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城乡空间结构 第一课时课件(共9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1城乡空间结构 第一课时课件(共9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22 17:27: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92张PPT)
课前导论
人口和产业集聚到一定规模之后,就形成了城镇。城镇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象征。楼厦如林的大都市,清雅宜人的小城镇,风情浓郁的文化中心,车船如梭的交通枢纽,在大地上谱写出岁月沧桑,吟诵着人们对未来的期冀……城镇出现于特定的地理环境之中,又时刻改变着地方景观,影响着地域文化。城镇化的持续推进,把古朴的乡村变成繁华的都市。让我们统筹城镇和乡村的发展,彰显景观、文化、生态的特色,共建美好家园。
城镇和乡村
2.1 城乡空间结构
e7d195523061f1c0d318120d6aeaf1b6ccceb6ba3da59c0775C5DE19DDDEBC09ED96DBD9900D9848D623ECAD1D4904B78047D0015C22C8BE97228BE8B5BFF08FE7A3AE04126DA07312A96C0F69F9BAB7BD80C4565564AEEC2C5C533DD9183AF9FD21A43FE32BD2EB8FA8A1BD73C843DBB217D569C6F92523D450AB0C0BFF8B5D83D20CE605574F48
结合实例,解释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能够利用相关示意图、景观图,判定不同区域城乡内部的功能区,认知其内部空间结构类型及特征。(区域认知)
结合城乡的土地利用,综合分析影响其内部空间结构及变化的因素。(综合思维)
结合实际案例,说明城镇内部空间结构与环境的关系及合理利用城乡内部空间结构的意义。(人地协调观)
课 程 标 准
核心素养目标
教学目标
课堂小结
1. 说一说城市、镇和乡村的景观各有什么特点。
2. 你家乡所在的地方,是城市、镇,还是乡村?根据你的观察,描述其空间布局特点。
3. 从乡村演变成城市,基本动力有哪些? 在景观和布局上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聚落
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分为城镇聚落和乡村聚落。
根据我国有关规定,城市是指经国务院批准设市建制的城市市区,镇是指经批准设立的建制镇的镇区,乡村是指城市市区和镇区以外的地区。到 2016 年年底,港澳台暂不计算在内,我国共有城市 657 个,其中直辖市 4 个,地级市 293 个,县级市 360 个,另有建制镇 20883 个。
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新课导入
城市

(一)城镇的概念
城镇包括城市和镇,是以非农业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
新课导入
1.读下图,说一说城市、镇和乡村的景观各有什么特点。
城市(辽宁大连市)
镇(湖北枣阳市吴店镇)
乡村(江西婺源县江岭村)
城市:房屋高大,道路宽敞而平整;灯光亮度高;公共设施数量和类型多。
农村:房屋低矮,道路狭窄而不平;灯光亮度小;公共设施数量与类型少。
城镇
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乡村
是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人口分布较为分散的地方
与乡村相比,城镇具有以下特点:
①人口和产业活动密集
②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比较高
③各类建筑聚集
④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相对发达等
乡村与城镇聚落的不同
聚落 规模 人类活动 人口性质 建筑特点 基础设施 地位 对自然 改变 联系
乡村
城镇 小

第一产业
为主
二、三产业
为主
农业人口
为主
非农人口
为主
低矮
分散的
平房为主
集中
高大的
楼房为主
较为
欠缺
较为
完善
城镇的
腹地
区域内
政治
经济
文化中心
较小
较大
一般而言,城镇是由乡村逐步发展而形成
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市场化是城市化的直接动力。
3.乡村演变成城市的基本动力有:
01
城乡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类型
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
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
是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
农业用地
建设用地
未利用地
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有哪些?具体含义和用地方式各有哪些?
一、城乡土地利用
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有哪些?具体含义和用地方式各有哪些?
