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特征与农业》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依图描述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了解四大地形区的地形特征,认识地形的复杂性。识记主要河湖。
2.阅读图文资料,知道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
3.了解本区优越的气候条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主要农产品以及南方人民的学生活情况。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和地理分析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农业学生产、居民学生活等内容,使学生初步树立人地和谐发展的理念。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南方地区的范围、地形特点、气候特点
2.南方地区的农业特色和主要农产品。
难点:
认识四大地形区的特点,分析与之相适应的气候、农业生产和居民学生活情况。
【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分析区域内各地理要素间的关系,认识人地关系的整体性。
2.引导学生作比较,认识区域差异,加深对本区区域特征的认识。
3.查找南方四大地形区地形特点和南方人民饮食的的相关资料。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南方地区的景观图片、挂图
学生:复习上册课本我国的地形、气候和农业的知识
【课时划分】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著名歌唱家郭兰英演唱的歌曲《我的祖国》视频):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唱。歌中的“一条大河”指的是那条河?
学生:长江。
教师:“风吹稻花香两岸”反映了当地怎样的农业特点?
学生:以种植水稻为主。
教师:“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说明什么?
学生:长江上来往船只多,水运发达。
教师:整幅画面描绘了我国哪个地理区域的景色?
学生:南方地区。
教师:同学们想了解南方地区更多的地理知识吗?
学生:想了解。
教师: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南方地区。今天,我们先学第一节。
【设计意图】
一首经典老歌《我的祖国》的优美旋律很快把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生带到了宽阔的长江两岸地区,带到了稻花飘香的江南地区。在这样愉快的氛围中导入新课,学生身心愉悦,兴趣浓厚,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
二、推进新课
教师(出示教学目标)请大家齐读教学目标,带着目标有目的地学习。
教师:首先请大家谈一谈你印象中的南方地区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后老教师给与评价。
教师(出示南方地区地形图、中国政区图):通过前面几个区域的学习,我们知道,研究一个区域,往往先从这个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开始,学习南方地区也不例外。请大家结合课文读图,完成下面几个小题,然后请几位同学到黑板前指图介绍。(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1、说出本区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位于哪个温度带?(重要知识点在图上做标记)
2、说出本区主要包括哪些省份。
3、找出本区的主要山脉,四大地形区,简介地形特点。(在图上做标记)
4、找出本区的主要河流和湖泊。简介河湖特点。
(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
学习某个地理区域往往都是先研究它的位置范围、地形、河流等内容,学生已经很熟悉了。让学生边读图,边完成题目,并且把重要地理事物在图上做好标记,安排他们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自学能力。
学生展示学习结果:
1、(学生指图介绍:)纬度位置:大部分在22°N——34°N之间,(海南岛和南海诸岛除外)大部分位于亚热带,小部分位于热带。
海陆位置:位于秦岭一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临东海,南临南海。
2、主要省份有:浙江、上海、湖北、湖南、江西、福建、云南、贵州、四川东部、重庆、、广西、广东、海南、台湾、港澳等省份。
3、(学生指图介绍:)主要山脉:秦岭、南岭、横断山、巫山、雪峰山、武夷山、台湾山脉等。
四大地形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西部 ( http: / / www.21cnjy.com )位于我国第二阶梯,地势较高,以高原盆地为主;东部位于我国第三阶梯,地势较低,平原、低山、丘陵交错分布,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
4、(学生指图介绍:)主要河流:长江及其支流、钱塘江、珠江、闽江、京杭运河等;
主要湖泊:鄱阳湖(我国最大淡水湖)、洞庭湖、太湖、巢湖、洪泽湖等;
特点:河湖密布,水量充沛。
教师(出示我国1月份气温分布图、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武汉市气温曲线和年降水量柱状图)请大家结合P46 课文读图,找出下面几个小题的答案。
1、南方地区最热月和最冷月的平均气温是多少?
2、南方地区位于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年降水量是多少?
3、描述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
4、这里的植被类型是怎样的?土壤有什么特点?
