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联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联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2-06 17:11:01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高一11月联考
地 理 试 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 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 符合题目要求的。
据国外媒体报道,天鹅座的恒星开普勒-452有1颗行星环绕,这颗行星可能具备孕育生命 的条件,名叫“开普勒-452b”, 距地球约1402光年,据此完成1~2题。
1.恒星开普勒-452与其行星构成的天体系统,位于
A.河外星系 B. 银河系
C. 太阳系 D.地月系
2.“开普勒-452b”行星潜在具备孕育生命的条件可能因为
A.该行星的昼夜温差适中
B.该行星上有厚厚的大气
C. 就外观和所处的位置而言,该行星是一颗特殊的星球
D.该行星表面的温度适宜,具备存在液态水的条件
北京时间2023年4月20日,澳大利亚出现了日全食,下图为日全食景观图。据此回答3~ 4题、
3.图中太阳被遮挡的部分与外围发亮的部分分别可能是
A.色球层 日冕层 B. 色球层 光球层
C. 日冕层 色球层 D.光球层 色球层
4.图中太阳被遮挡的部分会出现的太阳活动现象有
A.太阳黑子 B. 太阳耀斑、日珥
C.太阳风 D. 日冕物质抛射
当地时间2022年11月27日晚,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美国夏威夷冒纳罗亚火山开始喷 发,并产生了大量含二氧化硫的火山灰云。根据我国气象部门监测显示,28日火山灰云已经离 开主岛向东北方向扩散(左图)。右图为地球图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冒纳罗亚火山喷发的岩浆在地球内部迁移的顺序是
A.软流层—下地幔—上地幔—地壳
B.软流层—上地幔顶部—古登堡界面—地壳
C.上地幔顶部—软流层—地壳—岩石圈
D.软流层—上地幔顶部—莫霍界面—地壳
6.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是大气圈,氮和氧是其含量最多的成分
B.②是水圈,是各种水体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C.③是岩石圈,大陆部分较厚大洋部分较薄
D.①②③共同组成了生物圈,是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地层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7.下列地层序号中易找到恐龙化石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8.③地质时期
A. 蕨类植物灭绝 B. 三叶虫灭绝
C. 裸子植物繁盛 D. 哺乳动物出现
地理试题第1页(共6页)
地理试题第2页(共6页)
2016年7月在贵州省平塘县大窝幽洼地建成了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大窝幽所在 地区多岩溶漏斗、峰林、天坑及溶洞,下图为大窝幽所在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甲、乙、丙、丁表 示水循环环节)。读图完成9~11题。
(

大窝水
图例
变质

页岩
砂岩
石灰








)
9.根据图文信息判断,形成大窝凶地貌形态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 冰川堆积 B. 流水侵蚀
C. 风力侵蚀 D. 流水堆积
10.下列关于喀斯特地貌景观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奇峰林立,地表崎岖
B.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C.土墩和凹地相间纵列分布
D. 岸壁较陡,谷底狭窄
11.下列省份中喀斯特地貌发育显著的是
A.云南省 B. 江苏省
C.青海省 D. 甘肃省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约塞米蒂国家公园地处内华达山脉西麓,其标志性的U 形峡谷(如下 图)形成于距今约1万年前的第四纪冰期。据此完成12~13题。
12.该公园内U 形峡谷的形成源自
A. 海水作用 B. 流水作用
C.冰川作用 D. 风力作用
13.该公园内与 U 形峡谷相伴而生的地貌景观可能还有
A. 溶洞、峰林 B. 沙丘、风蚀堡
C. 冰斗、刃脊 D. 海滩、海蚀柱
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由于流水的冲刷与侵蚀,河道愈来愈弯曲,最后导致河 流自然裁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为这种湖泊 的形状恰似牛轭,所以称之为牛轭湖。读图,完成14~16题。
(

) (

) (

)④
14.河流地貌演变的时间顺序应为
A.①④③② B.②①④③ c.④①③② D.②③④①
15.牛轭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河流
A. 沉积作用 B. 搬运作用 C.向下侵蚀 D. 侧向侵蚀
16.图①的a、b、c、d 四部位中,河流沉积作用较强的部位是
A.a B.b C.c D.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 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太阳能资源 是否丰富与年太阳辐射总量息息相关,下图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
(1)描述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特征。(6分)
(2)说明与四川盆地相比,青海省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6分)
地理试题第3 页(共6页)
地理试题第4页(共6页)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我国是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多发国家,每年因为滑坡、泥石流所造成的财产损失达到数 十亿至几百亿人民币,人员伤亡也有几百人之多,因此研究滑坡和泥石流并治理一直是有关 部门研究的重点,读我国滑坡、泥石流分布图。
(1)描述我国滑坡、泥石流分布特点。(4分)
(2)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也可能直接或间接地诱发泥石流,请你列举出这 些人类主要活动有哪些。(4分)
(3)为减轻滑坡和泥石流的危害,当地应采取哪些措施。(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西藏米林县年降水量约640毫米,且集中在6-9月份,冬春季节多大风。在该县丹娘乡 的雅鲁藏布江北岸山麓,有一个高约百米的沙丘,叫丹娘沙丘。雅鲁藏布江水位季节变化 大。因1为丹娘沙丘附近等高线示意图,图2为丹娘沙丘景观图。
(

1
)图 2
(1)描述丹娘沙丘所在河谷的特征。(6分)
(2)指出该沙丘的沙源地,并说明理由。(6分)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在澳大利亚东南部海岸旁,矗立着一群奇异的岩石。这些石头最初被称为“母猪和小 猪”,20世纪50年代,它们被改名为“十二门徒石”。这些岩石从形成到屹立在海岸旁已有 千万年历史,到现在只有4个完整的门徒石。下图分别示意门徒石景观及其形成过程。
(
陆地
)海洋

