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海水中的化学检测题 (含解析)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五四学制)全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海水中的化学检测题 (含解析)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五四学制)全一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2-06 21:00: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检测题
一、单选题
1.关于“粗盐提纯”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称量时,先将盛有粗盐的烧杯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
B.蒸发操作中,玻璃棒搅拌溶液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飞溅
C.主要操作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过滤
D.过滤时要用到的仪器、用品是:滤纸、铁架台、量筒
2.工业上常采用氨碱法生产纯碱。其工业流程如图:

上述过程的化学反应原理为:
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2NaHCO3Na2CO3+H2O+CO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条件下NaHCO3的溶解度比NH4Cl的溶解度大
B.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H4Cl
C.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为NaHCO3的不饱和溶液
D.在加压的条件下向饱和氨盐水中通入CO2,能加速NaHCO3的生成
3.取10g碳酸钙与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反应,恰好完全反应时得到溶液的质量为ag;另取10g碳酸钙高温完全分解,取生成的CaO与上述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恰好完全反应时得到溶液的质量为bg,则a与b的大小关系为
A.a=b B.a>b C.a4.下列物质转化能够一步实现的是
A.BaCl2→Ba(OH)2 B.CO2→CO
C.Cu(NO3)2→AgNO3 D.Fe2O3→Fe(OH)3
5.下列实验方案不正确的是
A.从海水中获得少量饮用水,可采用蒸馏的方法
B.从氯化钠溶液中获得氯化钠晶体,可采用直接过滤的方法
C.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少量碳酸钠,可加入适量稀盐酸
D.检验某井水是否为硬水,可使用肥皂水
6.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水是常见的氧化物
B.长期饮用蒸馏水对人体健康有益
C.用蒸馏的方法可以将海水淡化
D.水体的污染源主要是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7.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制碱的主要化学反应原理为:
① ; ②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①属于化合反应 B.CO2在反应中可循环使用
C.反应①中X的化学式为NH4C1 D.Na2CO3中C元素为+4价
8.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及用量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所选试剂及用量
A 碳酸钠 氯化钾 适量的水
B 盐酸 硫酸 适量氯化钡溶液
C 氧化钙 碳酸钙 过量稀盐酸
D 氯化钾溶液 稀盐酸 过量的碳酸钠溶液
A.A B.B C.C D.D
9.在t1℃时,25g水中最多能溶解20g的物质X;在t2℃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45g的物质Y。则X和Y的溶解度关系是
A.X>Y B.X10.下列除去杂质所选用的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
A KCl K2CO3 加适量稀盐酸、蒸发、结晶
B CuO Cu 加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C CaCO3 BaCO3 加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 CO2 CO 点燃
A.A B.B C.C D.D
11.根据氨碱法用食盐制纯碱的反应原理是: (1)NaCl+NH3+CO2+H2O=NaHCO3+NH4Cl,(2)2NaHCO3Na2CO3+CO2↑+H2O下列对上述信息的有关理解中,错误的是
A.用食盐制纯碱需要含碳、氧元素的物质 B.纯碱属于盐类物质
C.因生成气体,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D.副产品氯化铵是一种氮肥
12.以物质间的转化为线索认识元素及其化合物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图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及反应。图中“→”表示相连两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反应,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及生成物已略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②③④ 可以都是化合反应 B.甲、乙、丙可以都是单质
C.①②③④ 可以都是复分解反应 D.甲、乙、丙可以是不同种类别的化合物
13.“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下列关于农药、化肥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农药施用后,会通过农作物、农产品等发生转移
B.为增强肥效,应将硫酸铵与熟石灰混合施用
C.尿素【】是一种常用的复合肥料
D.农药有毒、应禁止施用农药
二、填空题
14.1926年我因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创立了侯氏制破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侯氏制碱法以食盐为主要原料制取纯碱,制得的纯碱中常含有少量氯化钠。Na2C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t1°C时,NaCl的溶解度 Na2CO3的溶解度(填“大于”“等于”“小于”之一);
(2)t°C时,50g水中加入10gNa2CO3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3)t1℃时,将不同质量的碳酸钠饱和溶液和氯化钠饱和溶液均升温至t2℃,此时所得碳酸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填“大于”“等于”“小于”“无法判断”之一)。
(4)若Na2CO3中混有少量NaCl,欲提纯Na2CO3晶体,宜采用的方法是 (项 “蒸发结晶”、“降温结晶”之一)。
(5)欲除去某氯化钠样品中的可溶性杂质(杂质为CaCl2、Na2SO4),取该样品加适量水完全溶解,再向其中加入两种溶液,a.稍过量的BaCl2溶液。b.稍过量的Na2CO3溶液。将杂质离子转化为沉淀,过滤去除沉淀后,再加适量的稀盐酸,常温下,将溶液的pH调为7,然后蒸发结晶,得到精制氯化钠。上述加入a、b两种溶液的先后顺序应该是 (选填"a→b"、“b→a”之一)。
15.水资源概况
(1)地球表面 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 。
(2)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最多的元素是 。
16.(1)干粉灭火器是利用压缩的二氧化碳吹出白色干粉来灭火.这种灭火器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其中干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它受热后生成苏打、水和一种参与植物光合作用的气体.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①碳酸氢钠的性质有 .
