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浙教版 七年级下册 第四章 第8节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3七上·浙江期末)实验准备室里,实验仪器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下列表述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试管:“干净吧!我身上一滴水都没有。”
B.酒精灯:“帽子哪里去了?我的燃料越来越少了。”
C.铁架台:“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了。”
D.量筒:“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坏了。”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是两者的本质区别。
【解答】A.试管干燥是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合题意;
B.酒精挥发成酒精蒸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合题意;
C. 铁架台生锈过程中产生新物质铁锈,属于化学变化,故C符合题意;
D. 量筒摔碎是玻璃形状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2.(2023七上·慈溪期末)下列物质的变化类型与其它三个选项不同的是( )
A.冰棒熔化 B.矿石粉碎 C.镁带燃烧 D.车胎爆裂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A.冰棒熔化时,只是状态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发生物理变化;
B.矿石粉碎时,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发生物理变化;
C.镁带燃烧时,生成了新物质氧化镁,发生化学变化;
D.车胎爆裂时,只是车胎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发生物理变化。
则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C。
故选C。
3.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语中沙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死灰复燃 B.杯弓蛇影 C.冰消雪融 D.铁杵磨针
【答案】A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 (1)没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2)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的产生; ②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伴随着颜色变化、气体放出、 生成沉淀等现象,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发光、放热、吸热等。化学变化中往往伴随着物理变化;
【解答】A.死灰复燃说的是物质的燃烧,物质与氧气发生了剧烈的氧化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杯弓蛇影只是照得影子,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冰消雪融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铁杵磨针只是将其磨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4.下列物质的用途仅与其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
A.铜可用作电线 B.铁粉作自发热体(铁氧化放热)
C.酒精可用作燃料 D.高粱可用于酿酒
【答案】A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关于物理性质的定义有两个,一是指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二是指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形态、是否易升华、挥发等,都可以利用人们的耳、鼻、舌、身等感官感知,还有些性质如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可以利用仪器测知。还有些性质,通过实验室获得数据计算得知,如溶解性、密度、防腐性等。在实验前后物质都没有发生改变。这些性质都属于物理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牵涉到物质分子(或晶体)化学组成的改变如可燃性、不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助燃性、还原性、络合性、毒性、热稳定性、腐蚀性、金属性、非金属性跟某些物质起反应呈现的现象等。用使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方法可以得知物质的化学性质。
【解答】A.铜可用作导线是利用了铜的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符合题意;
B.铁氧化生成新的物质,该性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不合题意;
C.酒精可用作燃料是利用了酒精的可燃性,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不合题意;
D.高梁酿酒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该性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5.民族英雄威继光东逐倭寇,北定边疆,而修建台州府城墙是他传奇生涯中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笔.明朝嘉靖年间,倭寇盛行,戚继光被委以重任,到浙江台州抵卸倭寇.
他认为倭寇之所以猖獗,是因为他们常常采用游击战术,而对抗游击战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修筑城墙防御.于是他发明了”空心敌台”以静制动防御措施,有效打击了来犯的倭寇空心敌台是围墙而建的中空、四面开窗的楼台,守城士卒可居住在里面,并储存武器、弹药以抗击来犯之敌.
青砖是修筑”空心敌台”的首选建材制备材料来自属于浙江八大水系之一的灵江.以下制作青砖的步骤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从灵江中捞取淤泥 B.反复摔打成型
C.高温烧制 D.降温备用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1)没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2)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的产生; ②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伴随着颜色变化、气体放出、 生成沉淀等现象,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发光、放热、吸热等。化学变化中往往伴随着物理变化;
【解答】制作青砖的步骤中,高温烧制过程涉及化学变化,故选C.
