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质量评估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0分。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人口数量已经超出了地球环境容纳量
B.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
C.科技进步能解决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
D.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与人口过度增长有密切联系
2.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组成部分。以下选项中不会给我国带来生物安全风险的是( )
A.人类及动植物中可能暴发的重大疫病
B.保护沿海滩涂红树林中的生物多样性
C.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生态环境发生改变
D.收集我国公民及生物资源的遗传信息
3.水体富营养化是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过多导致的水质污染现象。科研人员为找到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方法,对某淡水生态系统进行研究。下图为此淡水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水体富营养化能造成水中的鱼类由于缺氧大量死亡
B.图中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鱼类都可作为第二营养级
C.图中所示的所有生物构成了该淡水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D.可通过选择性地控制藻类竞争者和捕食者的数量来治理水体污染
4.下图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主要含有机物)的原理简图。其中,甲和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丁为分解者。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该人工湿地受到轻微污染后很快恢复原样,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
能力
B.若没有丙,该人工湿地易产生水华等生态危害
C.在水域中增设一些搅拌装置,去污效率会更高
D.该人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于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
5.下列关于外来物种入侵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外来物种入侵会对当地群落的演替产生严重的影响
B.淡水湖泊中出现的水华现象是由外来物种入侵引起的
C.水葫芦引入我国后,对一些淡水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D.入侵植物进入适宜其生长的地区可影响当地物种的生存
6.(2021·广东卷)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卓有成效,粵港澳大湾区的生态环境也持续改善。研究人员对该地区的水鸟进行研究,记录到146种水鸟,隶属9目21科,其中有国家级保护鸟类14种,近海与海岸带湿地、城市水域都是水鸟的主要栖息地。该调查结果直接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
A.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B.种群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C.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D.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7.某地曾是采煤塌陷地,经过治理现已成为湿地公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在治理过程中采煤塌陷地上发生了次生演替
B.治理后形成的湿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C.湿地能调节区域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采煤塌陷地的成功治理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实例
8.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大气降水。在实验室中模拟酸雨喷淋樟树和楝树的树苗,结果发现,楝树的高度比对照组低约40%,而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下列相关推测合理的是( )
A.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
B.酸雨对樟树种群密度的影响比对楝树的大
C.森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不受酸雨影响
D.楝树生长的群落中,其他树种都不耐酸雨
9.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湿地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碱蓬等,体现了群落的水平
结构
B.要恢复湿地生物多样性,在无机环境得到改善的基础上,首先应增加分解者的种类和数量
C.人工湿地可以净化污水,改善水质,调节小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恢复湿地的最佳方法是减少人为干扰,尽可能采用自然恢复的方法
10.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保护区的功能是接纳各地迁移和捕来的野生动物并加以保护
B.鼓励人们进入保护区,给鸟类建巢、喂食
C.迁地保护就是把大批野生动物迁入动物园、水族馆等进行保护
D.对于珍稀濒危物种,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和买卖
11.(2022·广州)某地推动国家公园建设,通过生态廊道等方式进行生态断裂点修复工程,连通、整合和优化特定地区的生态资源,构建具有代表性的亚热带自然保护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保护区内的物种组成是辨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B.生态断裂点的出现对物种种群繁衍有不利影响
C.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珍稀濒危物种的一种易地保护措施
D.保护区内进行生态断裂点修复工程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12.设计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
A.充分利用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
B.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C.尽量减少有害生物的种类
D.提高沼气池的转化效率
13.运用生态学原理可以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引进物种一定能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并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B.“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中将蚕粪喂鱼,实现了生态系统能量的多级利用
C.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雄虫的目的是使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降低出生率,进而降低其种群密度
D.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14.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树造林可减缓全球气候变暖
B.全球气候变暖可加速永冻土融化
C.全球气候变暖不会影响农业生产
D.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15.为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科研人员对南通某地富营养化水体实施生态恢复,先后向水体引入以藻类为食的某些贝类,引种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以及放养植食性鱼类等。经过一段时间,水体基本实现了“水清”“景美”“鱼肥”的治理目标。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治理前的水体不能实现自我净化,说明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强
B.引种芦苇、香蒲既可吸收水中的无机盐,又能遮光抑制藻类生长繁殖
