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小学2021-2022学年三年级第一学期科学期末试卷
一、选择(每题3分,共45分。)
1.(2023三上·如东期末)表示下雪天气的是( )。
A. B. C.
2.(2022三上·杭州期末)新冠病毒通过咳嗽或打喷嚏在空气传播,说明空气具有( )的特点。
A.占据一定的空间 B.能压缩 C.会流动
3.(2022三上·杭州期末)注射器抽进水后,堵住管口,用力压活塞会( )。
A.推到一定程度就推不动了
B.推到底
C.很难被推动
4.(2022三上·杭州期末)生活中,( )运用了空气可以压缩的特点。
A.篮球具有弹性 B.吹肥皂泡泡 C.喝牛奶饮料
5.(2022三上·杭州期末)我们用( )图来比较水和空气的异同点。
A.气泡图
B.韦恩图
C.柱状图
6.(2022三上·杭州期末)以下和20筒打气筒的空气质量差不多的是( )。
A.2颗黄豆 B.2本书 C.2瓶水
7.(2022三上·杭州期末)火灾安全演习中,人们要低着头,湿毛巾捂住口鼻逃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毒气体害怕火,容易留在上面
B.有毒气体很轻,容易留在上面
C.火灾中有毒气体受热上升,容易留在上面
8.(2022三上·杭州期末)在某次溶解实验的过程中,小明发现红糖水底部有一小部分无法溶解的黑色杂质,小明用过滤袋进行过滤,则最终留在滤纸上的是( )。
A.黑色杂质 B.红糖 C.什么也没有留下
9.(2022三上·杭州期末)为了让冰融化的更快,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A.把冰放入冰箱冷藏 B.把冰放在太阳下 C.把冰用毛巾包起来
10.(2022三上·杭州期末)空气是什么颜色的( )。
A.白色的 B.无色的 C.淡监色的
11.(2022三上·杭州期末)相同大小的空气和绿豆相比较( )。
A.空气更重 B.绿豆更重 C.一样重
12.(2022三上·杭州期末)从开始加热烧杯中的水,一直到水沸腾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面上冒的“白气”是水蒸气
B.水中出现气泡
C.水温逐渐升高,且上升的速度越来越快
13.(2022三上·杭州期末)民间有这样一句谚语:“下雪不冷化雪冷。”其中包含的科学原理是( )。
A.雪融化时会吸收周围的热量,空气的温度就会下降
B.雪融化时会释放空气
C.雪在融化,会放出热量,会变得更热
14.(2022三上·杭州期末)寒冷的冬天,室外的衣服结冰了,但第二天衣服仍然干了,下列正确的是( )。
A.结冰的衣服干了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
B.结冰的头衣服干是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
C.这个过程中水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
15.(2022三上·杭州期末)用温度计测量试管中水的温度,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二、资料阅读题(8分)
16.(2022三上·杭州期末)2021年杭州市部分地区出现旱情。在抗旱的同时,各地在忙着人工增雨。在11月17日下午,随着暖湿气流加强,云中水滴颗粒增多,云层加厚,临海气象局抓住有利时机,在城市地区开展地面烟炉增雨作业,向云层输送干冰增加有效降雨。干冰升华会吸热,使周围的温度降低,使水蒸气变成了小水珠。作业后,在风向的引导下,临海市西南范围内飘起了小雨。
(1)如图所示,11月17日的气温应该记录为 。
(2)降水量的单位是( )。
A.毫米 B.毫升 C.厘米
(3)干冰升华的过程要( )。
A.放热 B.没有热量的变化 C.吸热
(4)在市中心进行降雨时,城市的西南方向却飘起了小雨。当时的风向是 。
三、实验探究题
17.(2022三上·杭州期末)我们在课堂上做过如下三个实验,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中,将套有塑料袋(捏扁)的漏斗放在沸腾的水面上,看到塑料袋发生的变化是 (填“变鼓”或“变扁”),因为水沸腾后变成了 体积变化了。
(2)实验二和实验三都用到了橡皮筋,它的作用是 。
(3)在实验二的冰中加入食盐这样做的目的是 .
