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常用的金属和盐 复习题
一、单选题
1.向稀盐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X溶液至过量,生成沉淀的质量随滴入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X可能是
A.硝酸银溶液 B.氯化钡溶液
C.硝酸钾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
2.下列实验中无明显现象的是( )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B.向生石灰中滴加蒸馏水
C.向硫酸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D.向碳酸钡中滴加稀硝酸
3.下列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3CO+Fe2O32Fe+3CO2 B.CH4+2O2CO2+2H2O
C.NaOH+HCl=NaCl+H2O D.Fe+CuSO4=Cu+FeSO4
4.推理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B.同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C.氯化钠、硫酸铜等盐中都含有金属元素,所以盐中一定都含有金属元素
D.厨房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作用,则汽油除油污利用的也是乳化作用
5.若金属镍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铁和锡之间,已知硫酸镍NiSO4溶于水,则下列反应不正确的是( )
A.Ni+ H2SO4=NiSO4+H2↑ B.Fe + NiSO4=FeSO4+Ni
C.Ni+2AgNO3=Ni(NO3)2+2Ag D.Cu+ NiSO4=CuSO4+Ni
6.对知识的归纳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归纳正确的是
A.汽油和洗涤剂除油污的原理相同
B.空气、糖水、高锰酸钾都属于混合物
C.不锈钢、塑料、羊毛都是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D.只有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7.下列变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Fe→Fe3O4 B.Fe→FeCl2 C.Ag→AgCl D.KClO3→KCl
8.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A.不锈钢
B.金刚石
C.水银
D.乙醇
9.“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霉变大米蒸煮后食用 B.亚硝酸钠可代替食盐
C.食盐常用于菜品调味 D.福尔马林用于食品防腐
10.对物质进行分类,是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酸、碱、盐是三类重要的化合物,下列的四种化合物中,与另外三种不属于同一类别的物质是
A.CuSO4 B.HNO3 C.FeSO4 D.Na2CO3
11.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Al和Fe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下列关于该滤渣和滤液说法正确的是
A.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B.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沉淀产生
C.滤渣中一定含有Ag
D.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一定不含AgNO3,可能含有Al(NO3)3
12.对比归纳分析、推理都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相同条件下,碘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情况不同,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的种类有关
B.羊毛、聚酯纤维、塑料、合成橡胶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C.乙醇、石蜡完全燃烧后均生成CO2和H2O,说明乙醇和石蜡都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
D.活泼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气体,则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一定 是活泼金属
13.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红
C.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产生大量白雾
D.镁和稀盐酸反应产生大量气泡,放出热量
二、填空题
14.随着交通压力的增加,共享单车是市民出行的一个重要交通工具。同时可以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车架统一喷涂的了油漆,油漆防锈的原理是隔绝了 和 ;
(2)“共享单车”的轮胎是合成橡胶制成的,其优点是______;
A.密度大 B.不易老化 C.导电性好
(3)电动共享单车行驶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主要为 ;
(4)共享单车的制造过程中用到了一定量的金属锌,“火法”炼锌是现在常用的炼锌方法之一。其总的反应原理是碳、硫化锌、氧气在高温下发生反应,生成物还有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初中常见气体和另一种促进植物光合作用的氧化物。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锌元素在反应前后的化合价变化为: 。
15.请你从 H、O、C、S、Na、Ca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符合相应要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在空格中。
(1)能供给呼吸的气体单质是 ;(2)一种有毒气体是 ;
(3)蒸馒头用的纯碱是 ;(4)用作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
(5)形成酸雨在主要气体是 。
16.康康将未打磨的铝片和稀盐酸放入密闭容器中,用传感器探究反应过程中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变化情况如下图。
(1)写出0~50s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请综合分析60~90s压强逐渐增大的原因 。
17.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用化学符号表示:2个氮原子 ,2个钠离子 。
(2)饮料中的果味大多来自酯类。丁酸乙酯(C6H12O2)是无色具有菠萝香味的液体,常用作食品、饮料的调香剂。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丁酸乙酯是由20个原子构成的
②丁酸乙酯为有机物
③丁酸乙酯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3:8
④一个丁酸乙酯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3:6:2
⑤丁酸乙酯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3)下列微观示意图中,能表示化合物的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能表示3个分子的是 。
