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综合复习题
一、选择题
1.(2023上·辽宁抚顺·七年级统考期末)某影片将视线放到了人类的史前时期,假如你穿越时空,回到史前时期,去体验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的生活,那么你应该选择去( )
A.浙江 B.北京 C.云南 D.陕西
2.(2023上·辽宁抚顺·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列是某同学为下图所示的原始人复原头像收集整理的历史资料。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图片说明:图片为北京人复原头像,他们前额低平,颧骨突出,嘴部前伸
B.生活状况:能够直立行走,使用磨制石器,过群居生活
C.生活技能:懂得用火,用火烧烤食物、照明、防寒、驱兽
D.研究价值: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
3.(2023上·辽宁葫芦岛·七年级统考期末)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1921年,人们发现了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直立人遗址。下列图片能反映这一直立人生活状况的是( )
A. B.
C. D.
4.(2023上·辽宁锦州·七年级统考期末)生活在我国境内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古人类,他们能直立行走,使用打制石器,用火烧烤食物。他们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5.(2023上·辽宁丹东·七年级统考期末)这是小红和父母参观某一历史博物馆拍摄的一张照片,据此照片可以判断它是( )
A.元谋人 B.山顶洞人 C.蓝田人 D.北京人
6.(2023上·辽宁锦州·七年级统考期末)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如果要考证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下列史料最可信的是( )
A.山顶洞人遗址中发现的骨针 B.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C.良渚遗址出土的玉琮和玉璧 D.炎帝教民开垦耕种的传说
7.(2023上·辽宁沈阳·七年级统考期末)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面的出土文物从器物造型和图案设计上可以共同印证我国原始居民( )
A.知晓农业种植 B.开始饲养家禽家畜
C.过着群居生活 D.具有朴素审美观念
8.(2023上·辽宁丹东·七年级统考期末)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在河姆渡遗址中发现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说明当时出现了农耕。河姆渡人在劳动中使用的最典型的工具是( )
A.猪纹陶钵 B.玉璧 C.玉钺 D.骨耜
9.(2023上·辽宁沈阳·七年级沈阳市第一二六中学校考期末)良渚古城遗址是长江下游地区首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城址,出土器物包括玉器、陶器、石器、漆器、竹木器、骨角器等,其种植的作物是水稻。该遗址与下列哪一遗址类似( )
A.北京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10.(2023上·辽宁沈阳·七年级统考期末)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华夏文明的福篮与发祥地。曾在这里繁衍生息的先民有( )
①元谋人 ②北京人 ③山顶洞人 ④半坡人 ⑤河姆渡人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③④⑤
11.(2019上·辽宁丹东·七年级校考期中)导致下图中两种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活习惯 B.自然环境
C.生产工具 D.生产力水平
12.(2022·浙江杭州·中考真题)在黄河流域磁山遗址发掘的文化层(公元前6000年到公元前5700年之间)中,发现了数以百计的窖穴,其中很多窖穴底部有粮食堆积的痕迹,另外还有石铲、石臼、石杵和圆形陶碗等。据此推测,这一文化层
①处于旧石器时代 ②处于新石器时代
③当时已经出现了原始农业 ④当时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2023上·辽宁葫芦岛·七年级统考期末)“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这是孙中山先生于1912年写的祭文。他祭奠的是哪一历史人物( )
A.黄帝 B.仓颉 C.嫘祖 D.伯益
14.(2023上·辽宁鞍山·七年级统考期末)他们是传说中的中华文明的创始者,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中华民族得以成为其子孙为荣。他们是( )
A.炎帝、黄帝 B.周武王、齐桓公 C.大禹、蚩尤 D.汉文帝、汉景帝
15.(2023上·辽宁抚顺·七年级统考期末)关于“禅让”,《尚书·尧典》中有记载。尧、舜、禹之间“禅让”的主要标准是( )
A.才能德行 B.部落势力 C.治水功绩 D.征战功绩
16.(2023上·辽宁沈阳·七年级沈阳市实验学校校考期末)《礼记》中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材料中“天下为公”所指的制度是( )
A.分封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中央集权制度
二、综合题
17.(2023上·辽宁抚顺·七年级统考期末)人类告别时常迁移的生活,开始建造房屋,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居住下来,经历了漫长的年代。观察下面图片并阅读相关文字介绍,回答问题。
图一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以木桩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成屋。这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
图二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多用木头作柱子,屋内有灶坑。
图三猪纹陶钵整个器形呈长方形,四角弧圆,平底。夹炭黑陶制成。器高11.6厘米,长21.2厘米,宽17.2厘米。外壁两面各刻有猪纹图像一,形象介于野猪和家猪之间。器内壁较粗糙。
图四人面鱼纹彩陶盆,高16.5厘米,口径39.8厘米,由细泥红陶制成,敞口卷唇,口沿处绘间断黑彩带,内壁以黑彩绘出两组对称人面鱼纹。
(1)图三、图四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 )
A.实物资料 B.文献资料
(2)从图三、图四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点?(写出三点即可)
(3)分析上述四幅图片,你能得出怎样的历史结论?
