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第三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二调(期中)考试地理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阜阳市第三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二调(期中)考试地理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2-06 17:28: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阜阳三中2023~2024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二调考试 地 理 试 题
考生注意:
1.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综合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 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综合题请用直径0. 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 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 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至第三章第二节。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 月掩金星”是指金星被月球掩盖的自然现象,此时月球运行到地球和金星中间,且连成一 条直线,与日全食的原理相似 。2023年3月24日,我国部分地区观测到了这一难得的天文奇 观 。下图示意部分天体及其运行轨道 。据此完成1~2题。
1.“月”掩“金星”现象中的天体分别属于
A. 恒星、行星 B. 行星、行星
C. 卫星、行星 D. 恒星、卫星
2. 本次“月掩金星”现象发生时,月球和金星可能分别位于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022年10月18日,日本樱岛火山喷发,火山灰冲入2400m高空(下图),并随风向周边扩 散,对周围多个城市产生影响 。据此完成3~4题。
3. 樱岛火山喷发的岩浆主要来自
A. 地壳 B. 下地幔
C. 地核 D. 软流层
4. 此次火山喷发后造成当地地面温度下降,主要是因为火山爆发后
A.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减少
B.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减弱
C. 火山熔岩的凝固会吸收热量
D. 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量减少
四川甘玫州是我国地震频发地区之一 。2023年9月6日16时46分在该州沪定县(29. 52°N, 101. 96°E)发生3. 1级地震,震源深度12km,无人员伤亡报道。下面图1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 传播速度和地球内部结构,图2为本次地震的时距曲线(表示地震时纵波和横波到达不同地震台站所需的时间)。据此完成5~7题。
图1
图2
5. 若某地震台站测得纵波和横波时距差为4分钟,则某台站的震中距大约是
A. 1500km B. 2000km
C. 2500km D. 3000km
6. 此次地震理论上该县居民的感觉是
A. 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B. 只左右摇晃
C.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D. 只上下颠簸
7. 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下图为北半球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海洋)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读 图,完成8~9题。
8. 此时 P地的风向为
A. 西北风 B. 东北风
C. 西南风 D. 东南风
9. 若用 AI、BI分别表示甲地和北京两地高空的气压,则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两地高空等压面状 况的示意图是
A B
C D
地质时期陆地上生长的茂密植被,是煤炭生成最主要的物质来源 。堆积的原始植物遗体, 由于地壳运动,被埋入地下,然后经一 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形成黑色可燃沉积岩就是煤 炭 。近年来能源消费从传统的以化石能源为主,转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是能源利用的必然趋 势 。下图为中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单位:兆焦/米2 .年)。据此完成10~11题。
10. 下列时期中可能是煤炭形成的主要时期的有
①石炭纪 ②古近纪 ③白聖纪 ④二叠纪 ⑤第四纪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②④⑤
11. 中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丰富的地区位于
A. 四川盆地 B. 内蒙古高原 C. 青藏高原 D. 华北平原