(学生读图看书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
这部分内容在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一课中基本上学过了,学生比较熟悉。因此完全让学生自学即可,巩固旧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生展示学习结果:
1、最冷月平均气温>0 C,不少省份>8 C;最热月平均气温28 C——30 C
2、位于季风区,年降水量>800毫米,很多地方超过1000毫米。
3、气候类型:大部分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沿海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4、植被类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红土地”。
教师:南方地区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 ( http: / / www.21cnjy.com )内部各地形区之间地理差异显著,请同学们自读P46“紫色盆地与喀斯特高原”,说出二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不同?完成表格。
四川盆地 云贵高原
地形特点
土壤特点
对农业影响
(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
为了更好地认识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的地理环境差异,我设计成表格的形式,条理非常清晰,便于学生们进行比较。也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学生展示学习结果:
四川盆地 云贵高原
地形特点 四周是高山,内部低山丘陵起伏 石灰岩分布,多石林、孤峰、溶洞、地下暗河等,喀斯特地形
土壤特点 富含磷钾,土壤肥沃,紫色盆地 以红壤为主。山间小盆地,土壤肥沃,适于耕种
对农业影响 天府之国,物产极为富饶 喀斯特地形区雨水易渗漏,表土易流失,对农业生产极为不利
教师: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区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环境的复杂性和存在的差异,请大家分小组合作探究P46活动题第 2、3两小题。(把学生分成两个小组,分别探究2、3小题,然后相互交流,老教师巡视指导)
(在老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海拔 范围大小 完整性
四川盆地
云贵高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东南丘陵
【设计意图】
这两个小题难度较大,尤其是第2题,我安排同学们课前先查找相关资料,课上分小组合作探究,然后交流,从而降低了难度,也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生展示学习结果:
P46活动题第2题答案
海拔 范围大小 完整性
四川盆地 盆周山地海拔:1000米~3000米;盆底海拔:200米~750米 四川省中东部和重庆市大部,面积26万㎞2 比较完整
云贵高原 1000——2000米,西北高,东南低 云南东部、贵州大部,面积30万㎞2 ,我国第四大高原 比较完整
长江中下游平原 多在50米以下,长江三角洲10米以下 三峡以东长江中下游沿岸地区,20多万㎞2 被东南丘陵分割成几部分,不完整。
东南丘陵 大多500米左右,主要山峰海拔超过1500米 北至长江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南至两广,东至东部海域,西至云贵高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丘陵。 内部兼有山地、平原,河谷,较零散不完整
第3题答案:
(1):四川盆地北倚秦岭、大巴山,高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山脉阻挡了寒冷的冬季风,冬季较为温暖;而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较平坦,受冬季风的影响较大,气温较低。所以四川盆地冬季暖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
(2)西双版纳北有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众多高大的山脉阻挡了寒潮的南下,不受寒潮影响。广州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北部是破碎的丘陵地形,不能阻挡寒冷的冬季风,冬季能受到寒潮的影响。
【转承】
南方地区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 ( http: / / www.21cnjy.com ),区域内差异显著。多样的环境为农业的多种经营提供好了有利条件。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向是我国重要的耕作地区,古代就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下面我们来学习本区的农业。
教师(出示我国的温度带分布图、干湿地区分布图,安排学生看P47的课文和图7.7,认真思考下面几个小题。)
1、南方地区位于哪个温度带?哪类干湿地区?
2、耕地类型是什么?作物熟制是怎样的?
3、本区发展农业有什么有利条件?
4、本区有哪些农作物或农产品?是怎样分布的?
(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
南方地区的农业是本节课的又一个重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关于农业的知识在上册学习过,学生应该有印象,而且这部分知识难度不大,所以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
学生展示学习结果:
1、南方地区大部分位于亚热带,小部分位于热带,全部位于湿润地区。
2、耕地类型属于水田,作物熟制一年两熟到一年三熟。
3、气候湿热,水热条件优越,雨热同期。
粮食作物:水稻、小麦
4、平原地区、河谷、缓坡种植农作物
经济作物:油菜、棉花、甘蔗
经济林木:茶、竹、橡胶、油桐、漆树等
低山丘陵地区
热带、亚热带水果:柑橘、香蕉、菠萝、芒果、荔枝等
【教师点拨】
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多样,水热条件充足,农业发达,为全国人民提供了丰富的农产品。其中,四川盆地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粮、棉、油产区,自古就有“天府之国”的美称。长江中下游平原,自然条件更是十分优越,技术管理水平高,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商品棉基地。同时,河湖众多,渔业发达,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教师: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南方的地理环境必然会影响到人们学生活的方方面面,下面咱们就共同探讨一下南方人的“吃”。根据你的学生活经验和课前查找的资料,完成P48的两道活动题。大家可以相互交流,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
这两道题目旨在让学生认识自然环境、农业学生产 ( http: / / www.21cnjy.com )(农产品)和人们饮食之间的关系。对于从小就学生活在北方的学生来说,南方地区的食材,比较陌生。我安排学生课前查找相关资料,课上进行交流,既解决了问题,又锻炼了学生们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对人地关系的理解。
学生发言小结:
第1题:
主食:以稻米为主
蔬菜类:芋头、茭白、蕨菜、辣椒、荸荠、藕、笋等。
肉类:鱼虾贝蟹、鸡鸭鹅等
水果类:菠萝、香蕉、火龙果、荔枝、榴莲、芒果、桂圆等
食材丰富的原因:南方地区气候湿热,一年四季粮食、蔬菜、鲜果不断;河湖密布,鱼虾贝蟹应有尽有;养殖业发达,肉类丰富。
2、莲藕——长江中下游平原 椰子——海南岛 竹笋——东南丘陵
原因:①莲藕学生在湖塘的浅 ( http: / / www.21cnjy.com )谈淤泥中,而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河湖众多,满足莲藕的学生长条件。②椰子树学生活在热带滨海地区,海南岛是位于我国南海中的热带海岛,适合椰子树学生长。③竹笋要求温暖湿润、地势较高的环境,东南丘陵降水丰富,热量充足,且地势较高,符合竹笋的学生长条件。
参考练习: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1~2题。
1.2013年初我国南方地区很多省市发生了冰冻雨雪灾害,该灾害主要发生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2.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常见的自然灾害是( )
A.沙尘暴 B.洪涝 C.火山爆发 D.海啸
3.下列关于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存在的自然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北方地区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南方地区在0℃以下
