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检测题
一、单选题
1.实验室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溶液,一瓶是稀盐酸,另一瓶是氢氧化钠溶液,下列试剂中不能将它们鉴别出来的是( )
A.酚酞试液 B.镁条 C.氯化钾溶液 D.氯化铜溶液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施用农药是保护农作物的重要措施,不会对人类产生不良影响
B.“地沟油”经过处理后可以作为工业原料,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
C.深埋废旧电池、破损水银温度计等有害垃圾能有效减少重金属污染
D.将工厂烟囱尽可能建高些,就能有效防止产生的煤烟污染空气
3.如图所示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的转化方向,其中甲、乙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无色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可以通过铁与稀盐酸反应实现,溶液由无色变黄色
B.反应②,必须加催化剂才能实现
C.反应③,是一个放热反应
D.若丙是一种盐,稀盐酸不可能与之反应
4.下列各组离子在 pH ="1" 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Na+ Cl- B. K+ Na+
C.Cu2+ OH- Cl- Ba2+ D.Ag+ Cl- Na+
5.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或除杂方案可行的是
A.鉴别BaCl2、MgCl2、K2CO3—加入稀盐酸
B.除去CaCO3中的少量Na2CO3—溶解、过滤、蒸发
C.除去CO2中的HCl气体—将气体依次通过 NaOH溶液和浓硫酸
D.鉴别四种无色溶液Na2CO3、H2SO4、 HCl、BaCl2—两两相互混合后观察现象
6.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常用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酸:、 B.氧化物:、
C.黑色固体: D.具有还原性的物质:
7.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混合后,最终不一定有沉淀生成的是
A.Ba(NO3)2、HNO3、Na2SO4
B.Ba(OH)2、MgCl2、KCl
C.AgNO3、HCl、NaHCO3
D.BaCl2、Na2CO3、HCl
8.化学反应可以除去物质中的杂质。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物质 杂质 除杂质的方法
A NaOH溶液 Ca(OH)2 过量Na2CO3溶液、过滤
B CaCl2溶液 HCl 过量CaCO3、过滤
C CaO CaCO3 加水溶解、过滤
D Na2CO3 NaHCO3 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A.A B.B C.C D.D
9.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则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常温下碱溶液的pH>7,所以该温度下pH>7的溶液一定显碱性
C.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所以盐中一定含有金属离子
D.CO2使饱和石灰水变浑浊是化学变化,则升温使饱和石灰水变浑浊也是化学变化
10.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混合后为无色透明溶液,且能在pH=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FeCl3、NH4Cl、K2SO4
B.KCl、Na2SO4、HCl
C.K2CO3、CaCl2、NaCl
D.Ba(NO3)2、Ca(OH)2、NaNO3
11.人们常利用化学反应得到所需要的物质。如图是镁的三种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加入氢氧化钠等可溶性盐可以实现①的转化
B.通过加入氯化铜溶液或稀盐酸可以实现②的转化
C.氯化镁和硝酸镁之间可以通过一步反应相互转化
D.关系图中涉及到的三步转化均为复分解反应
12.下列物质,属于盐类的一组是( )
A.食盐 碳酸氢钙 碱式碳酸铜 B.食醋 生石灰 氢氧化钙
C.纯碱 烧碱 干冰 D.氧化钡 硫酸钾 蔗糖
13.下列除杂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CaCl2溶液中少量的盐酸 加入过量CaCO3,过滤
B 除去CO2中少量CO 点燃气体
C 除去生石灰中少量CaCO3 加水溶解,过滤
D 除去FeCl2溶液中少量CuCl2 加入足量Zn粉,过滤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4.酸、碱、盐是我们身边重要的化合物。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舞蹈《只此青绿》创作灵感来自名画《千里江山图》。画作以石青、石绿、赭石、炭黑等矿石为主要颜料。
①“石绿”为孔雀石,其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碱式碳酸铜由 种元素组成。“石绿”可与稀盐酸反应,根据“石绿”的组成推测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
