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2023-2024学年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单元复习学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2023-2024学年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单元复习学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3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2-06 17:52: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
【单元学习目标】
1.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灭火方法的分析,从化学反应角度认识燃烧和灭火的原理;通过对氢气燃烧和爆炸的实验探究,了解爆炸的原理及防范爆炸的措施。
2.通过对乙炔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燃烧条件的探究,知道控制燃烧的条件就能达到促进燃烧和防火、灭火的目的。
3.通过对燃烧条件的学习,认识到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4.知道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的重要自然资源,通过对煤和石油综合利用的化学工业原理的了解,认识化学在解决人类资源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资源意识。
5.了解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及含量变化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认识保护生态平衡、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6.知道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初步学习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7.培养分析、加工处理图片信息的能力。
【单元思维导图】
【单元知识梳理】
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
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 (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温度达到着火点 三者缺一不可
灭火的原理 (1)清除或隔离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满足一个条件即可
影响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 (1)可燃物的性质 (2)氧气的浓度 (3)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注意:
①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降低温度灭火,改变的是温度,不是物质的着火点。
②有些燃烧反应不一定需要氧气参加,如金属镁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因此金属镁燃烧时,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来灭火。
③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含量(浓度)———爆炸极限时,遇到火源才会发生爆炸,未达到爆炸极限时遇火源不会爆炸
2、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燃烧、化学爆炸、缓慢氧化的比较
概念 发生条件 防范措施
燃烧 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可燃物; 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温度达到着火点 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空气或氧气;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化学爆炸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剧燃烧,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可燃物的含量在爆炸极限范围内;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严禁烟火
缓慢氧化 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易被察觉的氧化反应 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2)燃烧、爆炸的安全知识
①点燃可燃性气体(CO、H2、CH4等)之前,一定要先检验气体的纯度,防止发生爆炸;
②面粉厂、加油站等区域必须张贴严禁烟火和禁止吸烟的标志;
③煤气泄漏需要立即关闭阀门并打开窗户通风(不能打电话或打开排气扇);
④燃气热水器应安装在浴室外通风处,以防止CO中毒。
(3)认识几种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3、火灾自救措施
(1)迅速找到安全通道
(2)发生火灾时,要匍匐前进。
(3)房间内发生火灾时不能随便开门、开窗,开门、开窗会增加氧气的量,使火势更加凶猛。
(4)发生火灾时,产生的大量烟尘会使人窒息。因此最好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着墙壁跑离着火区
(5)若在山林中遇到火灾,应逆风而跑,因为顺着风更易被烧伤和发生危险。
燃料、能源和环境
1、能源及其分类
(1)三大化石燃料
煤 石油 天然气
形成 古代生物的遗骸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
元素组成 主要含C; 少量:H、N、S、O等 主要含C、H; 少量:N、S、O 主要含C、H
类别 混合物(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 混合物(多种有机物) 混合物(主要成分是CH4)
形态 黑色固体,有光泽,无固定的熔点、沸点,具有可燃性 黏稠液体,黑色或棕色,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无固定的熔点、沸点 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综合利用 煤隔绝空气加强热,经干馏(化学变化)可得到焦炭、煤焦油、煤气等 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经分馏(物理变化)得到汽油、柴油、煤油等产品 作燃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CH4+2O2 CO2+2H2O
注意: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煤矿的矿井里存在的有害气体瓦斯的主要成分也是甲烷,所以煤矿的矿井里必须采取通风、严禁烟火等安全措施。
(2)两种常见的绿色能源
绿色能源也称可再生能源,是指在能源的生产及其消费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低污染或无污染的能源。
乙醇 氢气