农用地—如水稻田
建设用地——如城市交通用地
未利用地——湿地
乡 村
城 镇
差异:在土地利用方式上,城镇以建设用地为主,乡村以农用地为主。
城乡土地利用的差异
… …
… …
在土地利用方式上, 城镇以建设用地为主,乡村以农用地为主。
城镇用地反映的是城镇布局形态和空间功能差异。
乡村用地反映农业生产布局、农村居民点以及相关设施的分布状况。
居住用地
商业用地
工业用地
绿化用地
市政用地
耕地
林地
园地
依据图中信息说出城镇与乡村土地利用区别。
用地 占地面积 结构 居民点
城镇 建设用地为主 大 复杂 相对集中
乡村 农用地为主 小 简单 相对分散
1.一般而言,乡村与城镇所占比重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各是什么?说出其原因。
读图2—4,对乡村、镇、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大城市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分析,完成相关任务。
耕地
乡村的人口数量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居住用地
城镇人口已达到一定规模,居住用地承担其最基本的职能,是分布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活动
活动
商业用地一般分布在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呈点状或条状。
2.在城镇中,商业用地的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
3.城镇内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形成因素
自然因素
经济因素
社会因素
历史因素
行政因素
归纳城市土地利用的特点
特点
级别高的城市利用方式复杂
不同城市功能区不同
各功能区没有明显界限
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是基本功能区
02
城乡空间结构
城市的空间结构
在城市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人口和产业在空间上集聚,形成不同性质的功能区,这些功能区的布局与组合,就形成了城市的空间结构。
城镇内部的空间结构

城镇的组成:有住宅、道路、工厂、办公楼、商店、学校、医院、影剧院等。
城镇内部的空间结构
城镇土地利用方式:
商业用地
工业用地
工业用地
交通用地
农业用地
政府机关用地
休憩及绿化用地
商业用地
工业用地
政府机关用地
住宅用地
休憩及绿化用地
交通用地
农业用地
城镇土地利用方式
(二)常见的功能区
城镇里人口相对较多,经济活动多样,出现了土地利用的专业化,往往会形成不同的功能区。
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①商业用地
②工业用地
③住宅用地
④政府机关用地
⑤休憩及绿化用地
⑥学校教育用地
城市功能区:
①商业区
②工业区
③居住区
④行政区
⑤旅游休闲区
⑥科技文教区
城市功能类型
城市常见功能区
居住区
商业区
工业区
中央商务区
行政区
文化区
旅游休闲区
生态区
区域内呈现连片分布;不同的功能区之间一般没有明确的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例如,居住区里常常也有商店,只是商店用地面积所占比例较低而已。
城镇内部功能区特点
北京三里屯太古里以商业为主,但是图中仍有住宅、交通等其他功能。
(二)常见的功能区
①区域内呈现连片分布;
②城镇不同的功能区之间一般没有明确的界线。
③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功能区的特点
▼新加坡花园城市生态旅游区
▼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行政区
行政区
【课堂拓展】——新加坡
▲合肥环城公园(生态区)
▲北京故宫(文化区)
城镇内部的主要功能区
中心商务区
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
文化区
郊区
其他功能区:
行政中心区
混合功能区
休闲娱乐区
生态功能区
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是城市的主要功能区,为各类城市所共有。
住宅区
商业区
工业区
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面积约占据40~60%,为基本功能区
高级住宅区和普通住宅区出现分化,位置上背向发展
高级
住宅区
中级
住宅区
低级
住宅区
内城、工业区附近,环境相对
较差,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
城镇外缘、环境优美之地,
与高坡、文化区相联系
中高级住宅区
居住者多为高收入阶层
多建设在城市外缘(高处)
房屋面积较大
有的是独立庭院、环境优美
公共配套设施完善
与文化区联系紧密
居住者多为低收入阶层
面积狭小、拥挤密集
分布在内城和工业区
与低地、工业区联系紧密
环境较差、配套不完善
低级住宅区
住宅区 收入阶层 建筑类型 所处位置 基础设施 环境质量
中高级住宅区
低级住宅区
高收入阶层
低收入阶层
面积大,有些有独立庭院
面积小,拥挤密集
多在城市外缘,多与高坡、文化区相联系
多在内城,多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
完善,生活方便
缺乏,生活不方便
优美
较差
中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对比
位置上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①高级居住区分布在岛屿南部的半山区及山顶,高级居住区位于城市边缘,多与高地和风景区相联系,
②普通居住区多与低地和工业区相联系;
③高级居住区和普通居住区出现背向发展的趋势。
拓展提升
香港高级居住区和普通居住区为什么会这样分布?
住宅区
商业区
工业区
美国纽约时代广场
①商业区多位于城镇中心
②分布在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主要为点状或条状分布
③大城市的中心往往形成中央商务区
CBD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纽约曼哈顿
CBD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东京银座
CBD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上海陆家嘴
上海陆家嘴
纽约曼哈顿
东京新宿区
大城市的中心往往形成中心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CBD),这里有大型商场、豪华酒店、知名大公司的总部。
上海陆家嘴 CBD
香港中环
北京 CBD
位于城市中心部位,高度集中了城市的经济、科技和文化力量,具备金融、贸易、服务,展览、咨询等高端服务功能。
中心商务区(CBD)
CBD的标志就是摩天大楼
高楼大厦林立,公司总部云集
作为城市经济枢纽和观光购物区域
商贸服务业发达
人流汇集,交通繁忙
土地利用集约地价房租甚高
中心商务区(CBD)
在最充分利用一切资源的基础上,集中合理地运用现代管理与技术,以提高工作效益和效率的一种形式。
高效
有大型商场、豪华酒店、知名大公司的总部.
