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通过了解正面战场的抗战史事,体会抗日将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激发爱国之情。
知道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等相关史实,理解其影响,能够正确评价正面战场的抗战。
能够站在全球史观的角度认识中国战场(正面\敌后)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抗战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与贡献。
中国抗日战争的两个战场
1937年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正面战场指国民革命军与日军正面作战的战场,主要是阵地战和防御战。在这个战场上作战的中国军队主要是国民党的军队,因此一般也称其为国民党正面战场。
中国抗日战争的两个战场
1937年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敌后战场指中国军队在敌人占领区后方开展的战场,以游击战和运动战为主。在这个战场作战的中国军队主要是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因此也称共产党敌后战场。
一、台儿庄战役
观察地图思考:日军选择进攻台儿庄的目的是什么
徐州是陇海铁路和津浦铁路的交汇点。日军企图合攻徐州,从而打通南北战场。台儿庄是徐州的门户。
时间:1938年3月
地点:山东台儿庄
结果:胜利,歼灭日军10000多人
指挥: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
李宗仁
1、概况:
一、台儿庄战役
台儿庄大捷,汉口10万市民举行胜利大游行,游行队伍一望无际。
一、台儿庄战役
思考:从材料可以看出台儿庄大捷有什么重要意义?
①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一、台儿庄战役
材料2:“台儿庄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京沪沦陷后,笼置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区区台儿庄地区经此一战,几成民族复兴的象征。我军得此鼓励,无不精神百倍,都出现一片欢乐之情,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
——《李宗仁回忆录》
材料1:台儿庄战役歼敌万余人,坦克车被击毁30余辆,缴获大炮70余门,战车40余辆,装甲车70余辆,汽车100余辆。
——《新华日报》1938年4月7日、8日报道
②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广州作战的目的,在于一面切断蒋政权的主要补给线,一面使第三国,特别是英国的援蒋意图受到挫折。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
材料一: 徐州会战结束后,日本将武汉和广州的作战提上日程。日本研究和制订国家政策的智囊团“昭和研究会”提出了目前“中国虽然已丧失了华北、华中的重要各省,然而只要国民政府还盘据在汉口,汉口就是主共产军和国民党军之间的接合点和两党合作的楔子。
——《关于处理中国事变的根本办法》
1、徐州会战之后日本将侵略矛头指向哪些地方
2、原因分别是什么
二、保卫大武汉
日本大本营认为“只要攻占汉口、广州,就能支配中国”,于是日本御前会议决定发动武汉会战,迅速攻占武汉,以迫使中国政府屈服。
武汉素有“九州通衢”之称,位于平汉、粤汉铁路与长江水道交会处,是当时中国第二大城市,日军侵占南京后,国民政府西迁重庆,武汉成为当时全国政治、军事、经济中心,具有极重要战略地位。
二、保卫大武汉
1938年6月,为了防止日军沿平汉线南下,进攻武汉,蒋介石命令驻守河南的国民党军队秘密在郑州花园口炸决黄河大堤,“以水代兵”。花园口决堤虽然迫使日军放弃了沿平汉铁路进攻武汉的计划,但给河南、皖北、苏北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据不完全统计,此次花园口决堤,直接淹死、饿死群众即达89.3万多人,先后逃离家园者391万多人,淹没耕地2994.3万多亩,受灾面积达3省44县5.4万多平方千米,农工各业经济损失,以战前币值折算,超过10.9亿元。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花园口决堤——断臂求生
二、保卫大武汉
阅读课本P97-98,归纳“武汉会战”的概况。
时间:1938年6月-10月
双方兵力:日:40多万,国民党:100多万
1、概况:
著名战役及战果:万家岭战役,击毙日军3000余人
江西万家岭战役,中国军队在抗击日军。
地点:武汉及武汉外围地区
武汉会战总指挥蒋介石
二、保卫大武汉
阅读课本P97-98,归纳“武汉会战”的概况。
时间:1938年6月-10月
结果:①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②华北、华中、华南大片领土沦入敌手。
③广州、武汉失陷后,日军的兵力已严重不足,物力、财力都感觉困难,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双方兵力:日:40多万,国民党:100多万
1、概况:
著名战役及战果:(1)万家岭战役,击毙日军3000余人
日军在正面战场上的兵力投入变化曲线图
数据来源于刘庭华《中国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统计》
从战场规模、范围、兵力、主要战役角度分析,武汉会战的特点?
