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化学用语或表达式正确的是
A.质子数为26的Fe原子: B.、、互为同素异形体
C.次氯酸的电子式: D.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2.下列物质中,含有氯离子的是
A.氯化氢 B.食盐 C.氯酸钾 D.液氯
3.要使氯化铝溶液中的Al3+完全转化为Al(OH)3沉淀,应选用的最佳试剂是
A.稀硝酸 B.NaOH溶液 C.氨水 D.通入CO2
4.镇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元素,同位素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是
A.58 B.173 C.288 D.403
5.既能跟稀盐酸反应,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合物是
①NaHCO3 ②Al2O3 ③Al(OH)3 ④Al
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6.下列有关元素的性质及其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
A.ⅠA族与ⅦA族元素间可形成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
B.第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最高正价从+1递增到+7
C.同主族元素的简单阴离子还原性越强,水解程度越大
D.同周期金属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其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IUPAC公布了118号元素Og,其中核素Og中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179
B.18 g H2O与20 g D2O中质子数与中子数均为10NA
C.a g中核外电子数为(Z+2)NA
D.金刚石与石墨互为同位素
8.现代元素周期表是1869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首创。下图是扇形元素周期表,表中的“1、2、3、4”表示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与现代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对应:“一、二、三……”与现代元素周期表中的族对应,共18列;“①、②、③、④……”表示周期表中1~18号元素。
③可以形成多种物质,其中两种物质的结构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足球烯为化合物
B.足球烯与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
C.两种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D.两种物质受热变成液体,吸收的热量均用于破坏原子间的共价键
9.表中物质与其所含化学键类型、所属化合物类型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选项 A B C D
物质 CaCl2 H2O2 Na2O2 NH4Cl
化学键类型 离子键、共价键 共价键 离子键 离子键、共价键
化合物类型 离子化合物 共价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 共价化合物
A.A B.B C.C D.D
10.有A、B、C、D四种元素,质子数均小于18。A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B元素的原子失去1个电子,所得到的微粒具有与氖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C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D元素的原子M层电子数是K层的3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元素可以形成多种同素异形体 B.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A>D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B>C D.离子半径:B11.稀土元素镝(Dy)常用于制造硬盘驱动器,下列关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子数为156 B.中子数为90
C.核外电子数为222 D.质量数为66
12.石墨烯是用微机械剥离法从石墨中分离出的单层石墨(结构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石墨烯由碳原子构成
B.石墨烯是一种单质
C.石墨烯与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
D.石墨烯能导电,所以石墨烯是电解质
二、非选择题
13.有A.质子数、B.中子数、C.核外电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E.电子层数,用代表上述概念的序号,完成下列问题:
(1)原子种类由 决定。
(2)元素种类由 决定。
(3)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由 决定。
(4)元素的化合价主要由 决定。
14.原子的电子式
元素符号周围标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每个方向不能超过2个电子。当最外层电子数小于或等于4时以单电子分布,多于4时多出部分以电子对分布。例如:镁原子: ;碳原子: ;氧原子: ;氖原子: 。
15.有H、C、O、Na、Mg、Al、P、Cl、Ar等9种元素或它们的原子。如果给核外电子足够的能量,这些电子便会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而离去。核外电子离开该原子或离子所需要的能量主要受两大因素的影响:(1)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2)形成稳定结构的倾向。下表是一些气态原子失去核外不同电子所需的能量():
锂 X Y
失去第一个电子 519 502 580
失去第二个电子 7296 4570 1820
失去第三个电子 11799 6920 2750
失去第四个电子 9550 11600
(1)通过上述信息和表中的数据分析为什么锂原子失去核外第二个电子时所需的能量要远远大于失去第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 。
(2)表中X可能为以上9种元素中的 (填写元素符号)元素。用元素符号表示X和地壳中含量占第一位的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
(3)Y是周期表中 族元素。
