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综合复习题
一、选择题
1.(2023上·辽宁葫芦岛·八年级统考期末)20世纪初,革命党人出版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革命军》《猛回头》《警世钟》等革命书籍,这些著作( )
A.推翻了清朝的专制统治 B.推动了维新变法的开展
C.刺激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D.宣传了民族民主革命思想
2.(2023上·辽宁沈阳·八年级统考期末)★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被孙中山先生称为“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其中★处应该填写( )
A.萍浏醴起 B.镇南关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武昌起义
3.(2023上·辽宁锦州·八年级统考期末)中山市有三条马路以“三民主义”命名,其中两条为“民族路”、“民生路”,另一条为( )
A.人民路 B.民意路 C.民权路 D.民主路
4.(2023上·辽宁抚顺·八年级统考期末)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首次提出“三民主义”,关于三民主义与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三民主义是对同盟会政治纲领的进一步阐释
②两者实质是不一样的
③同盟会的纲领是三民主义的理论来源
④两者内容的原则不同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5.(2023上·辽宁抚顺·八年级统考期末)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无论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都可谓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首义”。这里所说的“首义”主要是指武昌起义( )
①它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
②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③是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④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2023上·辽宁沈阳·八年级统考期末)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为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他从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就开始从事武装反清斗争,屡败屡起,百折不挠。先生的活动包括( )
①建立兴中会 ②建立同盟会 ③提出“三民主义” ④建立保国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2023上·辽宁抚顺·八年级统考期末)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说:“临时政府成立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满清时代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平主义,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从中看出,南京临时政府对外政策是( )
A.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B.反对门户开放
C.奉行独立自主 D.集中力量对付袁世凯
8.(2023上·辽宁葫芦岛·八年级统考期末)《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这些规定( )
A.鼓励人民参政议政 B.推翻封建君主专制
C.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D.打击帝国主义势力
9.(2023下·辽宁抚顺·八年级统考期末)“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你认为把皇帝拉下马的是( )
A. B.
C. D.
10.(2023上·辽宁沈阳·八年级统考期末)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中国在急剧动荡的社会环境中,经历了深刻的社会变革。下图反映的变革是指( )
A.政治制度的变革 B.经济形态的变革
C.民族关系的变革 D.社会习俗的变革
11.(2023上·辽宁锦州·八年级统考期末)辛亥革命被称为“20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巨变”的主要原因是( )
A.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C.终结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 D.建立了湖北军政府
12.(2023上·辽宁沈阳·八年级校联考期末)辛亥革命不仅铲除了中国封建势力最顽固的堡垒,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时代的结束,而且促进了人们民主意识的极大提高,迈出了从专制向民主转化的重要一步。辛亥革命促进了人们在道德观念、社会风俗及生活习惯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革命活动本身就是对许多陈腐观念的巨大冲击和涤荡。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 )
A.推翻了封建制度 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D.推动了思想解放
13.(2023上·辽宁鞍山·八年级统考期末)英国《泰晤士报》某日报道:“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者不复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正式成为一个共和国。”该报道描述的是辛亥革命的( )
A.背景 B.内容 C.影响 D.成果
14.(2022·辽宁盘锦·统考中考真题)“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历史功绩是( )
A.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B.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C.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D.使中国实现独立自主
15.(2022·云南昆明·统考中考真题)下图反映的是
A.中华民国的建立 B.北洋政府的统治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D.护国战争的爆发
16.(2023上·辽宁沈阳·八年级统考期末)孙中山《讨袁檄文》说:“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 既妄(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与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有关的选项是( )
A.袁世凯复辟帝制 B.二次革命 C.宋教仁遇刺身亡 D.张勋复辟
17.(2023上·辽宁葫芦岛·八年级统考期末)1913年3月20日晚,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遭歹徒枪击负伤,送医院后不治而亡,年仅31岁。这就是民国初年震惊全国的“宋案”。该事件发生后,袁世凯遭到国内舆论的谴责,由此引发( )
A.广州起义 B.二次革命 C.护法运动 D.护国战争
18.(2023上·辽宁沈阳·八年级统考期末)把下面观点言论与相关的历史人物连接,正确的一组是( )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 ——《讨袁檄文》 只有坚持统一战线和坚持战争,才能有最后胜利。 ——《论持久战》
① ② ③
a.毛泽东 b.洪秀全 c.孙中山
A.①——c ②——b ③——a B.①——b ②——c ③——a
C.①——a ②——b ③——c D.①——c ②——a ③——b
19.(2023上·辽宁丹东·八年级统考期末)某小组同学针对下列表格现象进行讨论,对其出现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项目 时间 后果
农户 1914—1918年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 1914—1918年 减少26000多万亩
军费 1916—1918年 增加5000多万元
A.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B.自然灾害严重
C.农民不事生产 D.倭寇侵扰
二、综合题
20.(2023上·辽宁大连·八年级统考期末)纵观一百多年的中国近代史,其最大的特征即为中西文化之冲击、适应及和平共存。一个古老儒家帝国历尽艰难经历着一系列的变化,逐渐变为一个近代国家。
[社会性质的变化]
材料一:1840年开始的这场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什么?此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产方式的变化]