物理 性质 俗称酒精,化学式为C2H5OH,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并能溶解多种有机物 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最小的气体
化学 性质 易燃烧,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 2CO2+3H2O 极易燃烧,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
优缺点 可再生,节约石油资源,减少污染 可由水分解得到,原料广泛,燃烧热值高,产物无污染,是最清洁的能源;因其制取成本高,存在贮存、运输、安全等问题,目前还不能被广泛应用
(3)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还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等气体。具有能量高、燃烧热值大等优点。
(4)目前正在开发的新能源有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潮汐能、核能等,这些能源也被称为“绿色能源”。
(5)能源的分类
能源类型 定义 实例
可再生能源 不随其本身的转化或被人类利用而减少的能源 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
不可再生能源 随其本身的转化或被人类利用而减少,在短期内不能恢复的能源 化石燃料等
2、燃料充分燃烧的意义及条件
(1)条件:①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如做饭时调大燃气灶的进风口;②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如将煤制成蜂窝煤。
(2)意义:提高燃料利用率,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3、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1)燃料燃烧不充分会产生一氧化碳。
(2)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炭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形成浮尘;煤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二氧化氮等污染物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酸雨。
(3)使用乙醇汽油作车用燃料的优点:节省石油资源;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二氧化碳
1、CO2性质及用途
二氧化碳
物理性质 色、味、态 无色、无味的气体
密度 密度比空气大
溶解性 能溶于水
化学性质 可燃性 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还原性 不具有还原性,而具有氧化性
与水反应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H2O+CO2=H2CO3 碳酸不稳定而易分解 H2CO3=H2O+CO2↑
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实验室检验CO2) Ca(OH)2+CO2=CaCO3↓+H2O
与NaOH 反应 实验室常用来吸收或除去CO2:2NaOH+CO2=Na2CO3+H2O
毒性 无毒,但不能供给呼吸
用途 灭火,工业原料,干冰可作制冷剂,温室里的气体肥料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1)药品:稀盐酸与石灰石(或大理石)
(2)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注意:
①不能选用浓盐酸,因浓盐酸挥发性太强,能挥发出大量的氯化氢气体,使制得的二氧化碳不纯;
②不能选用稀硫酸,因稀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微溶性的硫酸钙, 覆盖在石灰石(或大理石)的表面,会阻止反应继续进行;
③不能选用碳酸钠、碳酸钾粉末代替大理石或石灰石,因为它们易溶于水,反应速率快,不易控制,难以收集。
(3)制取装置
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型,如图a和b
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如图c
a b c
注意:
①用图b制取二氧化碳时,长颈漏斗要伸到液面以下形成“液封”,以防气体逸出。
②伸入到反应容器中的导管稍露出橡胶塞即可,不宜太长,否则不利于气体导出。③集气瓶内的导管应伸入到接近集气瓶底部,有利于排尽空气。
(4)验满方法:将燃烧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已收集满。
(5)检验方法: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表明该气体为二氧化碳。
(6)实验步骤:①连接仪器→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药品(先装固体药品,后装液体药品)→④收集气体→⑤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已收集满→⑥结束实验,整理仪器和药品。
注意:验满时,不能将燃着的木条伸进集气瓶内;验满过程利用的是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1、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2、温室效应
(1)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臭氧、甲烷、氟氯代烷等。
(2)加剧的危害:全球气候变暖,使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城市;使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
(3)缓解措施:减少使用化石燃料,使用清洁能源:大力植树造林: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人工吸收二氧代碳等。
(4)“低碳生活”指生活中要尽量减少所消耗的能量,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为保护地球尽一份责任。如日常生活中的节约用电、节约纸张及绿色出行等做法均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单元常考题型】
题型1 燃烧条件的探究
1.燃烧是我们熟悉的现象。某实验小组用如图实验方法来探究燃烧的条件:
(1)如图一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铜片上红磷不能燃烧是因为_____;水中白磷不能燃烧是因为_____。
(2)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_____。
(3)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_____。
(4)“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用脱脂棉包裹好过氧化钠,往棉球上滴水即可看到“滴水生火”的奇观,因为过氧化钠遇到水生成和另一种物质(NaOH),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是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但小明在一次表演中因为滴水过多却没有成功,他没有成功的原因是 。
题型2 灭火的原理及其应用
2.酒精着火,可用湿布盖灭。其灭火原理是(  )
A.降低温度 B.隔离可燃物 C.隔绝氧气 D.降低酒精的着火点
题型3 爆炸
3.下列图标与燃烧、爆炸无关的是( )
