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件+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件+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2-06 14:44:23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民族大交融:不同民族碰撞交流→相互提高→共处、共居、联盟甚至国籍上合为一体,但以保持各自传统为主要手段不同化→再碰撞交流→再相互提高……。
学习目标
(1) 掌握淝水之战的基本史实,了解东晋取胜的原因
(2) 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及作用
(3) 认识民族和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分裂
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了西晋。
317年,司马睿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4世纪到5世纪,北方政权更迭,史称“十六国”。
西晋
淝水之战
前秦统一北方
一、淝水之战——交往中的冲突
PK
80万VS8万
一、淝水之战
东晋——前秦
(四)结果:
前秦政权很快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南方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交战时间:
(三)交战双方:
383年
东晋以少胜多,取得战役胜利
(五)影响:
(一)背景:
前秦统一黄河流域,与东晋形成对峙局面
前秦在淝水之战失败的原因,而东晋为什么成功?
①苻坚骄傲轻敌。
②前秦军队内部不够团结,军心不齐。
③前秦军指挥不当,战线过长。
东晋:
①战略得当。②内部团结,军队士气高涨。
历史上有类似淝水之战的战役吗?
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与此历史事件有关的成语或典故
中国古代历史上几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争?
风声鹤唳
东山再起
草木皆兵
投鞭断流
赤壁之战
淝水之战
官渡之战
巨鹿之战
公元439年,由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北魏政权再次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鲜卑族名片 类  别 游牧民族
姓氏特点 拓跋、独孤氏、尉迟氏等(多为二三字的复姓)
生活习惯 以狩猎、游牧及畜牧为主。
政治制度 诸部军事行政联合体
继承制度 父死兄即,兄死弟即(包括女人)
文  化 无文字,以图画记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思考:北魏“马上得天下”,可否“马上治天下”?
民族 生产 方式 生活 方式 政治 制度 文化
汉族 以农耕 为主 定居 比较完备 先进
北魏 鲜卑族 以游牧 为主 逐水草 而居 相对落后 相对
落后
北魏前期,吏治混乱,各级官吏贪污现象相当严重,北魏统治者和汉族人民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北魏的统治举步维艰。
改革,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467年-499年),南北朝时期北魏第七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5岁即位,公元490年亲政。
孝文帝从小就由汉人冯太后抚养,自幼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更加倾向于汉化改革。
1.改革目的:
为了缓和阶级矛盾,
巩固统治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交流中的融合
1. 位置偏北,不便控制中原,也不利于学习汉族文化。
2.气候干旱,粮食产量有限
3.保守势力大,不利改革
平城
洛阳
1.位置优越,农业发达,交通便利;
2.为数朝之都(东周、东汉、曹魏、西晋),素来是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3.便于举兵南下,实现南北统一的愿望

课本回答问题
1、孝文帝( )年把都城从平城迁到( )。
2、他迁都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影响到孝文帝迁都的决心了吗?
3、迁都洛阳有何重要影响?
494
洛阳
改革措施
汉语
汉服
汉姓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元
贺楼 楼
邱穆陵 穆
步六孤 陆
贺兰 贺
独孤 刘
孝文帝率先娶汉族大姓卢、崔、郑、王4家的女儿为妃,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汉族大姓,还为自己的6个弟弟都娶了汉族地主的女儿为妻。
联姻
汉化
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以汉服代替鲜卑服。
改鲜卑姓为汉姓,拓跋改为元。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
采用汉人的官制、法律等。
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措施有哪些?
语言:
服饰:
姓氏:
婚姻:
政治:
找一找
说汉语
穿汉服
改汉姓
通汉婚
用汉制
缩句游戏
你能将孝文帝迁都后的改革措施浓缩一下吗?(要求用三个字来概括,中间一个字用“汉”字)
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迁都以后,洛阳再度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四面来的商人汇集在这里,交流着来自不同地方的物品,他们中很多人说着夹杂鲜卑语的汉语,穿着和汉族一样的服饰,他们一改往日不尊老,不养老的陋习,老人得到了子女的照顾。从他们身上,已经看不出鲜卑族和汉族的区别了。
作用:促进民族融合;增强实力
一位卓越的少数民族政治改革家。
对鲜卑族的落后有清醒的认识,
不夜郎自大,不固步自封;
具有大刀阔斧的改革勇气,
具有高瞻远瞩的改革眼光,
一位民族交融的集大成者。
评价孝文帝
穿汉族服装的少数民族贵族
穿裤褶服的汉人乐队
ˇ
胡人汉服
汉人胡服
汉人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
汉 人 胡 食
三、交融中的发展——北方民族大交融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民族融合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相互交融的过程,包括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经济生活等互相影响,趋向一致。
北方地区出现民族交融的原因:
内迁的少数民族和汉族杂居相处;
北方少数民族统治者积极学习汉族先进的政治、思想、文化,特别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
互相学习农业生产经验
沿用中原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内迁各族大多使用汉语,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也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
汉族接受北方民族的食物、服装、用具等
民族之间隔阂和偏见逐渐减少。
北方民族交融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产方式:
社会风俗:
思想文化:
政治制度:
民族心理:
找一找
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
在生产方式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农业技艺,成为农业居民。
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
北魏骑兵俑
穿汉族服装的少数民族贵族
就座方式
蒸馍与烙饼原是少数民族的食物,魏晋时在中原却很风行。
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砖画
琵琶
五弦
箜篌
胡笛
胡鼓
铜钹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民族交融
阅读课本88页,找出民族交融共同进步的表现
民族交融领域
民 族 交 融 的 表 现
生产生活
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
社会习俗
民族心理
相互学习
实行君主专制
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
汉族学习少数民族乐舞
相互借鉴吸收
民族隔阂与民族偏见逐渐减少
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请思考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有什么影响呢?
1、439年统一黄河流域的是( )
A、三国中的魏国
B、氐族建立的前秦政权
C、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
2、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都到( )
A、长安 B、洛阳 C、许 D、殷
3、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改革是( )
A、商鞅变法 B、管仲改革
C、王莽改制 D、北魏孝文帝改革
C
B
D
课堂练习
4、淝水之战是中国古代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东晋以8万精兵打败了号称有百万大军的前秦。东晋获胜的根本原因是( )
A.前秦将士无心恋战,有意想输掉战争
B.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江南经济发展快
C.前秦士兵不习水战,晕船怕水忙逃跑
D.东晋将领指挥得当,火烧连营建奇功
5、研究发现,南北朝时期,鲜卑族慕容部从辽西主动迁到中原地区。后来,慕容鲜卑便从历史上“消失”,只留下“慕容”一词作为一个姓氏而存在。这一现象表明南北朝时期( )
A.民族交融加强 B.南北发展平衡
C.经济破坏严重 D.文学艺术繁荣
B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