材料二:
(2)与图一相比,图二开始采用怎样的生产方式?图二中湖北织布局创办的目的是什么?根据所学知识,说说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客观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社会习俗的变化]
材料三: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人与人之间不再称“老爷”“大人”,而是改称“先生”“同志”。男子剪掉辫子,女子不再缠足……
(3)材料中“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指的是什么制度的终结?根据材料三,指出社会习俗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21.(2023上·辽宁辽阳·八年级统考期末)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不同阶级阶层的代表人物先后进行了不同的探索,他们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都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吴永《庚子西狩丛谈》
材料二: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同认……孙逸仙者,非一氏之私号,乃新中国新发现之名词也。有孙逸仙,而中国始可为……
——章士钊《孙逸仙 自序》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洋务事业”的口号是什么?他的这段话反映的观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孙逸仙是谁?历史上对他怎样概括评价的?他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你认为他领导的革命的伟大意义是什么?还有哪些遗憾?
(3)综上所述,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有何特点?
22.(2023上·辽宁丹东·八年级统考期末)历史是一门有益又有趣的学科。掌握恰当的方法,将会使历史学习事半功倍。
【学会读历史图片】
(1)图1和图2分别是哪个不平等条约开辟的通商口岸?与图1对比,图2中列强侵华有何变化?
【学会梳理历史线索】
(2)结合所学知识,将ABC处内容补充完整,完成上图历史线索的梳理。
【学会归纳总结】
材料: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3)依据材料,指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除了上述方法之外,请再写出一种比较好的学习历史的方法。
23.(2023上·辽宁丹东·八年级统考期末)面对列强侵略,近代中国人不断探求适应时代巨变的生存之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图2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讨袁檄文》
(1)在材料一中人物的推动下,进行的变法是什么?“对中国社会产生深远影响”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他”指的是谁?“推翻清政府腐朽统治”指的是哪一事件?建立的“共和国”名称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民贼”指的是谁?
参考答案:
1.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革命党人通过创办革命报刊、出版革命书籍,宣传革命思想,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制度,从而推动了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运动的发展,D项正确;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专制统治,排除A项;维新变法的时间是1898年,与20世纪初不符,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革命书籍的出版,与民族工业的发展关联不大,排除C项。故选D项。
2.C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可以判断出是“黄花岗起义”。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黄兴率120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了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其中72人的遗骸由潘达微等出面收葬于广州东郊红花岗,潘达微并把红花岗改名为黄花岗,这次起义因而被称为“黄花岗起义“。孙中山对广州起义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这次起义虽然损失巨大,但其价值和此后的武昌起义一样重大,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C项正确;萍浏醴起义是1906年中国同盟会领导下的江西萍乡、湖南浏阳、醴陵地区会党和矿工发动的反清武装起义,是中国同盟会成立后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排除A项;镇南关起义点燃了“倾覆满清,建立民国”的火把,沉重打击了满清政府的统治,鼓舞了各族人民的反清革命斗争,排除B项;武昌起义,又称辛亥首义、武汉首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武装暴动,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3.C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民生路、民族路、民权路合称三民路,为纪念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而命名,C项正确;其余三项与三民主义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
4.B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三民主义从民族、民权和民生三个方面阐发了同盟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其中民族主义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主义就是“创立民国”,民生主义就是“平均地权”,①③正确,B项正确;两者实质是一样的,两者内容的原则相同,②④不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5.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辛亥革命的胜利后建立了中华民国清帝被迫退位,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其次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因此它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C想正确;辛亥革命未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在辛亥革命爆发前革命党人已经发动过多次起义,排除B项;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和开端是洋务运动,排除D项。故选C项。
6.A
【详解】依据题干的限定时间是甲午中日战争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1905年8月,孙中山等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确立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即三民主义,①②③正确,A项正确;保国会是戊戌变法时期的政治团体,与孙中山无关,④不符合题意,排除含有④的BCD项。故选A项。
7.A
【详解】根据材料“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平主义,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结合所学可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初,内外交困,由于特殊的国情,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对外推行与友邦“益增睦谊”的外交政策,想通过承认外国在华的一切特权,保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来寻求帝国主义的支持和承认,A项正确;“……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平主义,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可见南京临时政府没有反对门户开放,排除B项;南京临时政府想通过承认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保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来寻求帝国主义的支持和承认,可见南京临时政府不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排除C项;题干与袁世凯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8.C