6.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水蒸发 B.食品腐烂 C.汽油燃烧 D.金属锈蚀
【答案】A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 (1)没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2)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的产生; ②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伴随着颜色变化、气体放出、 生成沉淀等现象,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发光、放热、吸热等。化学变化中往往伴随着物理变化;
【解答】A.水分蒸发的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食品腐烂的过程中有对人体有害的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汽油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金属锈蚀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7.下列描述物质的性质和变化错误的是( )
A.物理性质: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B.化学性质:稀盐酸能除锈
C.物理变化:木已成舟 D.化学变化:酒精易燃烧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 首先是“性质”和“变化”的区别:性质是一个静态的描述,而变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例如“ 酒精 可以燃烧”是一个描述性的句子,其为性质;而“酒精燃烧生成水和 二氧化碳 ”中含有燃烧、生成这样的动词,因此是一个动态过程,它是变化。
【解答】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是利用木炭疏松多孔结构,将色素和异味等吸附在管道内壁上,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稀盐酸能除锈是因为稀盐酸与铁锈主要成分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需要在化学变化过程中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木已成舟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酒精易燃烧是在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这一化学变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8.铜是一种紫红色金属,密度较大,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加热条件下能被氧化而发黑.其中属于铜的化学性质的是( )
A.紫红色 B.密度较大 C.导电性良好 D.能被氧化
【答案】D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关于物理性质的定义有两个,一是指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二是指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形态、是否易升华、挥发等,都可以利用人们的耳、鼻、舌、身等感官感知,还有些性质如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可以利用仪器测知。还有些性质,通过实验室获得数据计算得知,如溶解性、密度、防腐性等。在实验前后物质都没有发生改变。这些性质都属于物理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牵涉到物质分子(或晶体)化学组成的改变如可燃性、不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助燃性、还原性、络合性、毒性、热稳定性、腐蚀性、金属性、非金属性跟某些物质起反应呈现的现象等。用使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方法可以得知物质的化学性质。
【解答】A.紫红色,颜色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密度较大,密度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导电性良好,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能被氧化,氧化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9.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和应用物质方面有着光辉灿烂的文明史,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蔡伦造纸 B.烧制陶瓷
C.百炼成钢 D.甲骨刻字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1)没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2)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的产生; ②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伴随着颜色变化、气体放出、 生成沉淀等现象,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发光、放热、吸热等。化学变化中往往伴随着物理变化;
【解答】A.蔡伦造纸,纸张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烧制陶瓷,陶瓷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百炼成钢,钢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甲骨刻字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10.(2023七上·镇海区期中)下列关于化学变化、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和物理性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镁条能燃烧是化学变化 B.水结成冰是物理性质
C.酒精在燃烧是化学性质 D.粉笔断成两截是物理变化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而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A.镁条能燃烧是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为化学性质,故A错误;
B.水结成冰,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故B错误;
C.酒精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化学变化,故C错误;
D.粉笔断成两截,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为物理性质,故D正确。
故选D。
11.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形态上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形成新物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所以新物质是组成和结构上与变化前不同的物质分析。
【解答】A、“新物质”必须客观存在,不符合题意;
B、“新物质”可能与变化前的物质的颜色、状态等方面相同,不符合题意;
C、“新物质”可能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形态上相同,不符合题意;
D、化学变化形成新物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符合题意;
故选D。
12.品茶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平水日铸”为绍兴的名茶。为保持茶叶的品质,要做到防潮和防氧化,往往在茶叶的包装袋内放入1~2包黑色的还原铁粉作为“双吸剂”,“双吸剂”失效后会变成棕黄色物质。这一从黑色物质到棕黄色物质的变化过程属于( )
A.化学性质 B.物理性质 C.化学变化 D.物理变化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根据铁生锈原理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分析。
【解答】铁粉作双吸剂黑色变成棕黄色是铁与氧气和水发生反应生成铁锈,发生的化学变化。
故选C。
13.下列古诗词描述的物质变化,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
A.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B.水声冰下咽,砂路雪中平
C.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D.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 A.美人的金首饰,王侯的黄金印,都是从沙中浪里一粒粒淘洗出来的,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合题意;
B.流水在冰层下发出低咽的声响,原来崎岖不平的沙路铺上厚厚的积雪显得很平坦,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合题意;
C.鞭炮的燃烧、爆炸,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符合题意;
D.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14.某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种简便的海水淡化实施方案:在地面上挖一水池,往池内灌海水,如图所示,完成设备的安装即可回收淡水。它是通过太阳照射池内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塑料膜下形成小水珠,并由水桶收集淡水。下列关于该过程中涉及的变化,正确的是( )
A.物态变化:汽化、液化,属于化学变化
B.物态变化:沸腾、蒸发,属于化学变化
C.物态变化:汽化、液化,属于物理变化.
D.物态变化:液化、凝固,属于物理变化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1)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描述可知,水吸热从液态变成气态变成水蒸气发生汽化现象,水蒸气在塑料膜上放热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形成小水珠。由于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状态改变,因此发生物理变化。
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5.证据是得出结论的重要依据,下列实验中所获得的事实现象不能作为证据的是( )
A.图甲中,为了证明铁生锈发生了化学变化,用磁铁分别去吸铁粉和铁锈
B.图乙中,为了证明某种组织是动物组织还是植物组织,用显微镜观察
C.图丙中,为了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用铅笔在篮球上移动进行模拟实验
D.图丁中,为了证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把端面锉平的两块铅柱压在一起悬挂起来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分子间的作用力;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将每个选项中的方法与结论进行比较,二者不一致的就是正确选项。
【解答】A.磁铁可以吸引铁粉,但是不能吸引铁锈,说明铁生锈生成了新物质,即发生化学变化,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用显微镜观察组织中细胞结构的不同,可以证明是动物组织还是植物组织,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用铅笔在篮球上移动进行模拟实验,只能类比地球是个球体,不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故C错误符合题意;
D.两个铅柱可以吸在一起而被悬挂起来,说明分钟之间存在引力,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6.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①点燃酒精灯,酒精燃烧;②一段时间后蜡烛熔化、掉落;③再过一段时间后火柴燃烧。则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
A.①中酒精燃烧属于物理变化
B.②中蜡烛熔化属于化学变化
C.②③的现象能说明所有金属都具有导热性这一物理性质
D.①③中的现象体现出物质可燃性这一化学性质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AB.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C.注意分析铜能否代表所有的金属;
D.物质能够燃烧的性质叫可燃性,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气体,生成新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故A错误;
B.蜡烛熔化,从固态变成液态,没有生成新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故B错误;
C.②③说明铜片能够导热,但是不能证明所有的金属具有导热性,故C错误;
D.①中蜡烛燃烧,③中火柴燃烧,说明它们具有可燃性,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
17.过氧乙酸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过氧乙酸是一种无色液体,易溶于水,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有腐蚀性,对人的眼睛、皮肤、黏膜和上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易分解成乙酸和氧气,易爆炸.