(4)实验后,如要分离出实验二中加入的食盐,则应选图中的 (填“甲”或“乙”),其中装置甲中a的名称是 ,若要分离出水中的面粉,则应选择的装置是 (填“甲”或“乙”)。
18.(2022三上·杭州期末)使用酒精灯持续给水加热,并记录水温度的变化。
(1)水沸腾实验除了酒精灯需要用到哪些实验器材:( )多选题
A.三脚架和石棉网 B.天平
C.烧杯 D.温度计
(2)在加热使用酒精灯时,应该用酒精灯( )进行加热。
A.焰心 B.外焰 C.内焰
(3)酒精灯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A.其他组酒精灯帮忙点燃
B.可用嘴吹灭火焰
C.使用完后灯帽盖灭
(4)温度计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A.玻璃泡完全浸入水中
B.玻璃泡不能浸入水中
C.温度计靠在烧杯上
(5)芳芳观察到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请将温度计的读数记录在表格中。(两次使用的温度计不同)
水沸腾的温度记录表
时间 0分钟 3分钟 6分钟 9分钟 12分钟 14分钟 16分钟
温度 70℃ ( ) 95℃ ( ) 100℃ 100℃
(6)从实验记录表格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是:
(7)观察数据中的表格可以发现,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温度上升的速度先 后 。
(8)观察数据推测,16分钟时水温度 ,沸腾后水的温度如何变化 。
(9)如图所示,在试管上套上气球并置于酒精灯上加热,你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是因为水变为水蒸气后体积 。
19.(2022三上·杭州期末)下列四瓶子水都从A口吹气,根据现象填空。
(1)能看到从B口中出来的是水的是 , 。
(2)能看到气泡的是 , 。
(3)从瓶中吹气却能出来水,利用的是空气的 特点。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天气现象
【解析】【分析】在天气预报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符号,这些符号都是用来表示天气状况的,他们都有特定的含义。我们只有认识各种天气符号,才能看懂天气预报,才能为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服务。A是大雨;B是雪;C是雾。
2.【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对流
【解析】【分析】 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新冠病毒通讨咳嗽或打喷嚏在空气中传播,说明空气具有会流动的特点。
3.【答案】A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压缩空气
【解析】【分析】 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能流动、具有质量并占据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的体积,空气的体积可以被压缩,也可以恢复,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由于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所以注射器抽进水,堵住管口,用力压活塞,会发现活塞基本推不动 。
4.【答案】A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空气能占据空间;压缩空气
【解析】【分析】空气具有可压缩性,压缩后的空气具有弹性。篮球运用了空气可以被压缩的特点。A选项符合题意。
5.【答案】B
【知识点】探究水的特征;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韦恩图是在所谓的集合论(或者类的理论)数学分支中,在不太严格的意义下用以表示集合(或类)的一种草图。我们要知道水和空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利用韦恩图比较水和空气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点。
6.【答案】A
【知识点】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测定一袋空气的质量
【解析】【分析】空气的质量很轻,20筒打气筒打的空气的质量和2颗黄豆质量差不多。
7.【答案】C
【知识点】制作热气球
【解析】【分析】 被困火灾区时,可以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快速逃出;因为有毒气体受热上升,容易留在上面。
8.【答案】A
【知识点】溶解
【解析】【分析】红糖中含有一些无法溶解的黑色杂质,这些杂质是制造红糖时留下的。
9.【答案】B
【知识点】冰的融化
【解析】【分析】 根据冰块融化的条件,把冰块放入冷冻室内、放在干燥的地方和太阳晒不到的地方都不会加快冰块融化速度。把冰块放在太阳直射的地方,会加快融化。
10.【答案】B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
11.【答案】B
【知识点】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测定一袋空气的质量
【解析】【分析】空气质量很轻,相同大小的空气和绿豆相比较,绿豆更重。
12.【答案】B
【知识点】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水沸腾后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13.【答案】A
【知识点】冰的融化
【解析】【分析】 民间有这样一句谚语:下雪不冷化雪冷。其中包含的科学原理是雪融化时会吸收周围的热量,空气的温度就会下降。
14.【答案】C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 寒冷的冬天,室外的衣服结冰了,但第二天衣服仍然干了,这是因为不管外界温度如何,水都蒸发了,直接由液态变为了气态。
15.【答案】C
【知识点】温度计
【解析】【分析】用温度计测量试管中水的温度时,要注意温度计不能触碰到试管的底部和杯壁,选项C正确。
16.【答案】(1)28℃
(2)A
(3)C
(4)东北风
【知识点】温度计;测量降水量;风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分析】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我们可以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1)气温计是我们用来测量气温的仪器,如图所示,液柱停在28摄氏度处,温度记录为28摄氏度。
