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9张PPT)
课前导论
人口和产业集聚到一定规模之后,就形成了城镇。城镇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象征。楼厦如林的大都市,清雅宜人的小城镇,风情浓郁的文化中心,车船如梭的交通枢纽,在大地上谱写出岁月沧桑,吟诵着人们对未来的期冀……城镇出现于特定的地理环境之中,又时刻改变着地方景观,影响着地域文化。城镇化的持续推进,把古朴的乡村变成繁华的都市。让我们统筹城镇和乡村的发展,彰显景观、文化、生态的特色,共建美好家园。
城镇和乡村
2.1 城乡空间结构
e7d195523061f1c0d318120d6aeaf1b6ccceb6ba3da59c0775C5DE19DDDEBC09ED96DBD9900D9848D623ECAD1D4904B78047D0015C22C8BE97228BE8B5BFF08FE7A3AE04126DA07312A96C0F69F9BAB7BD80C4565564AEEC2C5C533DD9183AF9FD21A43FE32BD2EB8FA8A1BD73C843DBB217D569C6F92523D450AB0C0BFF8B5D83D20CE605574F48
结合实例,解释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能够利用相关示意图、景观图,判定不同区域城乡内部的功能区,认知其内部空间结构类型及特征。(区域认知)
结合城乡的土地利用,综合分析影响其内部空间结构及变化的因素。(综合思维)
结合实际案例,说明城镇内部空间结构与环境的关系及合理利用城乡内部空间结构的意义。(人地协调观)
课 程 标 准
核心素养目标
教学目标
课堂小结
长沙
《战国策·赵策》中有“长沙之难,太子横为质于齐”。战国时长沙属楚国版图。屈原《楚辞》名篇《怀沙》,据李玉注:“《怀沙》,寓怀长沙也。”1986年湖北荆门公元前300多年楚国的包山2号墓中出土一批竹简,其中两件有“长沙”之名,一为“长沙正龚怿”,一为“长沙公之军”。以上资料证明,长沙地名的出现至少不晚于战国中期。
长沙从何得名,历来说法不一。如有长沙星、万里沙祠、沙长如米、橘子洲形长及沙土之地等。
战国时长沙成为楚国南部重镇,也就是楚国时长沙开始筑城。据考古发掘和文献考证,以今天的地名标识,城区范围东起黄兴路和蔡锷路之间,南到坡子街一带,西临下河街,北抵五一路与中山路之间。
“长沙”作为一地名最早出现在先秦文献《逸周书·王会篇》。其中记载公元前11世纪周公营建雒邑竣工后,周成王大会诸侯方国的盛况,当时“长沙鳖”是作为方物贡献给周王室的。方物以地而名,可见长沙当时已是很有名气的地方。
思考:作为新一线城市的长沙,影响其形成与发展的区位因素有哪些?
思考:作为新一线城市的长沙,影响其形成与发展的区位因素有哪些?
03
城乡区位分析
(三)城乡区位分析
1. 区位(Location)的含义
指某一事物的地理位置,又指该地理事物与其他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
对区位一词的理解,严格的说还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它不仅表示一个位置,还表示放置某事物或为特定目标而标定的一个地区、范围;②它还包括人类对某事物占据位置的设计、规划。
既指某一事物的地理位置,又指该地理事物与其他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
(1)绝对区位
(2)相对区位
城市所在的地理位置
城市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
经纬度
位置
相关
位置
海陆
位置
自然
地理环境
政治文化
地理环境
经济
地理环境
区位概念
城乡区位分析
NASA-全球灯光地图
长江三角洲
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
美加五大湖城市群
美国东部城市群
英国南部城市群
欧洲西部城市群
观察世界六大城市群的分布,总结分布特点?
北半球中纬度沿海地区
用水方便、交通便利、两岸土壤肥沃利于农业生产、早期军事防御功能
你知道哪些影响城乡发展的区位因素
科技
如硅谷
交通
如郑州
资源
如大庆
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影响
城乡发展的区位因素
自然
社会经济
地形、气候、水文
资源、交通、政治
军事、宗教和文化
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
地形
河流
气候
矿产资源
读图发现我国的大城市主要集中于东部平原地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便于农耕、利于交通联系、人口稠密,是人口集中分布和城市发育最理想的地区。
中国的大城市主要位于第几阶梯上,以什么地形为主,为什么?
(1)自然地理—地形
思考:巴西的城市为什么多分布在巴西高原上,而不是在亚马孙平原?
