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面是资料中的一些字词,其中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山崖(yā) 肃静(sù) 高朝(cháo) 粉身碎骨(suì)
B.暴炸(bào) 屹立(qí) 歼灭(jiān) 千钧一发(jūn)
C.检阅(jiǎn) 攀登(pān) 山涧(jiàn) 全神贯注(guàn)
D.语调(diào) 拦杆(lán) 山坳(ào) 排山倒海(dào)
2.下面是资料中的一些句子,其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狼牙山五壮士坚定不屈地喊着“中国共产党万岁”。
B.开国大典上,毛主席的宣告使得在场的观众热血沸腾。
C.在战斗的紧要关头,团长斩钉截铁地下达了冲锋的命令。
D.他居高临下从高处看向敌人,然后宣布这场战役到此结束。
3.下面是资料中的一些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翻大山、跨大河,最终成功抵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B.广场上镌刻了经典革命诗词“沁园春·雪”,恢宏大气的词句是中华文化最深厚的底色。
C.“革命岁月”的艰难历程中,记录着革命先辈们奋斗的足迹,每一段都是披荆斩棘的光辉征程。
D.我们虽然生活在和平年代,但仍要记得弘扬不畏艰难的精神,铸造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意志。
4.下面是资料中的一个例句,请你选择和其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 )
例句:放歌吧,长江三峡!我要歌唱你那永不休止的奔流。放歌吧,长江三峡!我要歌颂你那永不停歇的追求。
A.在一横一竖的交点的南面,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
B.我很难忘记这个奇妙的夜晚,这是一个梦幻般的夜晚。
C.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
D.这个伟大的战士,像千斤巨石,伏在那儿纹丝不动。
二、填空题
5.小组成员们将课本中的相关诗句和事件整理了下来,请你填写空缺部分。
(1)五岭逶迤腾细浪, 。(毛泽东《七律·长征》)
(2) ,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3)祖先留给我们的土地,应当拼死捍卫,不能让人分毫,正如李纲所说:“ ,当以死守,”。
(4)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为祖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外族入侵,即使是普通老百姓也有“ ”的情怀,为国家命运忧虑不安。(陆游)
(5)《狼牙山五壮士》按照“接受任务——痛击敌人—— —— ——跳下悬崖”的顺序记叙了五位壮士的英雄事迹,字里行间饱含着对五壮士的之情。
(6)《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阐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诞生的 的感情。
三、选择题
6.下列演讲稿的题目与“革命岁月”的主题不符的一项是( )
A.红色精神引领我成长 B.我敬爱的祖国
C.争做红色基因传承人 D.重温红色岁月
四、语言表达
7.请你用简洁的语言为“革命岁月”这个主题的演讲写个开头。(120字左右)
五、诗词曲鉴赏
下面是聪聪分享的一首词,请你阅读并完成任务。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①在手,何时缚住苍龙②?
【注】①长缨:这里指革命武装。②苍龙:这里指国民党反动派。
8.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中的“望断”指望了又望,直到看不见了还在望。
B.“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中寄托了作者对走过的万水千山的怀念之情。
C.“不到长城非好汉”用通俗的语言,表现出作者藐视困难和战胜敌人的决心。
D.“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两句构成了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境界壮阔。
9.“不到长城非好汉”一句的本义是指 ,常被人们用来比喻 。
10.请分析“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这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六、现代文阅读
下面是妙妙找到的革命故事,请你阅读并回答问题。
一顶红军帽
①胡东生是长征开始时加入红军的小战士,当时才16岁。东生是个苦娃子,从小父母双亡,参加红军以后,打仗、行军、饿肚子他都不怕,惟有一件事,他的心里总是觉得委屈,那就是他一直没能戴上一顶红军帽。
②唉,要是有顶红军帽多好,那才像个真正的红军呢!没有帽子怎么能算正式的红军呢?
③因此,行军路上,东生总是找一切机会缠着指导员要帽子。指导员是个和蔼可亲的中年人,身体不太好,一路上,东生总是听到他不停地咳嗽。指导员对东生特别关心,每次东生缠着他要帽子,指导员总是像父亲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半哄半劝地说:“以后一定发给你。”
④可是,东生的帽子一直没有得到,因为当时的行军路上,连一根布条都难找到,哪里有帽子发啊!
⑤有一天,在爬过第二座雪山时,小东生实在走不动了。他两天没有吃粮食,饿得两眼直冒金星,脚上的鞋子早走烂了,光着的脚丫子冻得裂开了血口,一步一步,小腿也肿得老粗。东生看着望不见顶的雪山,心里想,这下完了,不由得哭了起来。
⑥“东生,为什么哭啊?”