(
陆地
) (
海洋
)海洋
(

)工
(1)指出图中“门徒石”形成的先后顺序。(2分)
(2)分析图中“门徒石”的成因。(6分)
(3)为防止“门徒石”继续减少,请为当地提出合理的保护措施。(6分)
地理试题第5页(共6页)
地理试题第6 页(共6页)2023~2024学年度高一11月联考
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1.B【解析】从材料得知,开普勒-452距离地球1402光年,银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所以其位于银河系内。故选B。
2.D【解析】昼夜温差适中,有适宜温度,或者有适合生命呼吸的大气,单存在适宜的温度或者大气,不一定有生命存在,A、B错
误。外观和位置特殊.不是具备生命的必备条件,C错误。水是生命之源,行星表面温度适宜且具备存在液态水的条件,那是最可能
有生命存在的,D正确。故选D。
3.D【解析】太阳外部大气由内而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被日全食遮挡的部分是光球层、外围发亮的部分为色球层:
日冕层的亮度很小,很难被肉眼直接观测到。故选D。
4.A【解析】光球层主要出现太阳黑子,太阳黑子其实并不黑,只是该区域的温度比光球层其他区域低,显得暗一些,A正确:而
太阳耀斑则是出现在色球层,成因是太阳大气高度集中的能量释放过程,而日饵也出现在色球层,喷射出弧状气体,像太阳的耳朵,B
错误;太阳风以及日冕物质抛射都位于日冕层,C、D错误。故选A。
5.D【解析】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软流层之上是上地幔顶部,再往上是莫霍界面,莫霍界面之上是地壳,故冒纳罗亚火
山喷发的岩浆在地球内部迁移的顺序是软流层一上地幔顶部一莫霍界面一地壳。故选D。
6.C【解析】①是大气圈,低层大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最大,A正确:②是水圈,水圈经水循环形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B正确:③是地壳,大陆部分较厚、大洋部分较薄,C错误:①②③共同组成了生物圈,是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D正确。故选C。
7.B【解析】恐龙生活在中生代,所以恐龙化石应该在中生代发现,因此应该是②地层中发现。故选B。
8.B【解析】③地质时期为古生代晚期,蕨类植物现在还存在,A错误:三叶虫在古生代晚期灭绝,B正确:裸子植物繁盛于新生
代,而非古生代,C错误:哺乳动物诞生于在侏罗纪晚期(中生代)而非古生代,D错误。故选B。
9.B【解析】形成大窝凼地貌形态的主要地质作用是流水侵蚀,并非流水堆积作用.B正确、D错误:大窝凼地区没有冰川发育,
所以不可能出现冰川作用,而且此为侵蚀地貌,所以不可能为冰川地貌,A错误:风力侵蚀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而大窝凼位于湿润地
区,C错误。故选B。
10.A【解析】石灰岩地区由于受到强烈的流水侵蚀,故容易形成喀斯特地貌景观及特征是奇峰林立,地表崎岖,A正确:千沟万
壑、支离破碎属于黄土高原地形特点,B错误:土墩和凹地相间纵列分布是黄土高原地貌特征,C错误:岸壁较陡,谷底狭窄属于河谷
地貌特征,D错误。故选A。
11.A【解析】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且在湿润地区,云南省喀斯特地貌发育显著,A正确:江苏省位于我国东部
沿海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不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发育,该省喀斯特地貌发育不显著,B错误:青海省主要以高寒的冰川地
貌为主,C错误:甘肃位于西北内陆地区大多数地区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形成,D错误。故选A。
12.C【解析】该公园内的U形峡谷形成于距今约1万年前的第四纪冰期,表明其形成主要受冰川侵蚀作用,注意题干中第四纪
冰期可以迅速锁定答案。故选C。
13.C【解析】结合上题分析可知,U形峡谷形成受冰川侵蚀影响,冰斗、刃脊等也是典型的冰川地貌,C正确。溶洞、峰林多是流
水侵蚀形成的喀斯特地貌:沙丘、风蚀堡受风力作用形成:海滩、海蚀柱受海水作用形成。故选C。
14.B【解析】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ⅴ型)、瀑布和峡谷: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河流中下游
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一般在河流的上中游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搬运,在下游表现为堆积)水流在流经弯道时,由于重力和离心
力的共同作用,断面内形成横向环流,弯道横向环流运动,加剧了泥沙在横断面上的输移,使得凹岸不断被冲刷、凸岸不断发生淤积,
增加了河道的弯曲程度,根据图中河道的弯曲分析此处的河流地貌从②图开始演化的,在河流的拐弯处形成凹岸和凸岸,在凹岸是侵
蚀作用为主,凸岸是堆积作用为主,所以从②图逐渐演变为①图,随着时间的延长,流水作用时间也延长,长时间的侵蚀和堆积形成了
弯道连接的河流图④,最后形成牛轭湖图③,所以图中的地貌演化的顺序是:②①④③。故选B。
15.D【解析】读图,结合上题分析,牛轭湖是由于流水在凸岸沉积,凹岸侵蚀形成的,也就是在不同的河岸,外力作用差异导致
的,河流以侧蚀为主。故选D。
16.B【解析】读图,可知acd均位于河流的凹岸,外力以侵蚀作用为主,而b位于凸岸,以沉积作用为主。故选B。
17.【参考答案】
(1)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不均:大致由东南向西北递增(或西北少东南多):四川盆地附近地区为低值中心:青藏高原为高值
中心。(每点2分,答出3点得6分)
地理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