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06 22:50:1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观沧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感受这首四言古诗音调铿锵、质朴刚健的特点。
2、想象诗人心观之景,描绘画面,学会品析意象,理解诗歌虚实结合的写景手法。
3、知人论世,体会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宏伟的抱负。
素材准备
1、电视剧《三国演义》:曹操登碣石观沧海片段。
2、罗贯中《三国演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
3、张玉谷《古诗赏析》:此志在容纳,而以海自比也。
教学过程
一、“沧海”导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盛唐李白的笔下,沧海是他人生的征途;“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在汉末曹操眼中,沧海对他又意味着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也扬鞭登临碣石山,陪曹操去看一看那沧海吧!
二、朗读诗歌
请大家首先齐读一遍本诗。大家都读准了本诗的二二节奏,也就是两字一顿,还要特别注意“澹”和“竦峙”的字音字形,请参考课本第④、⑤个注释,给它们标上拼音并且记住它们的写法。
三、曹之见是海
曹操登碣石观沧海,他看到了什么?
四、曹之想超海
从“若”字可知“日月星辰从大海中升起降落”这不是实写,这是虚写,这是诗人的想象。那你们能发挥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一幅画面描绘出来吗?下面来到当堂创作时间,3分钟创作时间倒计时,大家写一写吧!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本诗这六句是眼观之景:男生齐读!这首诗句末多仄声,仄声通俗点讲就是第三、四声,力量雄壮,音调铿锵。这三行诗最后一个字应该读响亮,读饱满。男生再读!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四句其实是心观之景:女生齐读!四言诗音节短促,富于节奏感和平衡感。本诗更是刚健有力。(再读)此时的曹操见海是海,他所看见的是眼前之沧海(板书“曹之见是海”)但此时的曹操见海又不是海,因为他所想的已超越了眼前的沧海(板书“曹之想超海”)那曹操眼中的沧海到底是怎样的呢?女生再读!
师小结:无论是吞吐日月、包蕴星辰的沧海,还是汹涌澎湃的沧海,曹操眼中的沧海是气势磅礴的,是广阔雄壮的。综上所知:诗歌中的景物是带着作者情感的景物,是有“意”味之形象,即意象。品读意象是读懂诗歌的重要方法。所以,赏读古诗词时我们要明白“一切景语皆情语”,“以我眼看万物,万物皆着我之色彩”,心中有什么笔下才会有什么。也就是老师跟你们讲的:我笔写我心,我笔抒我情。
五、曹之志似海
那曹操是在什么情形下写这首诗的呢?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曹操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后,逐渐统一北方,但东北方的乌桓等少数民族经常骚扰边境。建安十二年,曹操毅然北征乌桓,并取得胜利,巩固了后方,为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奠定了基础。归途中,他登上当年秦始皇、汉武帝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写下了这首诗。
生讨论:取得决定性胜利,逐渐统一了北方的曹操,在观沧海时,观的仅仅是沧海吗?请大家展开讨论。
六、曹之人如海
1、最后让我们跟着视频里的曹操再次朗读本诗,来一场时空对读,与曹操隔空相逢。播放简短朗读视频。
2、清代张玉谷在《古诗赏析》里这样点评《观沧海》:此志在容纳,而以海自比也。我深以为然,我也认为曹操就如那浩渺的沧海,风起浪涌是他见惯的江湖,日月星辰也可以是他手中的玩珠。(板书“曹之人如海”)最后我们可以回答开头提出的问题:汉末曹操眼中,沧海又承载了他的什么呢?我认为,沧海是他生命的心海!