②灭火时碳酸氢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该反应是 反应.
(2)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 .
(3)若家中煤气泄漏,应采取的措施是 .
17.在下列物质: a食盐;b纯碱;c碳酸氢钠;d碳酸钙
(1) 可用作洗涤剂的是(填序号,下同) ;
(2) 可用作调味剂的 ;
(3) 可用作补钙剂和牙膏填充剂的是 ;
(4) 可用于生产玻璃的是 ;
(5) 可用作发酵粉和治疗胃酸过多症的是 ;
18.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利用所得精盐配制溶液,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表格中是小组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则精盐的产率为 ;
称取粗盐/g 5
剩余粗盐/g 1
精盐/g 3
(2)用得到的精盐配制50g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时应选用 mL的量筒量取水(选填“100”或“50”);
(3)在配制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不会对质量分数造成影响的是 。
A 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B 氯化钠和水倒入烧杯后没有立刻搅拌
C 向细口瓶转移液体后烧杯中有残留溶液
19.我们要了解发展蓝色海洋经济与利用海洋资源的关系。工业上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如下图所示,回答有关问题:
(1)模拟海水“晒盐”实验:将海水滴在玻璃片上,然后用吹风机吹干,产生白色固体,得到食盐,这种结晶方法的原理是 。
(2)在蒸发池中,经过风吹日晒使水部分蒸发,蒸发的水分子组成 (填“变化”或“不变”)。结晶池里得到的母液中氯化钠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在粗盐精制成精盐的过程中,一般采用 的方法除去不溶性杂质。将配好的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6%氯化钠溶液稀释成3%的溶液,需要加水 g。
(4)现代工业上,常用电解饱和的食盐水制取氢氧化钠,同时得到氢气和氯气,反应时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三、实验题
20.(1)据图回答:

①E仪器叫什么
②由以上装置你想到课本里 实验,并写出实验步骤
③有一个步骤叫过滤,请问过滤用的仪器是什么 (选填序号),其中H的作用是什么
(2)据图回答:

④试剂A最好选用 (从我市有丰富的石灰石资源考虑,填写物质名称)
⑤无水MgCl2到Mg的化学方程试是什么
⑥“氨碱法”制纯碱是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依次通入氨气、二氧化碳,析出碳酸氢钠晶体,同时生成另一种副产物可以做 。再加热碳酸氢钠晶体可制得纯碱。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1.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一、为探究燃烧的条件,某同学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Ⅰ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现象是 。
(2)设计实验Ⅱ的目的是 。
(3)铜片上的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
(4)实验中水的作用是 。
二、蜡烛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该实验 (填“能”或“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在此过程中燃烧掉的蜡烛质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总质量。
三、结合下列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5)实验甲集气瓶中放少量水的目的是 。
(6)实验乙a玻璃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
(7)实验丙对比一段时间后三枚铁钉生锈程度,可以得出铁生锈的条件是 。
四、“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操作的主要步骤如图。
(8)操作A的名称为 。
(9)操作C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10)该实验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填字母)。
四、计算题
22.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取样品10g于烧杯中,再向其中加入稀盐酸60g,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参加反应),反应后烧杯中的物质总质量为66.7g.
(1)生成CO2的质量m1.