(4)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①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②该反应中A、C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 。
18.金属材料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请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其性能不同的原因是 ;
(2)在氯化铜和氯化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19.向某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a点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 。
(2)bc段(不含b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基本反应类型为 。
(3)c点溶液中主要存在的阳离子为 。
(4)溶液中NaCl的溶质质量分数:d f(填“>”“<”或“=”)。
(5)d点溶液中溶质为 。
三、实验题
20.根据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1)若试管中的药品是碳酸氢铵,观察到 色固体逐渐 ,试管口有 ,且有 气味的气体产生,如将产生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将会看到 。
(2)由此实验可知,碳酸氢铵贮存时应注意 。
(3)若试管中的药品为铜绿,则观察到 色固体逐渐变为 ,是因为生成了 (填物质名称)。
(4)加热过程中试管破裂,可能的原因是:
① 。
② 。
21.实验室现有铝粉、铁粉、铜粉和稀硫酸。甲、乙两位同学分别利用这四种试剂进行实验,验证铝、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1)甲同学取一定量的铁粉,向铁粉上滴加适量的稀硫酸至二者恰好完全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将反应后的溶液分成两份,分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铝粉和铜粉,观察到的现象及对应的结论是 。
(2)乙同学取过量的铝粉、铁粉、铜粉,分别加入三份等体积的稀硫酸中,通过观察现象可以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的关系是 。为进一步验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乙同学利用它们与稀硫酸反应后容器内的物质继续实验。写出乙同学后续的实验操作 。
四、计算题
22.在探究某破损的试剂瓶内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的问题时,取10g样品溶于水后逐滴加入氯化钙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氯化钙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1)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原因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
(2)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该瓶氢氧化钠的变质情况是下列中的_____________。
A没有变质
B部分变质
C完全变质
(3)根据上述实验数据,欲除去该试剂瓶内的200g药品中的杂质,制得纯净的氢氧化钠。
①需要氢氧化钙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g。
②具体的实验操作是将药品全部溶解、加入称量好的氢氧化钙并搅拌、_____________、蒸发结晶。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稀盐酸与硝酸银溶液一混合,立即产生氯化银白色沉淀,一开始就有白色沉淀生成,故选项错误。
B、硫酸铜与氯化钡溶液溶液一混合,立即产生硫酸钡白色沉淀,一开始就有白色沉淀生成,故选项错误。
C、硝酸钾溶液与稀盐酸、硫酸铜溶液均不反应,不会有沉淀生成,故选项错误。
D、向稀盐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待稀盐酸消耗完,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操作过程与图象相符,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A
【详解】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无明显现象,符合题意;
B、向生石灰中滴加蒸馏水,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不符合题意;
C、向硫酸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和硫酸钠,不符合题意;
D.、向碳酸钡中滴加稀硝酸,碳酸钡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钡、二氧化碳和水,有气泡产生,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D
【详解】A、该反应的反应物均是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的生成物均是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符合题意。
故选D。
4.B
【详解】A.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A错误;
B.同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B正确;
C.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的盐不含金属元素,C错误;
D.汽油除油污利用的是溶解原理,D错误;
故选B。
5.D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详解】A、金属镍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铁和锡之间,则镍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镍和氢气,不符合题意;
B、金属镍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铁和锡之间,则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镍强,能与硫酸镍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镍,不符合题意;
C、金属镍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铁和锡之间,则Ni的金属活动性比Ag强,能与AgNO3反应生成硝酸镍和银,不符合题意;
D、金属镍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铁和锡之间,则镍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铜不能与硫酸镍发生反应,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6.D
【详解】A、汽油除油污是汽油能够溶解油污,属于溶解作用,洗涤剂除油污是乳化作用,选项错误;
B、空气、糖水是由不同种物质造成的,属于混合物,高锰酸钾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选项错误;
C、不锈钢是金属材料,塑料是合成材料,羊毛是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选项错误
D、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选项正确;.