②矿物颜料用于画作能避免虫蛀的主要原因是 (选填字母)。
A.炭黑有吸附性
B.赭石(氧化铁)有吸水性
C.孔雀石有毒性
(2)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装置及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①向1中滴加 溶液 铁片上附着红色周体,溶液颜色变浅 Fe的金属活动性比Cu的强
②向2中滴加盐酸 固体减少,得到 溶液 化学方程式:
③向3中滴加足量稀硫酸 氯化钡能与硫酸反应
15.如图是某胃药标签的部分文字说明。
主要成分:碳酸氢钠 淀粉 每片含量:200mg碳酸氢钠 适应症:用于缓解胃痛 注意事项:胃溃疡患者慎用
(1)碳酸氢钠(NaHCO3)中碳、氧两元素的质量比为 ;
(2)如果将该胃药中的碳酸氢钠用相同质量的碳酸镁代替,则每次用药量应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16.化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请根据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电解制氧技术是目前公认最具合理性的空间站氧气补给技术。电解水制氧时,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理论上为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 。
(2)农业上常使用尿素来提高农作物产量,尿素的化学式为,尿素中碳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比为 ,尿素属于 (选填“氮肥”或“复合肥”)。
(3)酒精()是一种可来源于植物体的生物燃料,从碳循环角度说出生物燃料的优点有 。
(4)为防止学校户外的铁栏杆发生锈蚀,你向学校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为 。
17.以柴油为燃料的汽车加装尿素箱可使尾气排放达“国四”标准。其工作原理是:
(1)将尿素溶液均匀喷入热的尾气中,并释放出氨气,其反应方程式为: CO(NH2)2 + X = CO2 + 2NH3 ,则X的化学式为 。
(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氨气使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快速转化成无害的氮气和水蒸气,水蒸气可吸收尾气中的烟尘,减少PM2.5排放。请写出氨气和N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尿素在农业上用作 肥, (填:“能”、“不能”)与熟石灰混合使用。
18.内涵决定身份——认识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完成下列表格。
物质名称 生石灰 烧碱 硫酸铜溶液
物质组成(化学式)
物质构成(微粒符号) K+、
物质类别 金属氧化物
19.酸碱盐之间可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
三、实验题
20.如图三个实验均可验证无现象的化学反应发生了。
【实验一】当观察到 现象时,证明化学反应发生,化学方程式是 。
【实验二】加入X可验证稀硫酸与NaOH能发生反应,符合此条件的X是 。
A.FeCl3 B.Cu(OH)2 C.Na2CO3 D.Ba(NO3)2
【实验三】用气压传感器测得曲线1和2,要证明CO2与NaOH一定发生了反应,左瓶中应加 入 ,从而对比可以来判断化学反应的发生。
2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上图中标号的仪器名称分别为:① ;② 。
(2)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来制取氨气(密度约为空气的一半,极易溶于水),可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室用锌与稀硫酸制取氢气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装置G收集产生的氢气,气体应从 (填“a”或“b”)端进入。若要得到干燥的氢气,所选择装置的连接顺序为:B 。
四、计算题
22.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备CO2后溶液的组成,取50g反应后的溶液,向其中加入10%的Na2CO3溶液,反应过程中加入Na2CO3溶液质量与生成的气体及沉淀质量关系如图。
(1)生成沉淀的质量是_____g。
(2)50g溶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3)y=____。
(4)b点对应的溶液的溶质是(填化学式)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取两只试管,分别加入待测液,再分别逐滴滴入酚酞试液:不变色的是稀盐酸;变红的是氢氧化钠溶液.故A正确;
B、能与镁条放出气体的是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与镁条不反应.故B正确;
C、氯化钾溶液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都不反应,无现象.故C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稀盐酸与氯化铜溶液不反应.故D正确;
故选C.
