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章节小测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生物学规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说明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多种树种混交成林,可使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大
C.通过控制牛羊的放牧量,可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在农田中适当增加食物链,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2.蚜虫的粪便是含有糖分的黏液,称为“蜜露”。蚂蚁非常喜欢吃“蜜露”,常用触角拍打蚜虫背部,通过拍打产生的振动促使蚜虫分泌“蜜露”。蚜虫受到其天敌瓢虫袭击时,会从尾部发出报警信息素,将危险信息通知其他蚜虫,同时蚂蚁接收到报警信息素就会赶来驱除蚜虫天敌。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蚂蚁拍打蚜虫背部产生的振动属于物理信息
B.蚂蚁吃“蜜露”,蚜虫同化量的一部分传递到蚂蚁
C.化学信息可以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
D.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如图所示为某生态农场生产流程,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可表示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的循环过程
B.图中作物→家畜→食用菌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在10%~20%之间
C.生态农场相对封闭,能实现物质的自给自足
D.此生态系统的优点是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4.在一些富营养化的水体中,有些蓝细菌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引起沉水植物死亡,之后浮游动物及鱼类等生物也相继死亡,导致生态系统崩溃。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导致沉水植物死亡的最主要的非生物因素是缺少阳光
B.该事例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限度
C.更多生物死亡又加重了水体的污染,这属于负反馈调节
D.浮游动物及鱼类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水中溶解氧减少
5.下列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黑光灯诱捕法中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
B.蜜蜂找到蜜源后,通过跳圆圈舞向同伴传递信息,这属于行为信息
C.不同物种间的协同进化涉及信息传递,生物与非生物环境间的协同进化则与信息传递无关
D.莴苣种子等接收特定波长的光才能萌发,说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种群的繁衍
6.有一食物网如图所示,若各条食物链传递到庚的能量相等,则庚增加1 kJ的能量,丙最少含多少能量( )
A.550 kJ B.125 kJ C.75 kJ D.25 kJ
7.如表是干旱前后某些生态系统价值的估计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生态系统 单位面积价值/美元·hm-2·a-1
干旱前 干旱后
热带雨林 2 007 401.4
草地 232 23.2
湿地 14 785 793.3
农田 92 27.6
A.此表可说明不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所不同
B.抵抗力稳定性最强和最弱的依次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和草地生态系统
C.受到损害程度最大和最小的依次是湿地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
D.如果持续干旱,上述生态系统都将发生不同程度的演替
8.如图为部分碳循环示意图,其中Ⅰ、Ⅱ、Ⅲ、Ⅳ、Ⅴ代表不同生物类群,①②代表相关的生理过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Ⅰ、Ⅱ、Ⅲ、Ⅳ、Ⅴ共同构成生物群落
B.该生态系统通过捕食关系构成的联系是Ⅰ→Ⅱ→Ⅲ→Ⅳ
C.经过②过程释放的能量会重新经过①过程进入生物群落
D.碳元素在Ⅰ、Ⅱ、Ⅲ、Ⅳ、Ⅴ之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9.某草原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A→B→C中,各种群在一年时间内对能量的同化、利用和传递等的数量统计(单位:百万千焦/年)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种群 输入的总能量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呼吸消耗的能量 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 传递给下一营养级的能量 未被利用的能量
A 65.5 3.0 15.0 41.5
B 15.0 5 0.5 2.5
C 2 0.6 1.4 微量(不计) 无
A.种群A、B、C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B.种群B呼吸消耗的能量为5百万千焦/年
C.能量从种群B到种群C的传递效率为12%
D.种群A储存在体内的能量为59.5百万千焦/年
10.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3种生物的二氧化碳释放量(相对量)的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
B.b、c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C.a、b、c都有可能是细菌
D.b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任何一种生产者
11.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N代表能量值,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N5/N3×100%
B.生物间的捕食关系一般不可逆转,因此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
C.蜣螂利用的能量N6属于草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的一部分
D.适量放牧会增大N2与N1的比值