故选:D。
7.C
【详解】A、铁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B、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C、银不能与稀盐酸反应,也不能与金属的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故选项C符合题意;
D、氯酸钾分解生成氯化钾,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A
【详解】A、不锈钢存在铁、铬、镍等金属,属于混合物,符合题意;
B、金刚石只含有一种物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C、水银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D、乙醇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根据物质的组成种类可以判断物质属于纯净物,还是属于混合物。
9.C
【详解】A、霉变的大米含有大量有害物质,蒸煮后仍有毒,不能再食用,故A错误;
B、亚硝酸盐有毒,易致癌,有人体有害,不可代替食盐,故B错误;
C、食盐常用于菜品调味,对人体无害,故C正确;
D、福尔马林是甲醛溶液,对人体有害,不能用于食品防腐,故D错误。
故选C。
10.B
【详解】四种物质中,CuSO4、FeSO4、Na2CO3均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构成的,属于盐,而HNO3是由氢离子和酸根构成的,属于酸,故选B。
11.C
【分析】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Al和Fe的混合粉末,铝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铝和银,待铝反应完后,铁再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
【详解】A、反应后过滤、滤液呈浅绿色,说明Fe已开始反应,Al已经反应完,若AgNO3过量则滤渣中不一定有铁,加入稀盐酸不一定有气泡产生,故A错误;
B、滤液中Ag+可能没有被置换完,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可能有沉淀产生,故B错误;
C、Al和Fe都可以和AgNO3反应,把Ag置换出来,故滤渣中一定含有Ag,故C正确;
D、反应后得到浅绿色滤液,则一定含有Fe(NO3)2,滤液中Ag+可能没有被置换完,滤液中可能含AgNO3,一定含有Al(NO3)3,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按出来其盐溶液中置换。
12.A
【详解】A、其他实验条件相同时,对比碘在水和酒精中的不同溶解情况,说明实验中溶质相同,溶剂不同,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的种类有关,A正确;
B、羊毛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聚酯纤维、塑料和合成橡胶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B错误;
C、乙醇、石蜡完全燃烧后均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说明乙醇和石蜡中一定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C错误;
D、活泼金属、碳酸盐等都可以和酸反应产生气体,D错误。故选A。
13.A
【详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符合题意;
B、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符合题意;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成盐酸小液滴,瓶口产生大量白雾,不符合题意;
D、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该反应放出热量,故产生大量气泡,放出热量,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1) 水 氧气
(2)B
(3)化学能→电能→机械能
(4)
【详解】(1)车架统一喷涂油漆,防锈原理是隔绝氧气和水;
(2)轮胎是合成橡胶制成,和其密度大、导电性好,无直接关系;合成橡胶具有不易老化的优点,故填:B;
(3)在骑行行进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主要为化学能转化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4)碳、硫化锌、氧气在高温下发生反应制取锌,生成物有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初中常见气体,该气体是二氧化氯,另一种是促进植物光合作用的氧化物,是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硫化锌中硫元素是-2价,则锌元素化合价为+2价,反应后在单质锌中锌为0价,故化合价变化为+2→0。
15. O2 CO Na2CO3 Ca(OH)2 SO2
【详解】(1)氧气能供给人体呼吸,属于气体单质,故填:O2;
(2)由提供的元素组成的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的气体,故填:CO;
(3)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故填:Na2CO3;
(4)氢氧化钙是一种碱,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填:Ca(OH)2;
(5)形成酸雨在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故填:SO2。
16. 密闭容器内的氢气不断增多、反应体系温度不断升高
【分析】铝在空气中会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Al2O3),该氧化膜可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氧化铝反应完后,铝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铝和氢气。
【详解】(1)0~50s发生的反应是氧化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化学方程式为:Al2O3+6HCl═2AlCl3+3H2O;
(2)60~90s铝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铝和氢气,铝和盐酸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所以60~90s压强逐渐增大的原因是: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密闭容器内的氢气不断增多、反应体系温度不断升高。
17. 2N 2Na+ ②③ B AB 置换反应 17:14
【详解】(1)表示原子个数,在元素符号前面加数字,2个氮原子表示为:2N;离子符号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明电性和电荷数,数字在前,符号在后,若数字为1时,可省略不写,而表示离子个数,在离子符号前面加数字,2个钠离子表示为:2Na+;
(2)①分子由原子构成,故应该说一个丁酸乙酯分子是由20个原子构成的,故错误;
②有机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故丁酸乙酯为有机物,故正确;
③根据化学式C6H12O2,丁酸乙酯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12×6):(1×12):(16×2)=18:3:8,故正确;
④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脚的数字表示的是一个分子中所含的原子个数,故一个丁酸乙酯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3:6:1,故错误;