地球作为一个行星起源于46亿年前的原始太阳星云 。此后,地球系统的地貌变迁、生命现 象和生命活动共同构成地球的历史,地球的历史划分为几个重要的地质年代 。下图为某地质年 代地球环境景观图 。据此完成12~13题。
12. 图中所示地质年代的海陆分布状况是
A. 陆地面积逐渐大于海洋 B. 海洋向北极圈附近漂移
C. 联合古陆开始逐渐解体 D. 大西洋洋底的海岭隆起 13. 该地质年代末期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A. 喜马拉雅山脉形成 B. 强烈的地震灾害频发
C. 恐龙在地球上消失 D. 陆地基本被冰川覆盖
下图为大西洋表层海水性质随纬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4~16题。
14. 图中①②③曲线依次表示的是
A. 温度、盐度、密度 B. 密度、温度、盐度
C. 密度、盐度、温度 D. 盐度、温度、密度
15. 在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盐度最高的地方,其
A. 纬度约为20°S B. 密度约为1025kg/m3
C. 盐度约为37% D. 温度约为36. 7℃
16. 下列对海水性质理解正确的是
A. 海雾影响航行,其形成与海水温度、密度有关
B. 北半球的海水温度总是低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
C.“海中断崖”这一地理现象主要与海水密度有关
D. 大洋表层年平均密度与盐度、温度几乎没有关系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世纪60年代开始,人类就开始了火星探测 。 中国已公布2030年前从火星取样返回 地球的计划,在更远的未来,也许我们真的能实现“移民火星”的梦想 。下左图为太阳系局部 示意图,右图为火星与地球数据比较。
(1)写出左图中表示火星的数字,并描述火星在太阳系的位置 。(6分)
(2)与地球对比,推测火星昼夜温差特点,并从大气受热过程角度简述理由 。(6分)
(3)结合右图火星与地球数据比较,简述人类未来移民火星后可能遇到的主要困难 。(6分)
18.(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受台风“杜苏芦”影响,2023年7月29日至8月1日,京津冀地区陆续出现强降水,70 多个小时“疯狂倾倒”,局地累计降水量达650mm至1003mm,多地遭受严重内涝 。 下图为 北京市及周边地形图。
(1)从水循环角度,说明京津冀地区此次强降水的水汽来源 。(6分)
(2)结合材料,从水循环角度分析京津冀内涝严重的原因 。(6分)
(3)为减少内涝现象,请从水循环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 。(6分)
19.(16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补连山脉位于我国青海省东北部与甘肃省西部边境,由多条西北— 东南走向 的平行山脉和宽谷组成,海拔4500m以上的山峰多发育有现代冰川,近百年来,冰川处于退 缩阶段。甲图为补连山冰川朝向玫瑰图(离中心点越远,数值越大)。
材料二 冰川风是指冰川表面较稳定而下沉的冷却气流沿冰面向冰川前方运动,迫使 冰缘地区较暖的空气上升而产生对流交换,形成由冰川表面向冰缘地带吹送的风。 它的形 成主要是由于冰雪面气温往往低于同高度山谷气温。近年来,补连山地区的冰川风变化显 著。乙图为冰川风形成示意图。
(1)推测补连山地区南坡和北坡冰川风风势大小,并说明理由。(6分)
(2)从对山谷风风力大小和影响时间角度,分析冰川风对当地山谷风的影响。(4分) (3)推测补连山冰川风近年来的变化,并分析原因。(6分)
卓阳三中2023~2024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二调考试.地理 参考答案、解析及评分细则
1. C 月球为地球的卫星,金星为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因此题干中涉及的天体类型组合分别为卫星和行星,C 正确,ABD错误。故选 C。
2. A 据材料“月掩金星”是指金星被月球掩盖的自然现象,此时月球位于地球与金星之间,且三者位置呈一直 线,因此金星和月球可能分别位于③、①位置,A正确;金星和月球可能分别位于 ④、②位置和 ③、②位置时, 月球不在地球和金星中间;金星和月球如果分别位于 ④、①位置时,月球虽然在地球、金星中间,但金星与太 阳在同一方位,且三者位置不呈一条直线,BCD错误。故选 A。
3. 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一般认为这里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故选 D。
4. A 此次火山喷发后,火山灰随风向周边扩散,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减 少,A正确;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B错误;火山熔岩会释放热量后凝固,C错误;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 量减少不是地面温度下降的原因,D错误。故选 A。
5. B 图中显示,震中距为2000km处,纵波(4分钟到达)比横波(8分钟到达)到达时间早约为4分钟,因此震 中距大约是2000km。故选 B。
6. C 地震波的纵波传播速度快,横波传播速度慢,纵波先到达地表时会使物体上下颠簸,横波后到达地表时会 使物体左右摇摆。故选 C。
7. A 纵波波速要大于横波波速,海底油气矿藏属于液态物质,遇到此物质,横波消失,纵波先突然减小,后增 大,①图符合该特点,表示海底储有石油。故选 A。
