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失败的强者,孤独的硬汉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美】海明威 著
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
1953年
该书又荣获第五十四届诺贝尔文学奖,殊荣无比
他创作的《老人与海》获普利策奖
1954年
他体现的是美国精神和“硬汉”精神
文学成就
代表作有《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等
他著名的“冰山原理”以简单蕴深意,提倡“电报式”行文风格,以简洁、精炼和直接、明快语言叙述故事塑造人物
创作风格
欧内斯特·海明威
文化常识
“冰山理论”
八分之一
八分之七
文学作品中的文字和形象
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和思想
具体可见
蕴含在前者之中
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感受和思想藏在形象中,使情感充沛而又含而不露,让读者通过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
四大要素:①简洁的文字;②鲜明的形象;
③丰富的情感;④深刻的思想。
《老人与海》这部小说是根据真人真事写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海明威移居古巴,认识了老渔民格雷戈里奥·富恩特斯,并与他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两人经常一起出海捕鱼。
1936年,富恩特斯曾出海很远捕到了一条大鱼,但这条鱼太大,在海上被拖行了很长时间,结果在归航途中又被鲨鱼袭击,回来时只剩下了一副骨架。当时这件事给了海明威很深的触动,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1952年,海明威发表了《老人与海》,赢得了诸多赞美,海明威本人也认为这是他“这一辈子所能写得最好的一部作品”。
背景介绍
主问题: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这句激励了无数人的话,正是出自《老人与海》老人的口中。老人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这句话的?
小说又是以何种方式展现出一种永不言败的精神的?
梳理情节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攻击者
数量
老人作战工具
结局
灰鲭鲨
一条
渔叉
杀死鲭鲨,大鱼被吃掉四十磅。
加拉诺鲨
两条
绑着
刀子的桨
杀死两条铲鼻鲨,大鱼被吃掉四分之一。
铲鼻鲨
一条
绑着
刀子的桨
杀死铲鼻鲨,刀子被折断。
加拉诺鲨
两条
短棍
两条铲鼻鲨受重伤,大鱼的半个身子都被咬烂了。
鲨鱼
成群结队
短棍、舵把
老人被打败了,大鱼只剩下残骸。
73页
76页
78页
79页
81页
请在文中找出老人与鲨鱼的5次搏斗。
课文节选的是《老人与海》小说的高潮部分,请在文中找出老人与鲨鱼的5次搏斗。
老人是在何种状况下与怎样的鲨鱼进行搏斗的?
老人
年老体衰 精疲力尽
双手受伤 脚部受伤
没有食物 寒冷饥饿
缺乏武器 孤立无援
浑身疼痛……
鲨鱼
接二连三
成群结队
凶残强悍
狡猾贪婪
可怕……
作用:通过力量悬殊的对比来反衬老人的勇敢、沉着和机智,突出了主人公永不言败的精神。
(2)小说花大量笔墨描写鲨鱼凶猛,有什么作用
首先,是为了和老人力量形成对比,其次,描写鲨鱼强大、凶猛、残忍是为了侧面衬托圣地亚哥的刚毅、勇敢、顽强和坚韧等品质。
文中有大量老人的内心独白,请试着找出来,试着分析它的作用。
指小说中人物的自思、自语等内心活动。
通过人物内心表白来揭示人物隐秘的内心世界,能充分地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使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
什么是内心独白?
找出文中老人的内心独白,并分析这些独白在文中的作用。
内心独白
老头儿现在头脑清醒好使,下定决心搏击一番,但却不抱什么希望。真是好景不长啊,他想。能够撑下去就太好啦。他盯着那条紧逼而来的鲨鱼,顺便朝那条大鱼望了一眼。这简直像是做梦一样,他想。我没法阻止它攻击我,但我也许能制服它。尖齿鲨,他想,见鬼去吧。(5)
自信
“想点儿高兴的事儿吧,老家伙,”他说,“你每过一分钟就离家更近一点儿。丢了四十帮鱼肉,你得船走起来能更轻快。”(15段)
积极乐观
你该带的东西多着哪,他想。可你就是没带,老家伙。眼下可不是想自己却什么的时候。还是想想用手头儿的东西能派什么用场吧。(42段)
永不放弃
这条鱼可以够一个人过整整一冬,他想。别想这个啦。还是歇息歇息,让手好起来,保住剩下的鱼肉吧。和水里的血腥味比起来,我手上的根本不算什么。再说,手也不怎么流血了。手割破了没什么大不了的。出点儿血也许能让左手不再抽筋。(46段)
