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上海)第一学期第三单元走进溶液世界单元检测(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上海)第一学期第三单元走进溶液世界单元检测(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试用本)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2-06 15:38: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走进溶液世界 单元检测 沪教版(上海)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
一、单选题
1.学习化学,提高学科核心素养,学会从化学的角度分析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活性炭给水杀菌消毒 B.为了健康可多饮蒸馏水
C.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D.煮沸可以使软水变为硬水
2.属于溶液的是(  )
A.牛奶 B.蒸馏水 C.汽水 D.豆浆
3.南水水库引水工程是韶关市重点工程,现市民已能够饮用更干净的自来水,下列与水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生活中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来降低水的硬度
B.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所以不必节约用水
C.自然界水的循环过程中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可抵御环境污染
D.自来水厂净水的过程有静置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4.学过溶液的知识后,小程想在家配制溶液。他把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较易得到溶液的是(  )
A.白糖 B.面粉 C.豆油 D.奶粉
5.溶解适量的固体碘制成消毒液,应该使用(  )
A.蒸馏水 B.酒精 C.汽油 D.生理盐水
6.3月22日是“世界水日”。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硬水软化常用肥皂水 B.海水淡化可用蒸馏法
C.河水净化中活性炭起吸附作用 D.水汽化过程中分子间隔变大
7.人体内几种体液或代谢产物的正常 pH 范围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小肠液(7.8~8.0) B.血液(7.35~7.45)
C.尿液(5.0~7.0) D.胃液 (0.8~1.5)
8.下列有关洗涤问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汽油可溶解衣服上的油渍 B.洗洁精可使餐具中的油污乳化
C.食醋可以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D.酒精能洗去铁钉上的铁锈
9.下列物质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蔗糖 B.硝酸钾 C.纯碱 D.花生油
10.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是(  )
A.生活中常用蒸馏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B.明矾能吸附水中的悬浮物使之沉淀下来
C.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D.水通直流电时,电源正极上得到的气体能够燃烧
二、填空题
11.将接近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成饱和的,可采用的两种方法是    .
12.明矾可用于净水,是因为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可以   悬浮于水中的杂质,使水澄清;新型自来水消毒剂二氧化氯(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除去硬水中过多的   (填离子符号)和Mg2+就可得到软水。
13.阿依、阿卓、阿牛春游时,发现了一株被太阳晒成紫红色的蒲公英,他们将其带回家洗净、捣碎,用阿达喝的老白干浸泡,再用纱布过滤,取其汁液,将其分成两份。已知紫红色蒲公英汁与紫色石蕊性质相同,请您预测:向一份中滴入食醋,会显   色,向另一份中滴加餐具洗洁精,会显   色。
14.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很多的做法都是在不自觉中运用了金属的某些性质,如:烧菜用的铲勺是铁制的,但一般都要装木柄,是因为铁具有   性;做电线时铜比铁好,说明铜的   性更好.可以用洗涤剂洗到油污是因为洗涤剂有   作用,用汽油洗掉衣服上的油污是因为   .
15.利用如图装置可以测定氧气含量,该实验中要求红磷过量的目的是   ,若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止水夹会导致测定的氧气含量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三、综合题
16.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1)日常生活中,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是   。
(2)工业上常用电解水来制取氢气,为了增加水的导电性。可以选择下列物质____。
A.硫酸钠 B.酒精 C.氢氧化钠
(3)水是由   元素组成的,能证明水组成的事实是:   。
17.水是生命之源,请回答下列有关水的问题:
(1)水发生部分结冰变化后形成的冰和水混合体系属于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若要测定某工业水样的酸碱度,最适宜的是____。
A.无色酚酞试液 B.pH试纸 C.紫色石蕊试液
(3)把下列物质分别加入纯净水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____。
A.泥沙 B.无水硫酸铜 C.氯化钠 D.花生油
18.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P点所表示的含义是   。
(2)t1℃时,将20g硝酸钾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度质的质量分数为   。
(3)t3℃时,将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4)分别将100gt3℃的硝酸钾和氯化钾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过滤,得到硝酸钾的溶液a和氯化钾的溶液b。对于溶液a和溶液b,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字母)
A 溶质的质量分数a=b
B 溶液质量aC 溶质质量a=b
D 溶剂质量a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解答】A. 用活性炭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能给水杀菌消毒,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 蒸馏水不含微量元素和矿物质,为了健康要少饮蒸馏水,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 硬水和软水的检验:把肥皂水倒入水中搅拌,若水易起浮渣的为硬水,若泡沫较多的是软水,故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 煮沸可以使硬水变为软水,减少水中钙、镁离子,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水杀菌消毒需要加杀菌剂,或者煮沸。
B、蒸馏水是纯净物。
C、用肥皂水可以鉴别硬水和软水。
D、煮沸可以将水中的大部分可溶性钙镁离子转化为难溶性固体沉降下来。
2.【答案】C
【解析】【解答】A、自然界中的水含有一些可溶性和不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不是纯水,故A正确;
B、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故B正确;
