党与国家事业薪火相传的接班人。
读了以上材料,你对“强国复兴有我”有怎样的理解与感悟?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2年10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闭幕。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对青年的寄语,在广大青年学子中引起热烈反响,让他们对走好新时代“长征路”有了明确的目标与方向。为此,学校准备开展“强国复兴有我”主题活动,下图是本次活动的宣传画:
这幅宣传画图文并茂、意蕴丰富,不仅能给人精神上的鼓舞,而且引人深思。请你结合宣传画的内容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注定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份。新春伊始,新冠肺炎病毒肆虐,广大医务人员纷纷写下“请战书”,按下红手印,逆行而上。这一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这一年,中国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广大基层人员,也纷纷写下请战书,深入基层,奋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若有战,召必至,战必胜”绝不仅是一句响亮的口号,更是当代青年人为人民负重前行的承诺。习主席说: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保持历史耐心,发扬“钉钉子”精神,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
强国复兴的接力棒即将交到我们手上,面对时代交予我们的责任,今天我们又将写下怎样的请战书?请结合材料,写一篇800以上字的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大型展览《复兴之路》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②百年来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历史,是与一批又一批有志青年不断探索和英勇奋斗紧密相连的,谭嗣同、李大钊、黄诚等无数青年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用生命唤醒无知,用热血点燃青春,谱写出中国青年运动的壮丽篇章。
③进入新世纪以来,更多的青年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科技强国路上勤奋学习,刻苦奋斗,谱写了华丽篇章。
2019年是伟大祖国70周年华诞,也是各位同学进入大学,开始新征程的第一年。学校举行“2019,和伟大祖国一起出发”的征文活动。请你结合自己热爱的大学专业写一篇文章,展望自己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洪流之中。
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1.例文:
强国复兴有我,奋斗点亮青春
心有翼,自飞云宇天际;梦无垠,当征星辰大海。国产航母“福建舰”副总设计师王硕威创新方法,为中国航母的发展开辟新路;平均年龄24岁的吕志鹏教授团队不懈奋斗,获得CAD Contest 布局布线算法竞赛的第一名。他们以青春的风采探索强国之路,以青春的身影助力强国之梦。真正做到了,强国复兴有我,奋斗点亮青春。
强国复兴有我,奋斗点亮青春,当以爱国为墨,厚书爱国情怀,晕染青春风采。强国之路,青年的爱国赤诚是光荣传统,也是信念追求。若不是为国争光的荣誉感,哪会有平均年龄24岁的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吕志鹏教授团队不畏困难,试错上百次,勇争第一,书写爱国强国的责任感?强国有我,爱国的青春飞扬无限。为了五星红旗闪耀太空,为了航天梦圆,年轻的中国航空航天团队攻坚克难;为了国歌在奥运会上响起,克服伤病困扰,运动员不断突破勇争先;“清澈的爱,只为中国”,为了守护国家的领土,边防战士把生命献给祖国——我辈青年青年要以爱国为墨,洇染强国画卷,强国路上,奋勇前行。
强国复兴有我,奋斗点亮青春,当以志气为笔,绘就理想蓝图,写就华彩人生。“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我辈要树立远大理想,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志在造福一方百姓,黄文秀把青年的风采写在为强国扶贫的路上;志在美丽中国,初雯雯守护阿勒泰保护河狸,把青春的芳华写在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的宣言里——“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在强国之路上,我辈青年擎志气之笔,在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强国复兴有我,奋斗点亮青春,当以实力为纸,练就过硬本领,绘出中国人的底气。王硕威与吕教授团队,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当代青年“强国有我”的响亮口号,彰显了强烈的历史使命感,能为国家献力,是因为他们卓荦的才华,过硬的专业知识,他们以实力说话,让青春因本领而闪光。然而,揆诸当下,无数佛系青年,躺平懈怠,不思进取,既没有奋斗向上的决心,更缺少建设国家的知识本领,幻想一夜成名,急功近利。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我辈青年既要有鸿鹄之志,为强国努力,又要有大本领,当实干家,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强国之路,以实力书写明天。