(4)以上9种元素中, (填写字母)元素原子失去核外第一个电子需要的能量最多。
(5)下列实验装置符合题意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
A.装置甲利用提取苯中溶解的
B.装置乙分离和固体
C.装置丙验证非金属性S>C>Si(已知硅酸不溶于水)
D.装置丁比较醋酸与硼酸酸性(已知酸性醋酸>碳酸)
16.已知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分别为6、8、11、13,请回答:
(1)写出下列元素符号Z ;
(2)写出下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W ;
(3)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X单质在足量Y单质中反应 。
17.由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组成的化合物A(如图所示)是生产某种农药的主要原料,其中W的单质溶于水可生成漂白性物质。Y位于W的相邻主族,且二者对应单质常温下都是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X的最高正价为 ,元素Y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
(2)简单氢化物的沸点:Y (填“>”或“<”)W。
(3)物质A属于 (填“离子”或“共价”)化合物;用铂丝蘸取物质A,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产生火焰的焰色为 。
(4)X、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较强的是 (填化学式)。
(5)W的单质与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18.根据下图短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化合价的关系推断元素种类,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元素②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与②同主族的第四周期的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
(2)写出元素⑤、⑥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④和⑤的单质反应生成一种原子个数比为的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该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
19.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除标出的元素外,表中的每个编号表示一种元素,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族 周期 IA 0
1 H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
2 ① ② ③ ④
3 ⑤ ⑥ ⑦ ⑧
(1)⑤⑥⑧三种元素相比较,金属性最强的是 (填元素符号)。
(2)③⑦的原子半径大小关系是:③ ⑦(填“>”“<”或“=”)。
(3)元素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 。
(4)元素②和元素⑧的氢化物均极易溶于水,用两根玻璃棒分别蘸取它们的浓溶液,相互接近时,可观察到大量的白烟,写出产生该现象的化学方程式: 。
20.甲同学拟通过实验探究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其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请你帮他填写完整,并做出评价。
实验室提供的试剂:NaBr溶液、NaI溶液、新制的氯水
(1)写出下列实验报告中的实验现象和离子方程式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离子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甲 乙 结论:卤素单质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Cl2> Br2> I2
[评价]
(2)甲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的合理性是 (填字母)。
A.非常合理 B.部分合理 C.完全不合理
[补充和完善]
(3)上一题(2)中若选A,则此项不用再作答,若选B或C,则完成实验还需要的试剂是 。
2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验证元素周期律
(1)甲同学在a、b、c三只烧杯里分别加入50 mL水,再分别滴加几滴酚酞溶液,依次加入大小相同的锂、钠、钾块,观察现象。
甲同学设计该实验的目的是 ,反应最剧烈的烧杯是 (填字母),结论是 。
(2)乙同学想验证同周期元素金属性强弱的规律,最好选用第 周期的 三种元素,最简单的实验是将大小相同的三小块金属分别投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中,观察现象。应该看到的现象是:① ,② ,③ 。
22.在复习元素周期律过程中,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几位同学拟通过具体的实验来探讨某些金属元素的性质差异,下面是他们设计的探究性实验方案,请填写下列空白:
(1)实验目的:比较钠、镁、铝金属性强弱。
(2)实验用品:酒精灯、 、试管、试管夹、砂纸、滤纸;
钠、镁条、铝片、酚酞、蒸馏水、6 mol·L-1的盐酸
(3)实验过程与现象记录
Ⅰ.甲同学的方案如下:
实验过程 预期现象 实际观察到的现象
a取已切去表皮的一小块金属钠,放入盛有水的某容器中 立即剧烈反应 开始时钠块浮在水面上不反应,稍后才开始与水剧烈反应
b向盛有适量水(内含2滴 酚酞的试管中加入一小段镁条 有气泡产生,溶液变红色 没有相应现象,加热后仍无明显变化
c向两支盛有3mL6mol·L-1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大小相同的镁片和铝片 镁、铝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剧烈程度不同 镁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速率较快
①你认为a、b两步实验中出现异常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a ;
b 。
②上面的实验表明:钠、镁、铝三种元素的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Ⅱ乙同学的方案:他认为只需要一种试剂就可以确定钠、镁、铝的金属性强弱,预计他的主要实验操作是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解析:A.质子数为26的Fe原子质量数未知,不能表示,故A错误;