原因:亚马孙平原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湿热,不适宜居住;巴西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且地势较高,气候凉爽,排水较好,适合居住。
结论:高原是热带地区城市形成的优良场所。
(1)自然地理—地形
山区城市,沿河谷谷地或开阔低地分布,地表相对平坦, 水源丰富,土壤肥沃。
地形
汾河谷地
(1)自然地理—地形
西安
太原
拉萨
雅鲁藏布江谷地
汾河谷地
渭河谷地
思考:高原和山区的城市一般沿河谷或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原因:地表相对平坦,水源丰富,适合农耕。
(1)自然地理—地形
地形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交通便利,自然环境优越,有利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外联系方便,利于城市的兴起和发展。
山区、高寒地区的城市一般沿河谷或低地分布。
热带地区,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
世界上的大城市,为什么多分布于中低纬度地区?
中低纬度地区的气候温暖湿润,适宜人类居住。
湿热
干旱
高寒
(1)自然地理—气候
世界城市带
美国东北部
60°N以南的西欧地区
日本-韩国-中国的东南沿海
从图中你能看出城市的分布与气候有什么关系?
中低纬度 沿海地区
气温适宜
降水适宜
气候适宜
有利于生产生活
(1)自然地理—气候
世界上的大城市多分布于中低纬度沿海地区,这里气候温暖湿润,适宜人类居住。
荒漠区、高寒区、湿热区的城市少,这里降水或气温条件不适宜人类居住。
(1)自然地理—气候
中低纬度地区温度适宜、降水适中,适于人类生产和生活,人口密度大,城市多。
气候条件恶劣的荒漠干旱地区,高纬度寒冷地区,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城市较少。
气候
岷江
嘉 陵 江
汉 水
赣 江
宜宾
重庆
武汉
赣州
上海
【思考】长江流域大城市分布有何特点?
南京
1.河流的交汇处
如:武汉、重庆和宜宾
2.河流的入海口处 如:上海
3.河运的起点或终点 如:江西省的赣州市
因为有大量人流、物流在这里集散、中转
4.过河点
如:南京
河流的作用:供水、航运、防卫、旅游
(1)自然地理—河流
长江流域水系
赣州
自然地理区位因素----水文
1.河流的交汇处
如:武汉、重庆和宜宾
2.河流的入海口处
如:上海
3.河运的起点或终点
如:江西省的赣州市
4.过河点
如:南京
因为有大量人流、物流在这里集散、中转
(1)自然地理—河流
②干流与支流交汇处:
人流、物流在此集散、中转
③河流的入海口:
河流腹地广阔,江海联运
①河运的起点或终点:
便于货物的集散、转运
赣州
福州
④过河点:
人流、物流在此集散
(1)自然地理—河流
河流的供水、航运、军事防卫、旅游等功能往往决定了城市的区位。
在黄河入海口,为什么未能形成大的城市?
黄河流量小、季节变化大,有的年份断流时间长,航运价值小。
河口处大量泥沙淤积,建港条件和海运能力极差;
且历史上黄河下游多次改道,泛滥成灾,因此入海口未形成大的城市。
(1)大河交汇处。人流、物流在此集散和中转,易形成大的城市。
(2)河流的入海口处易形成大的城市。【优良海港】例如:中国的天津(海河),广州、上海及德国的汉堡(易北河),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拉普拉塔河)。
自然地理区位因素----水文
(3)河流水运的起点或终点易形成较大的城市,重庆、上海、杭州----物流人流集散、转运。
(4)过河点位置易形成大的城市。兰州。
(5)沙漠的绿洲处也易形成城市。我国新疆哈密,塔里木盆地周围。
(1)自然地理—水文
如瑞士的伯尔尼建在阿勒河上的一个曲流处
美国的波士顿最早建立在半岛上。
法国的巴黎原是在塞纳河中的一个小岛上发展起来的
军事防卫
具有供水
运输
军事防御功能:河流弯曲度较大处、河心岛处建城——利用天然河道进行防卫(巴黎、伯尔尼)
河流为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有利条件
河流
武汉
铁矿与城市
包头
煤炭与城市
(1)自然地理—资源
①以煤炭为基础的—英国的伯明翰、曼彻斯特,美国的匹兹堡,我国大同、鹤岗、双鸭山、辽宁抚顺、开滦等。
③以铁矿为基础的—鞍山、攀枝花等。
④以金矿开采为基础的—南非约翰内斯堡、山东招远等。
油田与城市
煤
——石油
②以石油为基础的—英国的阿伯丁,我国的大庆、山东东营、克拉玛依、甘肃玉门等。
约翰内斯堡
南非最大城市,世界最大的产金中心,素有“黄金之城”之称。
伊春
别称林都、林城
工业革命后,资源丰富地区出现了很多新兴的工矿城市。
英国阿伯丁(石油),南非约翰内斯堡(金矿),中国包头、攀枝花(铁矿),中国大庆、玉门、东营(石油),中国大同、抚顺、开滦(煤炭)。
(1)自然地理—资源
⑤以木材加工为基础的—伊春等。
⑥以旅游资源为基础的—黄山、桂林、张家界等。
值得注意的是矿产资源是有限的,随着矿产资源的枯竭,城市发展收到巨大影响。我国的矿业城市也面临着资源枯竭前的产业结构调整问题。