C.放养植食性鱼类可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更好地流向人类
D.这一成功案例说明调整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态恢复的重要手段
16.设计生态工程的常用方法之一是给食物链(网)“加环”,下图就是一种“加环”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可增加经济效益
B.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实现了物质的多级利用
C.图中的箭头可表示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D.该生态工程的运转离不开人的管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7.(10分)基于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生态工程的理论和实践取得了长足发展。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经济所遵循的主要原则和实现的重要手段分别是
和 。
(2)我国西北土地沙化非常严重,原因有多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该事实主要违背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要号召农民种树,保护环境;另一方面要考虑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问题,如粮食、烧柴以及收入等问题,其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
(3)“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的方针是针对 工程制定的。
18.(10分)为治理某废弃采石场的生态环境,有关部门对其进行了公园化建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对其进行整理和覆土,并选择适生植物进行人工造林,不同恢复时期的植物物种数如上图所示。t0→t1阶段,植物残体及凋落物中的有机物被生态系统中的 转化为无机物,使土壤条件得到改善;同时由于人工林土壤中存在 , 导致群落中植物物种数增加;t1→t3阶段,人工林抵抗力稳定性的变化是 ;群落中植物物种数逐渐增加,物种之间的 加剧。
(2)通过人工林建设和园林景观构建,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可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
19.(12分)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因此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显得尤为重要。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多样性是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 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保护生物多样性要在 三个层次上制定保护战略,我国已建立多个湿地自然保护区,这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属于 保护。
(2)在辽河三角洲湿地中生长着一种呈现红色的植物——碱蓬,形成了“红海滩”景观,吸引大量游客前去旅游观赏,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湖泊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分析“退田还湖”的原因是 。
(3)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开发利用大自然,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水库中所能维持的某种鱼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 ,又称K值;把水库中该种鱼的数量控制在 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湿地中不应盲目地引入外来物种,以避免降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结合生物多样性知识解释其原因是 。
20.(12分)随着养殖业的发展,养殖场每天排放的大量含有粪便、饲料残渣的废水既破坏生态环境,又严重影响周边人、畜的饮水安全。技术人员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废水处理流程图,氧化塘中生活着风车草、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浮游藻类、圆田螺、细菌等生物。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输入此氧化塘的能量有 、 ,氧化塘中的风车草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
(2)氧化塘后部种植莲等挺水植物,有利于减少出水口处水中的浮游藻类,主要的原因是 。
(3)控制废水流入氧化塘的速率,除有利于氧化塘中有机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 ,使出水口处的水质达到排放要求。废水不能过量流入氧化塘,这是因为 。
(4)厌氧池中生活着大量的微生物,废水流入厌氧池前,需经稀释处理,是为了防止 。
(5)氧化塘中的 等生物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产生的二氧化碳、磷酸盐、铵盐等营养物质供藻类生长。
21.(16分)(2022·广州)珠江三角洲的农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建立了该地特有的蔗基鱼塘和桑基鱼塘。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种人工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生物因素是 。要使它长期稳定发展,除了有稳定的 来源,各类生物也要 。
(2)建立此生态系统的目的是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 ;其能量利用率高的原因是在营养结构上具有 的特点。
(3)蚕粪、蔗叶进入鱼塘经过 的分解作用,又被桑基、蔗基所利用。蚕粪中的氨经过 的作用,形成了 被植物利用。
(4)概括地说,该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取决于它的 。
第4章质量评估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0分。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人口数量已经超出了地球环境容纳量
B.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
C.科技进步能解决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
D.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与人口过度增长有密切联系
解析:目前人口数量还没有超出地球环境容纳量,A项错误;人不同于其他生物,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并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B项错误;科技进步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但不能完全解决,C项错误;人口过度增长造成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而资源短缺引起人类盲目地开发和破坏自然环境,进而使自然灾害频繁发生,D项正确。
答案:D
2.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组成部分。以下选项中不会给我国带来生物安全风险的是( )
A.人类及动植物中可能暴发的重大疫病
B.保护沿海滩涂红树林中的生物多样性
C.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生态环境发生改变
D.收集我国公民及生物资源的遗传信息
解析:人类及动植物中可能暴发的重大疫病,会影响生态环境以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会给我国带来生物安全风险;保护沿海滩涂红树林中的生物多样性,有利于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会给我国带来生物安全风险;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生态环境发生改变,会影响生物多样性,对生物圈的稳态也会造成严重威胁,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会给我国带来生物安全风险;收集我国公民及生物资源的遗传信息,会给我国带来生物安全风险。
答案:B
3.水体富营养化是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过多导致的水质污染现象。科研人员为找到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方法,对某淡水生态系统进行研究。下图为此淡水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水体富营养化能造成水中的鱼类由于缺氧大量死亡