B.、、是氧元素的三种核素,互为同位素,故B错误;
C.次氯酸的电子式:,故C错误;
D.氯离子结构示意图为,故D正确;
故选D。
2.B
解析:A.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是由氢原子和氯原子构成的,不含氯离子,A不合题意;
B.食盐是离子化合物,物质中含有Na+和Cl-,B符合题意;
C.氯酸钾是离子化合物,物质中含有K+和,不含Cl-,C不合题意;
D.液氯是共价单质,Cl2是由Cl原子构成的,不含Cl-,D不合题意;
故选B。
3.C
【分析】根据题意,Al3+转化为不溶于水的物质是Al(OH)3,Al(OH)3具有两性,既能和强酸酸反应又能和强碱反应,要使明矾溶液中的Al3+完全沉淀,选取试剂时就不能选强碱,只能是弱碱。
解析:A.稀硝酸不与氯化铝反应,故A不符合;
B.氢氧化钠溶液是强碱溶液,沉淀Al3+时生成的氢氧化铝能溶解在过量的强碱溶液中,所以Al3+不能全部沉淀出来,故B不符合;
C.氨水与氯化铝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氨水是弱碱溶液,不能溶解Al(OH)3,可以全部沉淀Al3+,故C符合;
D. CO2与水生成弱酸碳酸,通入偏铝酸钠溶液可使Al3+全部沉淀出来,故D不符合;
答案选C。
4.B
解析:中质子数为115,质量数为288,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288-115=173,故答案为B。
5.A
解析:①NaHCO3是弱酸酸式盐,能和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和水,且是化合物,故①正确;
②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能和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且是化合物,故②正确;
③Al(OH)3属于两性氢氧化物,能和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且是化合物,故③正确;
④Al能和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氢气,但Al是单质,故④错误;
故选:A。
6.A
解析:A、ⅠA族与ⅦA族元素间可形成共价化合物例如氯化氢等,也能形成离子化合物,例如氯化钠等,A正确;
B、第二周期元素中,O、F没有正价,因此第二周期元素自左向右,最高正价从+1递增到+5,B错误;
C、同主族元素的简单阴离子还原性越强,其水解程度不一定越大,如卤族元素中碘离子还原性比氟离子强,但碘离子不水解,C错误;
D、同周期自左向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因此金属元素的化合价越高,越难失去电子,例如Na比Al容易失去电子,D错误。
答案选选A。
7.C
解析:A.Og中,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297-118-118)=61,错误;
B.18 g H2O的物质的量为=1mol,中子数为8NA,错误;
C.a g的物质的量为mol,中核外电子数为(Z+2),a g中核外电子数为(Z+2)NA,正确;
D.金刚石与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错误;
故选C。
8.B
解析:A.足球烯为碳单质,A错误;
B.足球烯与金刚石为碳元素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B正确;
C.两种物质的物理差别较大,C错误;
D.足球烯为分子晶体,受热变成液体,吸收的热量用于破坏分子间作用力,D错误;
故选B。
9.B
解析:A.CaCl2中钙离子与氯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两个氯离子之间不存在共价键,属于离子化合物,A不符合题意;
B.H2O2中H与O、O与O之间都只形成共价键,属于共价化合物,B符合题意;
C.Na2O2中Na+与之间形成离子键,两个O原子间形成共价键,其为离子化合物,C不符合题意;
D.NH4Cl中与Cl-之间形成离子键,内N、H原子间形成共价键,为离子化合物,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D
【分析】有A、B、C、D四种元素,质子数均小于18。A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则A为O;B元素的原子失去1个电子,所得到的微粒具有与氖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B为Na;C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则C为Al;D元素的原子M层电子数是K层的3倍,则D为S。
解析:A.A元素可以形成多种同素异形体,比如氧气、臭氧,故A正确;
B.根据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氢化物稳定性越强,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则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A(H2O)>D(H2S),故B正确;
C.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减弱,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B(NaOH)>C [Al(OH)3],故C正确;
D.根据层多径大,同电层结构核多径小,则离子半径:B(Na+)>C(Al3+),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1.B
【分析】R中A代表质量数,Z代表质子数,中子数N=A-Z。
解析:A.Dy中质子数为66,A错误;
B.Dy中中子数为156-66=90,B正确;
C.原子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故Dy核外电子数为66,C错误;
D.Dy中质量数为156,D错误;
故选B。
12.D
解析:A.石墨由碳原子构成,所以石墨烯也是由碳原子构成,故A正确;
B.石墨烯是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碳单质,故B正确;
C.石墨烯与金刚石均为碳元素形成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C正确;
D.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
13.(1)AB (2)A (3)AB (4)D
解析:(1)原子种类由质子和中子决定,故选AB。
(2)元素种类由质子决定,故选A;
(3)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由质子和中子决定,故选AB。
(4)元素的化合价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故选D。
14.