2.B
【详解】A、大量使用农药,农药会污染水体,故错误;
B、“地沟油”经过处理后可以作为工业原料,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正确;
C、废旧电池、破损水银温度计等有害垃圾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回收利用其中有价值的材料,故错误;
D、把工厂烟囱升高,不能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产生,只能转移煤烟产生的环境污染,故错误。
故选B。
3.C
【分析】根据物质间的转化结合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详解】A、反应①产生氢气,则是通过铁与稀盐酸反应实现,溶液由无色变浅绿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B、盐酸生成的甲能与氢气和氧气相互转化,则甲是水,乙是过氧化氢,不加催化剂,反应也可进行,只是反应速率较慢,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水和氧化钙生成氢氧化钙是放热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D、若丙是一种盐,则丙可以是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睛】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4.A
【分析】pH =1 的溶液呈酸性,含有氢离子。能大量共存,即离子间结合不能生成水、气体或沉淀。
【详解】A、铵根离子、硝酸根离子、钠离子和氯离子与氢离子阴阳离子结合后不能生成水、气体或沉淀,故能够共存,符合题意;
B、碳酸根离子和氢离子会结合为碳酸分解出水和二氧化碳,故不能共存,不符合题意;
C、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会结合为水,故不能共存,不符合题意;
D、银离子和氯离子会结合为氯化银沉淀,故不能共存,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D
【详解】A、稀盐酸与BaCl2、MgCl2均不反应,不能鉴别两种物质,稀盐酸和碳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可以鉴别碳酸钾,故A不正确;
B、碳酸钙不溶于水,除去CaCO3中的少量Na2CO3,溶解、过滤即可,不需要蒸发,故B不正确;
C、CO2能与NaOH溶液反应,把原物质除去了,故C不正确;
D、四种物质两两混合,产生两次气泡和一次沉淀的是碳酸钠,产生一次气泡和一次沉淀的是稀硫酸,产生一次气泡的是稀盐酸,产生两次沉淀的是氯化钡,可以鉴别,故D正确。
故选D。
6.D
【详解】A、电离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如;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是盐,如,不符合题意;
B、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氧化物,由K、、O三种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C、氧化铜是黑色固体,氧化铁是红棕色固体,不符合题意;
D、碳和氢气具有还原性,符合题意。
故选D。
7.D
【详解】A、氢氧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其中硫酸钡既不溶于水不也不溶于硝酸,混合后一定有沉淀生成;
B、氢氧化钡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钡,氢氧化镁不能与氯化钾反应,混合后一定有沉淀生成;
C、硝酸银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其中氯化银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混合后一定有沉淀生成;
D、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可生成碳酸钡沉淀,碳酸钡又可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若稀盐酸量不足则会有沉淀生成,若稀盐酸过量则不会有沉淀生成,不一定有沉淀生成;
故选:D。
8.B
【详解】A、Ca(OH)2能与过量Na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碳酸钠(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
B、HCl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
C、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
D、NaHCO3和Na2C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
故选B。
9.B
【详解】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是纯净物,错误;
B、常温下碱溶液的pH>7,该温度下pH>7的溶液一定显碱性,正确;
C、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 盐中不一定含有金属离子,例如氯化铵,错误;
D、CO2使饱和石灰水变浑浊是化学变化,而升温使饱和石灰水变浑浊是温度升高,氢氧化钙溶解度减小而使溶液变浑浊,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故选B。
10.B
【分析】pH为1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知,若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水、气体、沉淀,则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本题还要注意能得到无色溶液,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
【详解】pH为1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
A、三者之间不反应,且能在酸性溶液中共存,但FeCl3溶于水呈黄色,故选项错误。
B、三者之间不反应,能在酸性溶液中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
C.中的碳酸根离子和在溶液中能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Ca(OH)2中的氢氧根离子和在溶液中能结合生成水,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1.D
【详解】A、硝酸镁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故通过加入氢氧化钠等可溶性碱可实现①的转化,说法错误;
B、氢氧化镁难溶于水,与氯化铜不反应,加入氯化铜,无法实现②的转化,说法错误;
C、硝酸盐都是可溶性盐,故通过一步反应不能实现Mg(NO3)2向MgCl2的转化,说法错误;