A. B. C. D.
题型4 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
4.在当今社会,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
(1)下列物质属于化石燃料的是_______(填序号)。
A 乙醇 B 石油 C 氢气 D 煤
(2)北方的冬天常用燃炉取暖,为了让煤充分燃烧,提高其利用率,通常将煤做成峰窝状,甚至做成粉末状再使用,其目的是_________。
(3)我省文昌航天基地发射卫星的火箭使用液氢为燃料。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使用氢能的一个优点是______。
题型5 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5.空气污染已经成为各大城市急需解决的难题之一、空气质量日报可以及时准确反映空气质量状况。
空气污染指数 0-50 51-100 101-150 151-200 201-300 300以上
空气质量级别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六级
空气质量状况 优 良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重度污染 严重污染
(1)通过以上数据分析,空气污染指数越大,污染越 (填“轻”或“严重”)。
(2)某市的空气污染指数为58,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根据以上信息可知,该市当天的空气质量级别为 ,空气质量状况为 。
(3)2023年中国环境日主题:“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_____。
A.加强大气质量监测 B.鼓励教科书循环使用
C.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D.扩大绿化种植面积
题型6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6.为了解决化石能源面临耗尽的问题,科学家正在开发新能源,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
A.天然气 B.太阳能 C.地热能 D.潮汐能
题型7 二氧化碳的循环
7.自然环境由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组成,各圈层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不停循环,其中“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重要循环(如图所示)。

(1)自然界中产生氧气的主要途径是 。
(2)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主要是通过二氧化碳来实现的。图中产生二氧化碳的途径之一是 (填序号)。
(3)图中涉及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空气的主要成分中没有参与图中循环的气体是 。
(4)根据“氧循环”原理,在教室内可采用 方法(写一条)使空气保持清新。
题型8 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
8.A~I是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一种紫红色的固体,D、I是气体,I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是一种黑色固体,E、K是液体。F与D反应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G。物质之间有关反应如下图。请回答:
(1)写出以下物质的化学式:A ;I ;K 。
(2)写出D与F发生反应生成G的化学方程式 。
(3)物质C在反应①中所起的作用是 。
(4)写出I物质的一种用途 。
(5)F与D反应时,在集气瓶中放入少量水,其目的是 。
题型9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9.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CO2,并对它的部分性质进行探究,按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上图所示装置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 ;② ;
(2)A装置用于制取CO2,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3)用B装置收集CO2的原因是 ;
(4)若要C中的两个气球悬在空气中,则气体甲可能是______。(填序号)
A.氢气 B.氧气 C.空气
(5)往D试管中通入CO2,当出现 现象,表示石灰水中的溶质恰好完全沉淀。
【单元对接中考】
1.(2023秋·九年级课前预习)下列图标与消防安全无关的是
A. B.禁止吸烟
C. D.禁止烟火
2.(2023秋·河北唐山·九年级统考期中)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厨房油锅起火,盖上锅盖就能灭火
B.煤炉生火时,利用木材引燃煤炭,是为了降低煤炭的着火点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若洒出的酒精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灭
D.森林失火时,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3.(2023秋·陕西渭南·九年级校考期中)下列有关燃烧、灭火和爆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面粉厂和加油站应严禁烟火
B.发生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的目的是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离
C.风力灭火机的灭火原理是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发生火灾时打开所有门窗,有利于人员迅速逃生
4.(2023秋·湖南衡阳·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我国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第十一篇是《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不利于实现该目标的是
A.出行尽量步行或乘坐公交车 B.将旧报纸、塑料瓶放入可回收垃圾箱内
C.树立健康意识,提倡使用一次性碗筷 D.鼓励使用新能源汽车
5.(2023春·九年级单元测试)下列关于煤、石油、天然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储藏量都是无限的
B.它们都属于混合物
C.完全燃烧时都有二氧化碳生成
D.天然气是比较清洁的化石燃料
6.(2023秋·九年级课前预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物质就会燃烧 B.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
C.任何物质燃烧都可以用水扑灭 D.着火点越高的物质越易燃烧
7.(2023秋·江苏镇江·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名称:① ,② 。
(2)用高锰酸钾制备并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填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发生装置可选用B或C,装置C相对于B的优点是 。在装置C中连接压强传感器如图一,测得装置C内气体压强变化情况如图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下同)
A.a点对应的操作是关闭活塞
B.ab段试管中液面逐渐上升
C.b点试管中液面低于多孔隔板
D.cd段漏斗中液面下降
(4)图E装置可用于气体的收集、检验、除杂和体积的测量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体从b端通入,可用于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