B.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冬季河流都不结冰,河流终年可以行船
C.在植被方面,北方地区主要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南方地区则主要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D.北方地区地形多以高原为主,南方地区多以平原为主
4.南方地区的民居屋顶坡度较北方地区大,原因是( )
A.要突出民居的居住功能,外表显得气派豪华
B.南方地区降水多,屋顶坡度大有利于排水
C.南方地区传统文化的影响
D.南方地区的河流密集,河网密布
5.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是( )
A.农田多为水田,作物一年二至三熟
B.农田多为水田,作物一年一熟
C.农田多为旱地,作物以水稻和油菜为主
D.农田多为旱地,作物以小麦和大豆为主《自然特征与农业》课堂学案
【课堂导学】
知识点1 地理位置
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南面分别濒临东海和南海。
知识点2 自然环境
1.地形
(1)地形类型: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 ( http: / / www.21cnjy.com ),东西差异明显。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丘陵,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
(2)主要地形区:西部主要是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东部主要有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丘陵。
2.气候
(1)气候类型:南方地区纬度较低,大部分地区属于湿润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2)气候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3.土壤
南方地区在湿热的环境下发育了红色的土壤,因此南地区被称为“红土地”。
知识点3 农业发展
1.有利条件
南方地区气候湿热,发展农业的水热条件优越。
2.耕地类型
耕地多为水田。水田集中分布在地势低平的平原地区、山区的河谷及缓坡地带。
3.主要农作物
(1)粮食作物:水稻。
(2)经济作物:油菜、茶、竹、甘蔗、橡胶。
(3)水果:柑橘、香蕉、菠萝等热带、亚热带水果。
【典例示范】
下图为“我国四大地理分区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区域a和区域b的分界线最接近( )
A.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O℃等温线
D.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2.下列诗句中,描述的是b区域地理特征的是( )
A.“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B.“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C.“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D.“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3.下列几组地形区都位于南方地区的是( )
A.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山东丘陵
B.四川盆地、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C.长江下游平原、成都平原、东南丘陵
D.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河套平原
4.下图所示气候类型分布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西北地区 B.青藏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5.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是( )
A.耕地多为水田,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
B.耕地多为水田,作物一年一熟
C.耕地多为旱地,作物以水稻和油菜为主
D.耕地多为旱地,作物以小麦和大豆为主
【自主学习】
东南丘陵
东南丘陵是北至长江,南至两广,东至东部海域,西至云贵高原的大片低山和丘陵的总称。东南丘陵地形多样,以低山丘陵为主,山脉盆谷交错分布。
东南丘陵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多辟为农田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中国重要的粮油产区,也宜栽培亚热带经济林木和作物,如柑橘、樟树、茶叶、油菜、甘蔗等。东南丘陵可因地制宜地发展龙眼、菠萝、荔枝、芒果等热带、亚热带水果的种植。整个东南丘陵区域森林覆盖率都比较高,林木尤以杉木、马尾松、毛竹为多,是中国重要的林特产品生产基地。但这些地区坡地多,森林破坏、水土流失都比较严重。
【本节要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
参考答案
1.A 解析:区域a为南方地区,区域b为北方地区,它们的分界限是秦岭淮河一线,这里也是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2. D解析:b区域是南方地区,该区域降水多,符合“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所反映的景观。
3.C
4.B
5.A 解析:南方地区耕地以水田为主,农作物以水稻和油菜为主,能够一年两熟或三熟。《长江三角洲地区》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图使学生明确长江三角洲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读图分析长三角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及人口众多、城市密集的状况。
3.了解区域发展对人们学生活方式的影响。
4.了解本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发达的旅游业。
5.认识区域内各地理要素之间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共同组成一个整体。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开展多种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
2.通过对图文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从图文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掌握区域分析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相互讨论、合作探究,使学生养成团结合作意识。
2.通过对本地区经济文化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培养民族自豪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长江三角洲优越的地理位置、范围、便利的交通。
2.人口稠密,城市众多。
3.水乡文化特色与旅游
教学难点:
1.对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作出评价。
2.对比成都平原和长三角地区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大家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是说苏州、杭州景色很美,就像天堂一样。
教师:不错!这里有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苏州园 ( http: / / www.21cnjy.com )林和杭州西湖,宛若人间仙境。这里不仅美丽,而且富饶。在这里,人们可以泛舟河湖,漫步园林古镇,尽情领略江南景色的美好;还可以走进现代化的都市,感受经济的发达与繁荣。苏杭就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这节课我们就到那里看一看。
【设计意图】
著名作家叶圣陶的《苏州园林》,同学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七年级下册的语文课上就学过了,他们并不陌学生。用俗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导入新课,学生们会感到很亲切,有似曾相识之感,容易引起思想上的共鸣,很快融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
二、推进新课
教师(出示教学目标):请大家齐读教学目标,认真领会,然后带着目标学习本课。
教师(出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形图)请大家读图,结合P50——51课文,完成下面题目。
1、指图说出长三角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对本区的地理位置作简要的评价。
3、指图说出本区的范围和地形特点。
4、本区为什么被称作“鱼米之乡”?
5、本区交通状况如何?
