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泰戈尔曾经说: “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
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 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 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出来。 ”
新课导入
T
说说你做过哪些具有“创造性”的事。
y
Y
20创造宣言
陶行知
宣言:公开发表言论,表达意见。
y
Y
T
1.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驳斥错误观点,从而
得出正确观点的驳论方法。
2.品味文章语言的精妙,关注文本中的哲理性语句。
3.重视创造的力量,培养自主、自信的创造能力。
学习目标
y
【陶行知】 (1891—1946) , 安徽省徽州歙县
人,祖籍绍兴。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 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 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他早年留学美国,归国后,终生致力于
中国教育的改造,探索中国人民教育的新
路,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都十分丰富。他在
实践中创立的以“生活即教育” “教学做合 一 ” “社会即学校”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是 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
走近作者
y
Y
T
樵夫 (qiáo 豢养 ( huàn)
烟囱(cong) 堂拜(chóng
中伤 (zhòng 懦夫 (nuò)
鲁钝 (dùn) 自暴自弃 (qì)
)
)
初读感知
检查预习, 了解常识
陡然 (dǒu)
伤痕 (hén)
遁词 (dùn)
L /yan
1
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y
Y
生 少 言
*词
2、根据词义,写出词语
1.诬陷或恶意造谣, 旨在毁坏人的名誉。
2.指理屈词穷或不愿吐露真意时,用来支吾搪塞的话。
3.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 容生动有力。
4.像哑巴一样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的样子。哑口:像 哑巴一样。
5. 自己瞧不起自己,甘于落后或堕落。暴:糟蹋、损 害;弃:鄙弃。
6.无路可走,已到绝境。比喻处境极困难,找不到出 路。投:投奔。
7.众人反对,亲人背离。形容完全孤立。叛:背叛;
离:离开。
8.愚笨,不敏锐。
9.喂养。
y
X
中伤
遁词
画龙点睛
哑口无言 自暴自弃 走投无路 众叛亲离 鲁钝
整体感知
自主阅读全文,思考下面三个问题。
1.作者宣告的观点 (意见)是什么
2.作者是对谁宣告的
3.为什么要宣告这个观点
y
Y
y
Y
1.作者宣告的观点(意见)是什么
创造主未完成之工作,我们接过来,继续创造。
我们要创造。 (中心论点)
2.作者是对谁宣告的
教育者(教师)
y
3.为什么要宣告这个观点 —— 我们(教育者/教师)要创造 。
①教师的创造(教育)理论和创造(教育)技术很重要。 (2-4 段 )
阅读2-4段,这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第3段运用了比喻论证,将教育比喻成塑像,将教 育方法比喻成雕刻的刀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教
育理论和技术对学生培养的重要性。
第4段运用比喻的手法,以“刀法”比喻教育方 法,以“万像”比喻众多教育对象,生动形象地 说明了教育方法不当,可能使众多受教育者被
毁,教育方法得当,可以使众多教育者成才。
比喻论证
这部分是驳论。
批驳了五种人常说的不能创造的观点,论述了“处处是
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
1.这一部分中,作者是怎样对错误观点进行批驳的
作者主要运用了典型事例与名言警句来进行反驳。
2.阅读5-10段,说说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请将相关句子 勾画出来,并赏析一处你最喜欢的句子。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
②有人说(认为)自己不能创造。
方 法
内 容
y
Y
y
Y
T
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可以成为不朽的雕塑。
单调无过于坐监牢……产生了平凡而伟大的平老静。
但是当你把莫扎特……他又只好哑口无言了。
但是鲁钝的曾参……传了黄梅的教义。
但是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写出了《安魂曲》 。
举例论证
5:
6:
8:
9:
10:
道理论证
9:
10:
比喻论证
10:
惠能说: “下下人有上上智。”
歌德说: “没有勇气一切都完。”
古语说:穷则变, 变则通。
当英雄无用武之地……才能开出一条生路。
6: 单调无过于坐监牢,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易经》之 卦辞,产生了《正气歌》,产生了苏联的国歌,产生了《尼赫 鲁自传》。单调又无过于沙漠了,而雷塞布竟然能在沙漠中造 成苏彝士运河,把地中海与红海贯通起来。 单调又无过于开肉 包铺子,而竟在这里面,产生了平凡而伟大的平老静。
