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年级24《卖炭翁》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八年级24《卖炭翁》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06 19:57:2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初中语文八年级《卖炭翁》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卖炭翁》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唐诗二首》中的一首诗歌。本单元围绕“憧憬美好的社会生活,反思现实的生存状态”的主题,选取古代诗文篇目,来表现古人的哲思与情怀。
《卖炭翁》作为白居易的一首经典叙事诗,无论是精彩的情节叙述,还是经典的人物形象刻画,均堪称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典范。在《卖炭翁》一诗中,作者通过叙述卖炭翁的故事,运用富有张力的语言,刻画了悲苦的老翁形象及蛮横无理的宫使形象,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典文学的人物形象谱系。同时白居易“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的诗歌创作主张,以卖炭翁的悲惨故事来对朝廷进行警戒,从而表现了作者对下层百姓的同情和“以天下为己任”的独特情怀。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浅显的古代诗文,积累了一定量的文言词语及句式,掌握了一些文言阅读方法,这是继续学习古诗文的有利因素,本节课可采用以读促学,以学促学。但由于在内容及情感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学中充分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料来增加学生的直观体验,让学生借助信息技术来欣赏古代经典诗歌,使古诗词的学习更加立体化。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积累重点词语意思(薪、营、直);
(2)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结合重点词语分析人物形象。
(3)体悟诗人的情怀,感受诗歌的艺术价值。
教学难点:
通过古诗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体悟作者的文人情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唐代诗人白居易素有“诗魔”“诗王”之称,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在其创作的众多诗歌中,叙事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成就备受人们的青睐,影响深远。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一篇经典叙事佳作《卖炭翁》,共同感受诗人笔下经典的故事情节和的独特艺术形象塑造。
(板书:卖炭翁 白居易 叙事诗)
二、诵读经典,聆听古韵
1.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朗读是诗歌学习的重要方式,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中的读音,自由朗读诗歌。
2.提示读音,齐读全文。
3.哪位同学来展示你的朗读?
学生展示朗读,教师及时订正读音。
4.本诗中有几个易错字音,请记录在随堂笔记本上:裳 骑 敕;读音:chì shang cháng qí jì ,学生上台运用拖拽功能,选出词语正确读音。学生对易错字音做讲解。
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我们齐读诗歌。(学生齐读全诗)
三、积累词语,读懂诗歌
过渡语:(好,读得不错,那么)作为一首古诗词,准确理解诗歌内容是课堂学习的重要方面。以同桌为小组,请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读懂诗歌。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做好记录,之后小组举出疑问,其他组同学进行答疑。“举疑--答疑”。
师:同学们,时间到!在读懂诗歌过程中,有疑问的组请举出疑问,(小组举疑),哪组同学进行答疑(其他组答疑)。
生:“举疑(小组举疑)--- 答疑(其他组答疑)”。
师:请同学们关注这几个词语的意思,记录在你的随堂笔记本上:
示例:薪——木柴 营——谋求、需求 直——同“值”,价钱
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再读课文。
师:同学们声音洪亮,气势磅礴,老师也想展示下朗读,大家想听吗?
教师示范朗读《卖炭翁》。
四、研读经典,采撷精华
1.梳理文脉,概括故事情节
过渡语:刚才我们朗读了课文,现在请大家思考:本诗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温馨提示:请按照“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概括。)
生展示:卖炭的老翁去卖炭时,遭遇宫使的掠夺。
2.整理意脉,认识经典艺术形象
过渡语:卖炭翁作为一个主体人物贯穿于文章的始终,诗人以“卖炭翁”为题,可见,“卖炭翁”是作者浓墨刻画的。那么,诗人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卖炭翁形象呢?(温馨提示:可以从外貌、心理、动作角度,找出相关语句,进行分析)(学生依据温馨提示,小组讨论,并勾画出相关语句。)
①“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生:这是外貌描写,“苍苍”一词写出一位老者的形象,“烟火色”和“黑”则表现了卖炭工作的艰辛。
师:“烟火色”和“黑”如何体现劳动的艰辛呢?
生:“烟火色”烟熏火燎的颜色,可见非一日所形成,老翁在烟熏火燎环境中夜以继日的工作,“黑”因为烧炭,双手沾黑,老翁劳动的艰辛可想而知。
(板书:老翁 年事已高 劳动艰辛)
②“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生:老翁身上的衣服正单薄,但仍希望天气更冷些,是一种矛盾心理。
师:老翁的矛盾心理,又体现了什么呢?