(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
第一部分学习的是长三角的概况,题目难度都不大。学生读图看课文基本上都能解决。通过自学,学生对长三角的概况有了大致的了解,也锻炼了学习能力。
学生展示学习结果:
(学生指图介绍)1、纬度位置:30°N——32.5°N
2、 海陆位置:长江下游,濒临黄海和东海。
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沿江沿海港口众多。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京杭运河、南北铁路干线,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同时这里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利,为长江三角洲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学生指图介绍)3、本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地区。
地形以平原为主。(属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
4、本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稻米产区;同时,这里河湖众多,是我国重要的淡水鱼产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5、本区地处江河交汇之处 ( http: / / www.21cnjy.com ),沿江沿海港口众多,京杭运河沟通南北,自古水运发达。京沪铁路和沪杭铁路交汇于上海,加上高铁和高速公路的迅速普及使得本区的水陆交通十分便利。
教师:长江三角洲地区河湖众多,水网密布,河流对本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很大。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讨论一下都有哪些影响呢?(安排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老教师巡视,参与、指导小组讨论)
(在老教师指导下完成)
【设计意图】
这是一道相对开放的题目, ( http: / / www.21cnjy.com )让学生了解区域内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让他们合作完成,老教师加以指导,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学生展示讨论结果:(只要合理即可)
1、为农业发展提供灌溉水源,有利于农业发展;
2、提供便利的水路交通,有利于对外联系;
3、沿河港口多,便于发展造船业;
4、为工业发展提供水源,且有利于工业原料和产品的运输。
5、为居民学生活提供水源,有利于提高学生活质量。
6、河流众多,淡水丰富,有利于渔业的发展……
(P51活动题第1题答案)
教师(展示都江堰灌区图和都江堰图):成都平原位于长江的上游,由岷江及其支流冲积形成。下面大家阅读P52的图文资料,分小组合作探究:岷江和都江堰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作用。完成活动题第2题。(把学生分成两小组,分别探究(1)、(2)两小题,然后小组间交流,老教师巡视,参与、指导)
(在老教师指导下完成)
【设计意图】
这两道题目讨论的是河流和水利工程对农 ( http: / / www.21cnjy.com )业发展的作用,对初中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我安排学生课前先搜集资料,进行初步的探究,课上再分小组合作探究,试着得出正确的结果。老教师给予适当的提示和指导,帮助学生完成。
【教师精讲点拨】
1、岷江流经成都平原的西部,为农业的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展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源,有利于农作物的学生长;但是降水量多的年份,河水猛涨,也会淹没成都平原大片的农田,造成水灾。
2、都江堰水利工程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作用。
(P52活动题第2题答案)
教师:处在河流的不同河段,河流对区域发展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影响也不同。请大家读图7.13和7.16,以成都平原和长江三角洲为例,说一说河流对它们的影响有什么不同?(结合刚刚学过的内容,认真讨论总结,请同学发言,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
【设计意图】
这道题也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在完成1、2 ( http: / / www.21cnjy.com )两题的基础上再做相对就容易了。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让他们自己讨论解决,锻炼他们的思考、分析、总结能力。
学生展示讨论结果:
上游成都平原:河流为区域发展提供水资源、水能资源;
下游长江三角洲:河流为区域发展带来水资源、水路交通、渔业的便利。
【转承】
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古就是人口稠密的富庶繁华之地。目前,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二部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教师(出示长江三角洲城市分布图):请大家读图和P52——54 的课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1、分别找出人口超过500万和超过100万的城市。我国最大的城市,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是哪一个?试介绍1——2个本区城市。
2、这些城市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3、本区经济发达,有我国最大的沪宁杭工业基地,说一说本区发展经济有哪些优势?
4、长江三角洲是如何对内陆以及全国的经济起到带动和辐射作用的?(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
这几题旨在使学生了解长江三角洲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区的人口和经济情况,难度不大,部分内容以前也有所接触。让学生独立完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思考总结能力。
学生展示学习结果:
1、人口超过500万的城市:上海、南京、杭州。最大的是上海。
人口在100万——500万的城市:江都、扬州、如皋、镇江、南通、无锡、苏州、江阴、常熟、宁波、湖州、启东、宜兴等。
学生介绍1——2个城市(略)
2、城市大多分布在河流沿岸(京杭运河沿岸)
3、本区发展经济的优势:
农业方面: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②水热充足,雨热同期 ③河湖密布,灌溉便利
工业方面:①地理位置优越 ②水陆交通便利 ③工业历史悠久,基础雄厚 ④科技水平高 ⑤劳动力丰富,素质较高。
4、以长江为纽带把长江三角洲和西部 ( http: / / www.21cnjy.com )广大地区连接起来,向西辐射,带动西部经济的发展;位于沿海居中位置依靠海运把南北连接起来,向南北辐射;通过长江众多的南北支流和南北铁路干线把南北和内地连在一起,对全国经济都有辐射、带动作用。《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探究教案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以某区域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
2.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举例说出长江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4.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5.结合有关资料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6.树立和谐发展的人地观念,培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
2.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4.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5. 结合有关资料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
2.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策略
充分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发挥小组合作学习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优势,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点评、指导小结,达到学会分析、比较、归纳的学习目的,形成区域地理的学习能力。
教学准备
地理图片、地图、多媒体课件、划分学习小组。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静静欣赏歌曲:《江南水乡》。
师:花桥碧水弯/江堤柳丝长/
微风轻吻荷塘/醉我江南水乡/
竹篙轻轻点/小船入画廊/
一曲丝竹小唱/醉我江南水乡/
江南水乡 人间天堂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