积极的态度,坚强、乐观
这下子它们算是把我打垮了,他想,我太老了,没法用棍子打死鲨鱼了。不过只要手里还有短棍和舵柄,我就要试试看。(51段)
年老,不服输,执着
我不能指望干掉它们了,他想。年轻力壮的时候倒是能办到。不过,我把它们俩都伤得不轻,没有一条身上好受。要是我用两只手抡起一根棒球棒,准能把第一条鲨鱼打死。就是现在也能行,他想。(63段)
勇于挑战,老当益壮
用偶像激励自我
内心独白
乐观
真希望是一场梦,希望根本没有钓上这条鱼,而是独个儿躺在床上铺的旧报纸上。P10
它们算是把我打垮了,老家伙,你从骨子里累了。P53
但愿不用搏斗,他想,真希望不用再搏斗了。这次他心里明白,搏斗也是徒劳。 P82
疲惫、有摇摆、想放弃
回合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攻击者
数量
老人作战工具
结局
搏斗后的 心理活动
一条
灰鲭鲨
渔叉、绳子
杀死鲭鲨,大鱼被吃掉四十磅
希望没有钓上这条鱼
铲鼻鲨
两条
绑了刀子
的船桨
杀死两条,大鱼被吃掉四分之一
希望没有钓上这条鱼
犁头鲨
一条
绑了刀子
的船桨
杀死犁头鲨,
刀子被折断
就要试试看
铲鼻鲨
两条
短棍
两条鲨受重伤,大鱼的半个身子都被咬烂了
不能指望干掉他们,现在也能行
群鲨
成群结队
舵柄
大鱼只剩下残骸
没有什么
把我打垮
老人心理也有动摇的时候,这与打不败的精神是否矛盾?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① 人物形象更丰满、更真实。有短暂的犹豫、畏惧心理,几乎是每个为战斗而耗尽精力的战斗者的本能想法,但当情势危急时,他又毫不犹豫地投入战斗。
②打不败的精神不仅体现在老人与鲨鱼的搏斗中,更体现在老人与那个内心动摇、怀疑、试图认输妥协的自我搏斗中。这种搏斗的胜利,更真实地诠释了打不败的精神——人不能被自己打败。打不败的真正的价值正在于此。
人物形象塑造手法
正面描写
外貌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心理描写
细节描写
侧面描写
环境烘托
人物衬托
其他
对比、抑扬、白描
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老人形象?
找到文中描写圣地亚哥的语句,分析其手法,并概括所描绘的形象特征。
原文 手法 形象特征
(4段)他一面注视着鲨鱼游到近前,一面准备好鱼叉,系紧绳子。 动作、神态 沉着冷静
(5段) 我没法阻止它攻击我,但是也许我能制服他。 心理 清醒自信
(12段)“但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个人可以被毁灭。 语言、心理 永不言败、刚毅坚强
(13段)“别想啦,老家伙。”他又放开嗓子说,“还是把船朝这条航线开去,有了事儿就担当下来。 语言、心理 敢于担当、直面问题
原文 手法 形象特征
(15段) 想点开心的事吧,老家伙”他说,一分钟分钟过去,离家越来越近了。丢掉了40磅鱼肉,船走起来更轻快些。 语言、心理 真实、乐观积极
35段) 他那褐色......老人把绑 (36段)老头放松了帆脚索,让船横过来,露出船底的 鲨鱼。 动作 沉着、机智、勇敢
(34段)“呀!老头儿说“加拉诺,来吧,加拉诺 语言、心理 无所畏惧
①坚强的意志
②高贵的自信。
③不败的生活准则。
④直面未来的勇气。
形象总结
普通的渔夫,平凡的老者
成功的失败者,失败的悲情英雄
铁骨铮铮的硬汉
硬汉形象
1.圣地亚哥是海明威笔下“硬汉形象”的代表,结合文本分析“硬汉形象”的特点。
1.勇敢、倔强、不屈不挠的精神气质。如作品中写到的圣地亚哥在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的困境中,毫不气馁,再度出海;与鲨鱼进行了五次搏斗,搏斗中渔叉丢了用刀,刀子折了用船桨,桨柄断了再用舵柄......始终没有放弃。
2.豪迈的人格力量。圣地亚哥与鲨鱼的较量是一曲人类与自然、与命运相抗争的颂歌,他的失败从实质上说却是精神上的胜利。“但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这是其豪迈人格的具体体现。
3.乐观精神。圣地亚哥并没有带着悲壮的神色走向必然的失败,相反在遭受多次磨难后,他仍然满怀信心,如“我还有半条鱼,他想。也许我走运,能把半条带回去呢。我总该有点儿运气吧”
1.在文学作品中,象征手法的运用可以避免文章主题和情感表达的直白,而使之更委婉、曲折、含蓄、蕴藉。请根据背景思考,老人、大马林鱼、鲨鱼、大海都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2.你如何看待桑地亚哥的结局 成功还是失败了 谈谈你的理解
3.从桑地亚哥和海明威身上,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思考讨论
问题:老人与海有怎样的关系?
阅读1,28,44,45,52,55,80,91自然段
本文描写了几个对象,分别象征了什么?