解析:镁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电子式为;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4个,电子式为;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6个,电子式为;氖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8个,电子式为。
15.(1)锂原子失去最外层一个电子后,锂离子已形成稳定结构,此时再失去一个电子很困难
(2) Na Na2O、Na2O2
(3)第三周期第IIIA
(4)Ar
(5)CD
解析:(1)通过上述信息和表中的数据分析,锂原子失去核外第二个电子时所需的能量要远远大于失去第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主要是锂原子核外共有3个电子,其中2个在K层,1个电子再L层,当锂原子失去最外层一个电子后,锂离子已形成稳定结构,此时再失去一个电子很困难;故答案为:锂原子失去最外层一个电子后,锂离子已形成稳定结构,此时再失去一个电子很困难。
(2)表中X的I1远远小于I2,说明是第IA族元素,而且该元素原子核外至少有4个电子,因此X可能为以上9种元素中的Na元素。钠和氧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O、Na2O2;故答案为:Na;Na2O、Na2O2。
(3)Y的I3远远小于I4,说明是第IIIA族元素,是Al元素,Al在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第IIIA族元素;故答案为:第三周期第IIIA。
(4)以上9种元素中,稀有气体元素原子失去核外第一个电子需要的能量最多即Ar;故答案为:Ar。
(5)A.四氯化碳和苯是互溶的,因此装置甲不能利用提取苯中溶解的,故A不符合题意;B.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氨气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单质碘易升华,因此装置乙不能分离和固体,故B不符合题意;C.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硅酸钠反应生成硅酸和碳酸钠,利用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强酸制弱酸,因此装置丙能验证非金属性S>C>Si,故C符合题意;D.装置丁中左边产生气泡,右边没有气泡,则说明醋酸比硼酸酸性强,故D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答案为:CD。
16. Na 第三周期第IIIA族 C+O2CO2
解析: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分别为6、8、11、13,其元素分别是C、O、Na、Al元素,
(1)通过以上分析知,Z是Na元素;
(2)Al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是3,所以Al位于第三周期第IIIA族;
(3)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C+O2CO2。
17.(1) +4 第二周期第VIA族
(2)>
(3)离子 黄色
(4)HClO4
(5)Cl2+2OH-=Cl-+ClO-+H2O
【分析】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W的单质溶于水可生成漂白性物质,W为氯;Y位于W的相邻主族,且二者对应单质常温下都是气体,Y为氧;Z为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Z为钠;X能形成4个共价键,为碳;
解析:(1)碳元素的最高正价为+4;元素氧为8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二周期第VIA族;
(2)水能形成分子间氢键,导致其沸点升高,故简单氢化物的沸点:Y>W;
(3)物质A中含离子键,属于离子化合物;钠元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故用铂丝蘸取物质A,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产生火焰的焰色为黄色;
(4)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X、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较强的是HClO4;
(5)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水,Cl2+2OH-=Cl-+ClO-+H2O。
18.(1) 第二周期第IVA族 32
(2)
(3)
【分析】根据原子序数和化合价的关系图可判断①~⑧分别是H、C、N、O、Na、Al、S、Cl。
解析:(1)碳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是第二周期第IVA族;与碳同主族的第四周期的元素是锗,其原子序数为6+8+18=32。