经济活动繁忙
建筑物高大密集
人流量昼夜差大
内部分区明显
土地利用集约,地价房租甚高
住宅区
商业区
工业区
城市内部工业相互集聚;
有大量的运输需求;
沿海、沿河、沿铁路、沿公路等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多位于城市外缘;
工业区布局应注意环境问题。
工业区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中关村科技园
丰台科技园
电子城·IT产业园
朝来科技园
沈阳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城市,其工业区围绕交通线路呈扇状或块状分布在城市的东西两侧,居住区则集中在市中心及其外缘。
工业区
工业区
【思维整合】——沈阳的城市规划
活动探究
1.说出香港商业区、住宅区以及工业区的分布特点。
2.为什么香港的高级住宅区不在地价最高的市中心?
香港的商业中心集中在维多利亚港两岸;居住区分布在商业区外围;工业区相对远离商业区和居住区。
市中心环境较差,污染物多;交通拥挤,地价高,高级住宅建设成本高。
工业区布局
工业类型
对环境要求高
基本无污染工业
轻度污染工业
重度污染工业
布局要求
环境优美地区
可布局在城区或住宅区附近
城市边缘或近郊区
远离城市的郊区
风频玫瑰图
最小风频
风向玫瑰图判读方法:曲线上每点与坐标原点之间连线长短代表风频率大小,线段方向代表风向。
工厂区
最大风频
上风向
下风向
垂直方向
垂直方向
工业布局与风向
大气污染类型的工业:钢铁厂、火电厂、水泥厂
在常年盛行一种风向的地区:工业区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
在风向随季节变化的地区:工业区布局避开对吹的地区,布局与季风方向互相垂直的郊外。
多风向时:工业区布局在当地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最小风频
工厂区
a. 垂直于盛行风向的郊外
城市B
盛行风向
b. 盛行风的下风地带
城市A
盛行风向
盛行风向
(1) 污染大气的工业布局:
(2) 污染水源的工业布局:
d . 远离水源地和河流上游,选择在河流下游建厂
上风向
下风向
城市D
最小风频风
c. 最小风频风的上风向
上风向
下风向
功能区
功能分区 形态 特征 位置 商业区 占地面积小 呈点状或条状 经济活动最为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 内部有明显的分区 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 住宅区 集聚成团块状,占地面积大,是城市最基本的一项职能,工业革命后出现分化 建筑质量上出现中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位置上中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中高级住宅区 城市的外缘,
与高坡、文化区联系
低级住宅区 内城、工业区附近,
与低地、工业区联系
工业区 集聚成片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 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 功能区
是城市具有特定生态环境、发挥特定生态功能的区域主要包括休憩用地、绿化地带以及特定生态保护地等。其分布一般不受付租能力、市场等经济因素的约束
形态上多呈点状或条状分布,位置上零星分布于城市中。
地区或城市的行政机构
交通方便,邻近服务对象
昼夜人口密度差异较大
学校、图书馆等文化机构及设施
距工业区较远,交通通信条件好
文教机构众多,文化氛围浓厚
由各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组成
位于环境优美的地方
具有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
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是城市地域的基本组成,是各类城市所共有的功能区。有些大城市因功能复杂,还会形成其他的功能区,例如行政中心区、文化教育区、混合功能区、休闲娱乐区、生态功能保护区等。而在中小城市,这些部门占地面积很小,或者分散布局,形成不了相应的功能区。
文化教育区
行政中心区
生态功能保护区
【方法技巧】——“六看法”判断城市三大功能区
看面积
看距市中心远近
看形态
看人口变化
看建筑物密度
住宅区面积最大,其次是工业区,商业区面积最小。
一般情况下,距市中心由近及远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①商业区昼夜人口差别最大,白天人口多,晚上人口少; ②住宅区与商业区变化相反;
③工业区人口昼夜差别最小。
商业区建筑物高大稠密,住宅区次之,工业区建筑物密度最小。
看分布趋势
①住宅区、工业区不断向郊外移动,市中心比例逐年下降;
②商业区虽也有向郊区交通便捷处移动的趋势,但幅度较小,在市中心上升幅度较大。
商业区一般呈点状、条状,住宅区和工业区一般呈片状。
看面积:住宅区面积最大,其次是工业区,商业区面积最小。
看距市中心远近:一般情况下,距离市中心由近及远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看形态:商业区一般呈点状、条状,住宅区和工业区一般呈片状。
看人口变化:商业区昼夜人口差别最大,白天人口多,晚上人口少;住宅区与商业区变化相反;工业区人口昼夜差别最小。
看建筑物密度:商业区建筑物高大稠密,住宅区次之,工业区建筑物密度最小。
看分布趋势:住宅区、工业区不断向郊外移动,市中心比例逐年下降;商业区虽也有向郊区交通便捷处移动的趋势,但幅度较小,在市中心上升幅度较大。
“六看法”判断城市三大功能区