香喷喷的日子/粉嘟嘟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的船娘/
仿佛幽梦弥漫唐宋清香/染你一身芬芳……
同学们,一曲《江南水乡》,你醉了吗?未到江南,心到江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长江三角洲,领略这片令人梦牵魂绕的人间天堂。
【新课教学】
一、位置与范围
【探究一】
读“长江三角洲地区范围”图(如下图),描述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范围。
( http: / / www.21cnjy.com )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发言展示、师生点评。
小结: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下游,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等地区。
【探究二】
读“长江三角洲在我国的地理位置”示意图(如下图),探究: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发言展示、师生点评。
(教师根据课堂需要适时提示:从沟通东西、联系南北和对外交流几方面展开讨论。)
小结: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下游,东临 ( http: / / www.21cnjy.com )黄海、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该地区可以依托长江水运,沟通东西部地区;依靠沿海航运,联结南北方地区;通过远洋航线,加强对外经济交流。
【承转】
水是生命之源。仅从“水乡”、“鱼米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乡”的称号就可以看出长江三角洲的发展与“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个“水”,指的是什么呢?对,就是长江。那么,长江对该区域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二、河流与区域发展
【探究一】
结合学过的有关长江的知识,说说长江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有哪些有利或不利的影响。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发言展示、师生点评补充。
(教师根据课堂需要适时引导提示)
小结:
利:塑造肥沃的平原、提供充足的水源、便利的水路交通、发展水产养殖等。
弊:洪涝灾害、水体污染等等。
(转)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能够认识到河流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了吗?下面就来试一试吧。
【探究二】读下列两则材料,思考问题。
材料一:
成都平原主要由岷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像一把扇子平铺在四川盆地的西部,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原来岷江上游流经地势陡峻的万山丛中,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成都平原,水速突然减慢,因而夹带的大量泥沙和岩石随即沉积下来,淤塞了河道。每年雨季到来时,岷江和其它支流水势骤涨,往往泛滥成灾;雨水不足时,又会造成干旱。
战国时期秦国郡守李冰组织当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民,在岷江出山流入平原的灌县,建成了都江堰。李冰采用中流作堰的方法,在岷江内用石块砌成一个分水的工程,叫都江鱼嘴。鱼嘴把岷江水流一分为二。东边的叫内江,供灌溉渠用水;西边的叫外江,是岷江的正流。又在灌县城附近的岷江南岸开凿山岩筑成离堆。离堆夹在内外江之间,东侧是内江的水口,称宝瓶口,具有节制水流的功用。夏季岷江水涨,都江鱼嘴淹没了,离堆就成为第二道分水处。内江自宝瓶口以下进入密布于川西平原之上的灌溉系统, “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保证了大约300万亩良田的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
材料二:都江堰灌区示意图、都江堰示意图(如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
1.说说岷江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利与弊。
2.说说都江堰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作用。
学生独立完成、发言展示、师生点评补充。
答案:
1.利:冲积平原、提供灌溉、水产养殖、水运交通等;弊:洪涝灾害等。
2.有效分流岷江水量,保障灌溉,避免水患。
【探究三】读“长江沿江地带地形图”、“沿长江干流地形剖面图”,分析长江上游和下游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差异。
( http: / / www.21cnjy.com )
1.比较长江上下游地区的地形地势特点。
2.完成不同地区与其区域开发方式的连线,并说明理由。
上游 下游
航运 水电开发 种植业 林牧业 水产养殖 旅游业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发言展示、师生点评补充。
(教师随时引导提示)
小结:长江上游多流经高原、 ( http: / / www.21cnjy.com )山地、盆地,落差大,水流急,宜于发展水电开发、林牧业、旅游业等;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江阔流稳,宜于发展航运、水产、种植业等。
【启发总结】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究学习,你对河流与区域发展的关系有哪些认识?
学生各抒己见、发言展示、师生点评总结。
【总结】河流给人类的区域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 ( http: / / www.21cnjy.com )利,也会给人类带来灾害。不同的河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又存在明显的差异。人类在利用河流发展经济的时候,要遵循自然规律,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开发,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赢。
【承转】
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长江三角洲地区自古以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就是人口稠密的富庶繁华之地。《红楼梦》里有两句话,“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指的就是这个地区。时至今日,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发展又如何呢?
三、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探究一】认识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分布特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
1.读“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分布”图(如上),找出该地区的历史文化名城、重要功能城市及核心城市上海。
2.自学教材第52-53页的三个自然段。
3.谈谈自己的感想。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发言展示、师生点评。
小结: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转)城市的快速发展也必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长江三角洲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探究二】认识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1.认识区域发展与“同城效应”。
读“上海与杭州‘同城效应’示意”图,探究下列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根据图示,说说你对“同城效应”的理解。
(2)据图分析,产生“同城效应”的重要条件是什么?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发言展示、师生点评。
小结:随着经济的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之间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联系日益密切,交流日益频繁。借助发达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人们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间,就像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一样,即所谓“同城效应”。
2.阅读资料,认识区域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
资料:张予墨的家住在昆山,爸 ( http: / / www.21cnjy.com )爸在上海工作,妈妈在苏州工作。张予墨的爸爸、妈妈每天晚上都要回到昆山的家。下表列出了昆山到上海苏州的不同交通方式所需的时间。
( http: / / www.21cnjy.com )
(1)与传统生活方式相比,张予墨一家人的生活方式有什么不同?这样的生活方式有哪些利弊?
