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童年》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童年》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06 18:23: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童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单元要素,关注从情节、环境体会人物形象的整本书阅读方法。
2.运用预测阅读策略,激发阅读兴趣。
3.借助图表支架,自主规划、制订个人阅读计划。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通过梳理人物关系,理解小说生动的故事情节,典型的环境描写等感受人物形象。
难点:能通过梳理人物关系,理解小说生动的故事情节,典型的环境描写等感受人物形象。
三、教学用具
文本、班班通
四、学情分析
对于一个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在平时的生活中已经读了很多书,这部小说篇幅很长,课堂上不可能像分析课文一样对它们进行解析、品读,主要由学生在课外自主阅读,但教师不能放任自流,要精心组织、设计整个活动。开始读书之前的导读课尤为重要,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制订阅读计划,并对一些重要的阅读方法进行指导。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小组探究法
六、教学资源
课件、学习单
七、课时安排: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纯真童年多美好
1.上新课前,张老师带来了一个小小的礼物,瞧!(﹣一播放学生平时学习生活的原声视频。)
2.师生互动
师:看完了这个小视频,发现了吗孩子们,视频里的主人公就是(咱们自己)。指生1,我特别想采访一下你,我看你笑的特别开心,为什么?(指生1)看了视频,你有什么感受?(指生2.3)生答。师:今天有缘能和孩子们相聚在六四班,张老师也想走进大家的生活,听听你的童年生活怎么样?(指生1.2)
师小结:孩子们,看了小视频,听了你们的回答,老师感受到了你们幸福快乐的童年时光。说到童年,之前张老师也读了一本有关童年的名著,并把它推荐给了你们,这本名著就是俄罗斯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的《童年》,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快乐读书吧”,共读《童年》。(板书)
二、故事激趣,初识"自传体"
1.《童年》这本书写于1913年,距离我们非常久远,已经有一百多年了。那个时候正是俄国最为黑暗的沙皇统治时期,广大的劳动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苦不堪言。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就是当时广大劳动人民的一个缩影。伏尔加河是俄罗斯的“ 母亲河 ”,是世界最长、流域最广的 内流河 ,更是重要的水运道,过去的技术和科技不像现在这么发达,因此船只经常会遇到险滩恶水或搁浅的现象,这时候就需要很多人来合力用纤绳将船拖走,这些人就叫做“纤夫”。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了解这段历史,老师带来了一个视频--咱们就叫它“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吧,请看(播放视频)
孩子们你们看,纤绳深深地勒进了他们的身体,他们只能默默地忍受。这些和你们年纪相仿的孩子们他们的童年却只能在垃圾堆里度过。
2.看到这,你有什么感受?(劳动人民生活很苦,孩子们的童年和我们幸福快乐的童年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3.正是在这样黑暗的社会背景下,高尔基的好友,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真诚的建议高尔基将他自己苦难又不屈的童年经历写下来,他说:"您应当把这一切都写出来,老朋友,一定要写出来!这一切都是富有极好的教育意义的,极好的!"高尔基坚定地说:"将来有一天,我会写出来的。”不久,他实现了这个诺言,完成了《童年》这部自传体小说,后来高尔基又创作了《在人间》和《我的大学》,这三本书被称为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今天我们共读的童年就是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4.那么什么是自传体小说呢?孩子根据字面意思可以理解吗?(写自己传记的小说)(有那么点意思)小说是虚构的,但是自传体小说很特别,它当中既有作者亲身经历的真实的影子,又有艺术加工的虚构的成分。像这种从作者自述生平经历和事迹角度写成的传记体小说,我们称它为--自传体小说。(课件出示)