⑦指导员柔和的声音在耳边响起,东生赶紧擦了擦眼泪抬起头来。只见这几天指导员变得更加憔悴了,他的颧骨突得更高,胡子有半寸长,脸上苍白消瘦,一走就喘粗气,显然指导员的病更严重了。
⑧“指导员,我饿得走不动了。”
⑨指导员坐到东生的旁边,帮他揉了揉脚。这时,小东生从指导员身上感受到一种巨大的爱,他的心里热乎乎的,于是,他站起来,跟着指导员又向前走了。
⑩东生和指导员一边走,一边听指导员讲话。他用低低的声音对东生说:“革命是艰苦的事,可是革命是为了让更多的老百姓不再受苦,因此,我们现在吃苦受累,甚至流血牺牲,都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过上幸福的生活,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所以,你一定要坚持住。”
第二天,天上飘起了鹅毛大雪,东生又落在队伍后面了。突然,他看到前面不远处有一个人躺在雪地里,走近一看,啊,竟是指导员!东生吃了一惊,连忙上去,想把指导员扶起来,可是,指导员的脸差不多像地上的白雪一样,他已经奄奄一息了。
指导员睁开了眼睛,看着东生说:“不要管我……你去吧……不要掉队……”
东生伏在指导员的身上哭起来,指导员慢慢脱下自己的帽子,轻轻地说:“东生……红军帽子……给你……”
东生心里就像刀扎一样难受,大风卷着雪块,疯狂地吼叫着。也不知过了多久,东生才从惊愕中清醒过来。指导员的身躯已经僵冷了,这时,东生好像明白了什么似的,他坚强地站起来,找了些树枝掩埋了指导员,戴上指导员的帽子,迎着风雪,毅然向前走去。
泪水在东生的脸上像决了口的河流一样,一串一串地顺着腮面滚落下来。
东生就是戴着指导员的红军帽走完了长征路。
在忻口保卫战中,东生英勇牺牲了。临死前,他从身上掏出那顶红军帽,交给班里的战士,他说:“拿着这顶红军帽,永远革命,不要掉队!要像老指导员那样活着和死去……”
(选文有删改)
11.选文标题“一顶红军帽”有怎样的含义?
12.结合上下文,认真阅读第⑦段中画线的句子,简要概括指导员的形象特点。
只见这几天指导员变得更加憔悴了,他的颧骨突得更高,胡子有半寸长,脸上苍白消瘦,一走就喘粗气,显然指导员的病更严重了。
13.东生临死前对班里的战士说了一句话,请你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加点词的深意。
他说:“拿着这顶红军帽,永远革命,不要掉队!要像老指导员那样活着和死去……”
14.请你运用“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扩展选文第 段的内容。(150字左右)
七、书面表达
15.习作。
在学校里,你一定参加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吧!比如“六一”儿童节演出、“祖国在我心中”演讲比赛、重阳节看望孤寡老人……选择校园活动中令你印象深刻的场面,来写一写吧!要求:①能有条理、有重点地把活动过程写清楚,并写出活动中的体会。②能运用“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③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字形和字音。
A.山崖(yā)——(yá),高朝(cháo)——高潮;
B.暴炸(bào)——爆炸,屹立(qí)——(yì);
D.拦杆(lán)——栏杆,排山倒海(dào)——(dǎo)。
故选C。
2.D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
D.居高临下:指占据高处,面向低处。形容所居位置可以控制全局、极为有利。句中“从高处看向敌人”已经包含了在高处的意思,“居高临下”中也包含了在高处的意思,句中含义重复,因此“居高临下”使用有误。
故选D。
3.B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B.“沁园春·雪”是诗词名,因此要用书名号,改为《沁园春·雪》。
故选B。
4.C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
阅读例句可知,“放歌吧,长江三峡!”这个短句间隔重复出现,是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A.阅读句子可知,句中“挺立”一词形容旗杆笔直的站立,把旗杆当作人来写,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B.阅读句子可知,这是一个陈述句,表达了说话者对这个奇妙夜晚的难忘和梦幻般的感受。
C.阅读句子可知,“前进!前进!一个词语连续重复出现,是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D.阅读句子可知,句中把“战士”比作“千斤巨石”,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选C。
5. 乌蒙磅礴走泥丸 捐躯赴国难 祖宗疆土 位卑未敢忘忧国 引上绝路 顶峰歼敌 无比自豪、激动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填空。
(1)书写时注意“蒙”“礴”的正确写法。
(2)书写时注意“躯”“难”的正确写法。
(3)书写时注意“疆”的正确写法。
(4)“位卑未敢忘忧国”出自南宋陆游的《病起书怀》,诗句意思是虽然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书写时注意“卑”“国”的正确写法。
(5)《狼牙山五壮士》是一篇记叙文,按照“接受任务——痛击敌人——诱敌深入——顶峰歼敌——跳下悬崖”的顺序记叙了五位壮士的英雄事迹。这篇文章不仅表达了对五壮士的崇敬和赞美之情,也展现了他们的英勇形象和牺牲精神。