B.若瓶内为澄清石灰水,气体从a通入可检验气体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
C.该装置内装水可用于医疗中给病人供氧呼吸,a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D.收集难溶于水的气体,瓶内装满水,气体从a端通入
(5)某同学连接B、F、G装置进行实验。若实验时F装置中蜡烛燃烧更剧烈,G装置中溶液变浑浊,则B装置中产生的气体是 ,G装置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为 。
8.(2023·吉林四平·统考一模)温室效应加剧引起的气候异常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我国由此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1)“碳达峰”与“碳中和”中的“碳”指的物质是 ;
(2)造成温室效应加剧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煤、 和天然气的过度使用。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2页,共14页
答案以及解析
【单元常考题型】
1.答案:(1)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燃烧的着火点;没有与氧气(空气)接触(2) 防止五氧化二磷散发到空气中,污染空气(3) 氧气(空气) (4); 放热 ;加入的水过多,吸收热量,使温度达不到棉花的着火点
解析: (1)如图一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红磷不能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水中白磷不能燃烧是因为:可燃物没有与氧气充分接触;
(2)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不污染空气,比较环保;
(3)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氧气,因为氧气支持燃烧;
(4)过氧化钠遇到水生成和另一种物质(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是放热反应;但小明在一次表演中因为滴水过多却没有成功,他没有成功的原因是:滴水过多降低了温度,使温度达不到脱脂棉的着火点。
2.答案:C
解析: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为:隔绝氧气,故选C。
3.答案:C
解析:A为禁止烟火标志,B为禁止燃放鞭炮标志,D为禁止放易燃物标志,均与燃烧、爆炸有关。C为我国制定的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与燃烧爆炸无关。
4.答案:(1)B、D
(2)增大和空气(氧气)的接触面积
(3) ; 燃烧热值大、环保
解析:(1)煤、石油属于化石燃料,故选BD;
将煤做成蜂窝状,甚至做成粉末状再使用,是为了增大和空气(氧气)的接触面积;
(3)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工业上制取氢气是通过电解水得到的,而地球上水资源丰富,因此资源广泛,氢气的燃烧产物是水,比较环保,氢气还有燃烧热值高,燃烧性能好等优点。
5.答案:(1)严重
(2) 二级 良
(3)C
解析:(1)通过以上数据分析,空气污染指数越大,污染越严重,故填:严重。
(2)某市的空气污染指数为58,在51-100之间,因此该市当天的空气质量级别为二级,空气质量状况为。故填:二级;良。
(3)A. 加强大气质量监测,能够帮助政府和企业更好地了解当地的环境污染状况,为环境保护和城市治理提供科学数据支持,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改善生活环境,符合“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一主题,故A错误;
B. 鼓励教科书循环使用,不仅可以减轻家长负担,让学生养成节约、环保等好习惯,而且能够大量减少树木、纸张、印刷等方面的消耗,符合厉行节俭、反对浪费等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符合“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一主题,故B错误;
C. 大力发展火力发电,会消耗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煤燃烧产生的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粉尘等,对环境污染较大,不符合“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一主题,故C正确;
D. 扩大绿化种植面积可以净化空气,提高空气质量,符合“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一主题,故D错误。
故选:C。
6.答案:A
解析: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不属于新能源;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都属于新能源。故选A。
7.答案:(1)植物光合作用
(2)①(或③、⑥)
(3) 二氧化碳/CO2 氮气/N2
(4)开窗通风(或其他合理答案)
解析:(1)自然界中产生氧气的主要途径为光合作用。
(2)由图可知,呼吸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等均能产生二氧化碳,则图中①③⑥均能产生二氧化碳。
(3)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则图中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有氧气和氮气,其中氮气没有参与图中循环。
(4)由于呼吸作用会消耗氧气,则应开窗通风,使教室内的空气保持清新。
8.答案:(1) KMnO4 CO2 H2O
(2)
(3)催化作用
(4)制作碳酸饮料(合理即可)
(5)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分析】A~I是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一种紫红色的固体,可推出A为高锰酸钾;D、I是气体,I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推出I为二氧化碳,C是一种黑色固体,A能转化为B、C、D,可推出C为二氧化锰,D为氧气,B为锰酸钾,E、K是液体,C能与E转化为C、D、K,可推出E为过氧化氢,K为水。F与D反应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G,可推出F为铁,G为四氧化三铁,D与H转化为I,可推出H为碳,代入验证,符合题意。
解析:(1)由分析可知,A为高锰酸钾,化学式为:KMnO4;I为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K为水,化学式为:H2O;
(2)D与F发生反应生成G的反应为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物质C为二氧化锰,反应①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起到催化作用;
(4)物质I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可用于制作碳酸饮料等;
(5)F与D反应,即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在集气瓶中放入少量水,其目的是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9.答案:(1) 锥形瓶 分液漏斗
(2)CaCO3+HCl→CaCl2+H2O+CO2
(3)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易溶于水
(4)A
(5)红色恰好褪去,白色沉淀不再生成
解析:(1)图中所示装置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是锥形瓶,②是长颈漏斗;