C、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但是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不到1%,所以需要节约用水,故C错误;
D、蒸馏水是通过加热使水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再冷凝变成液态的水,是纯水,是净化程度较高的水,通过蒸馏可以把自来水变成蒸馏水,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自然界中的水含有可溶和不可溶性的杂质,属于混合物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资源非常匮乏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蒸馏的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3.【答案】C
【解析】【解答】A. 活性炭只能吸附水中色素和异味,不可降低水的硬度,故不符合题意;
B. 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地球上的总储水量很大,但淡水很少,为了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节约用水,故不符合题意;
C. 自然界水的循环过程中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可抵御环境污染,故符合题意;
D. 自来水厂净水的过程有静置沉淀、过滤、吸附,投药消毒等,没有蒸馏,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水资源的知识,水的净化分析。
4.【答案】A
【解析】【解答】A、天然水经过自来水厂净化后只是除去了水中的不溶性杂质,色素、异味和微生物,没有除去水的可溶性杂质,自来水属于混合物,故A符合题意;
B、使用无磷洗衣粉能降低水中的磷元素的含量,有利于保护水资源,故B不符合题意;
C、煮沸能使水中的钙、镁的化合物转化沉淀,生活中可以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故C不符合题意;
D、电解水时,产生了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实验说明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天然水经过自来水厂净化后只是除去了水中的不溶性杂质,水中还有可燃性的杂质,所以净化后得到的自来水是混合物;
5.【答案】C
【解析】【解答】A.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具有吸附性,能加速水中悬浮杂质沉降,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分子由原子构成,水分子由氢原子与氧原子构成,故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 通电分解水生成氧气和氢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证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分析。
B、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具有吸附性。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
6.【答案】A
【解析】【解答】A. 硬水是指含可溶性钙镁离子较多的水,可用肥皂水鉴别,肥皂水不能将硬水软化,硬水软化通过蒸馏或煮沸,故A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 海水淡化可用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等,故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河水净化中活性炭起吸附作用,故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 水汽化过程中分子间隔变大,故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硬水与软水可用肥皂水鉴别。
B、海水淡化可用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等。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D、分子间有间隔。
7.【答案】D
【解析】【解答】A、小肠液的pH为7.8-8.0,大于7,显碱性;
B、血液的pH为7.4-7.5,大于7,显碱性;
C、尿液的pH为5.0-7.0,显酸性或中性;
D、胃液的pH为0.8-1.5,小于7,显酸性;根据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胃液的pH最小,酸性最强。
故答案为:D。
【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据此分析判断即可。
8.【答案】D
【解析】【解答】A、汽油能溶解油污,所以用汽油除油渍是利用溶解的原理,所以A说法正确.B、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将大的油污分子分散成细小的油滴分子,容易被水冲走),所以B说法正确.C、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而食醋的主要成分为醋酸,碳酸钙和醋酸会发生化学反应,所以C说法正确.D、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不能与酒精反应,所以D说法不正确.所以选:D.
【分析】常见的洗涤油污方法有两种,一是利用汽油溶解原理,二是利用洗涤剂进行乳化作用。
9.【答案】D
【解析】【解答】解:A、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硝酸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纯碱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花生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水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
10.【答案】B
【解析】【解答】解:A、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A不符合题意;
B、明矾能吸附水中的悬浮物使之沉淀下来,B符合题意;
C、水中只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C不符合题意;
D、水通直流电时,电源正极上得到的气体能够支持燃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硬水软化的方法分析
B、根据明矾的作用分析
C、根据含有某分子的只能是某物质或含有某物质的混合物分析
D、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分析
11.【答案】①升高温度;②增加溶质[Ca(OH)2];③恒温蒸发溶剂;④加入CaO(任写2种,只要合理即可)
【解析】【解答】向接近饱和的溶液中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都可以使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故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可以采取:加入氢氧化钙、蒸发水的方法;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升高温度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变小,故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还可以采取升高温度的方法;又由于氢氧化钙是由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的,故加入氧化钙一方面可以增加氢氧化钙,另一方面又消耗原溶液中的水,可以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
故答案为:①升高温度;②增加溶质[Ca(OH)2];③恒温蒸发溶剂;④加入CaO(任写2种,只要合理即可).