(6)《开国大典》是一篇记叙文,讲述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阐释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意义,文章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诞生的自豪和喜悦之情,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望。整篇文章充满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对于读者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教育意义。
6.B
【详解】本题考查综合实践。
“革命岁月”指那种动荡年代里,一群有着革命理想的人,为了国家和民众,为了得到幸福,他们共同创造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而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岁月。
B.“我敬爱的祖国”没有体现出革命红色历史,不符合该主题。
故选B。
7.“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每当高亢、铿锵的国歌声在耳边响起,我总能想到革命先烈冲锋陷阵、勇往直前的场面,它激励着我奋发图强。本次,我演讲的题目是“追忆革命岁月,重温红色之旅”。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一个好的演讲开头,不仅能吸引听众,能为全篇演讲定下基调,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演讲开头的方法有很多种,如开门见山、提出问题、引用故事、名言等。
示例:同学们,一提到革命精神,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一位位英雄人物:炸碉堡的董存瑞,烈火中的邱少云,堵枪眼的黄继光……在战争年代,英雄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成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革命精神赞歌。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没有了硝烟,没有了战火,是不是就不用弘扬革命精神了呢?不,不是这样的。革命精神时刻不能丢,我们必须弘扬革命精神,强化责任担当。
8.B 9. 不登长城关口绝不是英雄 不能克服困难,达到目的,就不是英雄豪杰 10.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已恢复了战斗的状态,获得了激情与力量,准备重上战场,奋勇杀敌,将反动势力彻底打垮的坚定决心。
【解析】8.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
B.“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写站在六盘山高峰之上仰望所见。看到南去的大雁自然就会勾起作者和红军对南方革命根据军民和故乡父老乡亲的无限思念。
故选B。
9.本题考查词句翻译。
“不到长城非好汉”本义指不登长城关口绝不是英雄。这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气魄,一种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比喻不克服困难,不达到目的,就不是英雄豪杰。
10.本题考查主旨理解。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是直接抒情,意思是长征胜利了,革命的主动权已掌握在中国共产党手中,“缚住苍龙”只是个时间早晚的问题。表达了不但是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誓言,而且也是作者对依靠革命力量推翻反动势力的前景展望,是一定会打倒反动政权的必胜信心。
11.表层含义:指指导员在临牺牲前送给胡东生的这顶红军帽。深层含义:代表着坚强、不畏艰险、奋勇向前的红军精神,更代表着红军精神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12.这是描写指导员外貌的句子,刻画出了指导员憔悴、消瘦、虚弱的形象。 13.活着:坚持革命,吃苦受累,不畏艰苦,为了更多的老百姓不再受苦,为了更多的人过上幸福的生活而活着。
死去:为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而流血牺牲,舍身殒命,只要死得其所,虽死不悔。 14.天刚蒙蒙亮,天上就飘起了鹅毛大雪,行进变得困难起来。整个队伍十分沉默,大家都弯着腰,缩着脑袋,试图抵挡一丝寒冷。突然,东生看到前面不远处有一个人躺在雪地里,走近一看,啊!竟是指导员!东生深一脚浅一脚,趔趔趄趄地扑到指导员身边。可此时指导员眼睛紧闭着,他的脸上结上了冰霜,脸色也差不多像地上的白雪一样,他已经奄奄一息了。
【解析】11.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
