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上8.2《8、7、6加几(1》(课件+教案+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一上8.2《8、7、6加几(1》(课件+教案+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12-07 11:22:4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单元整体设计
一、单元主题解读
(一)课程标准要求分析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单元是数与代数领域第一学段“数与运算”与“数量关系”中的重要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在“内容要求”中指出:“探索加法的算理与算法,会整数加法。在解决生活情境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意识、数感、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在简单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数和数的运算解决问题,能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在“学业要求”中指出:“能熟练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能口算简单的百以内数的加减法。形成初步的运算能力。能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数和数的运算,合理表达简单的数量关系,解决简单的问题。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的道理,解释计算结果的实际意义,感悟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关联,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识、几何直观和应用意识。”
(二)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主要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相关的解决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算法,体现算法多样化,适当突出“凑十法”。例1学习9加几,教材呈现了接着数和凑十法(拆小数凑大数)两种算法,然后通过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体会其算法。例2学习8、7、6加几,与例1的编排方式基本相同,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的迁移,自己想该怎样算。例3学习小数加大数,教材呈现了三种,即“分小数,凑大数”,“分大数,凑小数”和“交换加数位置”。例4学习5、4、3、2加几,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计算,思考怎样想能很快说出得数。例5和例6主要是解决问题,例5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获得人数信息,例6引导学生逆思考解决的问题,让学生继续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一些新的认识,学习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学生认知情况
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10以内数的认识以及加减法、11~20以内数的认识与组成,这为学习本单元的知识提供了知识基础。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对于抽象知识的掌握不容易,所以学生善于利用数数、直接记忆的方法计算,大多数学生对“凑十”这个知识点存在明显的“过程体验”的缺失,所以在学习中,可以借助前面学习的11~20以内数的组成,运用直观教学,让抽象的知识变为直观的操作,学生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
二、单元目标拟定
1.用不同的方法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理解“凑十法”,并能熟练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关键内容确定
(一)教学重点
1.学会应用“凑十法”来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
2.了解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并能正确解决问题。
3.能运用整体部分的数量关系解决这类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思考问题的模型。
(二)教学重难点
1.动手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凑十法”,发现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的规律。
2.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两种方法的异同。
3.能够利用获取的信息,理解“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的方法。
四、单元整合框架及说明
整合指导思想定位:
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这是数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内涵。在探究进位加法的过程中初步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初步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教材的具体编排结构如下:
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基本特点主要体现在:*
(1)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突出了“凑十”的计算方法。
在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时,教材在编排上以语言叙述、在算式下面标出凑十的过程, 呈现了“凑十”和口算的过程。把具体的操作过程、用语言叙述的过程和抽象的计算过程对应起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凑十法”。
突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解决问题时,教材利用画图的策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并通过相应的提示语“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为解决问题的线索,不仅体现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单元课时规划
单元划分依据 □课程标准 教材章节 □知识结构
课程内容模块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
单元数量 8
单元主题 单元名称 主要内容 课时
数与代数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9加几 1
8、7、6加几(1) 1
8、7、6加几(2) 1
5、4、3、2加几 1