12.科技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来验证生态系统的一些相关问题,甲~丁为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成分和条件见下表。表中“√”表示“有”,“ ”表示“无”。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下列相应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编号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光照 水草 藻类 浮游动物 小鱼 河泥
甲 √ √ √ √ √
乙 √ √ √ √
丙 √ √ √ √
丁 √ √ √ √ √ √
A.丁瓶的氧气含量比甲瓶的低
B.乙瓶中生物的存活时间比甲瓶的长
C.丙瓶的有机物比甲瓶的多
D.甲瓶的抵抗力稳定性比丙瓶的高
13.我国“嫦娥四号”完成了人类在月球表面进行的首次生物实验。搭载“嫦娥四号”上月球的“罐子”中有土壤、空气、水和透明设备等,搭载着棉花、油菜、土豆、拟南芥、果蝇和酵母菌六种生物。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这个“罐子”能形成一个简单的微型生态系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罐子”生态系统中的六种生物分属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罐子”生态系统的结构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构成
C.“罐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D.“罐子”登月为人类今后建立月球基地提供研究基础和经验
14.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在甲图生态系统中,既是分解者又可作为消费者食物的生物是线虫
B.根据甲图中的生态系统,乙图中能量金字塔①营养级包括所有的藻类、大米草、细菌
C.有人研究该生态系统中食草虫个体存活数与发育期的关系,结果如丙图,从中可推知食草虫死亡率最大的时期是一龄幼虫
D.沼蟹会破坏大米草根系,土壤中的磷可促进藻类生长,若在食草虫幼虫期喷洒只杀灭食草虫的含磷杀虫剂,则蜘蛛数量将减少,大米草数量持续增加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
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不止一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5.下列实例不是对生态系统功能进行描述的是( )
A.碳在生态系统中主要以CO2的形式进出生物群落
B.花生地的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比较简单
C.春天草返青时,为食草动物提供可采食的信息
D.每个营养级都有一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
16.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S1的面积越大,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低
B.S2的面积越小,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低
C.S3的面积越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
D.该图说明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种动态平衡
17.某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4个营养级,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表所示,表中能量数值的单位相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种群 甲 乙 丙 丁 戊
能量 3.56 12.80 10.30 0.48 226.50
A.表中所示的能量总和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若土壤中含有一定浓度的重金属铬,则甲生物比乙生物体内铬浓度高
C.该生态系统中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5.4%
D.碳元素可在上述种群间实现循环,主要存在形式是有机物
18.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①~⑦代表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代表生产者,丁代表分解者
B.甲同化的总能量等于乙、丙同化能量之和
C.过程②③④⑤是指生物的有氧呼吸
D.过程⑥⑦中流动的能量以无机物为载体
19.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其他成分赖以生存的前提
B.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都只进行有氧呼吸,但不一定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C.消费者和分解者获取营养的方式不同,但其能量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生产者
D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维系成一个整体
20.下列有关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简单,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
B.生态恢复的本质是恢复系统必要的功能并使其能够自我维持
C.处于平衡状态的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应大于消费者、分解者消耗的总能量
D.处于平衡状态的生态系统,其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制造的可供其他生物利用的有机物的量应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4分)
21.(共12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松瘿小卷蛾对大兴安岭地区人工落叶松林造成了严重危害。松瘿小卷蛾通过一定方式确定落叶松的位置,然后将受精卵产在落叶松上,孵化出的幼虫以落叶松当年新生嫩枝为食,造成植物从被害部位以上枯死。革腹茧蜂和长体茧蜂通过落叶松挥发的化学物质定位松瘿小卷蛾,将受精卵产在松瘿小卷蛾的幼虫体内,孵化出的成虫以植物汁液和花蜜为食。为有效地保护大兴安岭地区的落叶松。科研人员进行了下列实验,以落叶松中含量较高的几种物质作为气味源,检测松瘿小卷蛾和茧蜂的趋向行为反应,实验结果如表:
挥发物 松瘿小卷蛾雌蛾 松瘿小卷蛾雄蛾 革腹茧蜂 长体茧蜂
月桂烯 - -
3-蒈烯 + -
(S)-α-蒎烯 - + +
叶醇 + +
罗勒烯 - - -
水芹烯 + - -
注:“+”表示引诱,“-”表示驱避。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松瘿小卷蛾与落叶松,茧蜂与松瘿小卷蛾之间的关系分别是 。
(2)松瘿小卷蛾在生态系统中位于第 营养级。
(3)举例说明落叶松和茧蜂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
(4)松瘿小卷蛾是如何定位落叶松的