8. B 风向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近地面的风向斜穿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且 北半球向右偏。根据图示 P地的等压线分布,P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应指向南,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 右偏转30~45度左右,形成的风向为东北风,B正确。故选 B。
9. C 读图,可知图示季℃为冬季,陆地降温幅度大,气温低,海洋降温幅度小,气温较陆地高。结合物理原理, 受下垫面温度影响,等压面会发生变形,即热胀冷缩,所以图中陆地近地面大气会遇冷收缩下沉,高空形成低 气压,海洋近地面大气会受热膨胀上升,高空形成高气压,因而海洋高空气压高于陆地高空。 甲地位于陆地 上的高压中心,北京靠近海洋上的低压中心,因此 B, 气压高于 A, ,C图符合题意。故选 C。
10. 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煤、石油等化石燃料都是动植物的遗体经过复杂的地质运动后形成的。动物的食物 有部分来自植物,植物生长需要叶绿素通过光合作用才可以,这些过程都离不开太阳能,因此可以认为化石 燃料(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都是源自于太阳能,即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是地质时期生物固定后积累下 来的太阳能。根据所学地球的演化相关内容可知,地球上两次重要成煤时期是古生代后期和中生代,而石 炭纪和二叠纪属于古生代后期,白聖纪属于中生代,因此①③④正确。故选 B。
11. C 读图可知,我国太阳辐射分布最丰富的地区位于青藏高原。结合青藏高原的特点可知,该地由于海拔 高,大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故该地成为我国太阳辐射总量最丰 富的地区。故选 C。
12. C 据图中信息可知,此时恐龙较为繁盛,应为中生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初始地球时期陆地大于海洋,之 后逐渐海洋面积增大,未曾出现陆地面积逐渐大于海洋,A错误;海陆变迁是板块漂移,不是海洋漂移,说法 有误,B错误;中生代时期地壳运动剧烈,联合古陆在三叠纪晚期开始解体,C正确;大西洋洋底的海岭隆起 发生在新生代,D错误。故选 C。
13. C 喜马拉雅山脉的广大地区曾是一片汪洋大海,称古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形成于新生代,A错误;中生代 末期没有强烈的地震灾害频发,B错误;恐龙在地球上消失发生于中生代末期,C正确;陆地基本被冰川覆 盖发生于冰川时期,最早是前寒武纪,D错误 。故选 C。
14. C 图中③由低纬向高纬度递减,表示海水温度,A、B错误 。②从副热带海区向高纬和低纬减少,表示海水 的盐度,C正确,D错误 。①由赤道附近向高纬度地区递增,表示海水密度 。故选 C。
15. B 读取信息,在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盐度最高的地方读出盐度约为37%,向横坐标引垂线得出纬度约 为25°N,此垂线与海水密度曲线和温度曲线相交有两点,可读出密度约为1025kg/m3,温度约为23℃,B正 确,ACD错误 。故选 B。
16. C 海雾影响航行,其形成与海水温度有关,与海水密度无关,A错误 。从图中看,北半球的高纬度海区的海 水温度高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B错误 。“海中断崖”指如果海水跃层是上层密度大,下层密度小的状态,形 成负密度梯度跃变层,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剧减小的现象,因此这一地理现象主要与海水密度有关,C正 确 。大洋表层年平均密度与盐度、温度关系密切,D错误 。故选 C。
17.(1)③(2分);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第4颗行星;位于地球和木星之间 。(4分)
(2)特点:昼夜温差大于地球(2分)
理由:火星大气稀薄;白天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 。(4分)
(3)与日距离远,表面温度低;大气密度小,昼夜温差大;陨石撞击几率大;质量、体积小,长期失重 。(6分, 任答三点)
18.(1)海洋表面蒸发出的水汽;当地的河流、湖泊等地表水蒸发成水汽进入大气;当地植物蒸腾作用产生的水 汽进入大气 。(6分)
(2)降雨强度大,范围集中;城镇化进程快,地表硬化,雨水不易下渗;河道水位上涨,造成城市街道排水不 畅;城市排水系统不合理或老化,排水能力不足 。(6分,任答三点)
(3)利用3S技术加强对灾害天气的监测和预报,关注水循环降水环节;合理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提高城市渗 水功能,增强水循环下渗环节;城市建设过程中多使用透水砖,增加下渗环节;完善城市排水系统,减少地表 径流积蓄 。(6分,任答三点)
19.(1)北坡风势大于南坡 。(2分)理由:北坡冰川面积更大,冰雪面气温与同高度山谷气温相比更低,温差更 大,冰川表面下沉的冷却气流更强、更稳定,且大面积冰川的摩擦力更小,因此形成的冰川风风势更大。 (4分)
(2)延长山风的时间,增强山风的势力;缩短谷风的时间,削弱谷风的势力 。(4分)
(3)冰川风势力变弱 。(2分)全球气候变暖及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冰川面积减少,且变得破碎,冰雪面 气温与同高度山谷气温的温差变小,冰川风势力减弱 。(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