18.(2023上·辽宁沈阳·七年级沈阳市实验学校校考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材料二:(他们)已经创造了一种木构房屋(如下图)。这种住宅十分别致,基础全系桩木构筑,铺设地板,地板上立柱、架梁、敷椽、盖顶…
——《七千年前的奇迹》
材料三:彩陶精美,画纹亦多珠。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己群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何奈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郭沫若
(1)材料一中“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2)材料二中的“他们”应该属于哪一个遗址的原始居民?
(3)材料三是郭沫若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述?“农耕既普及”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
19.(2023上·辽宁盘锦·七年级统考期末)中国广袤的大地,曾孕育早期的人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考古发现,北京人的洞穴中保留了极为丰富的用火遗迹,其中最厚的灰烬层达6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的籽实等。
——《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材料三
(1)对于史前年代的认识主要依据考古发现的实物史料,材料一证明了什么?它所证明的事实有什么意义?
(2)材料二中房屋居住的分别是什么人?导致这两种房屋样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工具分别是采用什么方法制作而成的?图4所示生产工具的出现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20.(2023上·辽宁沈阳·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距今约六七千年,有两种原始居民分别住在长江流域和③,他们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那时候人们已经懂得种植②、粟和蔬菜,饲养家畜和家禽,有稳定的食物来源,人们再也不必像过去那样四处奔波,开始了定居或半定居生活。
(1)构建学科思维导图,有助于形成“关联化知识”“理解性记忆”“结构化思考”“可视化思维”的历史学习能力。下面是某同学所做的有关中国古代史“早期农业部落居民”的结构示意图。请你帮助他完成未填写①②③的内容。
① ② ③
材料二
(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图1中的“尧皇”把位置让给了谁?这种“让贤”的制度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
材料三 距今5000年左右,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部落生活在今陕西渭河流域和黄土高原一带,炎、黄部落之间不断地联合、交融,在中原地区形成了以黄帝、炎帝部落为主体的华夏族。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与周边各民族加强了经济、文化的联系,他们相互学习、互相促进,华夏族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摘编自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3)根据材料三,说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1.C
【详解】元谋人发现地点在云南省元谋县,距今约170万年,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C项正确;经上述分析,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的古人类是元谋人,生活在云南省元谋县,而不是生活在浙江、北京、陕西,排除ABD项。故选C项。
2.B
【详解】 本题为逆向选择题,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北京人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直立行走,使用打制的石器,还没有使用磨制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B项符合题意,选择B项;前额低平,颧骨突出,嘴部前伸是北京人的特点,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懂得用火,用火烧烤食物、照明、防寒、驱兽是北京人的生活技能,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根据所学可知,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3.C
【详解】据题干“1921年,人们发现了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直立人遗址。”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人们发现了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直立人遗址是北京人遗址。北京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C项正确;A项是河姆渡人使用的耒耜,排除A项;B项是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排除B项;D项是半坡人面鱼纹盆,属于半坡原始居民,排除D项。故选C项。
4.B