如图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城镇的功能区分布示意图(数字代表等高线数值。单位:米)。a、b、c表示三种不同的功能区,该城镇是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形成的。读图,完成1~2题。
1.若图中三种功能区是商业区、
工业区和居住区,则a、b、c分
别代表的功能区是(  )
A.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
B.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
C.工业区、商业区、居住区
D.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
A
读我国某城市某功能区不同时段人口流动状况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 该功能区最可能是( )
A.住宅区 B.工业区
C.商业区 D.行政区
3.该功能区( )
A.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形式
B.发挥光照优势,扩大农作物种植
C.有向市区边缘和交通干线移动的趋势
D.货物运输量大
A
A
早晨人口流出,黄昏人口流入→居住区
城镇外部空间结构

从城市空间结构来看,较小的城市多表现为同心圆状、扇状和条带状,较大的城市多表现为多核心状、棋盘格状等。
各个城市的空间结构不一样,但是却有类似的深层规律
中心商务区
中产阶层住宅带
过渡带
通勤带
工人住宅带
a
中心商务区
中低级住宅区
批发、轻工业区
高级住宅区
低级住宅区
b
c
批发、轻工业区
中心商务区
低级住宅区
高级住宅区
中级住宅区
重工业区
次级商务区
郊外住宅区
郊外工业区
城镇外部空间结构
阅读“城市外部空间结构模式”
活动
不同城市空间结构模式
城市内部各种功能区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形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
同心圆模式:
城市各功能区经过不断的侵入和迁移,
呈同心圆状自核心向外拓展,同心圆模式由5个同心圆组成。
多核心模式:
随着城市的不断向外拓展,原有市中心由于地价高、交通、居住拥堵等原因,使得郊区开始出现新的核心。
扇形模式:
在小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影响下,城市各功能区出现沿着交通线呈扇形或楔形向外拓展的趋势。
答案:
同心圆模式:地价高低、交通条件、环境质量等。
扇形模式:地价高低、交通条件、定向惯性等
多核心模式:地价高低、对交通的依赖、城市规模等。
… …
… …
问题:
分析专家学者提出的不同城市空间结构模式主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E1-同心圆模式
特点:城市形态集中紧凑,城市的功能区围绕市中心呈同心圆状
成因:在平原地形条件下,城市各功能区经过不断地侵入和迁移,呈同心圆状自核心向外扩展
城市:成都、北京、东京、芝加哥
精讲精评
三、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2.城市内部空间(地域)结构的类型:
同心圆模式
【课堂拓展】 成都市2035城市总体规划
新疆特克斯县八卦城
特点:城市各功能区沿着交通线呈扇形或楔形向外扩展
成因:河流山脉的阻隔,城市海陆分布影响,交通运输的发展
城市:烟台、沈阳、青岛
E2-扇形模式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 [2020]
扇形模式:在小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影响下,城市各功能区出现沿着交通线呈扇形或楔形向外扩展的趋势。
【课堂拓展】 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21—2035年)
特点:城市各部分接近郊区,亲近自然;城市交通集中于某一两个方向,运距较长
成因:沿河流或交通线分布
城市:洛阳、西宁、延安、兰州
E3-条带式或放射式
E4-多核心模式
特点:远离市中心的郊区出现新的核心,城市围绕不同的点发展
成因:受山川地形及河流自然因素,地价、交通和居住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随着城市的不断向外拓展,原有市中心由于地价高、交通、居住拥堵等原因,使得郊区开始出现新的核心
城市:重庆、武汉、上海
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空间布局
【课堂拓展】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
成都城市功能区围绕市中心呈同心圆状分布,市中心是商业、行政和居住混合区;居住区、文化区主要分布在二环路以内;工业区较为分散,主要分布在二环路以外。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成都市的空间结构形成的原因。
成都地形平原为主,地势平坦,交通线路呈网状向外辐射,功能区的分布由内向外扩展。
活动探究
沈阳工业区分布在交通线路两侧,主要位于市区东西两侧;居住区相对集中,位于市中心区及其外缘。
(2)结合交通运输干线的引导和集聚功能,分析沈阳市的空间结构特点。
从市中心向外呈扇形结构:工业区围绕交通线路呈扇形或方块分布在城市东西两侧,住宅区相对集中,分布在市中心及其外缘。
活动探究
北京作为明清时期的都城,其中心是故宫而不是中心商务区,商业中心表现为多核状布局。
3)大都市中心区地租水平较高,为集约利用土地,通常高楼大厦林立,而北京市故宫附近的建筑都不高,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北京是我国古城,为保留历史价值和文化气息,故周围都不允许建高层建筑。
活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