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必修1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第2节《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学案(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物理必修1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第2节《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学案(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5-04-29 08:35:37

文档简介

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学案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实验目的,实验思路,实验方案,实验结果的分析
二、预习内容
1、一切物体总保持_______状态或________状态,除非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力不是_________的原因,而是______________的原因.
2、物体的这种保持_________或__________的性质叫做惯性,惯性是物体的____性质.
三、提出疑惑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快慢,即加速度大小与力有关,也与质量有关.
2.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定量关系.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半定量的探究加速度和力、物体质量的关系,知道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
2.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自己根据自己的实验设计进行实验.
3.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看一下实验结果能验证什么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
2.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
3. 培养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
二、学习过程
1、两车质量相同.表格设计如下:
参考表格
次数
拉车砝码(g)
加速度a1
拉车砝码(e)
加速度a2
1
2
3
4
5
2、某次实验用打点计时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纸带的记录如图4-2-9所示(使用图4-2-3所示的装置),图中前几个点模糊,因此从A点开始每打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其中B、C、D、E点的对应速度vB=_____m/s, vC=_____m/s, vD=_____m/s, vE=_____m/s,由此测得小车的加速度是多大?
反思总结
本节我们学习了:
1.力是物体产生 的原因.
2.用 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合外力、质量的关系;设计实验的方法.
3.物体的质量一定时, 越大,物体的 也越大;合外力一定时,物体的 越大,其 越小,且合外力的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 。
4.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当堂检测
1. 外力是使物体产生_____________的原因.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物体一定具有___________,物体一定受到____________的作用.
2. 质量一定时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外力成 ;外力一定时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成 。
3. 某两个同学用图4-2-6所示的装置(图中A为小车,B为带滑轮的长木板,C为水平桌面),分别在《探究加速度与外力间的关系》实验中,各自得到的图象如图4-2-6中甲和乙所示,则出现此种现象的原因甲是 ,乙是 .
  
课后练习与提高
1. 在保持质量不变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间关系的实验中(使用图4-2-7所示的装置),小车质量M和砝码质量m分别选取下列四组值.
A.M=500g,m分别为50g、70g、100g、125g
B.M=500g,m分别为20g、30g、40g、50g
C.M=200g,m分别为50g、75g、100g、125g
D.M=200g,m分别为30g、40g、50g、60g
若其它操作都正确,那么在选用 组值测量时所画出的图线较准确.在选用此组值,m取 g时实验误差较大.
2. a、b、c、d四位同学在做《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使用图4-2-6所示的装置),设小车质量和车上砝码质量之和为M,砂及砂桶的总质量为m,分别得出如图4-2-7中a、b、c、d四条图线,其中图a、b、c是a—F图线,图d是a—1/M图线,则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a和b较好地把握了实验条件M远大于m
B.c和d则没有把握好实验条件M远大于m
C.a同学长木板的倾角太小,而b同学长木板倾角太大
D.a、b、c三同学中,c同学较好地完成了平衡摩擦力的操作
3.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速度不断增大,表示物体必受力的作用
B.物体的位移不断增大,表示物体必受力的作用
C.物体朝什么方向运动,则这个方向上物体必受力的作用
D.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则其所受的合力必为零
4.某同学在做“当外力一定时,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时,得到下表中的实验数据:
(1)请使用a-1/m图象来处理这些数据,并说明为什么不用a-m图象来处理数据。
(2)根据作出的图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小车的加速度与它的 .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学习目标】
1、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规律,
2、学会怎样由试验结果得出结论,
3、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学习重点】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学习难点】
由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方法指导】
自主探究、交流讨论、自主归纳
【学习过程】
(认真阅读教材p71-74页完成下列问题)
一、 实验目的
1、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当质量一定是,加速度与力成 ;当作用力一定是,加速度与质量成 。
二、 实验原理
1、采用控制变量法:当研究对象有两个以上的参量发生牵连变化时,我们设法控制某些参量使之不变化,而研究其中 的变化的方法。本试验有F m a三个参量,研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我们先控制一个变量。即当力不变时,加速度与 的关系;当质量不变时,加速度与 的关系。
2、要测量的物理量有:
三、 实验器材
打点计时器,纸带及复写纸片,小车,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桶和砂,细绳,
导线,天平, , 砝码。
四、 实验步骤
1、 用天平测出小车和小桶的质量M和M/,把数值记录下来。
2、 按图把实验器材装好,不挂小桶。
3、 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的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上一块薄木块,让小车能在其上面做匀速运动。
4、 把细绳系在小车上并绕过滑轮悬挂小桶,先接通电源在放开小车,取下纸带并标上号码。
5、 保持质量不变,做上述试验,把力对应的纸带标好。
6、 保持力不变,做上述试验,将质量对应的纸带标好。
7、 计算出加速度,作出加速度与力的图像及加速度与质量得到数的图像。
表一:
物理量
1
2
3
4
5
6
质量M
1/M
加速度a
表二:
物理量
1
2
3
4
5
6
作用力F
加速度a
画出图像:
实验结论: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的 成反比,与物体 成正比。
五、典型例题
例题1、再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时,计算出个纸带的加速度后,将加速度与力、质量的有关数值记入表中,如图,
a(m/s2)
1.98
4.06
5.95
8.12
F(N)
1.00
2.00
3.00
4.00
a(m/s2)
2.40
2.66
3.23
3.98
1/M(kg-1)
0.50
0.67
0.80
1.00
1、根据表中所列数据,分别划出a—F图像和a—1/M图像。
2、从图像可以判定:当M一定时,a与F的关系是 ;
当F一定时,a与M的关系是 。
3、由a-F图像可知M= 。
4、由a-1/M图像可知 F= .
例题2、某两个同学分别按步骤做该实验时,各自得到的图像如图甲和乙所示,则出现此种现象的原因甲是________,乙是_______。
【达标检测】
1.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是指( )
A.位移的变化 B.速度的变化 C.加速度的变化D.质量的变化
2.以下物体在运动过程中,运动状态不发生变化的是 ( )
A.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 B.枪弹在枪筒中做匀加速运动
C.沿斜坡匀速下滑的汽车 D.汽车在水平面上匀速转弯
3.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受力一定运动,力停止作用后物体也立即停止运动
B.物体所受的合力越大,其速度越大
C.物体受力不变时,其运动状态也不变
D.物体受外力的作用,其速度一定改变
4.物体A的质量为10 kg,物体B的质量为20 kg,A、B分别以20 m/s和10 m/s的速度运动,则 ( )
A.A的惯性比B大 B.B的惯性比A大
C.A、B的惯性一样大 D.不能确定
5.关于力下列说法中确的是 ( )
①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②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③力是改变物体惯性大小的原因;④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不受力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B.物体的速度等于零时,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C.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一定受到外力的作用
D.物体的运动方向,一定是物体所受外力合力的方向
7.一个物体受到四个力作用而静止,当撤去其中的F1,而其他三个力不变时,物体将_ __。
参考答案
1.B 2.C 3.D 4.B 5.A 6.C
7.做匀加速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