【详解】根据题干的“生活在我国境内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古人类,他们能直立行走,使用打制石器,用火烧烤食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他们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成果。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B项正确;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排除A项;山顶洞人距今约三万年,排除C项;半坡人使用磨制石器,排除D项。故选B项。
5.D
【详解】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该原始人的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因此是北京人复原头像,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6.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作物的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我国原始农业出现的重要标志,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证明了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B项正确;山顶洞人遗址中发现的骨针说明山顶洞人具有审美意识,排除A项;良渚遗址出土的玉琮和玉璧证明了手工业的发展,排除C项;传说并不是最可信的史料,排除D项。故选B项。
7.D
【详解】从不同文物器型上的图案可知,原始居民已经懂得装饰,具有朴树的审美观念,D项正确;题意中未涉及农业种植,排除A项;根据猪纹黑陶这一件器物无法判断原始人开始饲养家禽,排除B项;从题意中无法判别原始居民过群居生活,排除C项。故选D项。
8.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人在劳动中使用的典型的工具是骨耜,D项正确;A项是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不是劳动工具,排除A项;B项是良渚遗址出土的玉璧,不是河姆渡人使用的劳动工具,排除B项;C项是良渚遗址出土的玉钺,不是河姆渡人使用的劳动工具,排除C项。故选D项。
9.D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左图为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说明河姆渡居民种植的作物是水稻,右图为河姆渡居民使用的农业生产工具骨耜。所以,良渚古城遗址与河姆渡遗址类似,D项正确;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是原始人类,他们以采集狩猎为生,使用打制石器,不会种植水稻。所以,北京人遗址、山顶洞人遗址不是与良渚古城遗类似的遗址,排除AB项;半坡居民种植的农作物是粟,说明半坡遗址不是与良渚古城遗址类似的遗址,排除C项。故选D项。
10.B
【详解】解答本题注意题干要求“黄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山顶洞人、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B项正确;①元谋人生活在长江流域,排除A项;⑤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排除C项;⑤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排除D项。故选B项。
11.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因此采用干栏式房屋。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因此采用半地穴式房屋。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的。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与自然协调发展,已经能够适应自然环境。B项正确;ACD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CD项。故选B项。
12.C
【详解】根据“很多窖穴底部有粮食堆积的痕迹,另外还有石铲、石臼、石杵和圆形陶碗等”可知材料反映当时人们已经开始种植粮食,出现原始农业,处于新石器时代。②③符合题意;材料中反映的是新石器时代,水稻是长江流域的作物,①④不符合题意。所以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13.A
【详解】据题干“神州轩辕自古传”结合所学可知,黄帝即轩辕黄帝,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黄河流域的一位伟大的部落联盟首领,在涿鹿战役中,黄帝创造指南车,联合炎帝起来打败了蚩尤,相传他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础。他的妻子养蚕缫丝,其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其乐官伶伦制作了乐器,因其卓著的功绩,深受历代人民所敬仰,被尊为“人文初祖”,A项正确;仓颉造字,排除B项;嫘祖养蚕缫丝,排除C项;伯益,一作伯翳,也称大费。嬴姓,一说“姬姓”。大业之子。因协助禹治水有功,故受舜赐姓嬴,并将姚姓之女许配他为妻。禹死后,禹子启自继王位,他与启争斗,为启所杀,排除D项。故选A项。
14.A
【详解】四五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相传当时的黄河流域活动着几个较大的部落,如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部落之间展开攻伐,又不断合并,进而结成部落联盟,并推出部落联盟首领。炎黄部落最终打败蚩尤,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是“人文初祖”排除。故选A项。
15.A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尧、舜、禹是继黄帝之后在黄河流域出现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们之间采用“神让制”的原始民主推举的方式推荐首领,选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没有特权。其实质是民主推举,推举的标准是才德。因此当时推举部落首领的标准是才能德行,A项正确;部落势力、征战功绩都不是尧舜禹“禅让”的标准,排除BD项;治水功绩主要指的是禹,排除C项。故选A项。