(2)实验室利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符号表达式为:CaCO3+HCl→CaCl2+H2O+CO2;
(3)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易溶于水,所以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4)若要C中的两个气球悬浮在空气中,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因此甲中的气体的密度必须小于空气密度,因此只能是氢气,故选A;
(5)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钙溶液是红色的,通入二氧化碳会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当反应完全时,氢氧化钙完全消耗红色恰好褪去,白色沉淀不再生成。
【单元对接中考】
1.答案:C
【详解】A、为灭火器标注,与消防安全有关;
B、为禁止烟火的标志,与消防安全有关;
C、是腐蚀品标志,属于危险化学品标志,与消防安全无关;
D、为禁止吸烟的标注,与消防安全有关。
故选C。
2.答案:B
【详解】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利用了隔绝氧气的方法,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说法正确;
B、煤炉生火时,利用木材引燃煤炭,是升高温度至煤炭的着火点,使其燃烧,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不能被降低,说法不正确;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若洒出的酒精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灭,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说法正确;
D、森林失火时,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清除或隔离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说法正确。
故选B。
3.答案:A
【详解】A、面粉厂和加油站应严禁烟火,故选项说法正确;
B、发生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的目的是将可燃物与火源隔离,故选项说法错误;
C、风力灭火机的灭火原理是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故选项说法错误;
D、发生火灾时打开所有门窗,空气进入会使火燃烧的更旺,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4.答案:C
【详解】A、出行尽量步行或乘坐公交车,既能节约化石燃料,又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做法与此理念相符,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将旧报纸、塑料瓶放入可回收垃圾箱内,能节约资源,减少环境的污染、资源的浪费,做法与此理念相符,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使用一次性碗筷,增加了森林的砍伐,不利于环境保护,做法与此理念不相符,故C选项符合题意。
D、鼓励使用新能源汽车,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减少污染,做法与此理念相符,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答案:A
【详解】A.煤、石油、天然气在地球上的蕴藏量都是有限的,故A错误;
B.煤是成分复杂的固态混合物,石油是成分复杂的液态混合物,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还含有其他杂质,它们都属于混合物,故B正确;
C.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含有碳元素,完全燃烧都有二氧化碳生成,故C正确;
D.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无氮、硫的氧化物和粉尘,天然气是比较清洁的化石燃料,故D正确。
故选:A。
6.答案:B
【详解】A、燃烧有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同时具备,缺一不可,所以错误;
B、燃烧有新物质生成,一定是化学变化,正确;
C、用水灭火的原理是利用水蒸发吸热,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如果可燃物与水反应,则不能用水灭火,如金属钠,所以错误;
D、着火点是使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所以错误;
故选B。
7.答案:(1) 铁架台 长颈漏斗
(2) AD/DA
(3)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B
(4)D
(5) 氧气/O2
【详解】(1)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为铁架台,仪器②的名称为长颈漏斗,故填:铁架台、长颈漏斗;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D,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锰、锰酸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AD或DA、;
(3)实验室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即石灰石或大理石(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装置C中固体药品放在多孔隔板上,关闭活塞,内部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到隔板以下,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打开活塞,气体输出,压强减小,试管内液面上升,升到隔板以上,固液接触,反应发生,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根据图二可知,从a点开始压强增大,因此a点对应的操作是关闭活塞,ab段压强增大,说明反应进行,生成的气体增多,因此此时弹簧夹关闭,压强增大,将液体压入长颈漏斗,试管中液面下降,bc段压强不变,说明不再反应,且装置密闭,因此此时固液分离,不再接触,b点试管中液面低于多孔隔板,c点之后压强减小,气体输出,所以此时是打开了弹簧夹,则cd段长颈漏斗中液面下降,试管中液面上升;
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B;
(4)A、二氧化碳易溶于水,气体从b端通入,二氧化碳会溶于水中,故A错误;
B、检验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保证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充分接触,所以从b管进气,使气体充分流过液体,起到检验的目的,故B错误;
C、氧气由b导管进入,即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氧气由a导管排出,即a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可以通过观察气泡冒出的速率来判断氧气输出的速率,故C错误;
D、收集难溶于的气体,瓶内装满水,气体会从水中逸出,所以应从a进气,将水从b排出,因此从a进气,故D正确;
故选:D
(5)若实验时F装置中蜡烛燃烧剧烈,说明B装置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故填:氧气或O2、CO2+Ca(OH)2=CaCO3↓+H2O。
8.答案:(1)二氧化碳/CO2
(2)石油
【详解】(1)“碳达峰”与“碳中和”中的“碳”指的物质是二氧化碳;
(2)造成温室效应加剧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过度使用,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