甘肃玉门—空城计
(1)自然地理—资源
矿产资源
工业革命后,资源丰富地区出现了很多新兴的工矿城市
因煤炭兴起的城市:大同,伯明翰,抚顺,开滦
因石油兴起的城市:玉门、克拉玛依、大庆,阿伯丁
因铁矿兴起的城市:攀枝花、马鞍山
因金矿兴起的城市:约翰内斯堡
资源——工业革命后,随着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工矿业的发展,在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出现了一批新兴城市
以 为基础的——英国的伯明翰、曼彻斯特,美国
的匹兹堡,我国大同、鹤岗、六
盘水、开滦等。
以 为基础的——英国的阿伯丁,我国的大庆、玉
门、东营、克拉玛依等。
以 为基础的——鞍山、包头、攀枝花等。
以 开采为基础的——约翰内斯堡、招远等。
以 加工为基础的——伊春等。
煤炭
石油
铁矿
金矿
木材
活学活用
资 源
铁矿
玉门
克拉玛依
鞍山
开滦
煤炭
石油
金矿
约翰内斯堡(南非)
东营
将右侧城市与使之兴起与发展的自然资源相连。
渔业资源
舟山
旅游资源
黄山
影响城市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
政治因素
旅 游 业
文化因素
交通条件
邻近多条铁路,尤其是铁路交汇处,有利于形成铁路枢纽城市 。
石家庄、株洲、怀化、宝鸡、蚌埠
铁路枢纽城市或 “火车拉来的城市”
宜宾、重庆、武汉、芜湖、岳阳
干支流交汇的港口城市
扬州、济宁、聊城
京杭运河沿线的港口城市
总体呈现:沿海、沿江、沿铁路干线、沿高速公路的特点
(2)社会经济—交通
我国100万人口以上城市和主要交通线路分布
古代:
现代:
南方: ;
北方: .
交通干线往往成为城市轴线
沿河设城
大道汇合处
现代交通枢纽出现了许多城市,如石家庄、郑州、株洲等铁路枢纽城市。“火车拉来的城市”
(2)社会经济—交通
交通建设可促使某些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扬州(京杭大运河)
株洲(京广线、浙赣线、湘黔线)
郑州(京广线、陇海线)
沿海、沿江、沿铁路线、沿高速公路线形成城市轴线。
(2)社会经济—交通
湖南株洲
九省通衢-武汉
扬州—成也运河,衰也运河
扬州的发展开始于隋唐时期,而鼎盛于京杭大运河完全修通后的明清时期。扬州的兴起得益于“漕运”的发展,大量的货物在扬州集聚转运,扬州的商业迅速发展。
这里成为全国一半食盐集散地,一时间扬州商贾云集,城市快速发展,成为富甲一方的超级城市,当时扬州的交通地位不亚于当今的上海,甚至更甚于上海。
不过,随着铁路交通的兴起,以及海运的不断发展,内河航运的运输地位不断下降,扬州的交通地位也不断的降低,从而也从曾经的“超一线城市”退而成为了“二线城市”。
(2)社会经济—交通
临近港口或边境,形成口岸城市,如满洲里,二连浩特,大连等。
满洲里
(2)社会经济—交通
交通条件
交通建设可促使某些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十字路口为枢纽:株洲、石家庄(火车拉来的城市)
随着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影响城市的兴衰
临近港口或边境,容易形成口岸城市,如乌鲁木齐国际机场(空运)口岸——西亚、欧洲、非洲。
新建的政治中心城市—巴西利亚、华盛顿、堪培拉、伊斯兰堡等。
(2)社会经济—政治
改革开发的政策支持;
临近港、澳、东南亚地理位置优越;
充足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土地租金低
(2)社会经济—政治
(政治中心形成的大城市)
美国首都华盛顿
巴西首都巴西利亚
(2)社会经济—政治
巴西利亚的城市功能分区
巴西于1958年开始建造新首都巴西利亚。 巴西利亚规划布局的基础是两条正交的轴线,由此形成的“十”字标志是它的象征。
城市中横贯东西的主轴线,布置行政、公共建筑;另一条是贯通居住区的弓形纵轴线。两轴线相交处为商业、文化娱乐等公共建筑中心。
铁路和高速公路从城市西侧经过,机场布置在城南,都有方便的城市干道相连接。居住区由一系列统一而稍有变化的街坊组成,并列布置在南北道的两侧。
巴西利亚特别造型的“道路”
一些政治事件对某些城市形成、发展影响极大
华盛顿、巴西利亚、堪培拉……
政治因素
居庸关
军事要塞或据点兴起城市
历史上的军事要地和军港
新加坡
圣地亚哥
(4)社会经济—军事
山 海 关
(4)社会经济—军事
嘉峪关
嘉峪关—天下第一关
嘉峪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千米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连陲锁钥之称。
(4)社会经济—军事
三教圣地:耶路撒冷
雪域圣城:拉萨
耶路撒冷
麦加
(5)社会经济—宗教
沙特阿拉伯 麦加
耶路撒冷
(5)社会经济—宗教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位于西亚的巴勒斯坦地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被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视为“圣城”。以色列国和巴勒斯坦自治政府都主张耶路撒冷是该国的首都。