D、①是硝酸镁和可溶性碱反应生成氢氧化镁,②是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③是氯化镁和碳酸盐或者可溶性碱反应生成含镁离子的盐沉淀或氢氧化镁,盐或者氢氧化镁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镁,三步转化全部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生成两种新化合物,均为复分解反应,说法正确。
故选D。
12.A
【分析】碱是指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酸是指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盐是指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物质。
【详解】A、食盐是氯化钠,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碳酸氢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碱式碳酸铜由铜离子、氢氧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组成,属于盐,符合题意;
B、食醋含有醋酸和水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生石灰属于氧化物;氢氧化钙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不符合题意;
C、纯碱是碳酸钠,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烧碱是氢氧化钠,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D、氧化钡属于氧化物;硫酸钾是由钾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蔗糖是含碳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不属于盐,不符合题意。故选A。
13.A
【详解】A、CaCO3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过滤,得到CaCl2溶液,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而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的原则,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Zn与FeCl2、CuCl2都能发生反应,反而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的原则,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
14.(1) 四/4 固体溶解,溶液逐渐变蓝色(或绿色),有气泡冒出(合理即可) C
(2) CuSO4或CuCl2(合理即可) 黄色 有白色沉淀生成
【详解】(1)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由铜、氧、氢、碳四种元素组成,故①填:四或4。
碱式碳酸铜中含有碳酸根离子,与稀盐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含有铜离子,铜离子在溶液中显蓝色,所以“石绿”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现象为:固体溶解,溶液逐渐变蓝色(或绿色),有气泡冒出,故②填:固体溶解,溶液逐渐变蓝色(或绿色),有气泡冒出(合理即可)。
由于孔雀石有毒性,所以矿物颜料用于画作能避免虫蛀,故③填:C。
(2)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实验结论是Fe的金属活动性比Cu的强,现象是铁片上附着红色周体,溶液颜色变浅,说明生成铜,则向1中滴加的为CuSO4或CuCl2溶液,故①填:CuSO4或CuCl2(合理即可)。
向2中滴加盐酸,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观察到固体减少,得到黄色溶液,故②填:黄色。
向3中滴加足量稀硫酸,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氯化钡能与硫酸反应,氯化钡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水,故③填:有白色沉淀生成。
15.(1)1:4
(2)减少
【详解】(1)碳酸氢钠(NaHCO3)中碳、氧两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3)=1:4;
(2)胃酸的住成分是盐酸,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为:
;
碳酸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为:
由上可知,如果将该胃药中的碳酸氢钠用相同质量的碳酸镁代替,则每次用量需减少。
16.(1) 分解反应
(2) 氮肥
(3)可循环再生,可吸收等(答案合理即可)
(4)刷漆、或镀耐腐蚀金属等(答案合理即可)
【详解】(1)电解水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理论上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反应物生成两种其他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故填:;分解反应;
(2)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乘积的比,所以尿素中碳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比为;化肥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尿素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填:;氮肥;
(3)碳循环是指在自然界中,人和动植物的呼吸、化石燃料的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会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但同时绿色植物的光合用会消耗二氧化碳,则会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维持相对稳定,酒精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的水对环境无污染,生成的二氧化碳被植物吸收后,植物体内又会产生生物燃料,生物燃料燃烧后又生成二氧化碳,继续提供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如此反复循环下去,因此从碳循环角度生物燃料的优点是可循环再生,可吸收二氧化碳等;故填:可循环再生,可吸收二氧化碳等(答案合理即可);