5.老师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并将作者高尔基的童年经历整理了出来,孩子们请看。(出示表格)
时间 事件
1868年3月 高尔基出生在一个木工家庭。
1871年 高尔基3岁时父亲去世,随母亲寄居外祖父家。
1879年 高尔基11岁"人间"独立,当过学徒、搬运工等。
6.现在请孩子们打开书的第一章,快速浏览,一边浏览一边思考:书中的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和表格中高尔基的童年有什么相似之处?(给时间让学生思考,指生回答)
师总结:主人公阿廖沙和作者高尔基的童年经历非常相似,很小就失去父亲,随母亲寄居外祖父家。现在我们就可以说:作者高尔基就是小说中阿廖沙的真实原型。
7.小结:这真实性就是自传体小说的特点,由于真实,所以读来特别打动人心,它不仅打动了列宁,也打动了许多名家:
在俄罗斯的文学中,我们从来没有读过比《童年》更美的作品。
——[法]罗曼。罗兰
《童年》不仅是一部艺术珍品,而且是高尔基的传记,是他全部创作的注解,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
——[苏联]丘科夫斯基
只有读过高尔基的《童年》的人,才能正确的评论高尔基惊人的历程一一他从社会的底层上升到具备当代文化修养、天才的创作艺术和科学的世界观这样一个阳光普照的顶峰。在这一方面,高尔基个人的命运,对于俄国无产阶级来说,是有象征意义的。
—— 卢森堡 (德国女革命家)
8.孩子们,读了书评,你们有怎样的感受呢?(指生回答)师小结;通过阅读书评,仿佛为我们打开了阅读的一扇窗,让我们感知了《童年》这本书的价值和文学地位,这也是读整本书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三、学习方法,品味精彩片段
1.小说大多是虚构的,但是又有生活的影子。我们该用怎样的方法,才能把它读好呢?在这个单元,咱们共读了《桥》《穷人》《金色的鱼钩》,你有没有学到一些读小说的方法?(指生回答)
2.师: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这是课本中所学习到的阅读方法。但孩子们我们不能仅停留在课本中,更要学以致用,把方法迁移运用到整本书阅读中去。接下来,我们就用上这个方法,去感知《童年》中的人物形象。
四、猜测"性格",初识人物
1.图文感知,初窥人性复杂。
(1)外祖父立刻冲过来,推倒了外祖母,把我抢过去,抱着我向长凳走去。我在他怀里拼命挣扎,拉他的红胡子,咬他的手指。他狂吼着,夹紧了我,猛地往长凳上一摔,摔破了我的脸。他像发狂的野兽般怒吼着:“把他绑起来,我要打死他。”外祖父的痛打使我失去了知觉,连续几天我都卧床不起。我只能背朝上趴在床上,宽大的被子很温暖。
(2)孩子们请快速找出这段话的动作描写(指生)其他孩子找对了吗?这个文段也被拍成了影视剧,借助影视剧也能很好的帮我们了解人物。
(3)(出视频)
(4)视频看完了,孩子们,现在请结合视频和文字说说,你对哪个动词感触最深刻?······为什么?······请你把词语放进句子中,试着读一读这句话好吗?(指两个学生回答)
(5)这段话中不仅有外祖父的动作描写,还有语言描写,自己试着读读这句话,谁能来?(指生,再齐读)
(6)通过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你能用一个词来说说外祖父的性格特点吗?(残暴 凶狠 可怕)
很多同学不约而同地想到"凶狠残暴"等词语,书中还有这样的描写,老师来读,请你们借助目录猜猜是哪位人物?
......伸出冰凉的手抚摸着我的额头,"还在生气吗,小老爷?"......从口袋里摸出了饼干和糖果......弯下身吻了吻我的额头......
2.这里的语言和动作描写都极尽温柔,他有可能是谁?大家都猜错了,这个人就是你们刚才认为残暴的外祖父,是不是觉得不可思议?在这里外祖父表现出了他对阿廖沙慈爱温暖的一面。所以啊,人性是多面的,也是复杂的,跟随着情节,你才能对人物形象感知得更加深刻。
3.情节对比,初探人物多元。
(1)"快乐读书吧"向我们推荐了这样一段情节:
那时我病得很重,刚能勉强起身。我清楚地记得,我病着的时候,开始是父亲开开心心地照顾着我,后来他突然不见了,照顾我的人换成了外祖母,一个很奇怪的人。
"你从哪儿过来啊?"我问她。
她回答:"从上面来,从下城来,不是过来,是坐船来!人怎么能自己从水上过来呢,真是个迷糊!"