B.图中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鱼类都可作为第二营养级
C.图中所示的所有生物构成了该淡水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D.可通过选择性地控制藻类竞争者和捕食者的数量来治理水体污染
解析:水体富营养化会引起藻类的大量繁殖,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水中的鱼类可能会由于缺氧大量死亡,A项正确; 图中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鱼类都可作为第二营养级,B项正确; 图中所示的生物不是该淡水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不能构成生物群落,C项错误; 可通过选择性地控制藻类竞争者和捕食者的数量,使藻类数量减少,以治理水体污染,D项正确。
答案:C
4.下图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主要含有机物)的原理简图。其中,甲和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丁为分解者。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该人工湿地受到轻微污染后很快恢复原样,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
能力
B.若没有丙,该人工湿地易产生水华等生态危害
C.在水域中增设一些搅拌装置,去污效率会更高
D.该人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于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
解析:人工湿地可以净化生活污水,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A项正确;丙为消费者,可摄食浮游植物等生物,若没有丙,该人工湿地易产生水华等生态危害,B项正确;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是净化污水的重要途径,很多分解者属于异养需氧型微生物,在水域中增设一些搅拌装置可增加污水的溶氧量,去污效率会更高,C项正确;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中有机物的能量之和,D项错误。
答案:D
5.下列关于外来物种入侵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外来物种入侵会对当地群落的演替产生严重的影响
B.淡水湖泊中出现的水华现象是由外来物种入侵引起的
C.水葫芦引入我国后,对一些淡水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D.入侵植物进入适宜其生长的地区可影响当地物种的生存
解析:外来物种进入其适宜生长的地区可影响本地物种的生存,所以会对当地群落的演替产生严重的影响,A、D两项正确;淡水湖泊中出现的水华现象是水体富营养化造成的,B项错误;水葫芦引入我国后,繁殖速度较快,对一些淡水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C项正确。
答案:B
6.(2021·广东卷)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卓有成效,粵港澳大湾区的生态环境也持续改善。研究人员对该地区的水鸟进行研究,记录到146种水鸟,隶属9目21科,其中有国家级保护鸟类14种,近海与海岸带湿地、城市水域都是水鸟的主要栖息地。该调查结果直接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
A.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B.种群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C.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D.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答案:C
7.某地曾是采煤塌陷地,经过治理现已成为湿地公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在治理过程中采煤塌陷地上发生了次生演替
B.治理后形成的湿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C.湿地能调节区域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采煤塌陷地的成功治理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实例
解析:采煤塌陷地在治理过程中发生了次生演替,A项正确;治理后形成的湿地生态系统中物种增多,营养结构更加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增强,B项正确;湿地能调节区域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项错误;采煤塌陷地的成功治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D项正确。
答案:C
8.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大气降水。在实验室中模拟酸雨喷淋樟树和楝树的树苗,结果发现,楝树的高度比对照组低约40%,而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下列相关推测合理的是( )
A.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
B.酸雨对樟树种群密度的影响比对楝树的大
C.森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不受酸雨影响
D.楝树生长的群落中,其他树种都不耐酸雨
解析:经过模拟酸雨处理,楝树的高度比对照组低约40%,而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说明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对樟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几乎没有影响,A项正确;本实验研究酸雨对楝树、樟树两个种群的个体株高的影响,不涉及种群密度、物种丰富度以及其他树种,B、C、D三项错误。
答案:A
9.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湿地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碱蓬等,体现了群落的水平
结构
B.要恢复湿地生物多样性,在无机环境得到改善的基础上,首先应增加分解者的种类和数量
C.人工湿地可以净化污水,改善水质,调节小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恢复湿地的最佳方法是减少人为干扰,尽可能采用自然恢复的方法
解析:土壤湿度、地形变化等导致的湿地水平方向上植物分布的不同,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A项正确;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所以要恢复生物多样性首先应增加生产者的种类和数量,B项错误;人工湿地可以净化污水,改善水质,调节小气候,对生态系统起到了重要的调节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项正确;恢复湿地的最佳方法是减少人为干扰,尽可能采用自然恢复的方法,D项正确。
答案:B
10.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保护区的功能是接纳各地迁移和捕来的野生动物并加以保护
B.鼓励人们进入保护区,给鸟类建巢、喂食
C.迁地保护就是把大批野生动物迁入动物园、水族馆等进行保护
D.对于珍稀濒危物种,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和买卖
解析: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保护的对象主要包括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天然分布区,其中保护的生物本来就生活在保护区内,而不是接纳各地迁移和捕来的野生动物;应减少人类对保护区的干扰;迁地保护就是对那些在原产地生存和繁衍受到严重威胁的物种(不仅是野生动物)加以保护;对于珍稀濒危物种应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和买卖,并采取人工繁育和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进行保护。
答案:D
11.(2022·广州)某地推动国家公园建设,通过生态廊道等方式进行生态断裂点修复工程,连通、整合和优化特定地区的生态资源,构建具有代表性的亚热带自然保护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保护区内的物种组成是辨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B.生态断裂点的出现对物种种群繁衍有不利影响
C.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珍稀濒危物种的一种易地保护措施