(2)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测量记录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3)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
(4)风向是指风吹过来的方向,西南范围内飘起了小雨,可知风向是东北风。
17.【答案】(1)变鼓;变大
(2)当成标记,方便观察
(3)降低融点,加速融化
(4)甲;蒸发皿;乙
【知识点】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物质的分离;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在待测液体中,但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冰是水的一种形态,水结冰后形态发生变化:有固定的形态、不流动、固体,而且体积变大。
(1)水的三种形态,有着循环变化的关系。当水蒸发后会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如果把水加热至100摄氏度,水便会沸腾,迅速变成水蒸气了,体积会变大。
(2)水结冰和冰融化的实验用到橡皮筋,是为了将橡皮筋当作一个标志,方便观察水面和冰面的高度。
(3)冰里加盐就是降低了凝点,如果在零下4度的温度,就会加快结冰速度,在零下4度以上的温度,就会融化冰。所以在碎冰里加入较多的食盐可以制造更低的温度。碎冰中加入食盐是为了降低冰的融点,从而使冰快速融化。
(4)食盐是可溶性物质,所以采用蒸发的方法进行过滤;面粉是难溶于水的,所以采用过滤的方法即可。
18.【答案】(1)A;C;D
(2)B
(3)C
(4)A
(5)83℃;99℃
(6)100℃
(7)快;慢
(8)100℃;保持不变
(9)气球变大;变大
【知识点】温度计;酒精灯的使用;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1)水沸腾实验除了酒精灯需要用到三脚架、石棉网、烧杯、温度计、酒精灯。
(2)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内焰、外焰、焰芯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心的温度最低,我们用酒精灯的外焰进行加热。
(3)我们点燃酒精灯时,不能用其他酒精灯帮忙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不能用嘴吹灭火焰,使用完后需要用灯帽盖子去盖灭。
(4)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温度计浸入被测液体中要稍后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温度计3分钟时温度读数为83℃,9分钟读数为99℃。
(6)由实验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时100℃。
(7)由实验数据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是,温度先上升,再保持不变,上升的速度先快后慢。
(8)水沸腾后,持续加热,温度不再变化,停止加热,沸腾停止。
(9)水沸腾后,水变成水蒸气,水蒸气的体积比水的体积大,所以我们能够看到气球变大。
19.【答案】(1)2;4
(2)1;4
(3)占据空间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1)要想烧杯中的水从B管中流出来,需要从A管中吹气,B管要插入到水中,才能让水从B管中流出来。
(2)要想看到气泡,需要吹气的管子在水下,图中1和4的烧杯在水下面。
(3)空气能够占据空间,从瓶中吹气却能出水,是利用了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
1 / 1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小学2021-2022学年三年级第一学期科学期末试卷
一、选择(每题3分,共45分。)
1.(2023三上·如东期末)表示下雪天气的是( )。
A. B. C.
【答案】B
【知识点】天气现象
【解析】【分析】在天气预报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符号,这些符号都是用来表示天气状况的,他们都有特定的含义。我们只有认识各种天气符号,才能看懂天气预报,才能为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服务。A是大雨;B是雪;C是雾。
2.(2022三上·杭州期末)新冠病毒通过咳嗽或打喷嚏在空气传播,说明空气具有( )的特点。
A.占据一定的空间 B.能压缩 C.会流动
【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对流
【解析】【分析】 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新冠病毒通讨咳嗽或打喷嚏在空气中传播,说明空气具有会流动的特点。
3.(2022三上·杭州期末)注射器抽进水后,堵住管口,用力压活塞会( )。
A.推到一定程度就推不动了
B.推到底
C.很难被推动
【答案】A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压缩空气
【解析】【分析】 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能流动、具有质量并占据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的体积,空气的体积可以被压缩,也可以恢复,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由于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所以注射器抽进水,堵住管口,用力压活塞,会发现活塞基本推不动 。
4.(2022三上·杭州期末)生活中,( )运用了空气可以压缩的特点。
A.篮球具有弹性 B.吹肥皂泡泡 C.喝牛奶饮料
【答案】A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空气能占据空间;压缩空气
【解析】【分析】空气具有可压缩性,压缩后的空气具有弹性。篮球运用了空气可以被压缩的特点。A选项符合题意。
5.(2022三上·杭州期末)我们用( )图来比较水和空气的异同点。
A.气泡图
B.韦恩图
C.柱状图
【答案】B