宗教城市: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和麦地那、梵蒂冈、拉萨等。
(5)社会经济—宗教
历史名城:安阳,洛阳,商丘等
(6)社会经济—文化
古都——西安
意大利 佛罗伦萨
英国牛津
(6)社会经济—文化
日本--筑波
筑波科学城是日本政府在上世纪60年代为实现“技术立国”目标而建立的科学工业园区。开创了科学工业园区的建设的新模式,曾在上世纪80年代闻名全球。
筑波科学城位于距离日本东京东北60公里的筑波山麓,由国家主导、搬迁并新建了大量国家级实验室、研究与教育机构,此举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东京密集地区的人口过度集中的压力,同时适当提高了闲置土地的使用率。
此外,1985年筑波市举办了世界博览会,对筑波科学城各项功能完善、提升国际知名度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在,筑波科学城已发展成为日本最大的科学中心和知识中心,是日本在先进科学技术方面向美国等科技发达国家挑战的重要国家战略。
(6)社会经济—文化(科技)
文化因素发展对某些城市形成、发展影响极大
因宗教而形成城市:耶路撒冷(犹太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麦加、麦地那(伊斯兰教);拉萨(藏传佛教);梵蒂冈(天主教)
教育科技:硅谷、班加罗尔、筑波、新竹
文化因素
湖南张家界
云南大理
(7)社会经济—旅游
张家界
广西桂林
四川峨眉山市
(7)社会经济—旅游
丽江
大 理
西双版纳
旅游业的发展对某些城市形成、发展影响极大
旅 游 业
大理、丽江、西双版纳、桂林……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响城镇区位的主要因素也在不断变化。
有些因素如军事、宗教等对现代城镇区位的影响已经很弱,
而自然资源、交通、政治等因素一直对城镇区位产生巨大影响。
科技、旅游等新因素不断出现。
日本的筑波、美国的硅谷
张家界
北京中关村
四川理塘
效率指向
滨水指向
避灾指向
文化指向
环境指向
交通指向
地形指向
社会公平指向
城镇空间布局的指向
城镇区位因素分析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气候:气温、降水适中
河流:供水、运输、防卫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
交通:河运、海运
铁路、公路修建
军事、宗教
政治、文化
科技、旅游
(形成初期)
城市形成的基础
(城市形成后)
始终具有强大吸引力
新兴因素,影响力越来越强
影响力减弱
社会经济因素
自然地理因素
小结
城市
区位分析
社会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
社会因素
自然资源:工矿城市
交通:沿线及枢纽
农业基础:提供丰富的农产品
政治:首都及行政中心和国家政策支持
军事、宗教:历史时期兴起的
旅游、科技:现代某些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
自然地理因素
地形
平原: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高原:热带地区城市分布区
河谷:山区城市分布区
气候
气温:中低纬度
降水:临海地区
河流
供水功能
运输功能
河运起点或终点、两河流交汇处、河口位置
1. 世界上的大城市,为什么多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在滨海平原、滨河平原、
河口三角洲,为什么城市相对密集?
中低纬度地区的气候温暖湿润,适宜人类居住。滨海平原、滨河平原、河口三角洲的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且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所以城市相对密集。
2. 纽约位于哈得孙河注入大西洋的河口处,是世界著名的大都市,读图 2-13,从地理区位的角度,分析纽约成为世界著名大都市的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地处温带,气候宜人;地形平坦;航空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等交通方式多元,交通便利。
活动
活动
地理位置优越;改革开放政策支持。
香港和深圳应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同时,利用港珠澳大桥实现更为便利的交流和沟通。
材料:深圳位于广东省南部,原为一个小渔村。1980年8月设置经济特区后,深圳迅速发展成举世闻名的现代化大都市。
想一想,深圳的崛起与地理区位有哪些关系?深圳与香港两个城市应当怎样互相促进和协调发展?
深圳地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