【分析】根据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进行分析判断即可,但要注意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12.【答案】吸附;+4;Ca2+
【解析】【解答】本题主要考查水的净化。净化过程分为沉淀、过滤、吸附、蒸馏。沉淀过程又分为静置沉淀和吸附沉淀,吸附沉淀时,在水中加入明矾,吸附固体小颗粒,加速沉降速率;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设ClO2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y,则y+(-2)x2=0得,y=+4;含有较多的Ca2+、 Mg2+的水为硬水,反之为软水。
【分析】根据明矾具有吸附悬浮物的性质解答;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求解元素化合价;根据硬水的概念分析 解答
13.【答案】红;蓝
【解析】【解答】紫色石蕊遇到酸性变红,遇到碱性变蓝,所以加入食醋(显酸性)会变红色;洗洁精(显碱性、可去除油污)变蓝色。
【分析】食醋显酸性,紫色石蕊遇到酸性变红,洗洁精显碱性,遇到碱性变蓝。
14.【答案】导热;导电;乳化;汽油能溶解油污
【解析】【解答】解:烧菜用的铲勺是铁制的,但一般都要装木柄,是因为铁具有导热性;铜具有优良的导电性,所以可用制电线;洗涤剂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用汽油洗去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形成溶液来达到目的,利用的是溶解原理.
故答案为:导热;导电;乳化;汽油能溶解油污.
【分析】根据金属的性质、乳化作用以及溶解的原理来分析解答.
15.【答案】将装置中的氧气完全消耗;偏小
【解析】【解答】要求红磷过量的目的是将装置中的氧气完全消耗,保证实验数据准确,若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止水夹,瓶内温度高,气体膨胀无法造成较大的气压差,倒吸水体积减小,会导致测定的氧气含量偏小。
【分析】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欲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该实验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装置的气密性好;②所用药品必须是足量;③读数时一定要冷却到原温度;④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
16.【答案】(1)煮沸
(2)A;C
(3)氢元素和氧;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解析】【解答】(1) 日常生活中,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是煮沸。
(2)硫酸钠、氢氧化钠溶解时会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可增强水的导电性,酒精溶于水以分子形式存在,不能增加水的导电性。
(3)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利用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可证明水的组成。
【分析】(1)根据煮沸可降低水的硬度分析;
(2)根据溶液导电是由于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分析;
(3)根据水的组成及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
17.【答案】(1)纯净物
(2)B
(3)C
【解析】【解答】(1)冰和水混合体系中只含水分子,属于纯净物。
(2)A、无色酚酞只与碱性溶液发生变色反应,不正确;
B、pH试纸能够测定pH值,可以判断酸碱度,正确;
C、紫色石蕊试液只能测定溶液的酸碱性,不能判断其酸碱度,不正确。
故答案为:B
(3)A、泥沙不溶于水,不能与水形成溶液,不正确;
B、无水硫酸铜溶于水呈蓝色,不是无色,不正确;
C、氯化钠可溶于水形成无色氯化钠溶液,正确;
D、花生油不溶于水,不能与水形成溶液,不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根据由同种物质组成的为纯净物分析;
(2)根据pH试纸能够判断酸碱度分析;
(3)根据所给物质的溶解性分析。
18.【答案】(1)t2℃时,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相等
(2)20%
(3)增加溶质硝酸钾(或恒温蒸发溶剂)
(4)C
【解析】【解答】(1)P点所表示的含义是:t2℃时,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相等.
(2)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5g,根据溶解度概念可知,将20g硝酸钾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只能溶解12.5g的硝酸钾,所得溶液中溶度质的质量分数= 。
(3)t3℃时,将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以采用的方法是:增加溶质硝酸钾、恒温蒸发溶剂。
(4)A、硝酸钾和氯化钾溶解度都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分别将100gt3℃的硝酸钾和氯化钾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过滤,得到硝酸钾的溶液a和氯化钾的溶液b。对于溶液a和溶液b都是饱和溶液,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溶质的质量分数a=b,故A正确,不正确;
B、硝酸钾和氯化钾溶解度都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分别将100gt3℃的硝酸钾和氯化钾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硝酸钾溶液析出晶体较多,溶液a和溶液b的溶液质量aC、根据选项A、B分析可知,溶液a和溶液b的溶液质量aD、t3℃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钾,100gt3℃的硝酸钾和氯化钾的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是a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固体溶解度曲线可以得出,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提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