【详解】根据材料“《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借鉴了三权分立原则,这有利于维护民主共和制度,C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涉及鼓励人民参政议政的内容,排除A项; 辛亥革命推翻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排除B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体现不出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排除D项。故选C项。
9.C
【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把皇帝拉下马”指的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成立了中华民国,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C项正确;康有为、梁启超是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主张依靠清政府进行自上而下的改良,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并不主张废除君主制度,与题干不符,排除AB项;奕 是近代晚清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利用西方科学技术维护清朝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0.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从“奴才、老爷”到“先生”反映出民国时期人们称呼的变化,反映的是社会习俗的变革,D项正确;称呼的变化与政治制度、经济形态、民族关系没有直接联系,排除ABC项。故选D项。
11.C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被称为20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巨变的主要原因是宣告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C项正确;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排除A项;辛亥革命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最终失败,排除B项;湖北军政府是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建立的临时地方军政机构,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2.D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辛亥革命促进了人们在道德观念、社会风俗及生活习惯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革命活动本身就是对许多陈腐观念的巨大冲击和涤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拉开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可知材料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推动了思想解放。D项正确;推翻了封建制度,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题干内容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3.D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不复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正式成为一个共和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因此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立。描述的是辛亥革命的成果。D项正确;辛亥革命的背景包括:帝国主义的侵略进一步加深,阶级矛盾空前激化,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西方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阶段,排除A项;辛亥革命,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排除B项;辛亥革命的影响,拉开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排除C项。故选D项。
14.C
【详解】辛亥革命最大功绩是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的终结。C项正确;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收的是洋务运动,排除A项;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是长征胜利的意义,排除B项;使中国实现独立自主是新中国的成立,排除D项。故选C项。
15.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 ,从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到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反映了中华民国的建立,A项正确;袁世凯于1912年2月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3年10月在北京当选正式大总统,标志着北洋政府正式形成,排除B项;1912年3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排除C项;1915年12月爆发了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运动,排除D项。故选A项。
16.A
【详解】根据材料“孙中山《讨袁檄文》说:‘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 既妄(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结合所学可知,袁世凯复辟帝制后,举国哗然,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故与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有关的选项是袁世凯复辟帝制,A项正确;1913年春,准备北上组阁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这就是民国初年震惊全国的“宋案”,“宋案”发生后,袁世凯遭到国内舆论谴责,他决定以武力镇压国民党,孙中山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二次革命”,排除BC项;1917年7月清废帝溥仪在北京复辟,由于此次事件是张勋一手策划,史称张勋复辟,排除D项。故选A项。
17.B
【详解】根据材料体现的是宋教仁被刺杀,宋教仁北上组阁被袁世凯刺杀,孙中山等人发动了二次革命,以维护辛亥革命的成果。革命最终被镇压,B项正确;广州起义是1895年孙中山领导的一次反清武装起义,由兴中会对阵清政府,排除A项;1917年7月,皖系军阀段祺瑞控制北京政府,拒绝恢复中华民国国会和临时约法 ,孙中山在广州发动护法运动, 排除C项;护国战争发生于1915年-1916年,是辛亥革命后发动的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运动,排除D项。故选B项。
18.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天朝田亩制度》是b洪秀全1853年建都天京后颁布的,②《讨袁檄文》是c孙中山1915年末发表的,③《论持久战》是1938年5月由a毛泽东撰写的著作,B项正确;A项①②对应的人物错误,排除A项;C项①②③都对应错误,排除C项;D项①②③都对应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
19.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4—1918年间人口和耕地减少,军费增加说明出现了战争,此时的战争指的是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导致的军阀割据混战,A项正确;自然灾害严重、农民不事生产、倭寇侵扰均与1914—1918年间的中国实际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
20.(1)鸦片战争;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机器生产;求富;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写其中一点)
(3)君主专制制度(或封建君主专制);变化: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同志”的称呼,男子剪掉辫子;女子不再缠足等。(答案必须出自材料)
