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一位读者在回忆一本刊物时说:“它的出现像是一声雷鸣,把我们由骚扰不宁的梦中震醒了。”
八年级上册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第四单元
壹
旧文化引发新思考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如何才能挽救中国?
1915年—1916年,袁世凯的复辟帝制活动,令举国哗然。
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然自今以往,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 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 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青年杂志》1卷6号
思考:陈独秀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否挽救了中国?
背景
这腐旧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得将这班反对共和的伦理、文学等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得干干净净不可。否则不但共和政治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招牌,也是挂不住的。
——陈独秀《新青年》
思考:陈独秀等人认为如何才能挽救中国?
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贰
新思潮引发新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一
开始的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1915 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创刊于上海黄浦江边。辛亥革命时担任过安徽都督府秘书长的陈独秀在创刊词《敬告青年》中号召国人建设一个青年中国,这个中国应当具有六个特点: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主要阵地
这些知识分子在《新青年》上发表一系列文章,号召打倒孔家店,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进攻。由于他们的文章均发表在《新青年》上,所以《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新青年》
一
《新青年》
结合教材,在目录作者中找一找《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
一
《新青年》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代表人
陈独秀,安徽怀宁人。早年参加辛亥革命,是文学革命的先驱,文艺理论家、教授。1915年自创办的《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1917年初,陈独秀接受北京大学蔡元培的聘请,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杂志社不久也迁往北京。
陈独秀
(1879—1942)
一
《新青年》
1919年,陈独秀发表
《<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提出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民主”与“科学”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德先生:Democracy(民主)
赛先生:Science(科学)
代表人
李大钊
( 1889年-1927年)
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经济、历史等系教授
李大钊,河北乐亭人,毕业于东京早稻田大学,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在被军阀张作霖捕后,坚贞不屈,严守党的机密,于1927年4月28日英勇就义,是伟大的革命先烈。
一
《新青年》
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的“马克思研究专号”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将新文化运动推向新阶段。
代表人
胡适
(1891年-1962年)
北京大学教授
胡适,安徽绩溪人,现代著名学者、哲学家、文学史家、诗人。1917年回国任北大教授,投身新文化运动,是该运动早期领导者之一。1949年再度赴美,1952年去台湾,1958年4月就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主要著作有《胡适文存》等。
1910年—1916年先后就读于美国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一生共获得35个博士学位。
一
《新青年》
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主张
(1)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2)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无病之呻吟”
一
《新青年》
陈独秀也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代表人
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中国现代伟大文学家和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员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制度进行猛烈地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鲁迅
(1881年-1936年)北京大学教授
一
《新青年》
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节选自鲁迅《狂人日记》
一
《新青年》
(1)鲁迅抨击的旧道德指什么?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与文化
(2)他们追求的新道德指什么?
自由、平等
一
《新青年》
结合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归纳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1
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
2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3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4
宣传马克思主义(后期—李大钊)
二
北京大学
1916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
二
北京大学
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各国大学,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美术之理想派与写实派,计学之干涉论与放任论,伦理学之动机论与功利论,宇宙论之乐天观与厌世观,常樊然并峙于其中,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今有《月刊》以宣布各方面之意见,则校外读者,当亦能知吾校兼容并收之主义,而不至以一道同风之旧见相绳矣。
——蔡元培《<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
从材料中,你能读出蔡元培怎样的办学理念?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主要阵地
北大红楼:是1916年至1952年期间,北京大学的主要校舍所在地之一。整座建筑通体用红砖砌筑,红瓦铺顶,故名“红楼”。始建于1916年,1918年落成。现为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
蔡元培
(1868-1940)浙江绍兴人
囊括大典 网罗众家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蔡元培,字鹤卿,中国近代革命家、教育家,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并不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但却是这场运动最有力的支持者。他秉持教育救国的理念,希望能通过改造一所堕落的大学,用教育和启蒙的方式为中国培养人才。
北京大学
当时中国第一流的学者纷纷进入北大,北大拥有了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辜鸿铭、刘师培等等一大批优秀的教师。
二
北京大学
这种教育方面的自由政策,使北京大学成为旧派保守学者和新式知识分子之间的公开论战场所。
——周策纵《五四运动史》
在蔡元培等人的努力下,北京大学不仅成为全国最高学府,也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之一。
叁
新运动洗礼新思想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在新思想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一批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刊物陆续创办
1918
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运动——“五四运动”
1919
一群爱国青年在思潮中觉醒
1920年春,北京大学首次招收9名女生入学旁听,开创中国国立大学男女同校的先例。
1920
一些陈旧的风俗伦理逐步打破
在胡适、鲁迅等人的倡导下,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1920年,北洋政府下令在全国学校使用白话文
1920
一些新的文化形式逐渐被认可
影响:
① 积极性: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材料: 陈独秀指出:“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新文化运动期间,有人甚至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
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怎样的缺陷?
② 局限性: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影响
① 积极性: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② 局限性: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③性质:
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作用:动摇封建道德礼教,追求民主和科学,为五四运动奠基。但对传统文化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性质: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新文化运动
内容
背景
影响性质
标志 口号 阵地
人物
新旧新旧思想的激烈冲突思想的激烈冲突
早期: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旗帜(口号):“民主”和“科学”;主要阵地:《新青年》杂志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本课小结: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