D.保护区内进行生态断裂点修复工程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解析: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A项正确;生态断裂点指位于生态廊道中的间隙点,主要考虑大型交通道路(铁路、高速公路等)对生态廊道的阻隔,这种阻隔会对物种种群繁衍有不利影响,B项正确;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珍稀濒危物种的一种就地保护措施,C项错误;保护区内进行生态断裂点修复工程有利于生物的存在,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D项正确。
答案:C
12.设计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
A.充分利用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
B.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C.尽量减少有害生物的种类
D.提高沼气池的转化效率
解析: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物质和能量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答案:A
13.运用生态学原理可以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引进物种一定能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并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B.“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中将蚕粪喂鱼,实现了生态系统能量的多级利用
C.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雄虫的目的是使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降低出生率,进而降低其种群密度
D.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解析:引进物种不一定能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甚至可能破坏当地的生物多样性,A项错误;能量传递具有单向性,“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中将蚕粪喂鱼,实现了生态系统能量的多级利用,B项正确;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使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导致种群的出生率下降,进而降低其种群密度,C项正确;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改善其生存环境,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D项正确。
答案:A
14.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树造林可减缓全球气候变暖
B.全球气候变暖可加速永冻土融化
C.全球气候变暖不会影响农业生产
D.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解析: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所以植树造林可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可加速永冻土融化;全球气候变暖会影响农业生产;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答案:C
15.为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科研人员对南通某地富营养化水体实施生态恢复,先后向水体引入以藻类为食的某些贝类,引种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以及放养植食性鱼类等。经过一段时间,水体基本实现了“水清”“景美”“鱼肥”的治理目标。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治理前的水体不能实现自我净化,说明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强
B.引种芦苇、香蒲既可吸收水中的无机盐,又能遮光抑制藻类生长繁殖
C.放养植食性鱼类可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更好地流向人类
D.这一成功案例说明调整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态恢复的重要手段
解析:治理前的水体不能实现自我净化,说明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弱,A项错误;芦苇、香蒲属于挺水植物,其在与藻类植物竞争阳光、营养物质时处于优势,可吸收水中的无机盐,又能遮光抑制藻类生长繁殖,B项正确;放养植食性鱼类,既可以食用藻类,又可以被人类食用,这样会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更好地流向人类,C项正确;由题意可知,这一案例基本实现了“水清”“景美”“鱼肥”的治理目标,说明调整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态恢复的重要手段,D项正确。
答案:A
16.设计生态工程的常用方法之一是给食物链(网)“加环”,下图就是一种“加环”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可增加经济效益
B.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实现了物质的多级利用
C.图中的箭头可表示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D.该生态工程的运转离不开人的管理
解析: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实现了废弃物的资源化,实现了物质的多级循环利用;将蛆蛹粪便还田,运用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但是能量是不能循环利用的;该生态工程的正常运转离不开人的管理。
答案: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7.(10分)基于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生态工程的理论和实践取得了长足发展。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经济所遵循的主要原则和实现的重要手段分别是
和 。
(2)我国西北土地沙化非常严重,原因有多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该事实主要违背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要号召农民种树,保护环境;另一方面要考虑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问题,如粮食、烧柴以及收入等问题,其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
(3)“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的方针是针对 工程制定的。
解析:(1)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而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就是生态工程。(2)超载放牧导致草原退化,土地沙化严重,这违背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号召农民种树保护环境,另一方面考虑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问题,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3)针对湿地生态恢复工程,我国政府制定了“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的方针。
答案:(1)循环经济 生态工程 (2)协调 整体 (3)湿地生态恢复
18.(10分)为治理某废弃采石场的生态环境,有关部门对其进行了公园化建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对其进行整理和覆土,并选择适生植物进行人工造林,不同恢复时期的植物物种数如上图所示。t0→t1阶段,植物残体及凋落物中的有机物被生态系统中的 转化为无机物,使土壤条件得到改善;同时由于人工林土壤中存在 , 导致群落中植物物种数增加;t1→t3阶段,人工林抵抗力稳定性的变化是 ;群落中植物物种数逐渐增加,物种之间的 加剧。
(2)通过人工林建设和园林景观构建,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可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
