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上《童年》交流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梳理阿廖沙的成长轨迹,探究影响他的成长因素。
2.聚焦《童年》中的人物、情节、主题,深入感受人物的形象。
3.作品和现实链接,谈谈阿廖沙的童年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成长故事中的人物特点,读懂成长故事中蕴含的道理,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作品和现实链接,谈谈阿廖沙的童年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如果用一种颜色来形容你的童年,你会用什么哪种色彩呢?(学生汇报:绿色——生机勃勃)
过渡:你们的童年是多姿多彩的,最近我们共读了这本高尔基的《童年》,你能说说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是什么颜色吗?(黑色、灰色)
二、聚焦情节
1.这是高尔基的一部自传体小说,记叙了他童年时候的生活经历,在这段时间内,有过眼烟云的小事,也有刻骨铭心的大事。上节课,我们共同梳理了《童年》中的大事件,想想梳理出来的这些事,在阿廖沙的印象中会是什么颜色?我们用彩笔涂在后面的方框内。
父亲去世——被外祖父毒打——小茨冈之死——认识“好事情”——节日盛宴——和三个小少爷结交了友谊——听外祖母讲故事——染坊着火——外公教我识字——母亲改嫁——母亲去世——走向人间
2.学生涂颜色,并汇报理由
3.关注“挨打”情节
(1)师:大部分同学对“被外祖父毒打”这个情节涂了黑色、灰色,这个时候阿廖沙对外祖父的情感是怎样的?(讨厌,憎恨)
(2)出示语段:我特别不喜欢外公,甚至立刻感受到了他的敌意。他让我提心吊胆,但出于好奇,我一直注意着他。(第一章)
(3)阿廖沙被打的片段:外公冲过来,推开他,一把把我夺过去,拖到长板凳前。我拼命挣扎,扯他的红胡子,咬他的手指。他怒吼着,夹紧我,用力把我往板凳上摔过去,摔得我的脸生疼。
外公一直把我打昏了才罢手。
(4)这个画面让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外祖父?(残暴,暴力)
(5)随着阅读的深入,情节的变化,阿廖沙对外公的情感有没变化?结合相关情节来聊一聊。(外公后面来看我后讲他的故事,外公教我识字,听外公讲往事)
(6)聊到这里,我们发现“被外祖父毒打”这个故事情节,它的色彩发生了一些变化,从开始同学们说到的恐惧的黑色,愤怒的红色,我们还找到了些淡黄的温暖,在你的生活中有没遇到这样的糟糕事,当时你是愤怒的、害怕、悲伤,现在回过头来看,其实对你的成长是有帮助的。在你阅读整本书的某个时候,书中的故事和你的生活产生了连接,有了共鸣。
4.学生联系生活交流
过渡:同学们,我们阅读着伟人的童年,再回过头看自己的童年,发现这些童年的遇见都同样精彩。阿廖沙的童年遇见了形形色色的人,是他们让阿廖沙灰色的童年有了异样的色彩。他们是谁呢?
三、聚焦人物
1.出示情节片段猜人物
(1)她头顶一个空麻袋,身批一条盖马的毯子,冲进染坊,一面大喊:“一群傻瓜,硫酸盐会爆炸的!会爆炸的!”
(2)走在最前面的是一个干瘦的小个子老头儿,他穿着一件黑褂子,绿眼睛,鹰钩鼻,红胡子微微泛着金光。
2.《童年》这本书塑造的人物不止这两位位,让你印象深刻的还有谁?
3.出示人物并分类
现在我们把《童年》大家族中人物分成不同的群,你会怎么分?你想把谁设为群主?并给这个群命什么名?说明理由。(按男女,善恶,命运结局等)
过渡:在阿廖沙的生命中,这些人都给了他不同的影响。
4.小组讨论:影响阿廖沙成长的关键人物。(小组汇报单)
要求:A、组内交流思维导图,确定一个关键人物;
B、简要梳理出理由,并从书中找到依据。
C、整理汇报思路,小组派代表发言。
5.小组派代表汇报
(1)好事情:在阿廖沙的童年中还有像“好事情”这样带给他积极影响的朋友吗?(小茨冈、三个少爷、接头朋友)
(2)外祖母:外祖母是阿廖沙童年生活中给予他最多温暖和关爱的人。书中这样写到——
6.出示句子:似乎在外婆到来之前,我都像是躲在黑暗中沉睡;是她的到来唤醒了我,把我从黑暗中领出来,带我走向光明。
7.外婆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对阿廖沙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结合具体情节说一说。
总结: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没这样一个人一直陪伴着你?
过渡:我们都很幸运,都有这样的童年之光照亮着我们,陪伴着我们。阿廖沙的灰色童年也因为外婆及这些平凡的人才有了些光明温暖。这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教会了阿廖沙什么呢?
8.出示高尔基的话,引发思考
(出示书137 的话)
总结:这些都是送给阿廖沙的蜜,在阿廖沙的生活中有凶残,有善良,有乐观,有暴力……有一切的美好,也有一切的罪恶,但他没有选择黑暗,而是选择了积极,向上,向善地成长。因为心向阳光,心中有爱(板书:爱),所以高尔基笔下的人物和风土人情都充满着盎然的生命力和绚烂的美。
四、聚焦环境
1.出示精彩的环境描写,学生朗读
(1)头顶着明朗的天空,伏尔加河两岸的金秋景色尽收眼底。轮桨懒洋洋地拍打着朗蓝色的水面,红褐色的汽轮缓缓地逆势而上。
(2)阳光静静地洒在伏尔加河上,两岸得劲景色时刻都在变化,一切都是新奇的。苍翠的群山就像是大地锦衣上的皱褶。远处的城市、乡村好像一盘盘赏心悦目的的甜点,金色的落叶漂游在秋天的河面上。
2.朗读后交流感受
3.书中还有哪些环境描写印象深刻?找一找
过渡:这是一个3岁孩童眼中看到的沙俄风景,可是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底层人们,他们的结局怎样?
五、聚焦结局
(1)“小茨冈”,能吃苦,懂事,会跳舞,人人喜欢,为了保护阿廖沙,多次替他阻挡外祖父毒打,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2)辛辛苦苦工作了一辈子的格里戈里,他的结局怎样?
(3)一个热爱科学,交给阿廖沙很多知识的人——好事情,他的结局怎样?
(4)外公和母亲的结局?
过渡:这些好人,他们勤劳善良,朴实大度,但在这样的环境里却生活得如此艰难,你觉得是为什么?
六、知背景,明主题
1.引入背景资料,指名读
2.整部作品批判的是社会的落后和黑暗,作者在书中写到—(233页)
3.虽然我们都生长在共同的土壤中,人的成长过程中,最关键的还在于自身,书中写到:(书233页)这是高尔基对生活的感悟,也是他想通过这本书传递给我们的思想。
七、自身连接,谈启示
1、不一样的时代,我们一样正经历着童年,读完这本书,阿廖沙的成长给予我们什么启示?(关于苦难、环境)
2、在《童年》的结尾,阿廖沙离开了外祖父,独自一人踏上了社会。在第二部《在人间》和第三部《我的大学》中,继续讲述了他的故事,有兴趣的同学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