(2)人们的生活方式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变化?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发言展示、师生点评。
(教师随时引导提示)
小结: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城 ( http: / / www.21cnjy.com )市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人们创业的机会更多、选择就业的空间更广阔,走出家门到其它城市创业就成为了可能,而发达的交通运输使这种新的生活方式成为了现实。
【承转】区域的发展促生了“同城效应”,上海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和杭州人都可以更方便地观赏西湖美景和外滩风光,这本身就促进了什么产业的发展?是的,旅游业。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旅游业非常发达的地区之一。
四、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业
1. 独特的水乡风情和深厚的历史积淀
回顾你的所见、所闻,哪些是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特色文化有关的?快与大家分享一下吧?
(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如风景名胜、神话故事、历史名人、地方戏曲、特产小吃等)
学生发言、师生点评。
依次展示下列图片,进一步感受长江三角洲地区独特的水乡风韵和地域文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小结:独特的水乡风情和深厚的历史积淀。
(转)“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用这句诗来形容长江三角洲的旅游业是否合适?为什么?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发言展示、师生点评。
小结:长江三角洲地区发达的交通、完善的服务设施促进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师:谁来总结一下,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旅游业有哪些有利条件?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发言展示、师生点评。
总结:长江三角洲地区优美的水乡风光和深 ( http: / / www.21cnjy.com )厚的历史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吸引着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再加上发达的交通和完善的服务设施,使长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我国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师生课堂总结,完成板书】
【板书】
( http: / / www.21cnjy.com )《香港和澳门》精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读港澳图、中国政区图,分析掌握香港和澳门的范围和优越的地理位置。
2.了解港澳的殖民史,以及我国实现“一国两制”的政策。
3.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 ( http: / / www.21cnjy.com )港澳“人多地狭”的特点,讨论解决土地资源稀缺的措施。读图分析香港土地资源的分布利用情况,了解港澳努力实现“人地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理念。
4.掌握港澳的经济特征和支柱产业。
5.举例说明港澳和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理解港澳今天以及将来的繁荣昌盛,离不开与祖国内地的优势互补的合作相互支持。
二、教学重难点
1.读港澳图、中国政区图,分析香港和澳门的范围和优越的地理位置。
2.掌握港澳的经济特征和支柱产业。
3.举例说明港澳和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理解港澳今天以及将来的繁荣昌盛,离不开与祖国内地的优势互补的合作相互支持。
三、教学过程
(引入)教师演唱《东方之珠》片段,学生演唱《七子之歌》片段。
“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东方之珠我的爱人,你的风采是否浪漫依然”;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师:这首歌中唱到的“东方之珠”不是上海的那个著名的高塔,而是指哪个美丽的地方?“MACAU”不是真姓,那么她的真名又是什么?
多媒体动画展示:香港区旗、维多利亚港图片;澳门区旗、大三巴牌坊。
师:我们都知道,港澳是34个省级行政区中仅被叫做“特别行政区”的,那么她们“特别”在哪儿呢?
生:曾经是英国和葡萄牙的殖民地,现在实行“一国两制”。
配合学生发言,多媒体动画展示。
师:这段耻辱的历史我们永远不能忘记,是什么时候这两个游子回归祖国的呢?
生: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主权;1999年12月20日恢复对澳门主权(划出书中P59相关段落)。
多媒体展示:1。观看视频《香港交接仪式》(庄严的升降旗、各地人民的欢呼);2.澳门回归的图片资料。
师:我们要记住这两个辉煌的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这两个中国人扬眉吐气,结束屈辱的日子!两个和祖国分离百年的游子回归后,我们采用了什么特殊方式来管理?
一、特别行政区
学生活动一:(1)读P60阅读材料,了解区旗的含义。
(2)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并划出59相关段落。
(承转)师:为什么葡萄牙和英国当年要求清政府割让澳门和香港呢?怎么不是四川成都?可见这两个地区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
学生活动二:读香港澳门行政 ( http: / / www.21cnjy.com )区图、中国政区图、航线图、维多利亚港google卫星图(可看见港湾中密集的船只),分析了解港澳的优越地理位置和范围特点。
(1)读图,描述港澳位置并分析了解其优越性。
(2)学生读图,描述港澳的范围。
生:谈论自己港澳游对港澳街道的感受(很狭窄)。
配合学生发言,多媒体展示港澳街景(狭窄街道,拥挤人群),笼屋。
多媒体展示表格:
师:由此可见,港澳是个“人多地狭”的地区。在土地稀缺的港澳,港澳人是怎么利用金贵的土地资源的呢?
学生活动三:P60活动“认识香港城市用地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
1.对照图7. 31和7.28,说说香港城市建设用地的分布特点。
结论:城市建设用地狭小,主要分布于沿海平原地区。
2.小组讨论:如果你是香港政府的工作人员,对于“人多地狭”,你会采取什么办法解决城市建设用地的短缺问题?