⑤根据元是质量分数计算的表达式及各元素质量比,丁酸乙酯中氢元素占比最小,所以质量分数最小,故错误;
故选②③;
(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单质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故根据微观示意图中,能表示化合物的是B ,能表示3个分子的是AB ,C是4个分子,D是3个原子;
(4)①根据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可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4NH3+3O22N2+6H2O,故该反应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②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反应中A、C两种物质的质量比=(4×17):(14×4)=17:14。
18.(1)含碳量不同
(2) MgCl2 Cu、Fe
【解析】(1)
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其性能不同的原因是含碳量不同。
(2)
由于不知加入镁粉的质量,可能是镁与氯化铜溶液、氯化亚铁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均生成氯化镁溶液,故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镁,其化学式为:MgCl2;
滤渣中一定含有铜,可能含有铁和镁(过量剩余的),铜不与稀盐酸反应,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铜和铁(化学式分别是Cu、Fe),可能含有镁。
【点睛】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铁、铜强,在氯化铜和氯化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镁粉,镁先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镁溶液和铜,氯化铜反应完,若还有镁粉,镁才能氯化亚铁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镁溶液和铁。
19. 溶液变红 复分解反应 Na+、Mg2+ > 氯化钠
【详解】(1)向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后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a点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没有反应的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钠两种物质,盐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填写:溶液变红;
(2)bc段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MgCl2 +2NaOH==Mg(OH)2↓+2NaCl,故填写:MgCl2 +2NaOH==Mg(OH)2↓+2NaCl;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复分解反应,故填写:复分解反应;
(3)bc段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此时,稀盐酸已被氢氧化钠反应完,生成的溶质是:氯化钠,而氯化镁却没有被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有剩余在溶液中,因此,c点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氯化镁,c点溶液中主要存在的阳离子为:Na+、Mg2+,故填写:Na+、Mg2+;
(4)d点时,氢氧化钠和盐酸、氯化镁恰好完全反应,两种反应都生成氯化钠,氯化钠的质量不断增加,此时,达到最大值,根据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ⅹ100%可得,溶液中NaCl的溶质质量分数也达到最大值,而f点,氢氧化钠过量,导致溶液质量增加,在NaCl溶质质量不变的情况下,溶液质量增加,会使溶质质量分数降低,因此,液中NaCl的溶质质量分数:d>f,故填写:>;
(5)d点时,氢氧化钠和盐酸、氯化镁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一种,故填写: 氯化钠。
【点睛】该题的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应用酸碱中和反应优先原则,能正确的分析各个反应的过程并能结合图像分析问题。
20. 白 消失 水珠 刺激性 石灰水变浑浊 在密封、阴凉、干燥处贮存 绿 黑色 氧化铜 加热前没有先均匀加热,加热前试管外壁有水 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
【详解】(1)若试管中的药品是碳酸氢铵,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故观察到白色物质逐渐减少,试管口有水珠产生,同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如将产生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将会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因为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故碳酸氢铵贮存时应注意密封低温保存;
(3)若试管中的药品为铜绿,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则观察到绿色固体逐渐消失,变为黑色固体物质,是因为生成了氧化铜;
(4)加热过程中试管破裂,可能的原因是①没有预热就直接加热,试管受热不均,炸裂;
②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21.(1) 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加入足量的铝粉的溶液中有黑色固体生成,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无色,结论是铝比铁活泼
加入足量的铜粉的溶液中无明显现象,结论是铜不如铁活泼
(2) 铝﹥铜、铁﹥铜 将铝粉加入硫酸亚铁溶液或将铁粉加入硫酸铝溶液
【详解】(1)铁粉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铁粉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生成氢气,所以看到此时气泡,生成硫酸亚铁溶液是浅绿色的。
铝比铁活泼,铝能置换出铁,置换出的铁是黑色的。铜不如铁活泼,所以无明显现象。
(2)铝粉、铁粉都能与硫酸反应,铜不反应。所以铝、铁比铜活泼。
为验证铝铁的活动性顺序,可将铁加入硫酸铝溶液中或将铝加入硫酸亚铁溶液中。
【点睛】铝比铁活泼,铝能置换出铁,置换出的铁是黑色的。
22.(1);(2)B;(3)74;过滤
【详解】(1)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从而变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加入氯化钙溶液后,有沉淀生成,说明该样品已经变质,因为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氯化钠。
解:设该样品碳酸钠的质量为x
x=5.3g
5.3g<10g,故该样品部分变质。
故选B;
(3)①由(2)可知,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解:设需要氢氧化钙的质量为y
y=74g;
②具体的实验操作是将药品全部溶解、加入称量好的氢氧化钙并搅拌、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过滤,除去碳酸钙,蒸发结晶得到氢氧化钠。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