由第 段“东生伏在指导员的身上哭起来,指导员慢慢脱下自己的帽子,轻轻地说:‘东生……红军帽子……给你……’”可知,表层含义指指导员在临牺牲前送给胡东生的这顶红军帽;由第⑩段指导员说的话“革命是艰苦的事,可是革命是为了让更多的老百姓不再受苦,因此,我们现在吃苦受累,甚至流血牺牲,都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过上幸福的生活,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所以,你一定要坚持住”可知,深层含义代表着坚强不屈,奋勇向前,不畏艰险的红军精神,还代表着这种精神的继承相传。
12.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
由“憔悴”“颧骨突得更高”“胡子有半寸长”“脸上苍白消瘦”“一走就喘粗气”可知,这是对指导员的外貌描写,指导员没有心思打理自己的形象,连走路都呼吸不顺,刻画了指导员憔悴、消瘦、病弱的形象。
13.本题考查词语的含义。
由第⑩段指导员说的话“革命是艰苦的事,可是革命是为了让更多的老百姓不再受苦,因此,我们现在吃苦受累,甚至流血牺牲,都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过上幸福的生活,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所以,你一定要坚持住”可知,指导员在教导东生要坚持革命,为了百姓的生活而奋斗。“活着”是指在有限的生命里,要不畏艰险,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要有意义地活着;“死去”是指为了人民百姓的美好生活,哪怕是牺牲性命,也在所不惜。
14.本题考查扩写句子。
点面结合:所谓“点”,指的是对某个事物或多个事物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多个事物的概括描写。如:第二天,天空变得阴沉,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这场大雪,给行军的队伍带来了不小的困扰,每个人都低着头,想把脑袋尽可能地缩到衣服里,然而寒风冻伤了他们的耳朵,冰雪拖住了他们的步伐。突然,东生看见前方不远处似乎有个人影躺在雪地里,他感到一阵惊慌,快步走过去,试图看清那人的面孔。当他走近时,惊愕地发现那正是指导员。指导员躺在雪地里,一动不动,仿佛已经陷入了昏迷。他的脸庞被雪花覆盖,几乎和地上的白雪一样苍白。东生立刻冲上去,想要扶起指导员。然而,指导员的身体僵硬而冰冷,如同被冰雪冻住一样。他脸上的皮肤几乎没有任何的血色,看起来是那么的脆弱和无助。
15.例文:
快乐的运动会
“加油!加油!”操场上传来一阵阵排山倒海的欢呼声,我们学校正在举行一年一度的小学生运动会。
随着同学们的欢呼声,激动人心的女子800米终于拉开了序幕。只见跑道上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运动员有的在做准备,跃跃欲试;有的谈笑风生,胸有成竹……
一声枪响,队员们像离弦的箭一样冲出去,如同脱缰的小马争先恐后地追逐着。小霞同学是我们大家认可的“飞毛腿”,所以都对她报以最大的希望。同学们在操场上拼命地齐声呐喊,给她加油,个个喊得面红耳赤,运动员也争先恐后地跑着。刚开始的时候,小霞一直处于第二名的位置,我们心里有些担心。过了一会儿,她离第一名只差100米的距离了,可她的速度渐渐慢了下来,脸上的表情也十分痛苦。
不好,后面的队员一个又一个地追了上来,啦啦队的同学都激动地站了起来,挥动着手,拼命地喊着:“小霞,加油!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加油!加油!”小霞在同学们的鼓励下又开始加速,最终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我参加了60米短跑赛,嘿!短跑是我的强项,预赛时我简直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轻轻松松拿了第一名。现在只等着决赛了!我们都在起跑线上,我抬头一看,同学们都默默地看着我。我竖起耳朵,等待着枪响。“砰!”,枪响了,我们猛地飞奔起来。同学们都在为我加油,鼓励我,支持我,我不能辜负他们,便加快了脚步,冲上了第2个,“加油啊!加油啊!你是最棒的,你会赢的!”5米,4米,3米,2米,1米,到达终点了!“跑得不错!”老师夸奖道,同学们也对我竖起了大拇指。
比赛圆满结束了,我们班取得了第2名的好成绩,与第1名仅相差几分。几经拼搏,几经奋斗,最后到达成功的彼岸,这远比一帆风顺的成功更为快乐,更为珍贵!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能力。
题目要求写话题作文,围绕校园中有意义的活动这一主题,选择活动内容或者心情作为题目即可。
好好回忆一下,教室里,操场上,学校的各个角落都发生过哪些快乐的瞬间,比如学校的爱心义卖、拔河比赛。写作时要把重点放在事件的叙述上,发生了什么事,你有什么深刻的体验?你的收获是什么?还要抓好场面描写,写出场面的热闹,也就是“点”与“面”的结合。活动涉及的人物比较多,总写全体,分写几个代表人物,这样才能重点突出。
开头:可以开门见山,直接交代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
中间:详细具体地写出事情的经过,选取一两个最精彩的或给你感受最深的场景详写,其他略写。详写的时候,要把活动过程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细致地描绘出来。
结尾:在这次活动中,你有什么感受?受到什么启发?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