(2)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氢氧化钠,铝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氢氧化铝,两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氧气与钠反应生成原子个数比为1:2的化合物为Na2O,用电子式表示其形成过程为:。
19.(1)
(2)<
(3)
(4)
【分析】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①②③④⑤⑥分别为C、N、O、F、Na、Al、S、Cl,以此解答。
解析:(1)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元素金属性逐渐减小,Na、Al、Cl中金属性最强的是Na。
(2)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半径逐渐增大,O、S原子半径大小关系是:O(3)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
(4)Cl和N的氢化物分别为HCl和NH3,用两根玻璃棒分别蘸取它们的浓溶液,相互接近时,可观察到大量的白烟,化学方程式:。
20.(1) 甲试管中溶液由无色变为橙色,乙试管中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2Br-+Cl2=Br2+2Cl- 2I-+Cl2=I2+2Cl-
(2)B
(3)溴水
解析:(1)甲试管中加入氯水,溶液中溴离子被氯气氧化成溴单质,溶液由无色变为橙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Br-+Cl2=Br2+2Cl-;乙试管中加入氯水,溶液中的碘离子被氯气氧化成碘单质,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I-+Cl2=I2+2Cl-,故答案为:甲试管中溶液由无色变为橙色,乙试管中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2Br-+Cl2=Br2+2Cl-;2I-+Cl2=I2+2Cl-;
(2)甲试管能证明氯气的氧化性大于溴单质,乙试管能证明氯气的氧化性大于碘单质,无法证明溴单质的氧化性大于碘单质的氧化性,甲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部分合理,故答案为:B;
(3)要想证明卤素单质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Cl2> Br2> I2,需要溴水,可以把乙试管中的氯水改为溴水,从而证明溴单质的氧化性大于碘单质,故答案为:溴水。
21. 验证锂、钠、钾的活泼性(或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c 钾、钠、钾的活泼性依次增强 三 钠、镁、铝 钠剧烈反应,可能着火或爆炸 镁反应较剧烈,产生大量气泡 铝反应比镁缓慢,有较多的气泡产生
【分析】(1)锂、钠、钾是同主族碱金属元素,很明显。甲同学是想验证同主族元素金属性强弱的递变规律,反应最剧烈的应是钾;
(2)验证同周期元素金属性强弱的规律,最好选用第三周期的钠、镁、铝三种元素。
解析:(1)锂、钠、钾是同主族碱金属元素,很明显。甲同学是想验证同主族元素金属性强弱的递变规律,锂、钠、钾活泼性依次增强,即金属性依次增强,反应最剧烈的应是钾,
故答案为:验证锂、钠、钾的活泼性(或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c;钾、钠、钾的活泼性依次增强;
(2)验证同周期元素金属性强弱的规律,最好选用第三周期的钠、镁、铝三种元素。因为与第二、四、五、六周期相比较,第三周期元素的变化规律较典型,三种金属中钠最活泼,遇水就剧烈反应,遇盐酸反应更剧烈,并产生大量热,且放出H2,还可能会着火或爆炸,铝金属活动性最弱,与酸反应比镁要缓慢,但也能产生大量气泡,镁与酸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
故答案为:三;钠、镁、铝;钠剧烈反应,可能着火或爆炸;镁反应较剧烈,产生大量气泡;铝反应比镁缓慢,有较多的气泡产生。
22. 烧杯(或水槽) 钠表面的煤油没有用滤纸吸干净 镁表面的氧化膜没有被除去 钠﹥镁﹥铝 用滤纸将一小块金属钠表面的煤油吸干后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将除掉了氧化膜的镁条、铝片分别放入盛有适量水的试管中并加热
解析:(2)由钠与水反应实验知缺少烧杯(或水槽);
(3)I ① a理论上钠是金属性强的活泼金属加到水中应立刻剧烈反映,现在出现开始时钠块浮在水面上不反应的这种现象,只能说明钠的表面有不与水反应煤油阻止钠与水的接触;
b镁在加热的条件下是能和水反应的现在没有相应现象应该镁表面的氧化膜阻止接触;
②由反应的剧烈程度两两比较得出金属性:钠﹥镁﹥铝;
II由反应条件加热和不加热,反应剧烈程度比较金属性,与相同试剂水是最好的,因钠与酸反应太剧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