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之美》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
2、欣赏四季景物的特点,找出描写四季景物的句子,词语。(重点)
2.借助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感受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重点、难点)
人文主题:
自然之趣
语文要素:
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感受才情
1.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别有韵味的散文(《四季之美》读题)。
2.感受才情:我们了解到清少纳言是日本平安时期的三大才女之一,我们常说“见字如面”,这篇散文无论从整体看,还是字里行间就洋溢着清少纳言的独特才情。上节课,我们一起从文章结构和叠词的角度感受到了它的美(课件出示),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感悟作者的才情。
二、走进文本,体会才情
(一)关注选材,把握视角
1.除了文章结构匀称、叠词精美以外,作者的才情还体现在对景致的选择上,
我们来看看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默读课文,完成下表。
季节 时段 景物
春 黎明 红晕、彩云
夏 夜晚 萤火虫
秋 黄昏 夕阳、归鸦、大雁、风声、虫鸣
冬 早晨 炭火
引导:“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如果让你写四季,你是不是会写春天的花,秋天的月,夏天的凉风,冬天的雪?而作者写的是我们看了也不会留心的寻常事物,这是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
2.你体会到清少纳言的独特才情了吗?带着你的体会再来读一读课文吧!
(二)细读文本,品味春之景
示范:春
春夏秋冬,各美其美。作者的高明之处就体现在她善于捕捉这些寻常事物间微妙的动态变化。让我们走进“春之景”,看看春天的景是怎么动起来的吧。
1.圈一圈:观看视频,默读课文,圈画出文中能体现天空动态变化的词。
预设:(1)天空的颜色在变化;(2)一开始是鱼肚色(灰白色),然后是红色,再后来是红紫红紫;(3)三个动词“泛着、染上、飘着”。
2.读一读:请你读出这种变化。
朗读指导:读第1自然段时,总体节奏要舒缓,才能读出黎明的安静。其中“一点儿一点儿”要读得慢些,仿佛让人看到天空的颜色正在发生变化,“微微的红晕”读得柔和一点,“红紫红紫”读得稍重一些,读出彩云的变化。
3.背一背:结合画面,尝试背诵。
背诵指导:结合三幅图片和视频,借助关键词,尝试背诵。
(三)自读文本,合作探究
文中选取的景物在生活中司空见惯,但是清少纳言这样一个心思细腻的才女却善于捕捉瞬间微妙的动态变化,让景物独具韵味。请同学们运用我们品析“春之景”的方法,自学夏、秋、冬部分,边读边体会,在边上作批注。
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导学单内容,分小组汇报交流成果。组内成员分工协作,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汇报:
预设:
组一:夏
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交流:漆黑漆黑的暗夜美不美?
预设:不美。
交流:但是有了萤火虫的光亮后就变得美了。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蒙蒙细雨,萤火虫时隐时现,这朦胧的景色是多么迷人啊!这一静一动之中,更富诗意。
1.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了夏夜景物的动态变化之美?
预设:翩翩飞舞 闪着朦胧的微光飞行
交流:对于“明亮的月夜”作者只用“固然美”一笔带过,而着重写的却是漆黑漆黑的暗夜和蒙蒙细雨的夜晚,这是作者视角的独特之处。
2.朗读指导:边读边想象画面,通过轻柔的语气,营造出夏夜静谧的氛围。读萤火虫飞舞的词语时,要突出其动态的变化,让人感受到惊喜。
3.抓住关键词,如“固然、也有、即使……也有……”根据句子间的内在联系尝试背诵。
组二:秋
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交流:“归鸦”像人一样充满感情,“点点归鸦”加上叠词,就有了画面感,富有诗意。点点归鸭“急急匆匆”归巢的情景,十分动人!
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
交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着实迷人。“比翼而飞”大雁也有了人情味,相亲相爱,形影不离,作者真是情感细腻。
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
交流:“夕阳斜照、夕阳西沉、夜幕降临”展现了太阳落山的整个动态过程。这细微的时间差别,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的心思细腻。闭目倾听“风声、虫鸣”,体会一下这细微的景致所营造出来的动态的美感。
1.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了秋天景物的动态变化之美?