过氧乙酸的物理性质 ;过氧乙酸的化学性质 .(写出两点) 用过氧乙酸进行消毒时,消毒人员应采取的防护措施是
【答案】无色液体,易溶于水,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有腐蚀性,易分解成乙酸和氧气,易爆炸;戴手套 戴口罩 戴防护眼镜等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关于物理性质的定义有两个,一是指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二是指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形态、是否易升华、挥发等,都可以利用人们的耳、鼻、舌、身等感官感知,还有些性质如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可以利用仪器测知。还有些性质,通过实验室获得数据计算得知,如溶解性、密度、防腐性等。在实验前后物质都没有发生改变。这些性质都属于物理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牵涉到物质分子(或晶体)化学组成的改变如可燃性、不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助燃性、还原性、络合性、毒性、热稳定性、腐蚀性、金属性、非金属性跟某些物质起反应呈现的现象等。用使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方法可以得知物质的化学性质。
【解答】 过氧乙酸的物理性质有无色液体,易溶于水,有强烈刺激性气味;过氧乙酸的化学性质有有腐蚀性,易分解成乙酸和氧气,易爆炸;用过氧乙酸进行消毒时,消毒人员应采取的防护措施是戴手套 戴口罩 戴防护眼镜等;
故答案为:无色液体,易溶于水,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有腐蚀性,易分解成乙酸和氧气,易爆炸;戴手套 戴口罩 戴防护眼镜等
18.选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一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1)铜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是
(2)铜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是
(3)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水在0℃时结成冰是
(4)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为100℃;4℃时密度最大是
【答案】(1)化学性质
(2)化学变化
(3)物理变化
(4)物理性质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关于物理性质的定义有两个,一是指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二是指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形态、是否易升华、挥发等,都可以利用人们的耳、鼻、舌、身等感官感知,还有些性质如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可以利用仪器测知。还有些性质,通过实验室获得数据计算得知,如溶解性、密度、防腐性等。在实验前后物质都没有发生改变。这些性质都属于物理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牵涉到物质分子(或晶体)化学组成的改变如可燃性、不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助燃性、还原性、络合性、毒性、热稳定性、腐蚀性、金属性、非金属性跟某些物质起反应呈现的现象等。用使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方法可以得知物质的化学性质。没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的产生; 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伴随着颜色变化、气体放出、 生成沉淀等现象,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发光、放热、吸热等。化学变化中往往伴随着物理变化;
【解答】(1) 铜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属于化学性质,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2)铜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有新物质的产生,属于化学变化;
(3)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水在0℃时结成冰,此过程没有新物质的产生,属于物理变化;
(4)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为100℃;4℃时密度最大,属于物理性质;
故答案为:(1)化学性质(2)化学变化(3)物理变化(4)物理性质
19.①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②易挥发;③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④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⑤酒精易燃烧,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⑥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边汽化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根据上述叙述可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有 ,化学性质有 .(填序号)点燃酒精灯的全过程中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是 ,发生的化学变化是 .(填文字)
【答案】①②③④;⑤;汽化;燃烧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 关于物理性质的定义有两个,一是指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二是指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形态、是否易升华、挥发等,都可以利用人们的耳、鼻、舌、身等感官感知,还有些性质如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可以利用仪器测知。还有些性质,通过实验室获得数据计算得知,如溶解性、密度、防腐性等。在实验前后物质都没有发生改变。这些性质都属于物理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牵涉到物质分子(或晶体)化学组成的改变如可燃性、不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助燃性、还原性、络合性、毒性、热稳定性、腐蚀性、金属性、非金属性跟某些物质起反应呈现的现象等。用使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方法可以得知物质的化学性质。没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的产生; 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伴随着颜色变化、气体放出、 生成沉淀等现象,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发光、放热、吸热等。化学变化中往往伴随着物理变化;
【解答】 酒精的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有①②③④,化学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有⑤ .点燃酒精灯的全过程中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是汽化(没有新物质的产生),发生的化学变化是燃烧(有新物质的产生);
故答案为:①②③④;⑤;汽化;燃烧;
20.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填空。
(1)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伐薪”是 ,“烧炭”是 。
(2)有机化合物一般可以燃烧,受热易分解。“可以燃烧,受热易分解”属于 。
(3)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成气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这些都属于 。