二、保卫大武汉
特点:兵力最多、战线最长、牺牲最大,规模最大
材料一: (日本政府)为在昭和13年(1938年)内解决事变而实施的攻占武汉作战,武汉是攻下了,但在政略方面并未得到预期效果。
——《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材料二:我国在抗战之始,即决定持久抗战,故一时之进退变化,绝不能动摇我抗战之决心……
——蒋介石《告全国国民书》
二、保卫大武汉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武汉会战期间,中国空军和海军也积极参与了作战。在苏联航空志愿大队的配合下,中国空军鏖战长空,与日军航空兵空中大战7次,击毁日机78架,炸沉日舰23艘,有力地支援了地面部队的作战。中国海军也英勇作战,击沉,击伤日军舰艇及运输船只共50余艘,击落日机10余架,但自身也损失惨重,基本上全军覆没。
二、保卫大武汉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先后发动两次长沙会战,企图占领长沙,均未得逞。长沙是湖南省会,南京武汉失守后,长沙成为湖南乃至西南大后方的军事屏障,成为中日反复争夺的战略要点。
1、背景
三、第三次长沙会战
第一次长沙会战 (1939.9-1939.10)
第二次长沙会战 (1941.9--1941.10)
第三次长沙会战 (1941.12-1942.1)
三、第三次长沙会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
时间
背景
经过
结果
1941年12月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前两次长沙会战,日军未占领长沙。
长沙城下,中国军队与日军鏖战肉搏,并打退来援敌人。在中国军队的搏杀下,歼灭大批日军,中国军队取得会战的胜利。
中国军队发起全线反击,歼灭大批日军,获得会战胜利!
阅读课本,梳理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基本内容。
长沙军民庆祝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
在长沙南门外的修械所高地,负责守卫的中国军队一个团与日军展开激烈争夺。一日之内,双方进行了11次拉锯战,阵地多次易手,尸横遍野,战况惨烈。全团将士在团长葛先才的率领下,誓与长沙共存亡,奋勇迎敌,与日军展开肉搏。炊事兵、马夫都加入了战斗。经过殊死拼杀,全团仅剩58人,最终守住了阵地。
相关史事
问题思考:从以上材料中,你能感受到中国军民在抗战中体现了哪些精神?
三、第三次长沙会战
英勇顽强,浴血奋战,不怕牺牲的精神。
材料一:第三次长沙会战大捷,重创日军,共毙伤日军5万余人。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初美英等国军队于太平洋接连失利形势下,引起较为强烈的国际反响。英、美等国政府和舆论给子积极赞扬和评价。
三、第三次长沙会战
材料二:第三次长沙会战紧接太平洋战争而爆发,当时日军一路势如破竹,同盟国军队接连败北。在此形势下,国民党军队取得了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这不仅对中国国内,对同盟国来说也是意义重大。正因为如此,这次会战的胜利引起了盟国、特别是英、美的广泛关注。还在第三次长沙会战进行过程中的1942年1月1日,世界上26个反法西斯的国家在美国华盛顿集会,发表联合宣言。中国与美国、英国、苏联作为四大强国,领衔在宣言上签字。1月3日,盟国成立中国战区盟军统帅部,经罗斯福提名,由蒋介石出任盟军统帅部最高统帅,统一指挥在中国的美国军队以及东南亚越南、泰国的军队对日作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1944年初,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结果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了豫、湘、桂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
四、豫湘桂战役
国民党政府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
思考:豫湘桂战役国民党惨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被俘的中国军人
德国进攻苏联前夕,希特勒曾向日本提出“请日本从满洲打进西伯利亚”的要求。……但(日)没有作战行动。1941年7月中旬,德军兵锋正盛,三路进攻都取得重大战果、苏联面临极为严峻的战略形势之时,日本仍……没有执行“北进政策”。其根本原因是日军大部分主力陷于中国战场而不能自拔。······纵观日本“北进”政策的形成、破产的全过程,可以清晰看出中国战场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有效拖住了日军的主力,(与盟军)形成了有力的战略策应。
——潘雨《国际视角下中国战场在二战中的作用解析》
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作战