16.C
【详解】根据材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可知,材料大意是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始社会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很低下,人口也少,人们为了生存,只能以部落联盟的形式聚居在一起,选择一个大家公认的有才能、有品德的人来管理部落的各种事物。部落里所以的财产都是公共的,没有人能够获得足够多的私有财产,这就为禅让制创造了物质基础。所以,材料描述了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首领由民主选举产生。如尧、舜、禹做部落联盟首领,都是能过民主选举产生,这种制度叫“禅让制”。据此可知,材料中“天下为公”所指的制度是禅让制,C项正确;禹死后,启继承了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因此,启子承父位,结束了“天下为公”,所以在其后产生的,西周分封制,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17.(1)A
(2)信息点:可从陶器外形、陶器图案、陶器用途、使用者(制作者)、出土地点、制作材料等方面回答。
(3)历史结论:河姆渡人、半坡人过定居生活。
【详解】(1)选择:根据图示可以看出是河姆渡人和半坡人遗留下来的各种遗存,结合所学可知实物资料主要是指历史上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各种遗存,如遗址、墓掉、出土文物等,因此这属于实物史料,A项正确;文献资料现在通常理解为图书、期刊等各种出版物的总和,排除B项。故选A项。
(2)信息点:可从陶器外形、陶器图案、陶器用途、使用者(制作者)、出土地点、制作材料等方面回答。如图三外形呈长方形、图案是猪纹;图四的图案是内壁以黑彩绘出两组对称人面鱼纹。图三的材料是夹炭黑陶制成,图四材料是由细泥红陶制成。
(3)历史结论:根据材料中的房屋和器皿可知,河姆渡人、半坡人过定居生活。
18.(1)反映了原始农业出现。
(2)河姆渡人。
(3)半坡人;粟。
【详解】(1)根据材料一中的“制耒耜,教民农作”可知,人民制作生产工具,从事农业生产,这说明我国原始农业出现。
(2)根据材料二“这种住宅十分别致,基础全系桩木构筑,铺设地板,地板上立柱、架梁、敷椽、盖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干栏式房屋,这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
(3)根据材料三中的“彩陶”可知,这是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
19.(1)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2)图1:河姆渡人;图2:半坡人;原因: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不同。
(3)图3:打制的方法;图4:磨制的方法;现象:出现了原始的农耕(或原始农业兴起)。
【详解】(1)根据材料“在北京人遗址中,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子等”,可知已经学会使用火;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图片可知,图一是半地穴式房屋,半地穴式房屋是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样式,图1房屋居住的是河姆渡人,图二是干栏式房屋,干栏式房屋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样式,图2房屋居住的是半坡人;造成两地居民房屋样式不一样的主要原因是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河姆渡在今天的浙江,属于长江流域,由于气候和自然条件的因素雨水较多,因此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在今天的陕西西安,属于黄河流域,气候寒冷、干旱,因此住半地穴式房屋,这是自然环境决定的。
(3)根据图3并结合所学可知,图3的工具采用打制的方法制作而成,根据图4并结合所学可知,图4的工具采用磨制的方法制作而成;图4所示生产工具的出现反映了出现了原始的农耕(或原始农业兴起)。
20.(1) ①干栏式房屋 ②水稻 ③黄河流域
(2)舜;禅让制
(3)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炎帝、黄帝;特点:炎、黄部落之间不断地联合、交融。
【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河姆渡居民居住的是干栏式建筑,可以得出,①是干栏式建筑;结合所学知识,在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这表明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可以得出,②是水稻;在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考古学者发现了一处大型的原始聚落遗址,这处聚落遗址被定名为“半坡遗址”,位于黄河流域,可以得出,③是黄河流域。
(2)结合所学知识,尧年老时,征求各部族首领意见,推举品行高尚的舜做他的继承人,这种“让贤”的制度在历史上被称“禅让制”。
(3)根据材料三中“距今5000年左右,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部落生活在今陕西渭河流域和黄土高原一带,炎、黄部落之间不断地联合、交融,在中原地区形成了以黄帝、炎帝部落为主体的华夏族”,可以得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炎帝、黄帝;从材料中可知,华夏族是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不断联合、交融形成的,可以得出,华夏民族的形成的特点是炎、黄部落之间不断地联合、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