(2)求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工业上煅烧石灰石也可得到CO2,取上述样品10g,用这种方法生成的CO2质量为m2,则m1______m2.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A、用托盘天平称量物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故应将盛有粗盐的烧杯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A错误;
B、蒸发操作中,玻璃棒搅拌溶液的主要作用是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溅,B 正确;
C、粗盐提纯的主要操作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C错误;
D、过滤时要用到的仪器是:滤纸、铁架台、烧杯、漏斗、玻璃棒。D错误。
故选B。
2.D
【详解】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中生成碳酸氢钠与氯化铵的质量比为84:53.3,即生成的碳酸氢钠的质量大,反应后碳酸氢钠先结晶析出,说明该条件下NaHCO3的溶解度比NH4Cl的溶解度小,选项错误;
B、饱和溶液才能够结晶析出晶体,则析出碳酸氢钠晶体的溶液属于碳酸氢钠的饱和溶液,即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中的溶质有NaHCO3和NH4Cl,选项错误;
C、饱和溶液才能够结晶析出晶体,则析出碳酸氢钠晶体的溶液属于碳酸氢钠的饱和溶液,选项错误;
D、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增大而增加,所以在加压的条件下向饱和氨盐水中通入CO2,能够溶解更多的二氧化碳,能加速NaHCO3的生成,选项正确,故选D。
3.A
【详解】10g碳酸钙与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反应,恰好完全反应时得到溶液的质量为ag ,溶液增加的质量为10g×=5.6g,10g碳酸钙高温完全分解,设生成氧化钙的质量为x
x=5.6g
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溶液增加的质量为氧化钙的质量为5.6g,两者消耗盐酸的质量相同,故a=b。
故选A 。
4.B
【分析】一步反应实现即原物质只发生一个反应即可转化为目标物质,根据所涉及物质的性质,分析能否只通过一个反应而实现即可。
【详解】A、氯化钡转化为氢氧化钡,假设能行,对应的另一种生成物是氯化物,应难溶于水,应为氯化银沉淀,则反应物是氢氧化银,常温下氢氧化银极不稳定,物质转化不能一步实现,故选项错误;
B、氢氧化钠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转化能够一步实现,故选项正确;
C、银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弱,硝酸铜不能通过一步反应转化为硝酸银,故选项错误;
D、氧化铁难溶于水,不能与水反应,物质转化不能一步实现,故选项错误。
故选:B。
5.B
【详解】A、利用加热使水变成水蒸气,然后再冷凝成水的蒸馏的方法可以从海水中获得蒸馏水,故选项实验方案正确;
B、从氯化钠溶液中获得氯化钠晶体,先加热蒸发,然后采用过滤的方法,故选项实验方案错误;
C、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能除去杂质且不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的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正确;
D、检验某井水是否为硬水,可使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故选项实验方案正确。
故选B。
6.B
【详解】A、水是由H、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B、蒸馏水中不含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长期饮用蒸馏水对人体健康不利,符合题意;
C、蒸馏可除去所有杂质,可将海水淡化,不符合题意;
D、水体的污染源主要是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A
【详解】A. 反应①不符合多变一特点,不属于化合反应,错误;
B. 反应①中反应物为二氧化碳,反应②中生成二氧化碳,故CO2在反应中可循环使用,正确;
C.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故反应①中X的化学式为NH4C1,正确;
D. Na2CO3中钠元素化合价为正一价、氧元素化合价为负二价,设碳元素化合价为x,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1) ×2+ x +(-2) ×3 =0,x=+4;正确。
故选A。
8.B
【详解】A、碳酸钠、氯化钾均易溶于水,用水不能将杂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硫酸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则在混合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用方法正确;
C、氧化钙和碳酸钙均能与稀盐酸反应,原物质被消耗,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用方法错误;
D、稀盐酸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则在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碳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用方法错误。
故选B。
9.D
【详解】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故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有:温度、溶质、溶剂。在t1℃时,25g水中最多能溶解20g的物质X;在t2℃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45g的物质Y。“则X和Y的溶解度关系”由于没有指明温度,也不能确定两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情况,无法比较。故选D。
10.A
【详解】A、氯化钾中含有少量碳酸钾,可以加适量稀盐酸除杂,稀盐酸与碳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然后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钾,符合题意;
B、氧化铜中含有少量的铜,加稀盐酸无法除去铜单质,铜不与稀盐酸反应,而且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钡和碳酸钙均能与稀盐酸反应,被除杂的物质在除杂过程中被消耗,故不能加足量稀盐酸来除杂,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中含有少量的一氧化碳气体,可以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来除去一氧化碳,不能用点燃的方式除杂,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C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氯化钠中无碳、氢元素,而碳酸氢钠中含碳、氢两种元素,因此用食盐制纯碱,还需要含碳、氧元素的物质,故正确;