解析:(1)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可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供生产者利用。在群落次生演替过程中,土壤中原有的植物种子或繁殖体增加了人工林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物种数。图示t1→t3阶段,植物物种数增加,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植物物种数逐渐增加,物种之间的竞争加剧。(2)人工林的建设和园林景观的构建,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可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
答案:(1)分解者 种子或繁殖体 增强 竞争 (2)整体
19.(12分)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因此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显得尤为重要。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多样性是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 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保护生物多样性要在 三个层次上制定保护战略,我国已建立多个湿地自然保护区,这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属于 保护。
(2)在辽河三角洲湿地中生长着一种呈现红色的植物——碱蓬,形成了“红海滩”景观,吸引大量游客前去旅游观赏,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湖泊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分析“退田还湖”的原因是 。
(3)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开发利用大自然,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水库中所能维持的某种鱼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 ,又称K值;把水库中该种鱼的数量控制在 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湿地中不应盲目地引入外来物种,以避免降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结合生物多样性知识解释其原因是 。
解析:(1)生物多样性是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生物多样性包含三个方面,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所以要在遗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制定保护战略。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2)游客旅游观赏景观,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湖泊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生态功能,属于间接价值。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分析“退田还湖”的原因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3)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水库中所能维持的某种鱼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把水库中该种鱼的数量控制在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湿地中不应盲目地引入外来物种,以避免降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原因是盲目地引入外来物种导致的外来物种入侵会破坏生物多样性。
答案:(1)环境 遗传、物种和生态系统 就地 (2)直接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3)环境容纳量 K/2 盲目地引入外来物种导致的外来物种入侵会破坏生物多样性
20.(12分)随着养殖业的发展,养殖场每天排放的大量含有粪便、饲料残渣的废水既破坏生态环境,又严重影响周边人、畜的饮水安全。技术人员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废水处理流程图,氧化塘中生活着风车草、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浮游藻类、圆田螺、细菌等生物。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输入此氧化塘的能量有 、 ,氧化塘中的风车草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
(2)氧化塘后部种植莲等挺水植物,有利于减少出水口处水中的浮游藻类,主要的原因是 。
(3)控制废水流入氧化塘的速率,除有利于氧化塘中有机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 ,使出水口处的水质达到排放要求。废水不能过量流入氧化塘,这是因为 。
(4)厌氧池中生活着大量的微生物,废水流入厌氧池前,需经稀释处理,是为了防止 。
(5)氧化塘中的 等生物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产生的二氧化碳、磷酸盐、铵盐等营养物质供藻类生长。
解析:(1)输入此氧化塘的能量包括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废水中有机物含有的化学能,氧化塘中的风车草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2)氧化塘后部种植的莲等挺水植物起遮光作用,影响浮游藻类进行光合作用,有利于减少出水口处水中的浮游藻类。(3)控制废水流入氧化塘的速率,除有利于氧化塘中有机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无机盐被植物充分吸收,使出水口处的水质达到排放要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废水不能过量流入氧化塘。(4)废水流入厌氧池前,需经稀释处理,是为了防止外界溶液浓度过高,导致微生物过度失水而死亡。(5)氧化塘中的细菌等生物能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
答案:(1)太阳能 化学能 生产者 (2)挺水植物起遮光作用,影响浮游藻类进行光合作用 (3)无机盐被充分吸收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4)外界溶液浓度过高导致微生物过度失水而死亡 (5)细菌
21.(16分)(2022·广州)珠江三角洲的农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建立了该地特有的蔗基鱼塘和桑基鱼塘。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种人工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生物因素是 。要使它长期稳定发展,除了有稳定的 来源,各类生物也要 。
(2)建立此生态系统的目的是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 ;其能量利用率高的原因是在营养结构上具有 的特点。
(3)蚕粪、蔗叶进入鱼塘经过 的分解作用,又被桑基、蔗基所利用。蚕粪中的氨经过 的作用,形成了 被植物利用。
(4)概括地说,该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取决于它的 。
解析:(1)人工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生物因素是生产者(生态系统的基石)和分解者(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生态系统如果要长期稳定发展,需要有稳定的能量来源,各类生物也要保持相对稳定。(2)建立人工生态系统可以使能量最大限度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能量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过程中逐级递减,因为该系统在营养结构上食物链短,损失的能量较少,其能量利用率高。(3)粪便和落叶经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又被桑基、蔗基所利用;氨经过硝化细菌的硝化作用,形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被植物重新利用。(4)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取决于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答案:(1)生产者和分解者 能量 保持相对稳定 (2)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食物链短 (3)分解者 硝化细菌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 (4)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相对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