配合学生发言,分别用多媒体展示视频、图片、资料。
(1)视频《直通香港》-关于摩天大楼的情况介绍。
(2)“火眼金睛”:学生在香港卫星影像图中快速寻找可能是填海造地出来的土地。
(3)多媒体展示填海修建的香港新机场图片、填海造地的相关资料。
(4)学生讨论:观察香港卫星图,为什么土地金贵的香港,植物覆盖区远远大于建筑区?而且即便是已开发的土地中,还留有大片绿地
(5)教师补充并总结:多山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形植树造林可以涵养水源,防止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保障沿海地带城市建设安全,另外可以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吸烟滞尘、美化环境。这样先进的理念对我们经济快速发展的内地有没有值得深思的呢?
(承转)资料展示:2013世界人均GDP排名情况。
师:有人说:“港澳的经济繁荣是因为她们曾经是殖民地”这是极端错误的认识。毫无疑问,港澳的繁荣,离不开祖国内地。
二、港澳和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
1.香港和澳门的经济特点和支柱产业
(1)香港的经济支柱
教师介绍自由贸易港的资料:为什么女性游香港,会变成购物狂?因为真的很多东西比内地便宜好多,这和香港的特殊政策有关。
(介绍香港自由贸易港相关资料)
学生活动四:
讨论:香港有着优越的地理位 ( http: / / www.21cnjy.com )置(我国东南端,珠江口东侧,南近东南亚,世界最为繁忙航线上)以及优良的港L『条件,而香港又是著名的白由贸易港。那么拥有这些条件的香港,你认为最应该发展哪些支柱产业?
配合学生发言.用多媒体展示。
资料1:航运资料,葵涌码头。
资料2:贸易资料。
资料3:金融业资料。
(2)澳门的经济支柱
播放澳门宣传片视频。
板书:博彩旅游业
师:同学们有很多游览过港澳,所以说你们也为港澳的繁荣做过一点点贡
献。港澳的繁荣是与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密切合作的结果。
2.祖国内地与港澳的优势互补,密切合作
(1)改革开放初期
学生活动五:方案A
播放:经过剪接的电视剧《 ( http: / / www.21cnjy.com )外来妹》有关片段.请同学通过视频总结出改革开放初期.港澳和珠三角地区的合作模式:各自的优势(或各自提供工厂建厂和生产所需要的什么条件) 分别负责什么环节?最后得出“前店后厂”的模式。
影片里有下列情 ( http: / / www.21cnjy.com )节:香港人林老板去珠三角投资办厂,请香港人江生当经理;对大陆员工介绍江生“英国留学,难得的人才,以后由江生管理工厂”;工厂招工,大量农民工涌人广州;流水线牛产过程;美国公司和香港方而签订单。
学生活动五:山案B
学生阅读P62页图7.36和P63“前店后厂”后,进行角色扮演。
学生表演之后,其他同学对表演进行评价:哪些台词表演符合书本所涉及的知识点,哪些没有表现出米。
师:进入新世纪,祖国内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香港都有长足进步,珠三角已经成为世界工厂。这种“前店后厂”的“垂直合作”模式已经过时,双方要在国际竞争中更加强大,必须探讨新的合作方案。
(2)粤港合作新模式
学生活动六:P64活动题2、3
学生活动七:方案A
(适合于思维活跃,关心时事的班级)“你认为港澳和广东省可以具体合作那些项目?怎么合作?”
学生活动七:方案B
观看电视新闻视频,了解粤港具体合作新方式方法。
师:相信随着祖国繁荣和昌盛,港澳地区明天会更加美好。
(小结)
学生自己总结,今天这节课的知识要点是什么。
(知识检测)《台湾省》精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运用地图简要说出台湾省的范围及位置。
2.通过阅读资料了解台湾省是祖国的神圣领土,不可分割。
3.能够利用图文资料分析台湾省的自然特征,理解“宝岛”美誉由来。
4.学会利用资料分析台湾省的经济特征,理解“外向型经济”。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图片资料了解我国台湾省的部分自然人文景观,创设生活情境来理解归纳,分析地图和图片资料来总结完善。小组合作探讨来总结反思。
三、课前准备
学生在旅行社或网上查阅并下载关于台湾省的地理风情图片资料,了解台湾省出口的商品类型。到大型超市查找台湾省出口的食品。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教师课件展示台湾省的风光、超市农产品和电子商品等。
教师设问:同学们,这些美丽的风光、鲜美的水果、丰富的电子商品都来自于哪里?
教学反馈:课件资料选用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学生熟悉的典型的台湾风光图片,个人经常吃的和用的超市商品,学生感觉亲切,集中了注意力,初步形象直观感受到台湾省和我们联系紧密。
活动一:认识台湾省——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1.教师提问:台湾省在哪儿?范围组成有哪些?请各小组同学快速查找,组内交流。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65- ( http: / / www.21cnjy.com )67.并将对应内容在书上和图中找出。结合课本p66-67页图7.41-7. 42独立完成P67活动1、2。
教学反馈:学生小组内能互相抽记,强化巩固。小组合作抽查的优势显现出来。
反馈检测:学生代表指图介绍台湾省的地理位置与范围组成:台湾省包括
岛,以及附近的____、 岛等许多小岛。台湾岛北临 海,东临
洋,南临 海,西隔 海峡与 省相望,是我国最 的岛屿。北回归线通过台湾岛的 部位。
2.教师过渡:同学们刚才在读图时注意到台湾岛的轮廓像什么?