“硬汉”。象征了一种英雄气概,精神力量,完美的人格,有信仰的人们尽管会受命运捉弄,但最终会在精神上获得永生。
圣地亚哥
象征了人的理想最高境界和要达到的目标。
(美而难得,象征理想在现实中的反差)
大马林鱼
象征了不可捉摸、神秘莫测的命运,既施恩于人又捉弄人,风险与机会并存喻人生战场,人生存的环境。
大海
象征了不可知的自然力量,与人对立的邪恶势力和不期而遇的挫折,包括厄运、劫难等。只有经历与“鲨鱼”的较量,人才能成为强者。
鲨鱼
“电报式风格”的艺术特色
结构上的单纯性
人物少到不能再少,情节不枝不蔓,主人公性格单一而鲜明,本文中直接出场的的人物只有老渔夫桑地亚哥一个,情节也主要是围绕着大马林鱼的捕获以及因此而引来的与鲨鱼之间的搏斗,可谓单纯而集中。
避免使用过多的描写手法
避免过多地使用形容词,特别是华丽的词藻,尽量采用直截了当的叙述和生动鲜明的对话,因此,句子简短,语汇准确生动。这些则是得力于海明威多年新闻记者的功底,形成了一种简明、清新、干净的散文文体,人称“电报式风格”。
“电报式风格”的艺术特色
鲜明生动的动作描写和简洁的对话
海明威善于从感觉、视觉、触觉着手去刻画形象,将作者、形象与读者的距离缩短到最低限度,而且很少直接表露感情。如写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情景。这些描写本来是老人的所见所闻,但读者也同样产生感觉,惊惧、紧张、喜悦。
着力追求一种含蓄、凝练的意境。
海明威曾经以冰山来比喻创作,说创作要像海上的冰山,八分之一露在上面,八分之七应该隐藏在水下。露出水面的是形象,隐藏在水下的是思想感情。
八分之一是我们能看到的,八分之七是隐藏的,那我们能读出哪些隐藏的内容呢?
阅读文章后三段
海明威为何给老人设置这么多困难?
1926年,海明威将美国女作家斯泰恩的一句话作为《太阳照常升起》一书的题词:“你们全是迷惘的一代。”
“迷惘的一代”就成了美国文学史上的一个专门名词,用来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成长起来的一代美国作家。它是对战后一代美国青年厌恶、恐惧战争,却又找不到出路而痛苦、迷惘、彷徨、失望的集中反映,对当时的美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坛产生过很大影响。海明威被称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
“迷惘的一代”(The Lost Generation)
当时的社会挣扎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困境,人对自身的信心受挫。表现在文学创作上,主人公多是一些平凡甚至平庸的普通人,他们有苦恼、有缺陷、有欲望。20世纪初,西方社会经历了空前的精神危机,两次世界大战更是让人们悲观绝望。
“迷惘的一代”(The Lost Generation)
在这种整体的文学态势里,发表于1952年的《老人与海》却表现出向英雄与环境抗争主题和传统人类信念回归的倾向,对人的勇气和力量表现出乐观态度,这是十分难得的。它是战后人类疗救战争创伤、从物质和精神的双重灾难中恢复过来的一剂良药。
“迷惘的一代”(The Lost Generation)
《老人与海》获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授奖委员会的评价是:勇气是海明威的中心主题。
颁奖词:“人们应该记住,具有勇气的人被放到各种环境中考验、锻炼,以便面对这个冷酷、残忍的世界。”
“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上悬挂着一面虽然饱经风雨剥蚀却依旧艳丽无比的旗帜,旗帜上,舞动着云龙一般的四个字闪闪发光——超越极限!”作者海明威是这样评价他的作品《老人与海》的。
《老人与海》写的是一个老人,展现的却是一个世界。
张定宇
(身患绝症,坚守抗疫一线的“人民英雄”)
【颁奖辞】步履蹒跚与时间赛跑,只想为患者多赢一秒:身患绝症与新冠周旋,顾不上亲人己经沦阳。这一战,你矗立在死神和患者之间。那一晚,歌声飘荡在城市上空:我们用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拓展延伸
联系现实,能否找到类似桑地亚哥精神的人物,请举例说明。
拓展延伸
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的史铁生是值得崇敬的一位"铁人"作家,他残缺的身体里闪耀出的是最健全最绚丽的生命光芒。
21岁时史铁生双腿瘫痪,躯体就被固定在方寸之间,30岁那年又患上严重的肾病,从1998年开始每周必须做3次肾透析……为了避免加重肾脏负担,在日常生活中甚至连水都不能多喝。而每次做透析,在透走毒素的同时,其体内的营养也被透走。
"死是一件无须着急去做的事,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史铁生曾在文章中这样描述突然而至的死亡。
这位轮椅上的文坛硬汉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在当下这个喧嚣浮躁的社会,从容地阅读着生命这本大书,用执着的坚守和生命之美,用深具哲思的作品悄无声息地安抚、塑造着许多人的灵魂。
史铁生
(坐在轮椅上的“文坛硬汉”)
能压倒一切的不是强者,不被一切所压倒的才是真正的强者。致敬像桑地亚哥一样的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