三个“单调”“无过于”既是排比又是对比,通过列举古 今中外的典型事例,有力地批驳了“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 造”的错误观点,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增强了说理气势。
赏析示例
y
Y
T
10: 慧能说: “下下人有上上智。 ”
道理论证,引用慧能的话,批驳了“我是太无能了,不能 创造”的错误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0: 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 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
比喻论证,把“勇气”比作“斧”,把“智慧”比作“
剑”,把“意志” “信念”比作“金刚”,强调当陷入绝境
走投无路时,只有勇气、智慧、信念和意志,才能使人绝处逢
生,闯出一条生路,实现创造。
赏析示例
y
Y
y
Y
T
③失去创造力的后果很严重。 (13-14 )
阅读12-14段,这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比喻论证。
作者用“东山樵夫”喻指没有创造之心的教师,以树 苗、茅草喻指学生,指出没有创造之心和创造力的教师, 既不能发现学生的价值,也不能给予他们更好的指导,最 后只会毁灭他们。
讨论:以此为喻,那么樵夫怎样做算有创造呢
y
Y
大声朗读课文最后两段,说说你的感受和理解。
第15段用了排比和呼告的修辞,语气强烈,作者大声呼 告,呼吁教育者树立创造意识。
第16段作者以排比的手法,呼吁所有人牢记“生命不息,创 造不止”,让创造在中国的大地上开花结果,成为森林。这样
的结尾富有感召力。
二、 为什 么宣告这 个观点
2.批驳五种错误观点——每个人 都拥有创造能力(5-11)
3.东山樵夫扼杀树苗——不懂创 造的可怕(12- 15)
一、宣告的观点---我们要创造(1)
1.教育创造真善美的活人(2-4)
三、 引用罗丹的话发布宣言(16)
发出宣言, 鼓励教育者 学会创造
课文结构
创 造 宣 言
y
赏析语句,重点探究
1.品味亮点词语。
理解“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 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
亲离之哥伦布,毕 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尔 特, 毕 竟写出了《安魂曲》”一句中加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通过玄奘、哥伦布、莫扎尔特身处困境但仍取得成功的事实
有力地反驳了“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 能创造”的错误观点。用“毕竟”一词点出他们成功的不易,引 出下文“开出一条生路”,必须有智慧、大无畏之精神及金刚之
信念与意志。
y
Y
y
2.感悟精彩句子。 Y
T
(1) “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
得不对,可以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画
龙点睛。”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刀法”比喻教育方法, “万像”比喻众多教育对象, “画龙
点睛”比喻使众多教育对象成才。
这句话强调开辟生路首先靠的是勇气。指只要有勇气,我们
即使身陷绝境也能创造出一片天地。
(2)如何理解“歌德说: ‘没有勇气一切都完。’是的,生路
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这句话的含义
有
T
4
1、 文章采用了哪种表达方式 结合课文加以分析。
文章主要运用了叙议结合的表达方式。
记叙主要指文中摆出具体事例时所运用的表达方式。
议论则是对事例进行分析或表达观点时采用的表达方
式。如批驳了第二个错误观点后的简单总结,又如批驳 了第五个错误观点后的分析。
2、 以驳为主,破立结合。
3、 多种论证方法运用,说服力强。
课文总结
y
Y
1.文中作者的感情是怎样的 哪些句子明显表明了作者的感情
作者渴望创造。如“只要你肯回来,我们愿意把一切——我们的
汗,我们的血,我们的心,我们的生命——都献给你”“只要有一滴 汗, 一滴血, 一滴热情……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 之森林”。
2.概括本文的主旨思想。
本文作者通过运用典型事例和名言警句对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
点进行了有力的批驳,从而得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
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结论。强调创造是人类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激励我们
发掘潜能,创造美好未来。
探究主旨
y
“创造”一词,我们已经在《谈创造性思维》 一
文中略有涉及,在本文中,你亦对“创造”有了更深 的认识,请你结合两篇课文的学习经验,说说“创
造”于当今社会的重要性。
随堂练习
y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