强国有我,以奋斗点亮青春,我辈青年当志存高远,乘理想之舟,迎风破浪;爱国忠诚,扬为国之帆,达强国之岸。万里蹀躞,路远迢迢,心之所向,江河所至。强国复兴有我,奋斗点亮青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第一段借助2023年《开学第一课》这一热门情境,展现节目中一系列先辈楷模为广大新时代青少年传递的精神品德与价值导向,并由此引出“强国复兴有我”这一写作主题。第二段,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生发,从为什么、怎么做等角度,论述了强国复兴的历史重任,为何要青少年担当的原因。当代青年生逢其时,从自身成长来看,新时代青年无疑是幸运且幸福的一代,生逢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代,身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代。广大青年拥有丰厚的物质资源、均等的教育机会、多元的职业选择、畅通的发展通道,国家的发展更是给广大青年提供了无限多的发展机遇与机会,让当代青年有了足够大的空间施展才华,让其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自身价值,实现自我追求。所以,恰逢盛世的青年,更要勇于承担民族振兴的责任,勇立时代潮头,争做时代先锋,担当历史责任。要体现中国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责任和理想信念,以及怎样才能担当起时代责任。
行文构思上,可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中国复兴,我辈有责。对此,可结合材料,从新时代中国给予当代青年的广大发展平台、当今中国面临的问题以及新时代青年自身的优势等角度,说明青少年承担起强国复兴重任的重要性。接下来,则可从怎么办的角度展开论述:比如,从理想信念的角度可以说应当心怀天下,责任担当,青年要用自己的青春与热血书写着自己的担当,把国家、社会、家族的重担稳稳地扛在肩上;从实际行动等角度可以说,应当敢想敢为,善做赞成,青年当以满腔的豪情拥抱新时代,努力建设新时代,做一名奋发有为的新时代新青年。最后,还可再次扣住个人与时代的关系,说明我辈青年应当躬逢盛世,把握机遇,将小我汇入时代,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立意:
1.身处大好时代,与祖国同心同向。
2.你我正值芳华,肩负民族希望。
3.用青春将中国的未来照亮。
4.奋进正当时,青年勇担当。
2.例文:
使命在肩,强国有我
回望百年党史,从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烈士,到忘我投入现代化建设的一支支青年突击队,再到脱贫攻坚战场上挥洒汗水的广大青年……事实证明,青年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我们当代中国青年生逢盛世,肩负重任。如何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如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再立新功?如何更好担当起民族复兴的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广大青年要爱国爱民,“不断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
  增强志气,就要坚定理想信念。青春的航向,要靠理想掌舵。一个人有无成就,很大程度上决定于青年时期是不是有志气。毛泽东从青少年时代开始,便深切关注民族命运,树立“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宏大志向;14岁的周恩来在回答老师提问时,斩钉截铁地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习近平曾深情回忆:“我当年到了正定,看到老百姓生活比较贫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的情形,心里很着急,的确有一股激情、一种志向,想尽快改变这种面貌。”正是强烈的理想信念,让一代代共产党人经千难而前仆后继、历万险而锲而不舍。年轻人唯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锚定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才能承担起建设者、接班人的使命。
  增强骨气,就要勇于攻坚克难。骨气是一种刚强不屈的人格和操守,是理想信仰的凝练,是道德品质的结晶,是孜孜以求的执着,是负重奋进的脊梁。当年钱学森回国之后,面对“中国人搞导弹行不行”的提问,他斩钉截铁地回答,“中国人怎么不行啊?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中国人比他们矮一截?”正是在钱学森等科技工作者埋头攻关下,两弹一星挺起新中国的腰板。今天,无论是推进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攻克“卡脖子”难题,还是啃下改革硬骨头、实现高质量发展,抑或是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容应对惊涛骇浪,无不需要我们广大青年勇于担当,始终葆有无惧挑战、迎难而上的精气神。
  增强底气,就要树立必胜信心。前不久中美高层战略对话期间,一组辛丑年对比图刷屏网络。从120年前的辛丑条约谈判,到今天“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的宣示,我们告别了任人宰割的历史,拥有“中国人不吃这一套”的深厚底气。这份底气从何而来?来自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来自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来自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我们年轻人要增强自信、树立必胜信心,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一步一个脚印阔步前行。