这真可笑,又是上又是下的,让人糊涂。上面,楼上住的是几个染了大胡子的波斯人,而地下室住了一个卖羊皮的黄皮肤卡尔梅克老头。下楼梯可以从扶手上滑下去,要是摔倒的话就滚下去,这我一清二楚。可是这关水什么事?简直都乱套了。
"我怎么就迷糊呢?"
"因为你吵得人迷糊啊。"她说完也笑了起来。
(2)这里有大量的语言描写,请三人一组分角色合作朗读这一段话,边读边思考,通过语言描写,这位外祖母给你的感受。(指生朗读)(慈爱善良、风趣幽默......)
(3)接下来咱们继续探索,来看这一段染坊失火的情节描写:
染坊的屋顶在燃烧,那敞开的门洞里,火舌盘旋着往上蹿;尽管是深夜,但火势非常凶猛,到处是火光闪烁......
(4)你猜外祖父和外祖母谁是火灾现场的总指挥?(预设;外祖父,因为外祖父是一家之主,掌控着这个家的一切......)
(5)有的时候答案可能会出乎你的意料,总指挥是外祖母,她非常的沉着冷静,不仅指挥救火,还自己披着被子去火场抢救易爆物品。怎么样孩子们,是不是又认识了外祖母的另一面呢?读小说,我们要关注不同的情节,你会更深地体会到人物不同的形象。
4.除了关注情节,还有什么好的阅读方法吗?语文书七十二页告诉了我们答案。还需要理清人物关系。长篇小说出场的人物较多,理清人物关系,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读懂故事。在童年这本书中,人物有数十个而且关系复杂,人名较长,不易分清,但都是围绕主人公阿廖沙塑造的,咱们可以画一画人物关系图,来帮助咱们更好的梳理小说人物。
梳理人物的方法有很多,张老师今天教同学们用画鱼骨图的方法来梳理人物。(鱼骨图出示)
5.鱼头是中心,我们填的一定是主人公(阿廖沙),通过刚才第一章节的阅读我们知道第一个出场的就是父亲,然后是··母亲,继续填孩子们,第三个出场人物是外祖母,然后就是外祖父······孩子们,老师带着大家填了前四个出场人物,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还会出现许多人物,他们是谁?命运如何?接下来的鱼骨,就要同学们通过自己用心的阅读整本书,来把它画完整吧。
这节课,我们共读了第一章,也品读了四个精彩文段,你认为这几个人物有什么性格特征呢?现在请拿出“阅读任务单”试着填一填吧。(老师以第一个出场人物父亲为例··)
五、活动:完成阅读任务单(5分钟左右)
人 物 与“我”的关系 性格特征
父亲
母亲
外祖母
外祖父
······
分享交流阅读任务单
六.作业布置:自主规划
孩子们,这节课,咱们整体感知了童年这本书,分享了阅读小说的方法,你们准备怎么来读这本书呢?有没有合理的阅读计划?在做计划前,老师想问问大家,咱们班每天能坚持阅读的孩子有多少?举手示意一下。(你们太棒了)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指生)孩子,请你说说你每天阅读需要多长时间?大概多少页?(很好)老师给大家做了一个计划表供大家参考。
《童年》阅读计划表
阅读日期 阅读时长 阅读进度 自我评价 家长评价
( )月( )日 ( )分钟 第( )页
这个计划表,我们从阅读日期,阅读时长,阅读进度,自我评价和家长评价五个方面来制定。
评价依据:《童年》全书约19万字,六年级学生平均每分钟阅读500-600字左右,这本书读完差不多是11-15天。坚持每日阅读20分钟,得一星;坚持每日阅读25分钟,得两星;坚持每日阅读30分钟,得三星。告诉老师,你们想得几星?(真棒,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到。)
课后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完成你的专属阅读计划。
七.总结: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同学们请别抱怨读书的苦,那是你去看世界的路。希望孩子们可以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跟随着书中的人物,去领略大千世界的精彩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