国外战场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1942年初,中国组编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在仁安羌对日作战中,中国远征军新编第三十八师第一一三团前往救援。4月18日,团长刘放吾率部将日军击退。之后,师长孙立人抵达前线,部署继续攻击,解救出被围困数日濒临绝境的英缅军第一师,轰动英国。8月初,中英联军作战失利,远征军部分撤回国内,部分退往印度。第二00师师长戴安澜在缅北殉国。
退入印度的远征军经整编后,于1943年8月改编为中国驻印军,与撤回国内的远征军接受了美国的装备和训练,战斗力得到加强。1943年10月开始,中国驻印军反攻缅北,先后攻克孟拱、密支那、八莫等战略要地,打通了滇缅公路。中国远征军也强渡怒江,对日军发起反攻,攻占龙陵、畹町。1945年1月两军在芒友会师后,继续反攻日军,取得了入缅作战的胜利。中国远征军浴血奋战,屡挫敌锋,沉重地打击了日军,有力地支援了同盟国军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如何科学看待(评价)国民党正面抗战?
材料一: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对日作战吸引了大批日军主力,起到了掩护八路军、新四军战略展开,保障敌后战场开辟的作用。
材料二:(第三次长沙会战) 在长沙南门外的修械所高地,负责守卫的中国军队一个团与日军展开激烈争夺。一日之内,双方进行了11次拉锯战,阵地多次易手,尸横遍野,战况惨烈。全团将士在团长葛先才得率领下,誓死与长沙共存亡,奋勇迎敌,与日军展开肉搏。炊事兵、马夫都加入了战斗。经过殊死搏拼杀,全团仅剩58人,最终守住了阵地,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相关史事]
材料三: 国民党统治集团不肯放弃反共政策,坚持实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导致大片国土丧失)
——《国民党正面战场》
材料四:“伟大的中国抗战,不但是中国的事、东方的事,也是世界的事。”“我们的敌人是世界性的敌人,中国的抗战是世界性的抗战。”
积极:①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多次战役,给予日军重大打击。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破灭,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重要作用。
②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官兵发扬了不怕牺牲、勇敢战斗的大无畏精神,振奋了民族精神,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
消极: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导致豫湘桂战役中一溃千里,中国丧失了大片国土。
总体评价:正面战场的抗战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巨大作用,是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1、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写道:“每个月打得一个较大的胜仗,如像平型关、台儿庄类的,就能大大地沮丧敌人的精神,振起我军的士气,号召世界的声援。”其中台儿庄战役的重大意义是( )
A.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B.成为抗日战争的转折点
C.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D.实现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A
2、在江西万家岭战役中,中国军队给日军以重创。这次战役属于( )
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
C.长沙会战
D.武汉会战
D
3.1938年10月底,蒋介石发表《为国军退出武汉告全国国民书》,指出:“盖抗战军事胜负之关键,不在武汉一地之得失,而在保持我继续抗战持久之力量”,号召全国同胞继续贯彻持久抗战、全面战争、争取主动之一贯方针,成最后之胜利。由此可见,武汉会战( )
A.打破了日本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
B.推动了抗战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
C.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信心
D.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仗
B
4、1942年1月英国《泰晤士报》报道:“(1941年)12月7日以来同盟国唯一决定性之胜利,系华军之......大捷。”材料中的“大捷”指的是( )
A.武汉会战
B.枣宜会战
C.第三次长沙会战
D.淞沪会战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