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七下导学案 第___周第___课时
课题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课 型 新授课 主备人 张艳
备课组审核 七年级语文组 级部审核 学生姓名
教师寄语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林则徐
学习目标 1.把握游记特点,理清文章脉络,感知景物特点,理解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之情。2.赏析语言,体会作者将主观感受、想象与客观描写融于一体的妙处。
一.自主阅读:1字词积累(找出文中重点词语和成语,重点字词注音)我的阅读感受(发现)是:我的阅读困惑(问题)是:精美语句(语段)赏析(找出文中喜欢句子或你最喜欢一幅画面尝试赏析一下。(可从修辞、用词、句式、写法等角度)二、整体感知1. 《在长江源头格拉丹东》一文记述了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游览的经历。理清文章的脉络,复述作者在各拉丹冬的所见所感。 《在长江源头格拉丹东》作者多次写到自己在高原上的疼痛、恶心,甚至觉得“要死了”,这些内容与文中的写景有什么关系?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3. 《在长江源头格拉丹东》作者是怎样描写各拉丹冬的冰塔林的?试结合课文内容具体分析。三. 精读赏析
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历历在目。杰巴、安托、开大车的大胡子师傅,头戴狐皮帽,身裹羊皮袍,肩扛比人身还长的大冰凌,蠕动在巨大的冰谷里,一列小小身影。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天地间浩浩苍苍。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地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
(置身于冰窟……)是琼瑶仙境,静穆的晶莹和洁白。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小小的我便蜷卧在这巨人之发下。太阳偶一露面,这冰世界便熠熠烁烁,光彩夺目。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1) 探究下列语句在文章构思方面的作用,写出你的发现。
①短短几年里,先后有十多位探险者壮烈献身于这项人类事业。
②手背生起冻疮,肩背脖颈疼痛得不敢活动,连夜高烧,不思饮食……
③脚下一滑,分外利落地一屁股坐在冰河上,裂骨之痛随之袭来。
④而我似乎已经衰竭,心想碰巧哪一口气上不来,就长眠于此吧。
⑤不见自然生物痕迹,但今天的确有人活在各拉丹冬的近旁。(2) 结合选文,从写法角度谈谈作者景物描写的特色(写出两种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拓展阅读阅读丛书中的《石渠的心愿》,比较它与《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在写景上的共同点。五.【学后反思】梳理本节课学习的考点和方法:(1)(2)
自我评价专栏 自主学习: 合作与交流: 书写: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