B、纯碱是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符合盐的定义,属于盐类物质,故正确;
C、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状态无关,故错误;
D、氯化铵中含有氮元素,为氮肥,故正确。
故选C。
12.A
【详解】A、乙可以通过化合反应转化为丙,丙可以通过化合反应转化为乙,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则乙、丙都是化合物且具有相同的元素。初中常见物质符合乙、丙要求的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高温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初中常见的物质没有能与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同时发生化合反应的物质,故A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乙、丙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单质,则排除两种金属的可能,可以是一种活泼金属和氢气,氢气还原金属氧化物得到金属单质,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甲可以和氢气反应,甲也可以和活泼金属反应,则甲为氧气,三者物质都是单质,故B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若甲是硫酸,乙是碳酸钡,丙是氯化钡,则①可以是碳酸钡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②可以是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③是稀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氢,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④是稀硫酸和碳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故C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若甲是稀盐酸(酸),乙是碳酸钠(盐),丙是氢氧化钠(碱),则①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②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③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④是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符合图中转化关系,因此甲、乙、丙可以是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故D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A
【分析】本题考查化肥。
【详解】A、农药施用后会在农作物中有残留,所以会通过农作物、农产品转移,故A符合题意;
B、硫酸铵与熟石灰不能混合施用,否则会产生氨气,降低肥效,故B不符合题意;
C、尿素【】中含有氮元素,是一种常用的氮肥,故C不符合题意;
D、农药本身有毒,但是对于促进作物的生长有一定的作用,不应该禁止施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常见的化肥有氮肥、钾肥和磷肥。氮肥中特殊的铵态氮肥可以和碱性物质作用,会使肥效降低。
14.(1)大于
(2)9:59
(3)小于
(4)降温结晶
(5)a→b
【详解】(1)由图知,t1°C时,NaCl的溶解度大于Na2CO3的溶解度。
(2)t1°C时,碳酸钠溶解度为18,则50g水中加入10gNa2CO3充分溶解,最多溶解为9g,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9g:(9g+50g)=9:59。
(3)由图知,碳酸钠和氯化钠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t1℃时,将不同质量的碳酸钠饱和溶液和氯化钠饱和溶液均升温至t2℃,两溶液变不饱和溶液,溶质溶液质量不变,t1°C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的溶解度,故此时所得碳酸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4)由图知,碳酸钠和氯化钠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碳酸钠变化更明显,若Na2CO3中混有少量NaCl,欲提纯Na2CO3晶体,宜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5)氯化钡和硫酸钠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钙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和剩余的氯化钡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为除去剩余氯化钡,需先加氯化钡后加碳酸钠,故填:a→b。
15.(1) 71% 1%
(2) H2O/水 Na/钠 O/氧
【详解】(1)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故填71%;
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占量很少,小于总水量的1%,故填1%。
(2)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故填H2O或水;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钠,故填Na或钠;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故填O或氧。
16. ① 白色固体(或白色粉末或白色粉末状固体)、受热易分解 分解 隔绝氧气(或隔绝空气) 关闭煤气阀门(或关闭煤气开关),打开门窗通风换气等
【详解】(1)①由题文可知,碳酸氢钠是一种白色粉末,受热后易分解,故填白色固体(或白色粉末或白色粉末状固体)、受热易分解。
②碳酸氢钠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③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了三种新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故填分解。(2)用锅盖盖可以使锅中的油与氧气隔离,切断燃烧的条件,达到灭火的目的,故填隔绝氧气(或隔绝空气)。
(3)家中煤气泄漏,应采取的措施是首先关闭煤气阀门或关闭煤气开关,然后打开门窗通风换气等,故填关闭煤气阀门(或关闭煤气开关),打开门窗通风换气等。
17. b a d b c
【详解】(1)可用作洗涤剂的是纯碱,洗涤油污;(2)可用作调味剂的是氯化钠;(3)可用作补钙剂和牙膏填充剂的是碳酸钙;(4)可用于生产玻璃的是纯碱;(5)可用作发酵粉和治疗胃酸过多症的是碳酸氢钠。
18. 75% 50 BC
【详解】(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精盐质量为3g,所需粗盐质量为(5g-1g)=4g,则精盐的产率为: ×100%=75%;