3.师生互动1:在学生回答问题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过程中,教师形象引导,如果像树叶,总有落叶归根的一天;像孤舟,终将有回归港湾的那一刻(课件展示: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作《乡愁》)。
师生互动2:台湾省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居民中 族占97%,他们主要是自明清以来从___ _、 两省迁居台湾的居民后代。两岸人民本是同根生,血浓于水的亲情,让我们共同期盼祖国早日统一。但历史至今,很多外在势力妄图将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台湾省古时曾被 侵略者和 侵占。现在台湾省的钓鱼岛又被 国
妄图抢占去。我们大陆和台湾两兄弟岂能容忍,我们中华民族岂能容忍!
4.教师小结:现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我们回头看看,在教材中郑成功的像除了抵御荷兰侵略者的纪念意义之外还有什么其他含义?那就是让全世界都知道:台湾省历史至今永远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教学反馈:学生在用图片理解妈祖庙等事物时有些陌生,教师通过介绍引导学生理解两岸的共同文化背景。
活动二:理解分析台湾岛——美丽富饶的宝岛
1.教师创设情境:台湾省和我们其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的33个省级行政区都是兄弟,所以我们更要互相多走动,多了解对方,两岸一家亲才更亲。我们小区内就经常有组织联系去台湾旅游的旅行社,如果我们小组报名去台湾旅游的话,我们需要先了解台湾有哪些特色?请大家分享各组的资料图片。
2.师生互动:学生小组代表在讲 ( http: / / www.21cnjy.com )台前展示所收集的图片资料过程中,教师协助归纳总结,在黑板上板书台湾省著名的风光和物产。如阿里山、玉山、日月潭等风光;水稻、甘蔗、菠萝、茶叶、森林等物产。其余学生对照在课本图中查找。
3.教师引导:秀美的自然风光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众多的人文景观,形成了美丽的宝岛,岛上丰富的物产,铸就了富饶的宝岛。台湾岛众多美誉的形成,是来自于当地自然环境。大家利用文字资料和图片,结合课本第67 69页图7. 43 7.45独立完成P69活动1、 2。
4.师生互动:1.台湾因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产丰富而享有盛誉。这些美称的含义是什么?2.这些著名的农产品主要分布在台湾岛的哪些方位?3.为什么农产品分布呈现东西部的差异?
分析地形图:①台湾岛地形特点是什么?各叫什么名称?②从平原和山区对应的土壤、宜耕条件、地质灾害等方面分析地形对物产分布的影响。
分析“气温和降水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布图”:①台湾岛的气温分布是怎样变化的?与哪些因素有关?②台湾岛的东西两侧降水明显有什么差异?说明当地降水类型是什么?
判断台湾的森林覆盖率,结合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形区环境理解“亚洲天然植物园”的含义。(学生问题抽签分组,小组同学合作研究,小组讨论交流,完善答案。小组代表上台发言。教师评价)
5.教师小结:一方水 ( http: / / www.21cnjy.com )土养一方人。当地的物产分布因地形、气候环境的差异呈现出典型的东西部差异,自然环境的差异孕育了台湾省丰富的物产。当地农业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这些值得我们今后继续学习借鉴。设计意图:学生首先认识物产美誉,形象直观,建立印象;其次读图找出各自分布区域,对比呈现出分布差异。再则探究原因,从而理解物产和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再次强化理解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人地关系。
学生反馈:在层层分析的环节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部分学生对分析地图,有效从图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欠佳。这需要小组组长指导分析理解;其次,各组的时间进度不一,需要教师适时在部分组中引导调控。
活动三:理解台湾省的经济特点——外向型经济
1.教师过渡:我们从同学们收集的资料里看到了台湾省美丽富饶,物产丰富,现在就请同学们把收集到的台湾商品资料展示给大家吧。
小组学生代表展示,教师板书归纳,课件补充商品类型。
2.教师提问:这些商品类型有农产品 ( http: / / www.21cnjy.com )、农产加工品、纺织服饰、玩具和日用电子消费品、软件等。那么试想一下,在二十年前不太可能买到的是哪些类型的商品?在60年前可能只能买到的是哪些商品?这说明了台湾的经济发展历程是什么?经济发展各阶段有什么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文字资料和图片,结合课本第69页图7. 47独立完成P70活动1、2、3。
小组交流,完善答案。学生代表发言。
3.教师提问:台湾省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具备哪些有利因素?这和香港的转口贸易优势条件有哪些类似?有哪些不同?学生对比思考回答。
师生互动:两者都 ( http: / / www.21cnjy.com )拥有便利的海上运输条件,人力资源都很丰富。不同之处台湾省的土地资源丰富,香港土地不足;但香港自由贸易港国际地位更加突出等等。
4.教师小结:台湾省的经济发展反映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二战以来在西方欧美发达国家的影响下,利用自身优势,形成了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台湾省的经济即利用自身优势条件,形成产业优势,顺应国际潮流及时转型,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案例。
学生反馈:部分学生对经济概念的理解还不太明白,以教师在所在小组进行概念辅导来突破难点。
总结:台湾省是祖国不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割的神圣领土。今天我们从两岸的文化环境、地理位置、物产及经济贸易都有着直按的联系。台湾省和祖国大陆的求同存异,优势互补,相信共同努力,就能让中华民族的复兴梦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