【答案】(1)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2)化学性质
(3)物理性质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描述中还“可”“能够”等的为性质,否则为变化,需要化学变化体现的性质为化学性质,不需化学变化体现的性质为 物理性质,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物理变化分析。
【解答】(1)“伐薪”为变化,该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烧炭”是变化,该变化有新物质生成,为化学变化。
(2)“可以燃烧,受热易分解”属于性质,该性质需化学变化体现,为化学性质。
(3) 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成气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这些都属于不需化学变化体现的物理性质。
故答案为:(1)物理变化;化学变化;(2)化学性质;(3)物理性质。
21.下面是在上科学课《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一节时,小明和小亮发生的争论,他们列举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
(1)小明认为“物质在发生变化时,如果发光、发热,一定是物理变化”。他列举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是 。
(2)小亮认为“物质在发生变化时,如果发光、发热,一定是化学变化”。他列举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是 。
(3)你支持哪位同学的观点? 。
(4)小明和小亮两位同学发生争论的原因是 。
【答案】(1)电灯发光
(2)蜡烛燃烧
(3)都不支持
(4)没有真正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变化的过程中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而不是是否有发光、发热等现象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1)根据电灯发光没有新物质生成分析;
(2)根据蜡烛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分析;
(3)根据物质发光、发热,可能发生物理变化可能发生化学变化分析;
(4)根据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判断要看有没有新物质生成,不能借助现象判断分析。
【解答】(1)电灯通电发光、发热属于物理变化。
(2)蜡烛等燃烧发光、发热,为化学变化。
(3)物质发光、发热,可能发生物理变化可能发生化学变化,两同学观点都不正确。
(4) 小明和小亮两位同学发生争论是由于没有真正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变化的过程中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而不是利用现象判断,如有发光、发热等现象 。
故答案为:(1)电灯发光;(2)蜡烛燃烧;(3)都不支持;(4) 没有真正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变化的过程中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而不是是否有发光、发热等现象 。
22.在通常状况下:
①氮气没有颜色。
②氮气是没有气味的气体。
③氮气比空气稍轻。
④在-209.9℃、1.01×105帕的压强下,氮气可变成雪状固体。
⑤常温下,氮气难溶于水。
⑥在雷电的作用下,氮气可与氧气反应,产生一种有毒物质。
⑦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作用下,氮气能与氢气合成氨气。
根据上述信息,用符合题意的编号填空。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答案】①②③④⑤;⑥⑦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 物质的有些性质如:颜色、气味、味道,密度,是否易升华、挥发等; 有毒,易燃烧等属于化学性质。
【解答】 物理性质指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属于物理性质的是①②③④⑤, 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属于化学性质的⑥⑦。
2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 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 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2)两者的根本区别: 。
(3)联系: 常伴随着 。
【答案】(1)没有;有
(2)有无新的物质生成
(3)化学变化;物理变化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1)(2)根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分析解答;
(3)根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内在联系解答。
【解答】(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2)两者的根本区别:有无新的物质生成。
(3)联系:化学变化常伴随着物理变化。
三、实验探究题
24.某同学进行实验,其过程如下:
a.研磨:将硫的块状固体通过研钵磨成硫的粉末;
b.混合:将1g铁粉与1g硫粉混合均匀;
c.加热:将上述混合物加热一会儿,产生强光、放热现象,冷却后得到一种黑色的固体.
请回答:
(1)小明认为b是物理变化过程,你认为a是 变化过程,c是 变化过程.
(2)证明b是物理变化过程的方法是
(3)证明c是化学变化过程的方法是
【答案】(1)物理;化学
(2)可用磁铁对混合物进行吸引,然后称量吸引铁粉的质量,发现仍为
(3)可用磁铁对黑色物质进行吸引,固体不被吸引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 没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的产生; 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伴随着颜色变化、气体放出、 生成沉淀等现象,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发光、放热、吸热等。化学变化中往往伴随着物理变化;
【解答】(1)a.研磨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加热铁粉和硫粉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可用磁铁对混合物进行吸引,然后称量吸引铁粉的质量,发现仍为1g,证明是物理变化;
(3)可用磁铁对黑色物质进行吸引,固体不被吸引,说明黑色物质的性质已经不同于原来的铁粉与硫粉,据此确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1)物理;化学(2) 可用磁铁对混合物进行吸引,然后称量吸引铁粉的质量,发现仍为1g (3) 可用磁铁对黑色物质进行吸引,固体不被吸引
1 / 1初中科学浙教版 七年级下册 第四章 第8节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3七上·浙江期末)实验准备室里,实验仪器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下列表述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试管:“干净吧!我身上一滴水都没有。”
B.酒精灯:“帽子哪里去了?我的燃料越来越少了。”
C.铁架台:“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了。”
D.量筒:“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坏了。”
2.(2023七上·慈溪期末)下列物质的变化类型与其它三个选项不同的是( )
A.冰棒熔化 B.矿石粉碎 C.镁带燃烧 D.车胎爆裂
3.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语中沙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死灰复燃 B.杯弓蛇影 C.冰消雪融 D.铁杵磨针
4.下列物质的用途仅与其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
A.铜可用作电线 B.铁粉作自发热体(铁氧化放热)
C.酒精可用作燃料 D.高粱可用于酿酒
5.民族英雄威继光东逐倭寇,北定边疆,而修建台州府城墙是他传奇生涯中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笔.明朝嘉靖年间,倭寇盛行,戚继光被委以重任,到浙江台州抵卸倭寇.