五四青年节前夕,中国首个空间站核心舱“天和”发射成功振奋人心,从研发团队到控制指挥团队,涌现出不少年轻人的身影。在通往星辰大海的征途上,年轻人以自己的担当、奉献、拼搏、付出证明了自己。
作为青年人,我们要面向未来,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我们要自豪地对十四亿中国人民说:使命在肩,强国有我!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由文字和漫画组成。材料由习近平同志在二十大报告中对青年寄语引出学校准备开展“强国复兴有我”主题活动,活动中有一幅宣传画,左边是一个人站在顶部,旁边有两行文字: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右边是李白的诗句和习近平同志的名言。李白的诗句强调人生都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而习近平的名言则告诉我们,青年人对于国家的重要意义,并且青年人生逢其时,应该抓住机遇,为国家和民族复兴做出贡献。诗句和名言的共性就是告诉我们,既然生逢其时,应该实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为国家的复兴做出贡献。
从宣传画来看,一是强调方向也就是目标或志向的重要性,二是强调个人价值,尤其是青年人生逢其时,应该在强国这个大舞台上努力奋斗,实现自己的强国梦。这样看来,青年人的奋斗方向或目标应该是实现强国梦,也就是为了自己的国家和民族而奋斗,而不仅仅是为了一已私利,更不能“佛系”或“躺平”。由此看来,写作目标比较明确,我们的国家正处于大变革大发展之时,尤其是现在国际地位在不断攀升之时,青年人的努力对于一个国家来讲有着重要的作用,“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关联,责任在肩,强国有我。既然责任在肩,青年人应该如何去努力拼搏呢?对比,当下有些青年人的错误思想和做法,比如“佛系”和“躺平”等,努力拼搏,积极进取,应该是最可取的态度和做法。
写作时可以先引出观点:使命在肩,强国有我。接下来可以以分论点的形式进行论述。第一,青年向上,国家向前;第二,青年奋勇拼搏,勇立强国潮头;第三,时代呼唤担当,青年勇担重任。最后,总结照应开篇,再次申明观点。
立意:
1.生逢盛世,肩负重任。
2.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
3.青年人不辜负伟大的时代。
4.使命在肩,强国有我。
3.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记叙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先以2020年为背景,展现了这一年的“特殊意义”,如新冠肺炎肆虐,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有挑战,也有成就;接着指出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各行各业的人员用自己的行动写下“请战书”,医务人员逆行而上投身抗疫,基层人员奋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最后引用习总书记的话指出青年要担当责任,接续努力。
从写作要求部分来看,“强国复兴的接力棒即将交到我们手上,面对时代交予我们的责任,今天我们又将写下怎样的请战书”,考生应结合“强国复兴”这一时代交予的责任表明自己的态度,确立无惧挑战、敢于攻坚克难的认识,表明勇于实践、努力奋斗的态度,表达个体参与到祖国建设中的意愿和必将迎来更新变化和更多成就的决心。
行文构思上,考生可以概述材料,引出当代青年接过接力棒、书写请战书这一话题;然后针对新冠疫情谈国人如何应对新冠,针对变化和成就谈祖国上下万众一心创造奇迹的壮举,展现当代人的“请战书”;接着谈自己对祖国发展包含挑战、变化、成就在内的前景的认识,明确新时代青年如何为祖国发展而努力,彰显新时代青年对祖国发展的责任担当;最后表明决心。
立意:
1. 握紧接力棒,在新战场上书写青春华章。
2. 接过时代“接力棒”,跑出担当“加速度”。
3. 以青春之我,担时代之责。
4.肩负兴国使命,勇立时代潮头。
5.以青春之我,谱中国华章。
6.青年无惧挑战,奋斗与国同行。
7.聚青年之力,绘中国蓝图。
4.例文:
青年的梦想当与祖国命运相连
青年一直以来被誉为早晨升起的太阳,激情四射,光芒照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大型展览《复兴之路》时,发表了重要讲话,“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青年人当有梦想,青年的梦想要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
百年来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历史,是与一批又一批有志青年不断探索和英勇奋斗紧密相连的,谭嗣同、李大钊、黄诚等无数青年用生命唤醒无知,用热血点燃青春,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而不懈奋斗。回想过去,在唤醒中华民族萌发出中国梦的过程中,无数仁人志士屡踣屡起,他们身处国家丧权辱国之际,将梦想与祖国的命运相连,敢于献身为国家、为人民做大事,可歌可泣,可赞可叹。