生:炭是全家的经济来源,体现老翁生活的贫困,对现实的无奈。
(板书:生活贫困)
③“晓驾炭车辗冰辙”,“驾”和“辗”两个动词,写出老翁卖炭路途上的不易。
小结:白居易运用细致的笔墨,刻画出一位年事已高、劳动艰辛、生活贫困的老者形象。这是一位普通劳动者的形象,更是千千万万劳动者的艺术典型。
文章除刻画了卖炭翁的形象,同时也立体地呈现了宫使的形象。本诗中,哪些词语使宫使形象更加立体化了?
①“翩翩两骑来是谁”
生:从“翩翩”一词,我读出了宫使的轻狂。
师:“翩翩”如何体现了宫使的轻狂呢?
生:“翩翩”从正面刻画宫使的轻狂,同时,作者又从“来是谁”的旁观者角度,再次刻画宫使形象。
师:作为旁观者,你觉得他们内心会想什么呢?
生:这个人怎么这么轻狂、这么轻狂的人是谁……
师:在这个句子中,对宫使正面描写与旁观者的侧面烘托相结合,将宫使的轻狂刻画出来。
②“回车叱牛牵向北”
生:“回”“叱”“牵”三个动词,构成了一幅动态的立体画面,写出了宫使的蛮横无理,使宫使的形象更加鲜明。
师:这三个动词中,尤其是“叱”更富有表现力。“叱”,教材解释为“吆喝”。你觉得是一般意义上的“吆喝”吗?
生:不是
师:那应该是什么意思呢?从字形来分析。(多媒体出示“叱”字的字形分析)“叱”的篆书为图片,由图片(口,说话)和图片(匕,刀子)组成,本义:说出像刀子一样的话,叱骂、叱责,非一般意义上的“吆喝”。叱骂,则将宫使蛮横的态度表现出来。
(板书:轻狂、蛮横无理)
小结:诗人多角度刻画了老翁和宫使形象。将卖炭翁的悲苦刻画得淋漓尽致,将宫使的蛮横表现的活灵活现,两者形成鲜明对比,这两个人物也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人物谱系中的经典形象。这些成就的取得,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白居易富有张力的语言刻画,诗人抓住几个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用最简练的语言传递出最丰富的内容,这就是白居易诗作的独特之处!不但刻画了经典人物形象,而且展现了一幅幅真实生动的社会画面。那么,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一幅怎样的社会画面呢?
五、体悟情怀、感受经典
过渡语:让我们一起穿越历史,再回大唐,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经历“安史之乱”的中唐社会,各地战乱不断、宦官当权、百姓民不聊生。年轻的白居易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他目睹了社会的黑暗,将目光驻足在贫苦百姓身上,写下了千古佳作《卖炭翁》。
1.诗人借助诗歌《卖炭翁》,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呢?
生小组讨论,展示:“《卖炭翁》,苦宫市也”。
宫市:是指宫廷里需要日用品,由官府承办,向民间采购。但唐德宗贞元末年,改为由宦官去办理,他们以皇帝的名义到民间市场强行买卖,名为买卖,实为掠夺。
师:“宫市”制度是造成老翁悲惨遭遇的主要原因,这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反映,揭露了当时“宫市”制度的弊端。
2.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期盼?
师:教师补充白居易材料,了解白居易的思想。①始终坚守“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②写作《卖炭翁》时,担任左拾遗官职。③创作主张“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白居易“兼济天下”,体恤百姓,是诗人的性格底色;担任要职,反映民声,是诗人的职责所在;以诗为口,警戒朝廷,是诗人的创作目的。因此,他用大量叙述诗表现民生疾苦及社会弊端,让统治者有所警戒、有所变革,从而使社会繁荣,百姓生活更加幸福!
《卖炭翁》,这样一个意犹未尽的故事,两个对比鲜明的形象,无法言说的复杂情愫,用短短130多个字,呈现出来,成为文人独特情怀的艺术展现!
结语: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大都心怀怜悯之心,关注百姓疾苦及朝政得失。他们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用自己的笔描摹民生百态,上承《诗经》之精神,以讽喻之法,欲揭民弊与朝廷,展现了文人“兼济天下”的风骨与情怀!这种情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国人,以天下为己任,勇往直前、奋斗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