他认为倭寇之所以猖獗,是因为他们常常采用游击战术,而对抗游击战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修筑城墙防御.于是他发明了”空心敌台”以静制动防御措施,有效打击了来犯的倭寇空心敌台是围墙而建的中空、四面开窗的楼台,守城士卒可居住在里面,并储存武器、弹药以抗击来犯之敌.
青砖是修筑”空心敌台”的首选建材制备材料来自属于浙江八大水系之一的灵江.以下制作青砖的步骤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从灵江中捞取淤泥 B.反复摔打成型
C.高温烧制 D.降温备用
6.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水蒸发 B.食品腐烂 C.汽油燃烧 D.金属锈蚀
7.下列描述物质的性质和变化错误的是( )
A.物理性质: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B.化学性质:稀盐酸能除锈
C.物理变化:木已成舟 D.化学变化:酒精易燃烧
8.铜是一种紫红色金属,密度较大,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加热条件下能被氧化而发黑.其中属于铜的化学性质的是( )
A.紫红色 B.密度较大 C.导电性良好 D.能被氧化
9.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和应用物质方面有着光辉灿烂的文明史,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蔡伦造纸 B.烧制陶瓷
C.百炼成钢 D.甲骨刻字
10.(2023七上·镇海区期中)下列关于化学变化、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和物理性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镁条能燃烧是化学变化 B.水结成冰是物理性质
C.酒精在燃烧是化学性质 D.粉笔断成两截是物理变化
11.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形态上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12.品茶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平水日铸”为绍兴的名茶。为保持茶叶的品质,要做到防潮和防氧化,往往在茶叶的包装袋内放入1~2包黑色的还原铁粉作为“双吸剂”,“双吸剂”失效后会变成棕黄色物质。这一从黑色物质到棕黄色物质的变化过程属于( )
A.化学性质 B.物理性质 C.化学变化 D.物理变化
13.下列古诗词描述的物质变化,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
A.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B.水声冰下咽,砂路雪中平
C.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D.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4.某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种简便的海水淡化实施方案:在地面上挖一水池,往池内灌海水,如图所示,完成设备的安装即可回收淡水。它是通过太阳照射池内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塑料膜下形成小水珠,并由水桶收集淡水。下列关于该过程中涉及的变化,正确的是( )
A.物态变化:汽化、液化,属于化学变化
B.物态变化:沸腾、蒸发,属于化学变化
C.物态变化:汽化、液化,属于物理变化.
D.物态变化:液化、凝固,属于物理变化
15.证据是得出结论的重要依据,下列实验中所获得的事实现象不能作为证据的是( )
A.图甲中,为了证明铁生锈发生了化学变化,用磁铁分别去吸铁粉和铁锈
B.图乙中,为了证明某种组织是动物组织还是植物组织,用显微镜观察
C.图丙中,为了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用铅笔在篮球上移动进行模拟实验
D.图丁中,为了证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把端面锉平的两块铅柱压在一起悬挂起来
16.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①点燃酒精灯,酒精燃烧;②一段时间后蜡烛熔化、掉落;③再过一段时间后火柴燃烧。则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
A.①中酒精燃烧属于物理变化
B.②中蜡烛熔化属于化学变化
C.②③的现象能说明所有金属都具有导热性这一物理性质
D.①③中的现象体现出物质可燃性这一化学性质
二、填空题
17.过氧乙酸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过氧乙酸是一种无色液体,易溶于水,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有腐蚀性,对人的眼睛、皮肤、黏膜和上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易分解成乙酸和氧气,易爆炸.