进入新世纪以来,更多的青年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科技强国路上勤奋学习,刻苦奋斗,谱写了华丽篇章。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看,没有任何一个梦想像“中国梦”这样打动人心、激励人心、凝聚人心。作为一名刚入学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学习前辈,学习身边的榜样,以振兴中华为己任,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从自己热爱的专业做起,怀抱复兴梦想,和伟大的祖国一起向着未来出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如果我们不坚定信念,顽强奋斗,而是畏首畏尾,迟疑不决,坐失良机,留下的将是千古遗憾。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崇高理想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坚定理想才能使我们成长得更好更强,但实现理想不是一句空话。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只要付出努力,就有可能成功;无论在哪个领域,只要肯钻研,都有成功的机会;不管什么职业,只要是社会需要的,就是有价值的。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面对大学,我们曾经选择,面对专业,希望我们要有立志学好的信念,深入钻研下去,只有怀抱复兴强国之梦,将祖国的强盛和发展和自己的命运结合在一起,才能确立适合自己的人生目标,才能像那些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探索奋斗、甚至不怕牺牲的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一样,有能力义无反顾,迎难而上。
2019年是伟大祖国70周年华诞,也是我们进入大学,开始新征程的第一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作为青年,我们的梦想要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真正利用自己的专业所学有所作为,做好中国梦的勇敢的践行者。新学年,新征程,让我们一起奋斗,和伟大的祖国一起出发,奔向更为美好的新时代吧!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能力。这是一则给材料作文,做题时,要注意认真审题。从要求上看,“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是要求在材料涉及的范围内进行立意,且和征文活动有关,具有明确的写作方向。所给的材料是三则,要分别进行理解,看材料本身包含着什么样的深刻道理,再找出材料间的内在联系,确定写作中心。第一则材料,是讲每个人都应有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第二则材料,讲百年来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历史,与有志青年的不断探索和英勇奋斗紧密相连。第三则材料,讲的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更多的青年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谱写了华丽篇章。综合看,这是要围绕“梦想”展开的写作。写作的具体方向是,要以学生的身份,从自己热爱的大学专业角度,切合迎接2019年伟大祖国70周年华诞之际,“2019,和伟大祖国一起出发”的征文主题。
参考立意:
1、 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2、 青年的梦想当与祖国命运相连
3、 我要以我学报国家
4、 新学年,新征程,和伟大的祖国一起出发
5、 肩负伟大使命,从学好专业做起
6、 青年,要立志做时代的弄潮儿
可用素材:
1、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2、 能够献身于自己祖国的事业,为实现理想而奋斗,这是最光荣不过的事情了。——吴玉章
3、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陶潜
4、 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列夫·托尔斯泰
5、 年青时就立志以天下为己任的毛泽东;为了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等伟人事例;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天眼”巨匠、为科学事业奋斗到生命最后一刻的南仁东等时代楷模。
6、 1950年,26岁的邓稼先在美国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后回国。面对历史风云变幻,毅然接受开拓祖国核事业的重任,离别妻儿,隐姓埋名,走向大戈壁,历经20多个春秋回来,“两弹元勋”的美名才开始传扬。
行文层次:本文以“青年的梦想当与祖国命运相连”为题,表明文章中心。开篇第一段由习总书记的话,引出中心论点。接着从历史到现实,结合材料,联系自身实际,强调了“青年的梦想要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的重要性。然后讲明理想不是空想,对理想如何实现进行分析,并指明努力方向。最后回扣材料要求,照应开头,重申论点,号召结尾。文章层次清晰,论证逐层深入,结构完整,内容符合征文特征,有一定的说服力。
【点睛】材料作文,材料是命题者提供的,读懂材料是写好作文的关键,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对材料的理解是多元的,因而构思立意也是多样的。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