【知识点】探究水的特征;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韦恩图是在所谓的集合论(或者类的理论)数学分支中,在不太严格的意义下用以表示集合(或类)的一种草图。我们要知道水和空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利用韦恩图比较水和空气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点。
6.(2022三上·杭州期末)以下和20筒打气筒的空气质量差不多的是( )。
A.2颗黄豆 B.2本书 C.2瓶水
【答案】A
【知识点】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测定一袋空气的质量
【解析】【分析】空气的质量很轻,20筒打气筒打的空气的质量和2颗黄豆质量差不多。
7.(2022三上·杭州期末)火灾安全演习中,人们要低着头,湿毛巾捂住口鼻逃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毒气体害怕火,容易留在上面
B.有毒气体很轻,容易留在上面
C.火灾中有毒气体受热上升,容易留在上面
【答案】C
【知识点】制作热气球
【解析】【分析】 被困火灾区时,可以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快速逃出;因为有毒气体受热上升,容易留在上面。
8.(2022三上·杭州期末)在某次溶解实验的过程中,小明发现红糖水底部有一小部分无法溶解的黑色杂质,小明用过滤袋进行过滤,则最终留在滤纸上的是( )。
A.黑色杂质 B.红糖 C.什么也没有留下
【答案】A
【知识点】溶解
【解析】【分析】红糖中含有一些无法溶解的黑色杂质,这些杂质是制造红糖时留下的。
9.(2022三上·杭州期末)为了让冰融化的更快,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A.把冰放入冰箱冷藏 B.把冰放在太阳下 C.把冰用毛巾包起来
【答案】B
【知识点】冰的融化
【解析】【分析】 根据冰块融化的条件,把冰块放入冷冻室内、放在干燥的地方和太阳晒不到的地方都不会加快冰块融化速度。把冰块放在太阳直射的地方,会加快融化。
10.(2022三上·杭州期末)空气是什么颜色的( )。
A.白色的 B.无色的 C.淡监色的
【答案】B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
11.(2022三上·杭州期末)相同大小的空气和绿豆相比较( )。
A.空气更重 B.绿豆更重 C.一样重
【答案】B
【知识点】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测定一袋空气的质量
【解析】【分析】空气质量很轻,相同大小的空气和绿豆相比较,绿豆更重。
12.(2022三上·杭州期末)从开始加热烧杯中的水,一直到水沸腾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面上冒的“白气”是水蒸气
B.水中出现气泡
C.水温逐渐升高,且上升的速度越来越快
【答案】B
【知识点】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水沸腾后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13.(2022三上·杭州期末)民间有这样一句谚语:“下雪不冷化雪冷。”其中包含的科学原理是( )。
A.雪融化时会吸收周围的热量,空气的温度就会下降
B.雪融化时会释放空气
C.雪在融化,会放出热量,会变得更热
【答案】A
【知识点】冰的融化
【解析】【分析】 民间有这样一句谚语:下雪不冷化雪冷。其中包含的科学原理是雪融化时会吸收周围的热量,空气的温度就会下降。
14.(2022三上·杭州期末)寒冷的冬天,室外的衣服结冰了,但第二天衣服仍然干了,下列正确的是( )。
A.结冰的衣服干了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
B.结冰的头衣服干是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
C.这个过程中水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
【答案】C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 寒冷的冬天,室外的衣服结冰了,但第二天衣服仍然干了,这是因为不管外界温度如何,水都蒸发了,直接由液态变为了气态。
15.(2022三上·杭州期末)用温度计测量试管中水的温度,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答案】C
【知识点】温度计
【解析】【分析】用温度计测量试管中水的温度时,要注意温度计不能触碰到试管的底部和杯壁,选项C正确。
二、资料阅读题(8分)
16.(2022三上·杭州期末)2021年杭州市部分地区出现旱情。在抗旱的同时,各地在忙着人工增雨。在11月17日下午,随着暖湿气流加强,云中水滴颗粒增多,云层加厚,临海气象局抓住有利时机,在城市地区开展地面烟炉增雨作业,向云层输送干冰增加有效降雨。干冰升华会吸热,使周围的温度降低,使水蒸气变成了小水珠。作业后,在风向的引导下,临海市西南范围内飘起了小雨。
(1)如图所示,11月17日的气温应该记录为 。
(2)降水量的单位是( )。
A.毫米 B.毫升 C.厘米
(3)干冰升华的过程要( )。
A.放热 B.没有热量的变化 C.吸热
(4)在市中心进行降雨时,城市的西南方向却飘起了小雨。当时的风向是 。
【答案】(1)28℃
(2)A
(3)C
(4)东北风
【知识点】温度计;测量降水量;风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分析】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我们可以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1)气温计是我们用来测量气温的仪器,如图所示,液柱停在28摄氏度处,温度记录为28摄氏度。
(2)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测量记录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3)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
(4)风向是指风吹过来的方向,西南范围内飘起了小雨,可知风向是东北风。
三、实验探究题
17.(2022三上·杭州期末)我们在课堂上做过如下三个实验,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中,将套有塑料袋(捏扁)的漏斗放在沸腾的水面上,看到塑料袋发生的变化是 (填“变鼓”或“变扁”),因为水沸腾后变成了 体积变化了。
(2)实验二和实验三都用到了橡皮筋,它的作用是 。
(3)在实验二的冰中加入食盐这样做的目的是 .