过氧乙酸的物理性质 ;过氧乙酸的化学性质 .(写出两点) 用过氧乙酸进行消毒时,消毒人员应采取的防护措施是
18.选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一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1)铜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是
(2)铜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是
(3)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水在0℃时结成冰是
(4)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为100℃;4℃时密度最大是
19.①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②易挥发;③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④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⑤酒精易燃烧,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⑥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边汽化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根据上述叙述可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有 ,化学性质有 .(填序号)点燃酒精灯的全过程中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是 ,发生的化学变化是 .(填文字)
20.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填空。
(1)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伐薪”是 ,“烧炭”是 。
(2)有机化合物一般可以燃烧,受热易分解。“可以燃烧,受热易分解”属于 。
(3)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成气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这些都属于 。
21.下面是在上科学课《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一节时,小明和小亮发生的争论,他们列举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
(1)小明认为“物质在发生变化时,如果发光、发热,一定是物理变化”。他列举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是 。
(2)小亮认为“物质在发生变化时,如果发光、发热,一定是化学变化”。他列举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是 。
(3)你支持哪位同学的观点? 。
(4)小明和小亮两位同学发生争论的原因是 。
22.在通常状况下:
①氮气没有颜色。
②氮气是没有气味的气体。
③氮气比空气稍轻。
④在-209.9℃、1.01×105帕的压强下,氮气可变成雪状固体。
⑤常温下,氮气难溶于水。
⑥在雷电的作用下,氮气可与氧气反应,产生一种有毒物质。
⑦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作用下,氮气能与氢气合成氨气。
根据上述信息,用符合题意的编号填空。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2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 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 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2)两者的根本区别: 。
(3)联系: 常伴随着 。
三、实验探究题
24.某同学进行实验,其过程如下:
a.研磨:将硫的块状固体通过研钵磨成硫的粉末;
b.混合:将1g铁粉与1g硫粉混合均匀;
c.加热:将上述混合物加热一会儿,产生强光、放热现象,冷却后得到一种黑色的固体.
请回答:
(1)小明认为b是物理变化过程,你认为a是 变化过程,c是 变化过程.
(2)证明b是物理变化过程的方法是
(3)证明c是化学变化过程的方法是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是两者的本质区别。
【解答】A.试管干燥是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合题意;
B.酒精挥发成酒精蒸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合题意;
C. 铁架台生锈过程中产生新物质铁锈,属于化学变化,故C符合题意;
D. 量筒摔碎是玻璃形状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2.【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A.冰棒熔化时,只是状态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发生物理变化;
B.矿石粉碎时,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发生物理变化;
C.镁带燃烧时,生成了新物质氧化镁,发生化学变化;
D.车胎爆裂时,只是车胎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发生物理变化。
则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C。
故选C。
3.【答案】A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 (1)没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2)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的产生; ②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伴随着颜色变化、气体放出、 生成沉淀等现象,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发光、放热、吸热等。化学变化中往往伴随着物理变化;
【解答】A.死灰复燃说的是物质的燃烧,物质与氧气发生了剧烈的氧化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杯弓蛇影只是照得影子,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冰消雪融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铁杵磨针只是将其磨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4.【答案】A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关于物理性质的定义有两个,一是指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二是指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形态、是否易升华、挥发等,都可以利用人们的耳、鼻、舌、身等感官感知,还有些性质如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可以利用仪器测知。还有些性质,通过实验室获得数据计算得知,如溶解性、密度、防腐性等。在实验前后物质都没有发生改变。这些性质都属于物理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牵涉到物质分子(或晶体)化学组成的改变如可燃性、不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助燃性、还原性、络合性、毒性、热稳定性、腐蚀性、金属性、非金属性跟某些物质起反应呈现的现象等。用使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方法可以得知物质的化学性质。
【解答】A.铜可用作导线是利用了铜的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符合题意;
B.铁氧化生成新的物质,该性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不合题意;
C.酒精可用作燃料是利用了酒精的可燃性,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不合题意;
D.高梁酿酒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该性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5.【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1)没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2)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的产生; ②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伴随着颜色变化、气体放出、 生成沉淀等现象,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发光、放热、吸热等。化学变化中往往伴随着物理变化;
【解答】制作青砖的步骤中,高温烧制过程涉及化学变化,故选C.