(5)推拉策略防治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行为调控因素,将害虫“推”离或将害虫天敌“拉”至被保护区域,同时利用相应行为调控因素将害虫“拉”至诱饵区域杀灭。结合本研究结果和推拉策略防治法,提出两种保护大兴安岭落叶松的有效措施,并陈述理由。(4分 )
22.(共11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的排放,常给池塘、湖泊造成一定的污染。如图是科学工作者对受到污染的某湖泊的调查结果。请回答:
(1)据图可知,该湖泊处于 (填“轻度”或“重度”)污染,理由是 (3分),表明该湖泊生态系统具有相当高的 稳定性。
(2)图中的有机污染物主要被水中的微生物降解,如果欲加强降解作用,要考虑 、 等因素。
(3)无机污染物主要指重金属离子及其化合物。环保工作者常用植物吸收净化铅、汞等污染。有人提出:为了使物质和能量得到充分利用,可将吸收铅、汞等污染的植物作为牧草或饲料饲喂家畜、家禽,你对此说法赞同吗 ,解释原因: (3分)。
23.(共11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生物兴趣小组对某农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进行了调查,并绘制碳循环过程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1)物质循环过程伴随着能量流动,据图分析,输入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包括 。
(2)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农作物通过过程① 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并固定在农作物体内。土壤碳库中的有机物由分解者通过过程② 转变成无机物重新被植物利用。
(3)碳元素在大气碳库、植物碳库和土壤碳库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1分),人类活动 (填“加速”或“减缓”)(1分)了碳循环的进程。
(4)有同学认为生态系统的物质是循环利用的,无需向农田中不断地施加肥料。你是否同意该同学的观点 (1分),请说明你的理由: 。
24.(共10分,每空2分)如图甲为北极冻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图乙虚线框内表示一个生物群落,箭头表示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请据图回答:
图甲
图乙
(1)图甲中北极狐和雷鸟之间的种间关系为 。
(2)图乙所示生态系统中,A代表的成分是 。
(3)下表表示图乙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单位:×106 J)
同化总量 储存能量 呼吸消耗
A 900 200 700
B 100 15 85
C 15 2 13
D 18 6 12
分析上表可知,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106 J。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
(4)假如北极狐的能量15%来自雷鸟,20%来自雪兔,其余来自植物,且该生态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20%。如果在一定时期内,北极狐种群获取的能量为80×106 J,那么一共需要植物固定的能量为 ×106 J。
25.(共10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洋湖湿地公园是集生态、文化、休闲、教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湿地公园。图1代表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模型,其中甲、乙、丙、丁和戊均代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2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单位:J/(cm2·a)]。请据图分析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图1
图2
(1)据图1分析,丁代表生态系统中的 ,戊为 。
(2)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 。四位同学根据图1构建了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模型分别如下图所示,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2分)( )
(3)图2中C表示的是该生态系统的第二营养级
的能量。若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则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为 J/(cm2·a)(2分)。
(4)洋湖湿地公园所在地区洋湖垸曾是长沙最大的蔬菜基地之一,长沙农贸市场里一半的韭菜和葱都来自洋湖垸。农民在种植农作物的过程中,常常拔草和除虫,从能量流动的功能角度分析,其目的是
(2分)。
参考答案:
1-5ABDCB
6-10CBCDD
11-14ABBC
15.B
16.CD
17.BC
18.BCD
19.ACD
20.BCD
21.
(1)捕食、寄生
(2)二
(3)落叶松:把非生物环境中的光能转化成群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茧蜂:为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
(4)通过落叶松挥发的3-蒈烯和水芹烯定位落叶松的位置
(5)方案一:将人工合成的(S)-α-蒎烯喷洒在落叶松的植物体上。(S)-α-蒎烯可以驱除松瘿小卷蛾前来交尾的雄蛾,降低松瘿小卷蛾出生率;同时(S)-α-蒎烯还可以引诱茧蜂前来防治松瘿小卷蛾。方案二:将人工合成的叶醇喷洒在落叶松的植物体上。叶醇可以吸引茧蜂,用茧蜂来防治松瘿小卷蛾。方案三:将人工合成的月桂烯喷洒在落叶松的植物体上。月桂烯可以驱除松瘿小卷蛾。方案四:将装有可使水芹烯(或3-蒈烯)挥发的容器,放在落叶松林的空旷处引诱松瘿小卷蛾后,进行捕杀。(4分)
22.
(1)轻度 出水口检测到污染物浓度很低(或流经该湖泊的污染物浓度明显下降等合理答案)(3分) 抵抗力(其他答案不得分)
(2)微生物的种类、培养条件、垃圾的性质/成分、环境的理化性质等任意两项(一空1分,没有顺序)(答案对,但是一类的给1分,如环境的理化性质答温度和pH)
(3)不赞同 铅、汞等离子会随着食物链富集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答案合理即可)(3分)
23.
(1)农作物固定的太阳能、种子和有机肥中含有的能量
(2)光合作用 分解作用(呼吸作用)
(3)CO2(1分) 加速(1分)
(4)不同意(1分) 农产品源源不断地从农田生态系统中输出,其中的元素不能归还土壤,需要不断地施加肥料,这与物质循环不矛盾
24.
(1)竞争、捕食
(2)生产者
(3)900 18%
(4)1 920
25.
(1)分解者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或非生物环境)
(2)信息传递 A(2分)
(3)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 400~800(2分)
(4)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