(4)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防锈的原理:将铁与氧气和水隔绝,因此防止学校户外的铁栏杆发生锈蚀可以刷漆、或镀耐腐蚀的金属等;故填:刷漆、或镀耐腐蚀的金属等(答案合理即可)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与人类的生活的知识,解题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17. H2O 2NH3 + 3N2O4N2 +3H2O 氮(N) 能
【详解】(1)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则:反应前除X外,有碳原子1个、氧原子1个、氮原子2个、氢原子4个;反应后的碳原子1个、氮原子2个、氧原子2个、氢原子6个,因此X中有氧原子1个、氢原子2个,故X的化学式是H2O;
(2)氨气和N2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水蒸气和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 + 3N2O4N2 +3H2O;
(3)尿素属于氮肥,不是铵态氮肥,能与熟石灰混合使用。
【点睛】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和质量守恒定律来推断物质的化学式,抓住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中解题的关键。
18. 硫酸钾 CaO NaOH K2SO4 CuSO4、H2O Ca2+、O2- Na+、OH- Cu2+、、H2O 碱 盐 混合物
【详解】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化学式为CaO,由Ca2+、O2-构成;
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化学式为NaOH,由Na+、OH-构成,属于碱;
K+、构成硫酸钾,化学式为K2SO4,属于盐;
硫酸铜溶液是硫酸铜和水的混合物,组成物质化学式为:CuSO4、H2O,由Cu2+、、H2O构成,属于混合物。
19.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或水。
【详解】酸碱盐之间可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或水。
【点睛】酸碱盐之间可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或水。
20.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AB/BA 20mL水
【详解】实验一:
酚酞遇碱变红色,当氢氧化钙与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后,生成氯化钙显中性,所以溶液会由红色变为无色;
氢氧化钙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二:
A、氯化铁能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所以加入氯化铁后无红褐色沉淀产生,说明稀硫酸能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加入氯化铁后有红褐色沉淀产生,说明稀硫酸不能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选项可以验证,符合题意;
B、若稀硫酸与NaOH不能发生反应,则加入的氢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硫酸铜,硫酸铜再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絮状沉淀,若稀硫酸与NaOH能发生反应,则加入的氢氧化铜和过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硫酸铜溶液,之后再无蓝色絮状沉淀产生,选项可以验证,符合题意;
C、因为所加稀硫酸过量,所以稀硫酸与NaOH能否发生反应,溶液中始终有稀硫酸,故加入碳酸钠总有气泡产生,所以加入碳酸钠不能验证稀硫酸与NaOH能否发生反应,选项不符合题意;
D、无论稀硫酸与NaOH能否发生反应,溶液中总有硫酸根离子,故加入硝酸钡总有硫酸钡的白色沉淀产生,所以加入硝酸钡不能验证稀硫酸与NaOH能否发生反应,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实验三:
标况下,1体积水中大约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量和溶解的量均较少,所以在左瓶中应加入20mL水便于比较,同体积的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均与500mL二氧化碳接触,曲线1中的压强几乎不变,而曲线2中的压强迅速减小为零,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21.(1) 铁架台 分液漏斗
(2) AD
(3) a F、D
【详解】(1)根据图示可知,仪器①为铁架台,仪器②为分液漏斗。
(2)实验室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制取氨气,反应属于固体加热型反应,所以发生装置选择固体加热型装置,故选A;又因为氨气密度小于空气且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则收集装置选择D,故填AD;氯化铵和熟石灰在加热时反应产生氯化钙、水和氨气,方程式是;
(3)实验室用锌与稀硫酸制取氢气,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方程式是Zn+H2SO4=ZnSO4+H2↑;用装置G收集产生的氢气,氢气不溶于水,气体应从a端进入;若要得到干燥的氢气,需要用干燥装置对氢气进行干燥处理,然后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干燥后的氢气,则装置连接顺序为B、F、D;
22.(1)5
(2)11.1%。
(3)2.2
(4)NaCl
【详解】本题考查了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弄清反应过程,根据反应过程处理数据,是解题的基础。
(1)根据题意可知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再与氯化钙反应,由图示可知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沉淀5.0g。
(2)设:生成沉淀5.0g所需CaCl2的质量为x。
Na2CO3+CaCl2=CaCO3↓+2NaCl
111 100
x 5g
x=5.55g,
50g溶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100%=11.1%;
(3)根据题意可知,与盐酸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53g×10%=5.3g;
设:5.3gNa2CO3与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y,
Na2CO3+2HCl=2NaCl+CO2↑+H2O
106 44
5.3g y
y=2.2g;
(4)b点表示碳酸钠与氯化钙、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对应的溶液的溶质是氯化钠,化学式为NaCl。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