预设: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比翼而飞
2.朗读指导:前半部分要适当加快节奏,以便体现归鸦和大雁“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比翼而飞”时的动态画面;最后一句要读得舒缓些,让人感受风声、虫鸣背后的安静,以及秋天的辽阔高远。
3.借助具体的景物尝试背诵,比如:点点归鸦、成群结队的大雁、风声、虫鸣。
组三:冬
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或是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也要生起熊熊的炭火。
交流:白霜与燃烧的炭火,一静一动,一白一红,动静和色彩的对比,韵味独特。
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那闲逸的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
交流:冬晨虽然很冷,但手放在火盆上面就很暖和,心情就很悠闲。
1.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了冬天景物的动态变化之美?
预设:生起熊熊的炭火 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
2.阅读指导:用舒缓的语调来读这一段,读出寒冷的冬天手捧炭火穿过走廊时的闲情逸致。
借助对比,辅助背诵:脑海中想象着“铺满白霜”和“熊熊炭火”的动静、色彩的对比,来辅助背诵。
小结:春天的黎明,看天色的变化;夏天的夜晚,看萤火虫飞舞;秋天的黄昏,看夕阳、大雁与点点归鸦;冬天的早晨,手捧炭火穿过长廊,这就是一种情趣,一种闲情逸致!这就是四时之趣!
三、迁移运用,表达生活之美
四季景物皆成趣,入于心者最动人。相信,在你们的眼里也有自己印象最深的某个景致,静态是怎样的?动态是怎样的?请你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几句话写一写,分享给你的同学听。(书上选做习题)
根据时间而定,可课堂完成交流展示或作为课后作业,拓展迁移。
四、比较阅读,感受别趣
我们所学习的这个译本是卞立强翻译的,其实周作人也翻译了一版,题为《四时的情趣》,闲适细腻、淡而有味,还有林文月的《春曙为最》颇有古意,小古文给人更多想象的空间。课下,请同学们搜集不同版本的译作,进行比较阅读。
附:《四季之美》导学单
【学习任务一】关注选材,视角独特: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默读课文,完成下表。
季节 时段 景物
【学习任务二】细读文本,品味春之美
1.圈一圈:观看视频,圈画出第1自然段中能体现动态变化的词,先读一读,再交流。
(1)关注颜色:
(2)关注动词:
2.读一读:请你读出这种变化。
3.背一背:结合画面,尝试背诵。
【学习任务三】自读文本,品味夏、秋、冬之美
捕捉瞬间微妙的动态变化,体会景物独具韵味。根据品析“春之景”的方法,寻找夏、秋、冬中有趣的地方,边读边体会,在边上作批注,小组合作探究,汇报成果。
1.我们汇报的主题: (季节)之景
2.我们的阅读体会:(动态描写)
3.我们的朗读建议:
4.我们的背诵妙招:(共18张PPT)
四 季 之 美
品读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春天最美是黎明。
夏天最美是夜晚。
秋天最美是黄昏。
冬天最美是早晨。
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默读要求:
1.请同学默读第一自然段,圈出作者描写了黎明时的哪些景物?
2.作者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用”_______”画出来.
静态美
夏天最美是夜晚。
夏天最美是夜晚。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主要描写了夏天的哪些景物?抓住什么特点来写的?
动态美
秋天最美是黄昏。
冬天最美是早晨。
自读提示:
默读三、四自然段,边读边找出描写的景物及其特点的词句,也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上,汇报交流。
夕阳斜照西山时
动人的是……
成群结队的大雁
夕阳西沉,夜幕降临.
那风声、虫鸣……
落雪的早晨
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
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
a.春天,最美的时间是 ,最美的景物有 。
b.夏天,最美的时间是 ,最美的景物有 。
c.秋天,最美的时间是 ,最美的景物有 。
d.冬天,最美的时间是 ,最美的景物有 。
黎明 天空、云
夜晚 明月、萤火虫
黄昏
早晨 雪、霜、火盆
归鸦、大雁、风声、虫鸣
检测:
课堂小练笔:
写一写,自己熟悉的景物,尝试运用动态描写或静态描写。
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