【详解】(1)这场战争:根据材料“1840年开始的这场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结合所学可知,1840年发生了鸦片战争;变化:根据材料“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可归纳为,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方式和目的:结合所学可知,湖北织布局借鉴了西方先进的技术,使用的是机器生产区别于传统的手工生产;湖北织布局属于洋务运动后期的民用企业,其目的是求富。影响:结合所学可知,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制度的终结:根据材料“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结合所学可知,这指的是君主专制制度或封建君主专制;变化:根据材料“人与人之间不再称‘老爷’‘大人’,而是改称‘先生’‘同志’。男子剪掉辫子,女子不再缠足……”可以归纳为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同志”的称呼,男子剪掉辫子;女子不再缠足等。
21.(1)李鸿章;自强求富;观点: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社会政治制度的腐朽,“练兵”和“海军”都只是治标不治本,只学习西方技术不改变落后的政治制度,不能使中国实现富强。(意思相符即可)
(2)孙中山;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三民主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答出一点,意思相符即可)遗憾: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意思相符即可)
(3)都没有取得成功;由学习技术到学习政治制度;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具有阶级局限性等(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意思相符即可)
【详解】(1)根据材料“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李鸿章对自己领导的洋务运动的评价;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用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根据材料“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表明,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社会政治制度的腐朽,“练兵”和“海军”都只是治标不治本,只学习西方技术不改变落后的政治制度,不能使中国实现富强。
(2)结合所学可知,孙逸仙一般指孙中山,民族英雄、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领导了辛亥革命,被称为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的,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他领导的革命的伟大意义是主要从辛亥革命的积极意义作答,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遗憾方面主要从辛亥革命的局限性方面作答,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学习西方技术的洋务运动失败,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辛亥革命也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表明近代探索都没有取得成功,由学习技术到学习政治制度,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具有阶级局限性等。
22.(1)《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列强侵华从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流域。
(2)近代化;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
(3)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4)比较法。(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根据图1中的“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可知,图1是《南京条约》开辟的通商口岸。《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共十三款,其中要求中国:割让香港岛;向英国赔偿鸦片烟价、商欠、军费共二千一百万银元;五口通商,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允许英人居住并设派领事;协定关税,英商应纳进出口货税、饷费,中国海关无权自主等。根据图2中的“重庆、沙市、杭州、苏州”可知,图2是《马关条约》开辟的通商口岸。《马关条约》是中国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在日本马关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根据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后因三国干涉还辽而未能得逞)、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中国还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并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与图1对比,图2中列强侵华从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流域。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国近代随着列强侵略的加剧,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早期的近代化探索。根据题干中的“1860年”、“京师同文馆”、“海军衙门”等可以判断B处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利用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即洋务运动;根据题干中的时间线索“1894”、“1895”可以判断C处是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是指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中日战争。
(3)根据题干材料“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4)学习历史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图表记忆法、比较法等。
23.(1)变法:戊戌变法;影响: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使变法理论更加深入人心,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2)人物:孙中山;事件:辛亥革命;名称:中华民国。
(3)人物:袁世凯。
【详解】(1)变法: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材料一中的人物是康有为,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史称“戊戌变法”。影响:根据所学知识,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使变法理论更加深入人心,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2)人物:根据材料“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及所学知识,材料二中的人物是孙中山。事件: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武昌起义是狭义上的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名称:根据所学知识,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革命形势的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经过多方协商,决定在南京成立临时中央政府。1911 年 12 月,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 年 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3)人物:根据所学知识,为实现皇帝梦,袁世凯甚至不惜牺牲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以换取日本的支持。1915 年末,袁世凯下令以 1916 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令举国哗然。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梁启超与他的学生蔡锷先后离开北京,前往南方筹划讨伐袁世凯事宜。1915 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