(2)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配制50g 6%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溶质质量=50g×6%=3g,所需溶剂质量=50g-3g=47g,合47mL,根据量程相近的原则,配制时应选用50mL的量筒量取水;
(3)A.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会导致量取水的体积偏大,从而导致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
B.氯化钠和水倒入烧杯后没有立刻搅拌,不影响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
C.向细口瓶转移液体后烧杯中残留溶液时,不影响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
故填:BC。
19. 蒸发结晶 不变 饱和 过滤 100 2NaCl+2H2O2NaOH+H2↑+Cl2↑
【详解】(1)将海水滴在玻璃片上,然后用吹风机吹干,产生白色固体,得到食盐这属于蒸发结晶,故填:蒸发结晶;
(2)蒸发属于物理变化,故蒸发的水分子组成不变,结晶池里得到的母液是不能再溶解氯化钠的溶液是饱和溶液,故填:不变;饱和;
(3)难溶性质可以通过过滤的方法去除,将配好的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6%氯化钠溶液稀释成3%的溶液,设需要加水质量为x, x=100g,故填:过滤;100g;
(4)电解饱和的食盐水制取氢氧化钠,同时得到氢气和氯气,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2NaOH+H2↑+Cl2↑,故填:2NaCl+2H2O2NaOH+H2↑+Cl2↑
20. 蒸发皿 粗盐的提纯 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 ACGH 引流 氢氧化钙溶液 MgCl2Mg+Cl2↑ 氮肥 2NaHCO3Na2CO3+CO2↑+H2O
【详解】①E仪器叫蒸发皿;
②可知以上装置分别为铁架台、托盘天平、烧杯、酒精灯、研钵、蒸发皿、长颈漏斗、玻璃棒,故可以做课本里粗盐的提纯实验,实验步骤为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
③“过滤”操作所需的仪器和用品有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滤纸(是实验用品,不是仪器),即ACGH,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④硫酸镁转化为氢氧化镁沉淀需要加入碱溶液,我市有丰富的石灰石资源,锻烧石灰石可以得到氧化钙,而氧化钙溶于水可制得氢氧化钙溶液,所以A试剂应是氢氧化钙溶液;
⑤电解氯化镁生成镁和氯气,化学反应方程式:MgCl2Mg+Cl2↑;
⑥反应物是氯化钠溶液、氨气、二氧化碳,生成物中析出碳酸氢钠晶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NH3+H2O+CO2=NaHCO3+NH4Cl;氯化铵单独结晶析出,氯化铵含有氮元素,用作氮肥。根据加热碳酸氢钠晶体可制得纯碱,可知反应物是碳酸氢钠,反应条件是加热,生成物中有纯碱,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CO2↑+H2O。
21.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更加直观地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提供热量和隔绝氧气 不能 小于 防止溅落的熔融物炸裂瓶底 氢气(或H2) 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 过滤 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 BAC
【详解】一、(1)实验Ⅰ中,铜片上的白磷既与氧气接触,温度也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铜片上的白磷发生燃烧;铜片上的红磷虽然与氧气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所以铜片上的红磷没有燃烧;热水中的白磷温度虽然达到了着火点,但是没有与氧气接触,也没有燃烧;由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和红磷没有燃烧对比可知,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由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对比可知,燃烧需要氧气;
(2)实验Ⅱ中未通入氧气时,白磷不燃烧,通入氧气后,白磷燃烧,因此设计实验Ⅱ的目的是探究燃烧需要氧气;
(3)铜片上的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4)热水能提供热量,还能隔绝氧气
二、图中实验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是因为蜡烛燃烧生成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扩散到空气中,在此过程中燃烧掉的蜡烛的质量小于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总质量,是因为燃烧掉的蜡烛的质量与反应的氧气质量之和等于反应生成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和;
(5)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高温的熔融物,所以水的目的是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6)电解水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1:2,所以a玻璃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氢气;
(7)对比一段时间后三枚铁钉生锈程度,左边试管中的铁与水隔绝,不能生锈,右边试管中的铁与氧气隔绝,不能生锈,中间试管中的铁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能够实现,可以得出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
(8)据图可知,操作A的名称为过滤;
(9)操作C是蒸发操作,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
(10)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得到精盐的过程,正确的操作顺序是BAC。
22.(1)3.3;(2)75%;(3)=
【详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60g+10.0g-66.7g=3.3g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x=7.5g
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3)由于碳酸钙和盐酸反应与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都是来源于碳酸钙中的碳酸根,而样品质量相同,故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相同,即m1=m2。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