(4)实验后,如要分离出实验二中加入的食盐,则应选图中的 (填“甲”或“乙”),其中装置甲中a的名称是 ,若要分离出水中的面粉,则应选择的装置是 (填“甲”或“乙”)。
【答案】(1)变鼓;变大
(2)当成标记,方便观察
(3)降低融点,加速融化
(4)甲;蒸发皿;乙
【知识点】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物质的分离;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在待测液体中,但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冰是水的一种形态,水结冰后形态发生变化:有固定的形态、不流动、固体,而且体积变大。
(1)水的三种形态,有着循环变化的关系。当水蒸发后会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如果把水加热至100摄氏度,水便会沸腾,迅速变成水蒸气了,体积会变大。
(2)水结冰和冰融化的实验用到橡皮筋,是为了将橡皮筋当作一个标志,方便观察水面和冰面的高度。
(3)冰里加盐就是降低了凝点,如果在零下4度的温度,就会加快结冰速度,在零下4度以上的温度,就会融化冰。所以在碎冰里加入较多的食盐可以制造更低的温度。碎冰中加入食盐是为了降低冰的融点,从而使冰快速融化。
(4)食盐是可溶性物质,所以采用蒸发的方法进行过滤;面粉是难溶于水的,所以采用过滤的方法即可。
18.(2022三上·杭州期末)使用酒精灯持续给水加热,并记录水温度的变化。
(1)水沸腾实验除了酒精灯需要用到哪些实验器材:( )多选题
A.三脚架和石棉网 B.天平
C.烧杯 D.温度计
(2)在加热使用酒精灯时,应该用酒精灯( )进行加热。
A.焰心 B.外焰 C.内焰
(3)酒精灯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A.其他组酒精灯帮忙点燃
B.可用嘴吹灭火焰
C.使用完后灯帽盖灭
(4)温度计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A.玻璃泡完全浸入水中
B.玻璃泡不能浸入水中
C.温度计靠在烧杯上
(5)芳芳观察到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请将温度计的读数记录在表格中。(两次使用的温度计不同)
水沸腾的温度记录表
时间 0分钟 3分钟 6分钟 9分钟 12分钟 14分钟 16分钟
温度 70℃ ( ) 95℃ ( ) 100℃ 100℃
(6)从实验记录表格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是:
(7)观察数据中的表格可以发现,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温度上升的速度先 后 。
(8)观察数据推测,16分钟时水温度 ,沸腾后水的温度如何变化 。
(9)如图所示,在试管上套上气球并置于酒精灯上加热,你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是因为水变为水蒸气后体积 。
【答案】(1)A;C;D
(2)B
(3)C
(4)A
(5)83℃;99℃
(6)100℃
(7)快;慢
(8)100℃;保持不变
(9)气球变大;变大
【知识点】温度计;酒精灯的使用;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1)水沸腾实验除了酒精灯需要用到三脚架、石棉网、烧杯、温度计、酒精灯。
(2)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内焰、外焰、焰芯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心的温度最低,我们用酒精灯的外焰进行加热。
(3)我们点燃酒精灯时,不能用其他酒精灯帮忙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不能用嘴吹灭火焰,使用完后需要用灯帽盖子去盖灭。
(4)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温度计浸入被测液体中要稍后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温度计3分钟时温度读数为83℃,9分钟读数为99℃。
(6)由实验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时100℃。
(7)由实验数据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是,温度先上升,再保持不变,上升的速度先快后慢。
(8)水沸腾后,持续加热,温度不再变化,停止加热,沸腾停止。
(9)水沸腾后,水变成水蒸气,水蒸气的体积比水的体积大,所以我们能够看到气球变大。
19.(2022三上·杭州期末)下列四瓶子水都从A口吹气,根据现象填空。
(1)能看到从B口中出来的是水的是 , 。
(2)能看到气泡的是 , 。
(3)从瓶中吹气却能出来水,利用的是空气的 特点。
【答案】(1)2;4
(2)1;4
(3)占据空间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1)要想烧杯中的水从B管中流出来,需要从A管中吹气,B管要插入到水中,才能让水从B管中流出来。
(2)要想看到气泡,需要吹气的管子在水下,图中1和4的烧杯在水下面。
(3)空气能够占据空间,从瓶中吹气却能出水,是利用了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