6.【答案】A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 (1)没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2)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的产生; ②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伴随着颜色变化、气体放出、 生成沉淀等现象,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发光、放热、吸热等。化学变化中往往伴随着物理变化;
【解答】A.水分蒸发的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食品腐烂的过程中有对人体有害的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汽油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金属锈蚀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7.【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 首先是“性质”和“变化”的区别:性质是一个静态的描述,而变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例如“ 酒精 可以燃烧”是一个描述性的句子,其为性质;而“酒精燃烧生成水和 二氧化碳 ”中含有燃烧、生成这样的动词,因此是一个动态过程,它是变化。
【解答】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是利用木炭疏松多孔结构,将色素和异味等吸附在管道内壁上,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稀盐酸能除锈是因为稀盐酸与铁锈主要成分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需要在化学变化过程中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木已成舟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酒精易燃烧是在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这一化学变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8.【答案】D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关于物理性质的定义有两个,一是指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二是指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形态、是否易升华、挥发等,都可以利用人们的耳、鼻、舌、身等感官感知,还有些性质如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可以利用仪器测知。还有些性质,通过实验室获得数据计算得知,如溶解性、密度、防腐性等。在实验前后物质都没有发生改变。这些性质都属于物理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牵涉到物质分子(或晶体)化学组成的改变如可燃性、不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助燃性、还原性、络合性、毒性、热稳定性、腐蚀性、金属性、非金属性跟某些物质起反应呈现的现象等。用使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方法可以得知物质的化学性质。
【解答】A.紫红色,颜色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密度较大,密度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导电性良好,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能被氧化,氧化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9.【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1)没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2)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的产生; ②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伴随着颜色变化、气体放出、 生成沉淀等现象,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发光、放热、吸热等。化学变化中往往伴随着物理变化;
【解答】A.蔡伦造纸,纸张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烧制陶瓷,陶瓷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百炼成钢,钢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甲骨刻字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10.【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而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A.镁条能燃烧是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为化学性质,故A错误;
B.水结成冰,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故B错误;
C.酒精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化学变化,故C错误;
D.粉笔断成两截,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为物理性质,故D正确。
故选D。
11.【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形成新物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所以新物质是组成和结构上与变化前不同的物质分析。
【解答】A、“新物质”必须客观存在,不符合题意;
B、“新物质”可能与变化前的物质的颜色、状态等方面相同,不符合题意;
C、“新物质”可能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形态上相同,不符合题意;
D、化学变化形成新物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符合题意;
故选D。
12.【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根据铁生锈原理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分析。
【解答】铁粉作双吸剂黑色变成棕黄色是铁与氧气和水发生反应生成铁锈,发生的化学变化。
故选C。
13.【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 A.美人的金首饰,王侯的黄金印,都是从沙中浪里一粒粒淘洗出来的,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合题意;
B.流水在冰层下发出低咽的声响,原来崎岖不平的沙路铺上厚厚的积雪显得很平坦,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合题意;
C.鞭炮的燃烧、爆炸,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符合题意;
D.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14.【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1)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描述可知,水吸热从液态变成气态变成水蒸气发生汽化现象,水蒸气在塑料膜上放热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形成小水珠。由于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状态改变,因此发生物理变化。
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5.【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分子间的作用力;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将每个选项中的方法与结论进行比较,二者不一致的就是正确选项。
【解答】A.磁铁可以吸引铁粉,但是不能吸引铁锈,说明铁生锈生成了新物质,即发生化学变化,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用显微镜观察组织中细胞结构的不同,可以证明是动物组织还是植物组织,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用铅笔在篮球上移动进行模拟实验,只能类比地球是个球体,不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故C错误符合题意;
D.两个铅柱可以吸在一起而被悬挂起来,说明分钟之间存在引力,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6.【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AB.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C.注意分析铜能否代表所有的金属;
D.物质能够燃烧的性质叫可燃性,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气体,生成新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故A错误;
B.蜡烛熔化,从固态变成液态,没有生成新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故B错误;
C.②③说明铜片能够导热,但是不能证明所有的金属具有导热性,故C错误;
D.①中蜡烛燃烧,③中火柴燃烧,说明它们具有可燃性,故D正确。
故选D。