解决问题(1) 1
解决问题(2) 1
重点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 抽象 符号化 □分类 □集合 对应 演绎 归纳 □类比 转化 数形结合 □极限 模型 □方程 □函数 □统计 分析 综合 比较 □假设 □其他
课时 学习目标 评价形式 评价标准
8.1《9加几》 目标: 会用不同的方法计算9加几, 理解“凑十法”,并能熟练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任务一:获取信息,提出问题 → 任务二:探究9加几的计算方法 → 1.通过观察得出数学信息,进而提出数学问题。 2.用点数、接着数和“凑十法”等多种方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8.2《8、7、6加几(1)》 目标: 会用不同的方法计算8、7、6加几, 理解“凑十法”,并能熟练计算8、7、6加几的进位加法。 任务一:获取信息,提出问题 → 任务二:探究8加几的计算方法 → 1.通过观察得出数学信息,进而提出数学问题。 2.用点数、接着数和“凑十法”等多种方法计算8加几的进位加法。
8.3《8、7、6加几(2)》 目标: 掌握用“拆小数,凑大数”或“拆大数,凑小数”和交换加数的方法进行计算。 任务一:用“凑十法”计算9+8 → 任务二:利用交换加数的位置计算 → 1.运用凑十法计算8+9。 2.尝试应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的规律算8+9。
8.4《5、4、3、2加几》 目标: 掌握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能准确地进行计算;在计算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任务一:观察特点 → 任务二:探究方法 → 1.观察并说出算式的特点。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计算。
8.5《解决问题(1)》 目标: 结合教材创设的情境,了解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并能正确解决问题。 任务一:知道了什么? → 任务二:怎样解答? → 任务三:解答正确吗? → 1.通过阅读获取数学信息,知道需要解决的问题。 2.采用不同的方法列式计算,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并能正确解决问题。 3.说一说为什么同一个问题,列出的算式却不同。
8.6《解决问题(2)》 目标: 通过读题、画图的方式理解题目的含义;在学生交流互动过程中,掌握解决“逆向求和”的方法。 任务一:知道了什么? → 任务二:怎样解答? → 任务三:解答正确吗? → 1.通过阅读获取数学信息,知道需要解决的问题。 2.采用画图的方式理解题目的含义,并通过观察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而列出算式计算。 3.利用数一数等方法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2 8、7、6加几(1)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目标描述:会用不同的方法计算8、7、6加几, 理解“凑十法”,并能熟练计算8、7、6加几的进位加法。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学习内容分析:教材呈现了8、7、6加几加法的算理, 让学生经历8、7、6加几加法的计算研究过程;用点数、接着数和“凑十法”等多种方法计算8、7、6加几的进位加法。
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通过自主探究计算方法,感受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迁移、类推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会应用“凑十法”来计算8、7、6加几的进位加法。
2.难点:理解并掌握8、7、6加几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效果评价
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1)放鞭炮。 (2)圈一圈,算一算。 2.导入新课师:“加油、加油……”,一阵阵呐喊声在学校的运动场上回荡……。只听枪声一响,运动员们像潮水一般冲出了起跑线。课件出示:师:这节课我们就来找找长跑运动中隐藏的数学信息。 通过学习旧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为后面学习新的知识打基础。通过交流,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和积极性。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给予及时的鼓励与表扬。
任务一: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课件出示:师:观察上图,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学生独自观察,然后回答:前面一组有8人,后面一组有5人。师:根据获取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学生独自思考,然后回答:跑步的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师:怎样列式?学生:8+5。 让学生通过观察得出数学信息,进而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审题意识和问题意识,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 老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是否掌握本环节内容,并给予及时的鼓励与指导。
任务二:探究8加几的计算方法师:8+5等于多少呢?用圆片摆一摆。学生拿出圆片摆一摆,算一算,师巡视指导。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学生1:一个一个的数,1,2,3,…,一共有13个同学。学生2:看大数,接着数。从8后面接着数5个数,9,10,11,12,13,一共有13个同学。师:还有吗?学生:把2个白色的圆片放入蓝色圆片中凑成10,10加3等于13。师:你能用算式表示这一过程吗?想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引导学生得出:把5分成2和3,先算8+2=10,再算10+3=13。师:我们还可以这样表示。课件出示:师:还可以怎么计算?学生:把8看成10,10+5=15,把8看成10,多加了2,所以再减去2,15-2=13。…… 让学生用点数、接着数和“凑十法”等多种方法计算8加几的进位加法,拓展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观察学生的活动参与程度和提取已有知识经验的能力,给予及时的鼓励与表扬。
迁移运用 任务三:课堂练习基础题:1.圈一圈,算一算。2.小兔回家。 引导学生能够在课堂练习的完成过程中对要点知识加深巩固,语言,有效应用。 分层挑选学生的作答,及时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课堂效果,收集本节课学生知识吸收的反馈信息。
提高题:3.照样子画一画,填一填。
拓展题4.在下面的( )里填上合适的数。
作业设计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1.小老鼠上灯台。(直接写出得数) 2.我会画。选做题:1.动物赛跑。2.填一填。【综合实践类作业】 说说8+5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板书设计 8、7、6加几(1)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