17.【答案】无色液体,易溶于水,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有腐蚀性,易分解成乙酸和氧气,易爆炸;戴手套 戴口罩 戴防护眼镜等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关于物理性质的定义有两个,一是指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二是指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形态、是否易升华、挥发等,都可以利用人们的耳、鼻、舌、身等感官感知,还有些性质如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可以利用仪器测知。还有些性质,通过实验室获得数据计算得知,如溶解性、密度、防腐性等。在实验前后物质都没有发生改变。这些性质都属于物理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牵涉到物质分子(或晶体)化学组成的改变如可燃性、不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助燃性、还原性、络合性、毒性、热稳定性、腐蚀性、金属性、非金属性跟某些物质起反应呈现的现象等。用使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方法可以得知物质的化学性质。
【解答】 过氧乙酸的物理性质有无色液体,易溶于水,有强烈刺激性气味;过氧乙酸的化学性质有有腐蚀性,易分解成乙酸和氧气,易爆炸;用过氧乙酸进行消毒时,消毒人员应采取的防护措施是戴手套 戴口罩 戴防护眼镜等;
故答案为:无色液体,易溶于水,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有腐蚀性,易分解成乙酸和氧气,易爆炸;戴手套 戴口罩 戴防护眼镜等
18.【答案】(1)化学性质
(2)化学变化
(3)物理变化
(4)物理性质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关于物理性质的定义有两个,一是指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二是指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形态、是否易升华、挥发等,都可以利用人们的耳、鼻、舌、身等感官感知,还有些性质如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可以利用仪器测知。还有些性质,通过实验室获得数据计算得知,如溶解性、密度、防腐性等。在实验前后物质都没有发生改变。这些性质都属于物理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牵涉到物质分子(或晶体)化学组成的改变如可燃性、不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助燃性、还原性、络合性、毒性、热稳定性、腐蚀性、金属性、非金属性跟某些物质起反应呈现的现象等。用使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方法可以得知物质的化学性质。没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的产生; 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伴随着颜色变化、气体放出、 生成沉淀等现象,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发光、放热、吸热等。化学变化中往往伴随着物理变化;
【解答】(1) 铜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属于化学性质,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2)铜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有新物质的产生,属于化学变化;
(3)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水在0℃时结成冰,此过程没有新物质的产生,属于物理变化;
(4)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为100℃;4℃时密度最大,属于物理性质;
故答案为:(1)化学性质(2)化学变化(3)物理变化(4)物理性质
19.【答案】①②③④;⑤;汽化;燃烧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 关于物理性质的定义有两个,一是指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二是指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形态、是否易升华、挥发等,都可以利用人们的耳、鼻、舌、身等感官感知,还有些性质如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可以利用仪器测知。还有些性质,通过实验室获得数据计算得知,如溶解性、密度、防腐性等。在实验前后物质都没有发生改变。这些性质都属于物理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牵涉到物质分子(或晶体)化学组成的改变如可燃性、不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助燃性、还原性、络合性、毒性、热稳定性、腐蚀性、金属性、非金属性跟某些物质起反应呈现的现象等。用使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方法可以得知物质的化学性质。没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的产生; 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伴随着颜色变化、气体放出、 生成沉淀等现象,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发光、放热、吸热等。化学变化中往往伴随着物理变化;
【解答】 酒精的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有①②③④,化学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有⑤ .点燃酒精灯的全过程中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是汽化(没有新物质的产生),发生的化学变化是燃烧(有新物质的产生);
故答案为:①②③④;⑤;汽化;燃烧;
20.【答案】(1)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2)化学性质
(3)物理性质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描述中还“可”“能够”等的为性质,否则为变化,需要化学变化体现的性质为化学性质,不需化学变化体现的性质为 物理性质,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物理变化分析。
【解答】(1)“伐薪”为变化,该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烧炭”是变化,该变化有新物质生成,为化学变化。
(2)“可以燃烧,受热易分解”属于性质,该性质需化学变化体现,为化学性质。
(3) 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成气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这些都属于不需化学变化体现的物理性质。
故答案为:(1)物理变化;化学变化;(2)化学性质;(3)物理性质。
21.【答案】(1)电灯发光
(2)蜡烛燃烧
(3)都不支持
(4)没有真正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变化的过程中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而不是是否有发光、发热等现象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1)根据电灯发光没有新物质生成分析;
(2)根据蜡烛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分析;
(3)根据物质发光、发热,可能发生物理变化可能发生化学变化分析;
(4)根据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判断要看有没有新物质生成,不能借助现象判断分析。
【解答】(1)电灯通电发光、发热属于物理变化。
(2)蜡烛等燃烧发光、发热,为化学变化。
(3)物质发光、发热,可能发生物理变化可能发生化学变化,两同学观点都不正确。
(4) 小明和小亮两位同学发生争论是由于没有真正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变化的过程中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而不是利用现象判断,如有发光、发热等现象 。
故答案为:(1)电灯发光;(2)蜡烛燃烧;(3)都不支持;(4) 没有真正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变化的过程中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而不是是否有发光、发热等现象 。
22.【答案】①②③④⑤;⑥⑦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 物质的有些性质如:颜色、气味、味道,密度,是否易升华、挥发等; 有毒,易燃烧等属于化学性质。
【解答】 物理性质指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属于物理性质的是①②③④⑤, 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属于化学性质的⑥⑦。
23.【答案】(1)没有;有
(2)有无新的物质生成
(3)化学变化;物理变化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1)(2)根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分析解答;
(3)根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内在联系解答。
【解答】(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2)两者的根本区别:有无新的物质生成。
(3)联系:化学变化常伴随着物理变化。
24.【答案】(1)物理;化学
(2)可用磁铁对混合物进行吸引,然后称量吸引铁粉的质量,发现仍为
(3)可用磁铁对黑色物质进行吸引,固体不被吸引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 没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的产生; 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伴随着颜色变化、气体放出、 生成沉淀等现象,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发光、放热、吸热等。化学变化中往往伴随着物理变化;
【解答】(1)a.研磨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加热铁粉和硫粉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可用磁铁对混合物进行吸引,然后称量吸引铁粉的质量,发现仍为1g,证明是物理变化;
(3)可用磁铁对黑色物质进行吸引,固体不被吸引,说明黑色物质的性质已经不同于原来的铁粉与硫粉,据此确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1)物理;化学(2) 可用磁铁对混合物进行吸引,然后称量吸引铁粉的质量,发现仍为1g (3) 可用磁铁对黑色物质进行吸引,固体不被吸引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